1、急诊科工作手册医师分册株洲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2014年急诊工作手册-医师分册目录第一章 急诊科基本情况(一) 急诊科简介(二) 急诊科医师岗位分级分组结构图(三) 急诊科医师职称结构图(四)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五)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第二章 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一)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三)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度(四)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五)急诊科2014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六)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要点第三章 急诊科岗位职责和资质要求 1、管理岗位职责
2、 急诊科主任职责 急诊科副主任、病区(EICU)主任职责 急诊儿科主任职责 急诊科总住院职责 急诊科值班医师职责 2、分区岗位职责 急诊科诊室医师岗位职责 急诊科抢救室医师岗位职责 急诊科病区医师岗位职责 急诊ICU医师岗位职责 3、病区分级职责 三级医师职责 二级医师职责 一级医师职责附:急诊科医师岗位资质要求一览表第四章 急诊科医疗管理制度(一)急诊科岗位工作制度1、急诊科管理工作制度2、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3、急诊输液室工作制度4、急诊留观室工作制度5、急诊病房工作制度6、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工作制度7、急诊清创室(手术室)工作制度8、急诊科示教室管理制度(二)急诊科医疗服务制度1、
3、急诊病情分级管理制度2、急诊绿色通道制度3、急诊绿色通道的有关规定4、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5、急危重症患者先救治后付费制度6、急诊抢救患者优先住院制度7、医院无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8、急诊科“三无”病人管理制度9、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协调管理机制10、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11、急危重症患者流向分析制度(三)、急诊科医疗管理制度1、急诊病历管理制度2、急诊科病历书写规范3、死亡证明书书写规范4、急诊抢救制度5、急诊会诊制度6、急诊手术管理制度7、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8、患者入、出院管理制度9、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制度10、医患沟通制度11、出院病历讨论制度12、
4、患者出院指导与随访制度13、患者转院、转科管理制度14、转科及转诊病情病历资料交接制度15、双向转诊制度16、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危急值报告制度19、高风险操作卫生技术人员授权制度20、急诊报告制度21、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2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3、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多部门、多科室间的协调制度24、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分类管理制度25、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管理制度(四)准入、培训、考核、教学制度1、急诊医师准入与培训制度2、急诊医师培训与考核制度3、急诊科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4、急诊科医护人员授权管理制度5、教学工作制度(五)急诊科院感管
5、理制度1.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急诊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工作制度 3.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4.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制度与措施 5.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定植患者交班制度6.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7.手卫生管理制度8.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9.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1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1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第五章 急诊科流程图(一)急诊科服务流程图1、 急诊就诊流程图 2、 急诊分级分诊流程图3、 普通急诊就诊服务流程4、 危重病人急诊就诊服务流程图5、 危重病人急诊抢救流程图6、 急诊留观流程图7、 发热患者预检分诊流程图
6、8、 发热及可疑手足口病患儿就诊流程图9、 可疑呼吸道传染病工作流程图10、 儿童急诊病人就诊流程图11、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图12、 急诊科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13、 急诊与住院部衔接流程图14、 急诊与ICU转接流程图15、 急诊与手术室转接流程图16、 急诊抢救患者优先住院流程图17、 急诊患者入院流程图18、 三级医师查房流程图19、 急诊患者转科流程图20、 急诊患者转院流程图21、 急诊患者出院流程图22、 双向转诊流程图23、 急诊科与本市120病人交接流程图24、 急诊科与基层医疗机构120接诊流程25、 知情同意书告知流程图26、 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7、27、 急诊会诊流程图28、 “三无人员”服务流程图29、 急诊科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流程图30、 急诊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协作流程31、 急诊群体性突发事件抢救工作接诊流程32、 医院无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处理流程图33、 急诊科医疗设施有限时处理流程图34、 TAT脱敏注射流程图35、 急诊对有疑问医嘱澄清流程图36、 医疗投诉及纠纷处理流程图37、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应用流程图38、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处置流程(二)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图 1、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图 2、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3、急诊重点病种抢救、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管理规定 4、涉及重点病种科室的职责 5、急性心肌梗
8、死患者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 6、急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 7、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 8、急性创伤患者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三)急诊科重点病种抢救流程与时限图 1、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与限时图 2、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流程与限时图 3、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与限时图 4、急性脑卒中抢救流程与限时图 5、急性颅脑外伤抢救流程与限时图 6、急性创伤抢救流程与限时图(四)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病诊疗流程图 1、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2、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3、休克抢救流程 4、过敏性反应抢救流程 5、急性呼吸困难急救流程 6、窒息抢救流程 7、急性
9、喉梗阻抢救流程 8、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 9、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抢救流程 10、高血压急症抢救流程 11、大咯血抢救流程 1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流程 13、急性中毒急救流程 1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流程 (五)急诊科常见非创伤性疾病急救流程图 1、发热的诊治流程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流程 3、中暑的急救流程 4、淹溺的急救流程 5、电击伤的急救流程 6、昏迷的诊断思路 7、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救治流程 8、晕厥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 9、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 10、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 11、急性药物中毒的诊疗流程 (六)急诊科常见创伤性疾病急救流程图目录 1、胸部、
10、心脏创伤的急救流程 2、腹部创伤的急救流程 3、骨折的急救流程 4、多发伤复合伤急救流程 (七)急诊儿科急危重病急救流程图 1、小儿哮喘诊疗流程图 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流程图 3、儿童腹泻诊疗流程图 4、小儿惊厥诊治流程图第六章 急诊应急管理1、急诊成批量抢救应急预案 2、成批量抢救分工细则 3、急诊科节假日、晚夜班及高峰时段合理分流患者工作预案 4、急诊科医务人员紧急替代应急预案 5、急诊医疗投诉、纠纷应急预案 6、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 7、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8、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9、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0、医务人员血液体液暴露(锐器伤及黏膜暴露)处理预案
11、11、急诊科火灾应急预案(附急诊科火灾分工细则、急诊科消防设施) 12、火灾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附急诊科火灾疏散分工细则图) 13、急诊科停电应急预案 14、急诊科治安暴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5、紧急封存病历应急预案 第七章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 1、株洲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2、急诊科固定医师抗生素使用权限表(2014年)第八章 急诊操作与流程(一)、急诊科专科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1、双人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3、电除颤操作规范4、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5、电复律操作规范6、电复律操作评分标准7、气管插管操作规范8、气管插管操作评分标准(二)、穿刺术类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
12、1、深静脉置管操作规范2、深静脉置管操作评分标准3、有创动脉穿刺操作规范4、有创动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5、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6、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7、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8、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三)、创伤急救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1、前臂创伤包扎止血操作规范2、前臂创伤包扎止血操作评分标准3、胸部创伤包扎止血操作规范4、胸部创伤包扎止血操作评分标准5、头部创伤包扎止血操作规范6、头部创伤包扎止血操作规范7、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操作规范8、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操作评分标准9、大腿闭合性骨折固定操作规范10、大腿闭合性骨折固定操作评分标准11、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操作规范(仰卧位)12、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操作评
13、分标准(仰卧位)第九章 急诊科监测表格1、重点病种抢救登记表2、创伤评分登记表3、突发公共事件登记表4、急诊科危重病人登记表5、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6、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8、株洲市中心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9、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0、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11、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12、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表单13、急诊科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登记表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简介株洲市中心医院原名株洲市一医院,建于20世纪80年代,2013年5月整体搬迁到株洲市河西天元区滨江南路上。急诊科现占地面积约:4400m2,现有急诊手术
14、间2间,共有床位60张,成人区48张,其中抢救室床位6张,复苏室床位1张,EICU床位4张,急诊病房20张,成人留观区15张。急诊儿科14张,其中抢救床位2张,监护床位6张,留观区6张,另外还有输液大厅共67张输液椅。同层备有急诊化验室、急诊B超室、收费处、急诊药房、放射科、CT室、保卫科等急诊辅助科室,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急诊科设内科、外科、儿科、120出诊队,有医护人员91人(除外120)定科人员88人。急诊工作量平时450-550人/日,总量约150000人次/年,抢救患者4000余人次/年,抢救成功率90%,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200人次/年,电除颤20余人/年。现有主任医师1名
15、,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生1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9名,近5年医师发表论文17篇,核心期刊8篇。20年来我科一直承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急诊医学教学,2010年以来作为湖南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顺利完成了百余名全科医师的急诊教学工作。2012年来为进一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促进教学相长,培养更多出色的临床住院医师,我急诊科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成功审批成为湖南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012年经株洲市卫生局批准,我科作为株洲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负责全市急诊质量的督查与管理。我院急诊科除了担当着每天24小时开放的急诊日常工作外还承担着株洲市突发事件和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
16、和急诊室的抢救工作。历年来急诊科医务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高超的专业技术屡次成功地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各种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等危重病人,还成功组织抢救了坠落、车祸造成的复合伤、多发伤、急腹症等外科急症,得到了广大患者、市民和兄弟医院的信任,成为了株洲市急危重症患者的首选,并成为株洲市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救治单位,成功地打造了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的品牌形象。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将不断完善和加强自己的建设和成长,致力于成为株洲市乃至全省急救品牌教学基地,培训出更多、更出色、更专业的急救专科医师。 急诊科 2014年10月
17、急诊科医师岗位分级分组结构图1、 外科组童伟林(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医师)外科诊室+抢救室刘奇志(副主任医师 二级医师)黄文(主治医师)唐胜(主治医师)刘伟红(主治医师)轮转医师(主治以上级别)急诊病区龚滨(主治医师)叶俊(主治医师)2、 内科组谭钰珍(副主任医师)科副主任、EICU主任(三级医师)EICU、急诊病房陈慧伟(主治医师 二级医师)贺晓艳(主治医师)内科抢救室刘玉斌(主治医师)曹卫(主治医师)刘安民(主治医师)黎奕(主治医师)内科诊室张华林(副主任医师)刘晚珍(副主任医师)黄炼(主治医师)王炼(主治医师)3、儿科组刘受祥(副主任医师)急诊儿科主任(二级医师) 杨德云(主治医师)
18、 李红(主治医师) 彭慧(住院医师)肖树宝(副主任医师 二线医师)杨启慧(主治医师)刘靖宇(住院医师)颜丽娟(住院医师) 2014年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职称结构图岗位设置人数:27人(轮转值班医师均为主治以上职称)科室固定人数:25人 副主任医师(7人): 内科:谭钰珍、张华林、刘晚珍 外科:童伟林、刘奇志 儿科:刘受祥、肖树宝 主治医师(16人): 内科:刘玉斌、黄炼、陈慧伟、贺晓艳、王炼、刘安民、黎奕、 曹卫 外科:黄文、唐胜、刘伟红、龚滨、叶俊 儿科:李红、杨启慧、颜丽娟 住院医师(2人): 内科:无 外科:无 儿科:刘靖宇、彭慧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比例:92.0% (75%)副主任医师以上
19、职称比例:28.0%科室固定人数占岗位人数比例:92.6%科室固定医师男女医师比例:16:9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三条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
20、,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第五条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第六条 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第七条 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
21、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第八条 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第九条 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第十条 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第十一
22、条 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当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置的功能。第十二条 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根据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急诊病人量确定。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第十三条 急诊科应当设有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和保卫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卫生行政部门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第三章 人员配备第十四
23、条 急诊科应当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医护人员。第十五条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第十六条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除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外,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第十七条 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副
24、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应当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急诊科诊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第十八条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第十九条 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和2年以上急诊临床
25、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和1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十条 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承担各种病人的抢救、鉴别诊断和应急处理。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承担本专业的急诊工作。第二十一条 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管理和其他辅助人员。第四章 科室管理第二十二条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第二十三条 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
2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第二十四条 急诊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应当立即实施抢救。第二十五条 急诊科要设立针对不同病情急诊病人的停留区域,保证抢救室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能及时转出,使其保持足够空间便于应对突来的其他危重病人急救。第二十六条 急诊科内常备的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第二十七条 急诊科应当对抢救设
27、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合理摆放,有序管理。第二十八条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当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急诊病历,要记录诊疗的全过程和患者去向。第二十九条 急诊科应当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隔离。第三十条 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第三十一条 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第三十二条 医院及医
28、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管理,帮助协调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作,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第三十三条 医院应当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各类辅助检查部门应当按规定时间出具急诊检查报告,药学等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优先向急诊患者提供服务。第三十四条 医院应当建立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第三十五条 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第三十六条 医院应重视对
29、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第三十七条 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第五章 检查评估第三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置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检查指导与质量评估。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第六章附则第四十条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地区,急诊医师应当经过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第四十一条 承担核辐射及化学中毒等患者救治任务的急诊科,应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相应防
30、护设备和物品。第四十二条 纳入院前急救网络并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急诊科,还应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人员、车辆、设备和装置,按院前急救有关规定管理。第四十三条 设置急诊科的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第四十四条 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2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附件1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脏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有中心负压吸引可不配备)、给氧设备(中心供氧的急诊科可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
31、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有需求的医院还可以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三、抢救室急救药品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附件2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一)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二)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
32、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三)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五)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六)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七)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二)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三)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四)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五)掌握急诊危
33、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七)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八)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11-25一、起草背景(一)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基本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仍有极少数需要急救的患者因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等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了不良后果。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解决这部分患者的急救保障问题,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
34、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二)遵照有关文件要求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5号)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并对各部门职责作了明确分工。其中,卫生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专家制定需紧急救治的急重危伤病的标准和急救规范。(三)文件起草经过。我委按要求组织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有关专家共同起草了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的意见后,召开
35、专家定稿会,最终制定了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二、起草原则(一)针对需要采取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进行救治。该规范对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收治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二)诊疗规范体现紧急、必须和基本。诊疗规范只是针对各种急危重伤病的最基础和最必须的治疗手段,而不追求急救技术的高精尖,也不考虑生命体征平稳后的下一步治疗。(三)注重救治的连续性。针对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在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三个环节体现救治手段的差异性。(四)参照国内成熟的诊疗规范,并借鉴国外经验。该规范在遵照现有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更具有操作性。三、主要内容规范结合临床工作实际,
36、从院前医疗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三个环节入手,对急危重伤病的标准和诊疗措施从技术层面予以规范。规范包括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三个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急救的范围和流程。根据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是实现分级救治的基础,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的判别标准。该规范涵盖了绝大多数临床常见的急危重伤病,有助于快速诊断。(三)急救的诊疗规范。该规范作为指导临床实际操作的指南,包括最基础的临床操作和用药指导,简单实用。四、使用范围该规范作为技术性文件,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急危重伤病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工作,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执行。需要紧急救治
37、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目 录第一部分 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 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 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第二章 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种类(一)急症疾病种类 (二)危重症疾病种类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休克(二)胸痛(三)腹痛(四)呼吸困难(五)气道异物(六)呕血(七)咯血(八)意识障碍(九)小儿高热惊厥 二、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循环系统1.心脏骤停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恶性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二)呼吸系统1.重症支气
38、管哮喘2.呼吸衰竭(三)消化系统(四)内分泌系统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五)神经系统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六)意外伤害1.坠落伤2.爆炸伤3.枪伤4.电击伤5.溺水6.中暑7.急性中毒8.急性过敏性反应9.动物性伤害(七)外科危重症1.创伤2.颅脑损伤3.胸部损伤4.四肢损伤5.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胎膜早破3.急产4.宫外孕破裂第二部分 医院急诊科第一章 医院急诊科救治范围及流程一、医院急诊科救治病种范围二、急诊处理流程三、急诊处置分级第二章 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
39、休克(二)胸痛(三)腹痛(四)呼吸困难(五)呕血(六)大咯血(七)昏迷(八)小儿热性惊厥二、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循环系统1.心脏骤停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6.急性心包压塞(二)呼吸系统1.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2.呼吸衰竭3.重症肺炎4.肺栓塞(三)消化系统1.上消化道出血2.急性重症胰腺炎3.急腹症(四)内分泌系统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甲亢危象5.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6.垂体危象7.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五)神经系统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3.重症肌无力危象(六)意外伤害1.坠落伤2.爆炸伤
40、3.电击4.溺水5.中暑6.急性中毒7.过敏反应8.动物性伤害(七)创伤和烧伤1.多发性创伤2.颅脑损伤3.胸部损伤4.腹部损伤5.脊柱/脊髓损伤6.四肢损伤7.骨盆骨折8.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产后出血3.胎膜早破4.急产5.宫外孕破裂出血第三部分 重症医学科第一章 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第二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一、休克二、急性呼吸衰竭三、急性肾功能衰竭四、急性肝脏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出凝血功能障碍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一)低容量性休克(二)感染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四)梗阻性休克二、循环系统(一)心脏骤停(二)急性冠
41、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三)急性左心衰竭(四)恶性心律失常(五)高血压危象三、呼吸系统(一)重症哮喘(二)AECOPD(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四、消化系统(一)消化道出血(二)急性肝脏衰竭(三)急性重症胰腺炎五、内分泌系统(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低血糖昏迷(三)高渗性昏迷(四)甲亢危象六、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二)肾脏替代的指征七、妇产科急症(一)妊高症(二)产后大出血(三)羊水栓塞八、出凝血功能障碍(一)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二)DIC九、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重度颅脑创伤(二)急性脑血管病(三)癫痫持续状态十、严重多发创伤十一、外科大手术术后十二
42、、突发高热222第一部分 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 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 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上述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急救电话 受理电话 1.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快速反应 2.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急救前移 3.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现场抢救 4.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合理转运 5.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者告知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绿色通道 6.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途中监护 7.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途中安全。交接病情 8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