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生活测试一1、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从这部纪录片里,有人看到了美食,有人看到了乡愁,有人看到了传承,有人看到了国魂。这表明 传统文化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B C D2、“浙学”是浙江学术思想传统的总称,它深深扎根于浙江土壤,又对当地社会生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上述事实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汉族人在婚嫁时大都是喜笑颜开的,而鄂西土家族的女儿则自小
2、就跟人学唱哭嫁歌,以便自己出嫁时好表现才能,哭得好听又让人尚怀感动。土家女孩这样做,取决于:A、价值观念不同 B、风俗习惯不同C、文化程度不同 D、交往方式不同4、2013年1月电影演员徐峥导演的泰囧已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并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5、2012年6月,“神九”飞天“蛟龙”探海 ,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A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6、穿梭在都市的
3、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7、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拯救。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到黑客帝国,人们欣赏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这告诉我们 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人们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A.B. C.D. 8、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
4、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 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第十九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 以援手。事后陈贤妹三辞政府慰问金,并坦然地说:“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 要有人去帮助”,这表明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等七
5、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10、有人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逆反。这说明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C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11、2012年2013年,中国和土耳其将互办文化年。中土互办文化年表明 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12、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
6、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等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3、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把校训、育人目标等都书写在墙壁等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主要是因为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发挥教育作用 这种强制性方式更有成效A、 B、 C、 D、 14、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
7、发现下列现象:兄弟两人,一个与父母生活在城市,一个与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结果兄弟两人在思想、性格、接人待物方面会有很大差异。这表明 A 生活中存在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B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15、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8、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16、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 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7、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 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
9、这段话主 要阐述了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18、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 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 B C D19、 “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我们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 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或生命意味的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
10、符合广义文化的含义 B是错误的,否认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是正确的,承认了文化素养是人与生俱来的 D是不好判断的,因为文化的含义至今都没一个准确的定论 2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与其寓意一致孟母三迁 耳濡目染 东施效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B. C. D. 21、由于电脑的普及以及网游的开发,许多青少年长期沉湎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在网上,偷菜, 发帖,游刃有余,而在现实生活中,连个筷子都不会洗。有人给一些“90”后断言,在网上什么 都可以做,离开了网络实名都不会做,这启示着我们 A.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B.自觉接受健康有益文化熏陶
11、,远离不良文化 C.严禁接触网络文化 D.杜绝网络中的游戏文化 22、根据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网站、报 刊广播、电 视等。这说明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 功能是 文化创造 文化传递 文化沟通 文化共享 A B C D 23、中国好声音是最近兴起的一种代表审美市场化的文化现象,其背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经 使其成为一项蕴含无限商机的文化产业。这体现了 A.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猛 B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生命力中 C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 D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24、人们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这离不开个人所具有的较高的文
12、化素养。 这体现了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塑造积极人生 25、“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26、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艺术的走向时指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体现了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民族文化都值得发扬光大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27、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百家争鸣”,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
13、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文化高于经济28、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29、2012年9月以来,随着一部涉嫌诋毁伊斯兰教与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上映,多个国家的伊斯兰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发流血冲突。15
14、日,多国的反美 示威仍在继续,并有越演越烈之势。一部电影引发了数场政治冲突,这表明 A.文化对政治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一致的 D.霸权主义影响渗透到了国际政治领域30、 从俄罗斯之行走出机舱门的惊艳亮相,再到之后的端庄优雅民族风,第一夫人的着装无不 彰显魅力。不仅如此,亲和温婉的形象更是赢得国际媒体一片赞誉。国内外媒体认为,中国第一夫人的此次随行出访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关于“软实力”,正确的认识是A我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B我国已在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了主动权 C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D我国文化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
15、重要物质基础31、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C.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32、2010年9月22日晚,由中央电视台、芜湖市政府主办的2010“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 会在安徽省芜湖县阳光半岛隆重举行。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祭月、吃月饼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这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基本不存在 C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博大
16、精深33、 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 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34、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 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中国人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 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文化的 特征。 A社会性 B民族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35、阿凡达全球票房达到
17、26.3亿美元,创历史之最。阿凡达之所以成功,除了超凡的 想象力和先进的技术之外,通片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功不可没。“阿 凡达”是梵语,意为神灵降落在人间的化身,这说明阿凡达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精华。而通片 所宣扬的万物有灵、天人合一,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主要的是,生态环保、尊重生命、 尊重自然甚至是爱惜异类动植物,所传达的则是全球化时代的普世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印度人、 中国人、欧美人,在看阿凡达时都会产生强烈共鸣。这体现了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B C
18、 D 36、从2008年起,每年9月份的“开学第一课”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迎接新学期的特殊“仪 式”。在开学之日,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共同收看“开学第一课”,一起为新学期加油鼓劲!在 我国,能实现超过两亿人同上一节课,直接得益于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市场经济的发展 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 38、今天,我们举行孔子文化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 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 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先继承、后发展是促进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
19、继承传统文化就可以促进当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D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不可兼得39、 “洛阳水席”是洛阳地方特色。洛阳“真不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摒弃汤水过多、用材简单的做法,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提升了水席的档次,并大胆融入牡丹元素,使洛阳水席焕发新的活力。这说明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要继承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先继承后发展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A. B. C. D.40、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我国北方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云贵
20、高原及广西地区的干阑建筑、石头寨、风雨亭等,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姿质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建筑的多样性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A B C D41、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真是不折不扣的“舌尖上的浪费”。“舌尖上的 浪费”一般发生在哪些群体身上?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项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
21、00万人一年。不同的群体,浪费食物的原因不尽相同,一些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而一些普通百姓则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糟蹋粮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不事稼穑不知辛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已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舌尖上的浪费”产生的原因。(10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虽然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但“面子文化”对
22、国人的消费行为仍起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公权滥用、公款吃喝是产生“舌尖上的浪费”的政治根源。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面子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好“面子”、重“身份”的落后思想文化是产生“舌尖上的浪费”的文化根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事稼穑不知辛苦,缺乏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产生“舌尖上的浪费“的教育根源。(每点3分,共9分) 42、浙江,背依大陆、雄踞东海之滨,尽得山海之利:海岸线长度、海岛数量全国第一, “港、渔、景、油、涂、能”为组合的海洋资源应有尽有。浙江自古以来一直有“耕海牧渔”的 传统,海洋历史文化鼎新、海洋旅游文化和海洋民俗文化光彩夺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生产 总值已占浙江GDP的13%,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海水利用技术居全国前列。浙江决心发扬“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发 挥浙江的海洋文化优势,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创造出更多的“浙江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和文化相互关系”的知识,说明浙江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充分发挥 海洋文化优势的理由。(10分) 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