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水和风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小诗形象地描述了风来时四周景物所发生的变化,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形象、生动。通过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感知风的特点,使学生对大自然的奇异变化产生深厚的兴趣,培育学生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只要留心观看,就都能感觉到,要理解感悟本篇课文内容难度并不大。所以学习活动应当更深入些,注意情感的熏陶,培育学生的创编力量。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熟悉本课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漂亮奇妙。 3、在读、议、画
2、、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异。 4、仿写小诗,培育创编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受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写诗欲望,引导学生仿写诗歌。 教学预备: 1、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看有风时四周景物的变化 3、课前搜集有关风的词语和诗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沟通资料: 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睁大你的小眼睛,认真看。(课件播放树叶在风中抖动的景象)指名说。(教师引导,使学生发觉看不见的风。)(板书“风”)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生动好玩,让学生通过树叶抖动发觉风的存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奇怪心及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示意了学生
3、,只要认真观看就可以发觉这奇异的风。】 谁能试着说出和风有关的词语?沟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诗句? 【设计意图:沟通有关风的词语和诗句可以先入为主,将学生带入“风的世界”,让学生了解到不少对于风的描写,初步的感悟到看不见摸不着,但很奇异的“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问的积存与沟通。】 同学们积存的学问真多,真了不起!叶圣陶爷爷也写过一首描写风的诗歌,题目叫我们知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生字,并想方法熟悉。 2、考察生字,在学生认读、组词的根底上,还可以做延长,预设如下: 微:指导写字,重点强调中间的一小横和“几”的变形。 泛:给“泛”
4、字变魔术,区分“泛”与“眨”。 纹:说说怎么记这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渠道,采纳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可以强化识字,并渗透识字方法。】 3、教师泛读课文,学生仔细听。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品位: 1、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什么风?你从课文中哪句话感受到风了?画出来,读一读。 2、沟通。依据学生的答复随机引导如下: *当学生说到第一小节时可做如下引导: 1)观赏课件“树叶抖动”。 2)现在,你们就是一棵棵小树,你的小手就是那一片片的树叶,伸出手来,让它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教师带着学生做动作。) 3)小树叶,你们感觉到风了吗?什么感觉?那你就
5、带着这种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伸出手来仿照小树叶的样子在风中抖动,既可以帮忙学生理解“抖动”一词,也可以将学生带入那种微风轻拂、树叶轻轻抖动的美妙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指导朗读课文。】 *当学生说到其次小节时可做如下引导: 1)微微点头是什么样的?(学生做动作)林木在向谁点头呢? 2)猜猜看,林木向风儿微微点头表示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绽开丰富的想象,将林木和风儿人格化,可以将林木点头想象成是向风儿打招呼,也可以是和风儿说话等等,总之,给学生宽阔的想象空间,给大自然给予和谐、友好的人文气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当学生说到第三小节时
6、可做如下引导: 1)观赏课件“河水泛起波浪”。教师配乐为学生创设情境:你们看,在阳光的照射下,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悄悄的河水突然变得活泼起来,泛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那细细的波浪在阳光下轻轻荡漾着,就像撒了满河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美吗?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小节? 2)指导朗读该小节。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帮忙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里,教师的语言渲染及课件、音乐可以将学生带到漂亮的小河边,让学生感受到微风吹拂、河水泛起波浪的漂亮景象,并在感受美的根底上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美。】 3、自读诗歌,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边观赏录像边听,还可以带上动作表
7、演。 5、风儿不但走过了树林和小河,还去了许多地方呢,你发觉了吗?(沟通,并指名三、四名同学把自己感受到的风化到黑板上。) 6、除过微风,还有什么风呢?(狂风、秋风等)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风画出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拓宽,即创作内容不局限于微风,也可以是生活中感受到的其他风。】 7、评价黑板上的画,教师结合黑板上的画随机仿写诗歌。 8、学生仿照课文给自己的画配上诗。 9、指名两个学生利用实物平台向大家展现自己的作品(画和诗)。 10、请几名同学仿照课文共同创作一首诗歌。 【设计意图:风带来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仿写诗歌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
8、存,将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风像课文那样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创编力量,又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连续去大自然中查找风,写出一首完整的诗来。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一个字。 2、使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给本首诗歌续编,培育创编的力量。 教学重点:检查预习状况。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续编诗歌。 1孩子们,教师请了一位老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你们猜猜他是谁? 谜语: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小草见它弯腰,云儿见它就跑。(风) 2 对!它就是风 板书
9、 单元主题词 风 3昨天,我们才学了一首诗,才的题目就是风,我们一起背一背吧!生背诵 4风降落了三秋叶,催开了二月花,哦!我们知道,(板书 课题)在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欢乐的日子里,风都陪伴着我们呢!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一首小诗,齐读课题 二 自读 感知 1 翻开书,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你不熟悉的生字生词要特殊留意。 2读够了吗?那句话还不太熟识的,你再练一练! 3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小节?(三个) (1)请你们认真找一找,我们的生词宝宝就躲在诗歌里面呢!谁来和生字宝宝打个招呼? 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生词读得准,句子也肯定能读好,来,齐读这一句(学生朗读) (2)谁来
10、读读其次节的生字? 这个微字笔画真多!谁能想个方法记住他?(生汇报), 真是会想方法的好孩子,我们伸出小手指,一起写写这个微字吧!特殊留意 ,不要写错了(书空)。 女孩子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生朗读) (3)瞧!最终一节生字有点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读) 男孩子来读读这个句子吧!(生朗读) 4生词宝宝回到了诗句中,想听听你们读诗歌呢! 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我们从那些句子里知道,风儿来了? 生 齐读全诗。 5拿出小铅笔,把刚刚你找到的句子勾出来。(生勾画) 看看,你和教师勾的一样吗?(生自检) 6风躲起来了,想和我们捉迷藏呢!可是,细心观看的孩子们总能找它吧!我读前一句,你们读后一句,我
11、们一起找找风的脚印。(师生合作读。) 三 精读 品悟 第一节: 1当树叶在枝头抖动的时候,那顽皮的风究竟在哪儿呢?(在枝头,在树叶上) 板书 哪儿? 你怎么知道风在那儿呢?板书 那儿! 哦,我知道了,树叶抖动的时候,风在枝头那儿 呢! 走过去,拉起一个孩子的手:哟!这个枝头上长着好几片得意的小树叶呢! 2金色的阳光洒在你们身上,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树叶们,你们都轻轻的抖动起来啦! 3指导学生自学。 4你们在枝头抖动得那样欢快,那样拘束,我听到了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喂!你们在说什么静静话呀? (我听到你们在对风儿说 对蝴蝶 ) 5小树叶们,让我们随着风儿,在枝头轻轻舞动吧!齐读这一节 其次节:
12、 (1)小树叶们,你们美丽的舞蹈,吸引了更多的风的伙伴,他们手拉手来到树林间,林木见到他们就(微微点头)? 我们知道,风变大了,女生来读第一节,全班来读其次节,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风儿的变化,带给树叶和林木的变化吧! 第三节 (1) 风儿拂过树梢,走过树林,他又来到了小河边啦!他和小河在干什么呢?板(做嬉戏) (2) 让我们一起去参与吧!你看到风和小河在做什么嬉戏呢?他们怎么做的呀?(捉迷藏,赛跑)?(他们你追我赶的赛跑) (1)你跟他玩得很欢乐,你觉得他们的嬉戏好玩吧?喧闹吧?来!把你自己的感受放进诗句去读一读。 四 尝试背诵 1(指板书)小结:刚刚我们跟着风儿,拂过了树梢,走过了树林,和小河一
13、起欢乐的嬉戏,你们肯定有许多许多欢乐的感受吧?拿起书,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好朋友风儿听听看吧! 配乐朗读 2从你们的朗读中,教师听出来了,你是那样宠爱这得意的风儿。请你再认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这三个小节有一句话(是一样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3找到了这个规律,你肯定能很快的把这首小诗登记来。请你自己先记一记,再背给同桌的孩子听一听。 4谁已经会背啦?来!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还有对风儿的宠爱,都留在脑海里吧! 背诵。 五 想象拓展 风不仅在树叶上跳舞,在林木间走过,和小河做着嬉戏,它还会去那里?干什么呢?我们连续跟着风的脚步,去看看吧! 风很温顺,也很淘气,他撞响了窗口的风铃,叮叮当当,多好听啊!
14、这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风在(唱歌) 我们来到操场上,你看,红旗,我们知道,风在 花坛里的玫瑰花跳起舞来了,我们知道,风 孩子们,你还从哪些地方找到风儿了? 孩子们,其实呀,把你们刚刚的话写下来,也是一首很美的诗歌呢,不信你看看: 谁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风铃摇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唱歌了。 谁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玫瑰花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跳舞了。 谁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风筝飞上天空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帮助了。 孩子们的眼睛象星星一样光明,不管风藏在那里,你们都能把他找到。来,我们一起把咱们自己写的诗读给我的好朋友风儿听听。 六 生
15、字嬉戏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一个字。 2、使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给本首诗歌续编,培育创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检查预习状况。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续编诗歌。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助理小教师主持“谈天说地”节目。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教师现在就出个谜语让你们猜,好吗?听好了: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小草见它微笑,云儿见它就跑。这是什么? 师:对,是风。闻名的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很喜爱风。他写了一首很美的诗,你们知道诗的名字是什么吗? 师板书课题“我们知道”。 师:“我们知道()。你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
16、 学生说句子。 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1、检查课文朗读状况。 (1)录音范读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啊。那叶圣陶爷爷在诗中说我们知道什么呢?让好阿姨来告知咱们好吗? 师播放录音范读。 (2)师生合作读 师:好阿姨读得好吗?课前教师已经叫大家去预习了。你们有预习吗?那现在请大家看看,这首诗歌总共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几句话?同学们想不想和好阿姨比比?教师也想。好,这样吧。教师读每小节的第一句,你们读每个小节的其次句好吗? 师生合作读。 2、检查字词认读状况。 检查词语 师边与生合作读,边随机出示写有本课新词的磨菇图片并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风儿轻轻地吹,瞧,风姑娘为咱们吹来了又大又漂亮的蘑菇。蘑茹
17、上的新词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读准字音该留意什么。 学生自已读。 师:好,现在哪位小教师来说一说读一读? 学生提示字音,带读。 检查生字。 师:同学们,听说咱们教室有又大又漂亮的蘑菇,咱们的老朋友邮递员也忍不住想来参与了,同学们欢送吗? 师:好,现在咱们就来做“邮递员送信”的嬉戏,好吗? 学生做嬉戏。 师:你们情愿把内容和大家一起共享吗?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考教师、同学、小组或带大家读。 师生沟通,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教师这里也有一封信,是风姑娘写给我的。我来看看。信上说什么。噢,风姑娘说:黄教师,我知道你们班的小朋友很喜爱读诗歌,而且能把诗歌读得很美。我信任只要同学们仔细地读,一
18、样能把我们知道这首诗歌读得很好,成为风的好朋友。同学们,风姑娘对大家这样有信念,你们对自己有信念吗?好,现在谁来选择喜爱的一节读得大家听听? 学生选择喜爱的一节读。 生互评。 师:同学们,读了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提问题或考考同学。 师随机介绍“抖动”“波浪”的意思。 师:谁也没有观察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可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教师忍不住也想来读一读这首诗歌了。同学们欢送吗?好,教师请大家闭起眼睛来听。 师配乐朗读。 师:听后你有什么感受,能给教师评一评吗? 生说感受,并评一评。 师:同学们,你们愿不愿也像黄教师这样来美美地读一读?教师也想来参与,咱们可以怎么安排呢? 师生合作读。 创编诗
19、歌,指导书写。 1、续编诗歌。 师:同学们,这首诗歌这么美,惋惜太短了。教师给它续编了一节,你们看行吗?“谁也没有观察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可是当红旗在上空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玩耍了。”同学们,行吗?你们能不能也像教师这来编一编呢? 学生续编诗歌。 2、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编得真不错,都是小诗人啊。我知道大家不仅是小诗人,还是小小书写家,对吗?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不同的讨论对象需要有适宜的猎取信息的手段。 2、学习画统计图和解读图表信息。 【教学预备】 每个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向数学教师请教画条形统计图 (或折线统计图)的学问。
20、【教学过程】 1、 引入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猎取大量的信息,必需对事物进展细致的考察。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得信息呢? 2、 从大树开头 组织争论: 我们是怎样观看大树的? 我们是怎样知道家乡的水资源是不是受到了污染的? 我们又是用怎样的方法弄清接线盒里电线的连接方式的? (出示:西红柿、石头、泡沫塑料等)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推想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了怎样的活动来验证? 没有这样的活动,我们能下结论吗? 我们设计这些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 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这个问题怎么答复? 课前同学们测得了自己的身高,分组统计并依据小组的数据说说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汇总全班同学
21、的身高记录表,完成一张“六 ( )班学生身高(条形或折线)统计图”。 争论: 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现在问我们的身体有多高,我们又怎么答复?与小组里的结论一样吗? 4、 思索争论 我们现在获得的关于我们的身体有多高的信息是精确、全面的吗?要使我们对于身高的答案更趋于准确,还需要哪些数据?如何获得?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5 一 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风吗?风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知道风来了? 二 陶老爷爷有一首写风的小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出示多媒体课件:71页诗全文和图画)无音节 配上音乐,教师朗读全部 三 同学们喜爱这首诗吗?让我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初读课文,你有什么学习
22、生字的方面要提示大家 (孩子自由汇报,有的是读音要留意翘舌读准,有的是怎么记住字型的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加强记忆 六学了生字,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准,全班齐读全诗 七要让我们知道什么?(风来了) 用铅笔、直尺勾出风来了的句子每一节其次句立刻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 八教师读没有风的句子,同学们读有风的句子师生共同合作读全诗 九风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从树叶抖动、林木点头、河水嬉戏时感觉到了,风来了,我们有什么感觉? (学生:微风使我们感到亲切、舒适、舒爽) 十你最喜爱三节小诗中的哪一小节的内容,美美地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自由汇报) 1我喜爱第一处的风 说说为什么?引导理解抖动 教师小结:无论是什么样
23、的小树叶,我们都喜爱谁来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生读相互评价 2除了第一节的微风,你还喜爱哪一节的? a一生读二小节,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你给他的提什么建议?微微点头,怎么样才能读好? b你们就是这片林木,看到林木微微点头了吗?再读读 3你还喜爱哪一处?为什么喜爱第三节?引导:你想河水在做什么嬉戏呢?看画面(课件:是一幅大海的水花是那么美,再读教师适时范读 十一刚刚观赏了三处风,带着你的体会读全文再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觉?有什么共同点?(第一句都一样) 尝试着记,背全诗 十二教师把微笑送给你,诗是美的,但是写在这,你能再补充接着写吗? 学生作品:仿照格式,每人说一节就可以了 但是风车在转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在跳舞了 十三让我们把风车和纸飞机拿到外面的世界去,你会有新的发觉,新的火花 生字的解决?板书的问题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