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掌握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史实,形成对农民阶级的认识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法概况归纳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新特点,理解甲午战争的影响。对义和团运动做出价值判断,从而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认识只有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才能抵御外来侵略。【教学重难点】 中日甲午战
2、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是本课的重点义和团运动以及口号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学生对这两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对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尚存在一定困难。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分析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背景,逐步培养学生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观点和方法。【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播放视频,分组讨论【课时安排】(一学时)第一目“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要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及其危害;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第二目“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要点:义和团运动
3、的兴起;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及其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黑板上显示: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教师:同学们现在都能看到小黑板上的这首近代诗人丘逢甲的诗作,那我们能不能通过这首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呢? (学生:悲伤、哀痛、愤怒等)教师:同学们的回答反映了我们与诗人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体现了每个中华儿女共有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也可见台湾始终牵动着中华儿女的统一情节。那台湾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哪个国家割去的?又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这个问题。2:甲午中日战争回忆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得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保留了军国
4、主义残余,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提示: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扩张策略课堂设问: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那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契机是什么?提示:朝鲜东学党起义创设情景:打出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学习丰岛海战、黄海大战等重要战役。课堂设问:通过邓世昌壮烈殉国一事,我们能体会到什么?3:马关条约及其危害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得出结论。课堂设问一:中国的割地地有何影响?提示:教师出事时局图分析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况。课堂设问二: 巨额赔款有何影响?提示:列举清政府战后借债情况分析。课堂设问三:开放四个通商口岸的危害是什么?提示:对比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得出此时开口的更大危害。课堂设问四
5、:允许日本在华设厂的危害是什么?提示:分析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阶段得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给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的危害。4: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社会课堂设问五:刚才我们学习了甲午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那么,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是什么呢?提示:教师再次出示时局图,分析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课堂设问六:那么,面对着危局国事,中国各阶层是如何应对的呢?提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8页得出结论。5: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重点是讲原因和”扶清灭洋”的口号)展示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
6、篮。”问题:结合揭帖,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提示:民族矛盾的加剧问题:结合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和上述揭帖内容,分析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提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后,积极自主发言,最后教师从积极性,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6:八国联军侵华情境营造:打出八国联军侵华形式图和义和团袭击西什库教堂图,讲述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赞扬农民阶级为保卫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提示:结合课本第59页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话进行分析。7:辛丑条约及其危害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辛丑条约的内容并提问: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有什么特点?提示:清政府已完全变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7、封建社会。8:对本课的概括总结 近代中国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使中国最终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放弃抵抗,中国的仁人志士更是为了争取近代的独立与富强而努力,甲午战后,农民阶级的抵抗使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资产阶级的努力更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苦难的中国终于望见曙光【板书设计】背景 日本:实力需要计划军事 欧美列强:默许、纵容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中国:寄希望“调停”战争爆发:丰岛海战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平壤之战、黄海之战 第二阶段:辽东之战、威海之战 战败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腐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