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高频考点知识梳理1单选题1、唐朝宰相十之八九为北人,北宋宰相南人比重不断上升,而且在科举考试中南人优势越来越突出,故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制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A文化中心不断南移B南方经济不断开发C政治重心不断南移D北方长期战乱割据答案:B解析:根据“北宋宰相南人比重不断上升,而且在科举考试中南人优势越来越突出,故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可得出材料反映了南方逐渐成为文化中心,影响力上升,这与南方经济发展有关,B项正确;文化中心南移是题干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C项;北宋时期北方
2、不存在分裂割据,排除D项。故选B项。2、王安石推行了诸如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募役法等措施,基本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是变法却最终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遭到反对派的强烈阻挠B并未突破封建生产关系C变法措施失当脱离实际D边疆危机严重影响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基本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是变法却最终失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本质上还是属于封建性质的社会变革,没有突破封建生产关系,所以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反对派的阻挠是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根据“基本实现了富国的目的”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失当的,排除C项;边疆危机是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3、排除D项。故选B项。3、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B黄老之学C魏晋玄学D宋代理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朱熹,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首说理诗最可能受宋代理学的影响,D项正确;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影响这首诗的思想是宋代理学,不是孔孟思想、黄老之学和魏晋玄学,排除ABC项。故选D项。4、欧阳修在修订新五代史时,把辽朝归到四夷附录中。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宋史辽史金史。这一变化表明()A政
4、权并立使民族矛盾激化B争夺正统斗争的激烈C修史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中欧阳修将少数民族政权辽归为“夷”,元朝修史将辽金少数民族政权和汉人的宋政权同时并列,同为正统,淡化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界限,体现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D项正确;无法体现民族矛盾激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正统斗争激烈,排除B项;修史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表明华夏一体观念增强,淡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限,故C不是最佳选项,排除C项。故选D项。5、朱熹强调“圣德至道”,他认为:道是人人共同必由的道路;德是每个人自己要明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要去践行的准则。这表明朱熹A强调人的主体地位B注重内心的道德自觉
5、C重视社会人伦和谐D主张民众的礼乐教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朱熹强调“圣德至道”,即道德,人人要明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要去践行的准则,强调内心的道德自觉,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道德自觉,而非人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道德自律,而非社会人伦和谐,排除C项;材料与礼乐教化无关,而是强调道德自律,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6、史书记载:(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或称有急事请见,帝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帝怒,诘之举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帝骂曰:“汝怀齿,欲讼我乎?”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帝悦,赐金帛慰劳之。这反映出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青史留名
6、一定程度制约了皇权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答案:B解析:据材料“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帝悦,赐金帛慰劳之”并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史官们有“君举必书”“秉笔直书”的传统,故青史留名一定程度制约了皇权,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宋太祖不是重视以史为鉴,而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排除A项;“臣不能讼陛下”体现了儒家中的君臣伦理不能制约帝王,排除C项;“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7、今宋代将城市房产税从土地税中分离出来。宋初,湖南“计屋每间输绢丈三尺,谓之屋税”;熙宁方田均税法中规定“屋税比附均定”;崇宁方田令规定“诸州县塞镇
7、内屋税,据紧慢(繁荣还是荒僻)十等均定,并作见钱”;至政和二年,又改为每等之中再“各分正次二等”,共为二十等”。这表明宋代A成为最早设置房产税的朝代B国家积贫积弱极力敛财C逐步确立城市房屋私有产权D抑商政策得到空前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宋代将城市房产税从土地税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了单独的收取“屋税”,这在事实上逐步承认和确立了城市房屋私有产权,C项正确;材料只有宋代信息,无法体现最早,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宋代的积贫积弱,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否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8、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致良知B本心即天理C工商皆本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
8、进答案:B解析:根据“理学家”、“格物致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格物致知是宋代理学提倡的治学方法,理学强调的是本心即天理,B项正确;致良知是心学的内容,排除A项;理学中没有强调工商皆本,排除C项;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是理学强调的治学态度,没有体现理学的本质,排除D项。故选B项。9、宋元时期,市舶司对进出港船舶所载货物实行抽分(收取商税)。元代至元市舶则法规定“蕃货双抽,土货单抽”,这A体现了厚往薄来的理念B突破了闭关锁国的桎梏C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D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政府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管理、抽分。市舶司的设立,使
9、海外贸易趋于制度化,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体现了厚往薄来的理念的是朝贡贸易,排除A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10、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地方推行分化事权的措施,其中派遣文官任知州,并设置通判监督知州,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宋朝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分割地方财权,排除B项;北宋的分化事权原则不利于形成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中
10、书门下属于中央机构,而通判属于地方长官,因此牵制中书门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1、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得益于A南北面官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四等人制答案:C解析: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治理,使得“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C项正确;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排除A项;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排除B项;四等人制是元朝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12、下列引语反映宋代历史的是()“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
11、便贸易”“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ABCD答案:C解析:材料“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指的是宋代商业打破空间限制;材料“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反映的是宋代的纸币交子,符合题意,C项正确;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小提示:13、元朝初期的君主多热衷于大规模的“春猎秋狝”活动;皇庆元年(1312年),元仁宗降旨:“今年田禾多不收,百姓饥困,朕不飞放(纵鹰隼捕猎)”,此后行猎的规模和频率渐减。这一变化反映了元朝A民族本位原则的调整B汉化历史进程的开启C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D帝王
12、个人旨趣的变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君主因“今年田禾多不收,百姓饥困”而逐渐减少“春猎秋狝”活动,体现了元朝君主由重视游牧渔猎到逐渐重视农业活动,反映了元朝民族本位原则的调整,A项正确;“开启”一词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表诗词均为宋代诗人所创作。这些诗词反映出,宋代诗句作者地名注释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狼居胥意。刘辰翁狼居胥:一说在今蒙古因境内、去病曾在狼居山勒石封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陆游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境内长剑久倚燕然山,义欲为汉诛楼兰。陈傅良燕
13、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边城冬,日日黄埃飞朔风。葱岭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与天通。李鹰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战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A文学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B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C中原王朝的疆域有所拓展D理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现国家局部统一,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力恢复唐朝统治时期的疆域,但宋代词人的句子中体现了宋代词人为国开疆扩土,守卫边疆的雄心壮志。故可知宋代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B项正确;材料不是文学艺术的特点,排除A项;宋朝局部统一,不是疆域有所拓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4、。15、某同学进行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朝儒学发展的主题研学,梳理如下表格。横线处应填写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金朝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_。儒学发展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_,通过_真正得到其中的“理”。A“岁币”“四等人制”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格物致知”B“岁币”“猛安谋克”“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C“岁贡”“猛安谋克”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存天理,灭人欲”D“岁贡”“四等人制”“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契
15、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金朝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猛安谋克制;朱熹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其方法论是格物致知,B项正确;四等人制度是元朝制度,排除A项;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而非岁贡,排除C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王安石变法的目的:_答案:富国强兵解析: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7、农业(1)耕种制度:宋朝时_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_。(2)经济结构:一些地
16、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_,在_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_的发展。(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4)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_、西北、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答案: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经济宋朝元朝棉纺织业东北云南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
17、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18、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_进行互市交易,_贸易也相当活跃答案:榷场民间解析: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19、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_、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答案:佛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
18、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因此,空白处为佛经。20、元朝的统一:_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答案:127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故本题填写1276.2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答案:儒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因此,空白处为儒家。22、_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_和_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_,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_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_
19、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_的粮食答案:元人口税收大运河缩短长途海运江南解析:根据所学,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23、农业(1)耕种制度:宋朝时_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_。(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_,在_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_的发展。(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4)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
20、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_、西北、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答案: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经济宋朝元朝棉纺织业东北云南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4、评价(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
21、不足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失败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答案:人民解析:根据所学,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25、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_、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答案:佛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因此,空白处为佛经。材料分析题26、材料辽圣宗耶律隆绪(982-1031年)是辽朝统治时期最长的国君。这一时期,辽朝国力达到了鼎盛。下表为他执政期间所
22、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时间措施983年“诏谕诸县令佐如遇州官及朝使非理征求,毋或畏徇。恒加采听,以为(考核之)殿最。”东京、平州发生旱灾、蝗灾,国家发仓赈济;南京秋雨伤稼,停收关税以通山西籴票。988年“诏开贡举,放高举一人及第。”995年“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奴隶)者,仍籍州县。”1017年公主赛哥擅杀无罪婢,被降为县主。1021年立长子宗真为太子,确立长子继承制。1026年“诏北南诸部廉察州县及石烈、弥里之官,不治者罢之。”“诏大小职官有贪暴残民者,立罢之,终身不录;能清勤自持者,在卑位亦当荐拔;其内族受赂,事发,与常人所犯同科。”“诏自今贵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
23、。”根据契丹国志辽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圣宗改革的历史意义。答案:(1)引入中原政治制度;整顿吏治;打击贵族特权;释放奴隶;进行社会救济。(任答4点即可)(2)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官僚队伍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推动辽朝的封建化进程。(任答3点)解析:(1)根据材料“诏开贡举,放高举一人及第”“立长子宗真为太子,确立长子继承制”可知引入中原政治制度;根据材料“诏北南诸部廉察州县及石烈、弥里之官,不治者罢之。诏大小职官有贪暴残民者,立罢之,终身不录;能清勤自持者,在卑位亦当荐拔;其内族受赂,事发,与常人
24、所犯同科。”可知整顿吏治;根据材料“公主赛哥擅杀无罪婢,被降为县主”可知打击贵族特权;根据材料“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奴隶)者,仍籍州县”可知释放奴隶;根据材料“东京、平州发生旱灾、蝗灾,国家发仓赈济;南京秋雨伤稼,停收关税以通山西籴票”可知进行社会救济。(2)根据辽圣宗改革的措施可知改革在政治上有助于提升官僚队伍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推动辽朝的封建化进程;在经济上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7、史料阅读宋初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时人描述: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
25、间,三尺竖子驰传(hu)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探究与拓展问题探究南宋学者叶适对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了批评,他说: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决(),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ui),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水心别集卷10实谋唐失其道,化内
26、地为禱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答案:利:各级机构逐层统辖,集权于中央;有利于防范内部动乱,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弊: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不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导致统治危机日趋严重。解析:根据材料“宋初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起到了使各级机构逐层统辖,集权于中央;有利于防范内部动乱,维护
27、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ui),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存在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不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导致统治危机日趋严重等方面的弊端。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材料二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
28、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摘自人教版教材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其中包括采纳了汉人历法,重新建立了汉人的科举考试制度,采用了汉人的朝廷礼仪制度,祭孔并建立了太庙。材料三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摘自人教版教材(1)根据材料一,指出辽朝的管理制度,并分析其管理特点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指出金朝实行了何种管理制度?据材料简要分析金朝统治有何突出特点?(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南、西北及东南边疆地区管辖的?(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辽金元少数民族
29、政权的管理制度有何积极意义?答案:(1)制度:南北面官制。特点:蕃汉分治,因俗而治。(2)制度:猛安谋克制。特点:学习汉族文化。(3)管辖:对吐蕃地区,由宣政院进行管理;对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进行管理;对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理。(4)意义: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巩固其统治;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民族交融。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知,南北面官制。特点:根据材料“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可知,蕃汉分治,因俗而治。(2)制度:根据材料“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
30、安”可知,猛安谋克制。特点:根据材料“其中包括采纳了汉人历法,重新建立了汉人的科举考试制度,采用了汉人的朝廷礼仪制度,祭孔并建立了太庙。”可知,学习汉族文化。(3)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对吐蕃地区,由宣政院进元朝行管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进行管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理。(4)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巩固其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学习汉文化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民族交融。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
31、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摘编自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材料三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全国越来越需要南方的供给。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
32、用于航海。宋朝在沿海海港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样海外丝绸贸易出现进一步繁荣。当时的海港因此而繁荣起来,以扬州、泉州和广州为最,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3)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答案:(1)品质:诚信、重义轻利。(2)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成为商业中心);海外(对外)贸易空前繁荣。(3)原因:经济南移完成;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业发达;设立市舶司;解析:(1)品质根据“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得出诚信、重义轻利。
33、(2)根据“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得出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外贸易空前繁荣。(3)原因根据“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全国越来越需要南方的供给。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宋朝在沿海海港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得出经济南移完成;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业发达;设立市舶司。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宋中期,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侯,加大“养兵”。神宗即位之后,“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览政之初,为强兵富国之计”,决定改革。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还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
34、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不论年成丰歉,也不问京城各种物资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为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根据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首都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数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以“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实施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摘编自陈振宋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35、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改革的作用。答案:(1)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政府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宋神宗支持改革;原有的进贡制度存在较大弊病;商品经济的发展。(任答4点)(2)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远程运输,节减了开支;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保证了物资供应,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析:(1)根据“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得出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府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宋神宗支持改革;根据“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得出原有的进贡制度存在较大弊病;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均输法的内容,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任答4点)(2)根据上题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对应写出作用即可。根据“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得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根据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得出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远程运输,节减了开支;根据“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得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根据“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得出保证了物资供应,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