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加强我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转变政府兽医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职责,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对进一步加强我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物卫生监督是政府兽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有关动物防疫活动的监督管理执法,严厉打击饲养生产、
2、屠宰加工、储藏运输等各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推进兽医依法行政,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是今后兽医工作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任务,是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是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促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切实正视当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不适格。尽管我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区自治区、市、县三级基本独立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区共设立了125个动物卫生监督所,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均为全额财政拨
3、款事业单位,除少数几个县、区外,120个动物卫生监督所已经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但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方面仍存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XX县区未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或者是成立了,但仅挂牌无编制、无人员,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未能按照xxx文件的精神要求下发具体执法和检疫事务职能,市级指导的职能较弱。 二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不完整。全区125个动物卫生监督所中,具有财政专户的单位49个,占39.2%;具有独立财务账号的单位41个,仅占32.8%,仍有84个没有独立的财务账号,67.2%的单位不能独立承担执法机构的国家赔偿责任,执法主体不完整。 三是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短缺,执法装备不足,
4、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手段落后。大部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检疫、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经费没有列入当地独立的财政预算,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基础设施薄弱,监督设 2备紧缺,监督手段落后,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区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基层设施主要靠以前乡镇站的项目建设所配置的部分设施设备,防疫检疫共享,各级部门还没有专项的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极少,检疫工作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设施设备和日常工作经费,其建设离国家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规范的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四是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无执法主体资格。因工作面和工作量大,单靠县级兽医行政主管局、动物卫生监督所不可能实现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兽药
5、监管、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畜牧兽医监管职能的全面监管,因此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实际在XX县区级兽医行政主管局、动物卫生监督所行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动物检疫、兽药监管、动物产品安全等执法工作职能,然而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无执法主体资格,无论是在行使日常监督检查或是动物检疫工作,主体资格均不符合法规要求。 (二)执法队伍人员不足,队伍素质不高。 一是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实现动物防疫、检疫的全面监管到位。全区124个市、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人员编制2182人,实际到位1879人。而据2009年统计数据,全区768.5654万户分别饲养有牛、羊、猪、鸡等畜禽,具有46863个规模养殖场(包括牛、羊、猪、鸡
6、),1052个定点屠宰场,1828个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9344个兽药经 3营企业,因此目前的人员难以实现对各个环节监管对象的常规化有效监管。如能把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整合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则执法队伍可扩大三倍,将大大缓解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严重不足的状况。 二是我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均处在成立初期,人员逐步到位,部分人员对业务工作熟悉仍需要时间,非专业人员比例较高,人员知识结构与工作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县(区)一级监督所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人多,老龄化人员多。及统计,全区市、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661人,占88.4%,具有执法证件资格的人员为935人,
7、占49.8%。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员结构,执法等业务培训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仍然缺乏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一些主要条件。按照农业部的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职能的精神,我区各级水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也逐步将兽药、动物产品安全、饲料、畜牧监管等执法职能委托于同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人员编制、基本建设、基本工作经费主要按照动物防疫及检疫职能建立,各项职能综合于动物卫生监督所后,工作面和工作量数倍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设施设备、工作经费等均难以适应当前职责工作的形势需要。同时,当前,动物产品安全等执法职能法律法规授权于水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实际履行
8、委托执法职能中受限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执法 4程序规定的制约等因素,难以建立起有效的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缺乏应急反应,联防联控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动物防疫、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各环节各主管部门未能履行起监管主体职责,无长效的部门联合监管的联动机制,未能形成监管合力,未能建立起严密的监督体系,造成“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局面依然存在。 二是省间缺乏有效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协作机制。动物检疫的区域管理各省各自为政,省间没有形成统一联动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联防联控机制。对动物及其动物产品没有制定一套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严格统一的准出、准入制度,对现有的凭检疫证明流通、销
9、售的规定有的地方执行力度弱,这均增加了动物产地和输入地的动物卫生监管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难度。 (五)动物防疫、动物产品安全配套规章制度不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尚未修定出台,瘦肉精等监管机制还不完善,官方兽医、动物协检管理制度仍未出台。这些都制约了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推进。 三、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以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 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应给予 5适当的人员编制和行政级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具有独立的银行帐
10、号。 改革现有乡镇防疫机构,在乡镇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作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派出机构,名称统一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分所”,通过签约或聘用手续将现有乡镇兽医站的检疫人员划归派出机构管理,承担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所交办的任务。 四、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管理。 各地要综合本地养殖业发展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科学测算和配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加快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建设,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按照规定抓紧明确全区官方兽医的人员身份。加强对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兽医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定动物检疫的协检工作制度,采取签约、聘用等有效形式,制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动物检疫等执法辅助工作的管理
11、制度,建立一支政治硬、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五、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按照分类管理与分级指导结合、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并重的原则,切实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审查程序,严格审查许可。制定完善跨省检疫审批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强化检疫出证管理,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标准,推 6进检疫申报点建设。创新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监管模式,强化动物饲养场的报告备案制度和定期核查制度,进一步推进和执行动物饲养场、屠宰场动物检疫报检员制度,全面开展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切实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饲养生产、隔
12、离、屠宰加工、经营储藏、运输等活动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规范日常监督检查行为。制定完善重大案件移交制度,建立健全跨区域案件联防联动机制、检打联动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以及部门间执法协调协作机制。 六、建立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 研究、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动物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制度,及时对辖区动物卫生状况、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水平、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分级,量化管理”的原则,根据动物及动物产品不同风险状况,确定各环节各监管对象的动物卫生监管重点和检查频率,实施风险管理。研究建立跨区域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对跨区域引进动物及动物
13、产品加强风险管理。 七、实行区域化动物卫生监管制度 国家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提高全国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研究制定跨省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和报告备案管理制度,强化活畜禽 7跨省调运监督管理,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产区销区联动制度。严格出证官方兽医和出省检疫合格证明管理,建立跨省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官方兽医出证和备案制度,研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系统,建立工作高效、实时监督、信息共享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管理平台,推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建立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诚信责任体系,督促落实动物产地和企业动物防疫、动物产品安全责任。制定实施广西
14、种畜禽场动物疫病控制与净化计划,推进实施种畜禽场健康种畜禽场项目,鼓励和引导畜禽生产企业开展生物安全区建设,开展健康养殖,加快提高畜禽养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八、实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 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调整完善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提高建设质量和实际应用效果,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按照全国的统一规划,建立全区统一的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检疫审批、官方兽医出证、跨省调运监管等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水平。完善全区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台帐,
15、做到工作有记录,记录可追溯。 九、健全完善动物卫生监督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8 (一)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责所需经费,包括人员经费监督检查和检疫工作经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人员培训、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执法基础设施设备等工作经费,应全额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作为政府公共服务法定职能的定位问题。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财政转移支付、无害化处理补助等专项财政投入政策。 (二)继续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科
16、学确定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重点加强办公设施设备和执法办案、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工具等仪器设备建设,加强隔离检疫、无害化处理、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管理和应对突发重大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切实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制定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规划,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体系建设,研发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系统,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培训和考核,强化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定期开展动物卫生监督 9执法知识竞赛和检疫
17、技能大比武,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全面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 (四)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技术支撑能力。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基层执法快速检测技术推广培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把关能力。加强检疫、检测、无害化处理、风险分析等技术研究。推进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和计量认证工作,及时有效的提供有关检测数据和风险预警报告,为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撑。 十、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 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完善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18、制、执法督查和稽查制,以及定期培训和考核、关键岗位轮换和执法回避等制度。认真梳理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法定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动物卫生行政许可受理、审查、听证,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要强化服务意识,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考评制度 10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研究谋划,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抓好落实,加强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和
19、宣传引导。要主动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解决制约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大问题,积极协调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依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机构队伍及各项条件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执法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政府的考核评价、专项检查和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2012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为巩固2011年度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化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特制定*区2012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
20、作目标 1、加强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市场监督,继续保持历年来我区在畜产品安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确保完成与市监督所签定的2012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的指标要求。 2、屠宰场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率达100%,进入市场产品报检率达100%,XX县区动物产地检疫覆盖面达100%,产地检疫率达90%以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3、杜绝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生产销售违禁药品。各兽药经营门店逐步达到国家兽药经营gsp标准。 4、规模养殖场、重点畜禽养殖大户规范率达100%,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监管有责任人。 二、工作重点 以规范动物检疫程序为
21、重点,以畜产品安全使用和生产销售为重要环节,以畜禽养殖为重点领域,以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为重点单位,继续打击生产销售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化学物质行为,加强对“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的监测。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规范畜牧业生产用药和兽药、饲料添加 剂生产、经营行为。逐步建立健全“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工作任务 1、切实开展动物检疫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明确动物产地检疫目标。严格按照农业部印发的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10个规程的规定实施产地
22、检疫。对跨省调运的乳用、种用动物,应经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同意,方可调进,并由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监督其进行隔离观察。 努力规范屠宰检疫工作。一是按照动物屠宰场检疫管理规范的要求,继续推行屠宰场检疫室“十有五上墙”建设。二是严格按照农业部印发的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等4个规程的规定实施屠宰检疫。三是规范屠宰检疫登记及监管记录。认真落实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职责,明确屠宰企业动物产品安全责任,构建“瘦肉精”监管长效机制。 2、开展生产环节用药检查,重点检查畜禽养殖环节使用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的行为。 3、开展饲料生产、销售企业专项检查,以三聚氰胺、“蛋白精”和
23、“苏丹红”等违禁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饲料专项检查。 4、开展兽药专项检查,以禁用兽药为重点,杜绝兽药经营企业销售禁用兽药。 5、开展对冷冻动物产品经营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加快建立 动物疫病标识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6、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强化动物检疫培训,有针对性举办动物贩运经纪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合理使用技术培训班。 四、工作措施 1、动物检疫及畜产品安全监管 按照国家、省制定的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的要求,对相关管理制度及时进行制(修)订,并及时进行公示、告知。 对辖区内的各运输、交易和贮藏场所有专人监管,责任落实到人,日常监管1周1次,每月进行1次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
24、查,做好监管记录。 对辖区内的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派驻检疫监管人员,配备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监管制度落实到位,监管责任落实到人。活禽经营市场建立健全活禽摆放、宰杀和销售相分离,定期休市、消毒,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建立购销台账,并在经营点公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对辖区内从事动物收购、贩卖、运输企业(合作社、经纪人)依法进行登记管理。 对辖区内的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使用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监管记录。 2、对违禁药物的监管。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监测指标任务, 建立长期对屠宰场、调运生猪尿样进行监测制度。逢节假日加强抽检;根据
25、抽检样品的检测结果,对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阳性的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追溯源头,严厉查处违法企业,对触犯刑律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 3、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采取抽样监测和现场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区各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每年进行现场检查一次。现场检查时对每个企业抽取样品2份,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各项生产记录、原料进货台账、产品销售台账,是否添加违禁药物为检查重点。 4、对兽药经营企业监管。检查兽药经营企业是否按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行gsp达标活动,并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兽药经营企业是否销售违禁兽药。 5、对重点养殖企业检查。重点检查生产经营的规范性。
26、是否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标准进行养殖,养殖档案是否建立健全。 、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动物检疫人员培训全年2次,有针对性对养殖场业主、畜禽贩运经纪人、兽药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动物防疫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法律法规和合理科学使用兽药、禁用药品、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等方面的宣传培训。 第三篇: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应对当前我县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
27、门管理督查,卫生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分工原则,从维护和促进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高度,把学校和学生作为公共卫生监督服务的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切实做好学校饮用水、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广大师生创建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检查,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本方案。 三、监督检查 (一)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 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防控工作形势,监督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督促指导学校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传染病疫
28、情在校园内的发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具体检查内容为:学校是否开展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学校是否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在本次手足口病防控期间是否对到校学生实行每日晨午检制,对缺课学生是否进行了病因登记记录,教室和校舍等场所定期通风、消毒情况如何,是否开展了对玩具、用具等物品的每日清洗消毒,是否依法进行疫情报告。 (二)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卫生监督员要主动深入学校,指导学校做好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29、具体检查内容为:自备水和二次供水安全管理情况(有无落锁、加盖等);自备水源和二次水源是否进行了水质卫生检测,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源及管道是否进行了定期清洗、消毒工作,有无记录。新晨 (三)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条件 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法规、标准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学校开展卫生条件及设施的监督检查,切实从源头上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加强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的监督检查。 四、建章立制 在检查中要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指导与服务意识
30、,寓监管于服务中,查、帮、促相结合,优服务、严监管。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做到先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合理、可行的指导建议,对不落实整改措施、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学校及个人也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责任及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和政纪处分。 通过协助学校建立完善食品、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控等有关卫生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强化、落实相关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水平。 第四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知识动物产地检疫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签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到达时效最长不超过天。a.1b.3c.5d.7答案:c(知识点: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填写及应用规范(农医发201044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
31、物a)到达时效:最长不得超过5天。) 2.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不得开具检疫合格证明。a.被检动物在非疫区b.检查健康 c.有免疫证明且在有效期内d.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 答案:d(知识点: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14条。) 3.下列哪种动物可以感染细小病毒病。a.牛b.马c.猪d.禽 答案:c 4.下列哪些动物产地检疫时不适用于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a.牛b.羊c.马d.鹿 答案:c(知识点: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检疫范围牛、羊、鹿、骆驼。)5.对不同启运地同一运载工具混装运输的动物,应由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a.相应启运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b.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c.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
32、d.输入地乡镇兽医站 答案。a6.主要用于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申报受理通知。a.检疫申报受理单b.检疫处理通知单c.检疫申报单d.无害出处理通知单 答案。a7.临床检查发现生猪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继而哮喘,口鼻流出泡沫或清液;颈下咽喉部急性肿大、变红、高热、坚硬;腹侧、耳根、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指压褪色,可怀疑感染下列哪种传染病。 a.猪肺疫b.猪丹毒c.猪瘟d.高致病性猪蓝耳 答案:a(知识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4.3.2.5。) 8.临床检查时,发现生猪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
33、;鼻盘、口腔黏膜、舌、乳房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可怀疑感染下列哪种传染病。 a.猪肺疫b.猪丹毒c.猪瘟d.口蹄疫 答案:d(知识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4.3.2.1。) 9.临床检查时,发现禽只突然死亡、死亡率高;病禽极度沉郁,头部和眼睑部水肿,鸡冠发绀、脚鳞出血和神经紊乱;鸭鹅等水禽出现明显神经症状、腹泻,角膜炎、甚至失明,可怀疑为感染下列传染病。 a.高致病性禽流感b.新城疫 c.马立克氏病d.传染性法氏囊病 答案:a(知识点:家禽产地检疫规程4.3.2.1。) 10.在家禽产地检疫查验资料环节,官方兽医查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34、并要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在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 a.3b.6c.9d.12答案:b(知识点:家禽产地检疫规程4.2.1官方兽医应查验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确认禽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省内调运种禽或种蛋的,还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1.一批拟出栏的肉鸭,产地检疫时需要检疫下列哪种疫病。a.新城疫b.鸭瘟c.马立克d.传染性法氏囊 答案:b(知识点:家禽产地检疫规程检疫对象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3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 12.对生猪进行临床检查时,出现高热稽留,呕吐,结膜发红;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液,后期出现下痢;皮肤有红斑、疹块,指压褪色,可怀疑感染。 a.猪丹毒b.猪肺疫c.猪瘟d.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案:a(知识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4.3.2.4。) 13.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规定,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至少保存。 a.6个月b.12个月c.24个月d.36个月 答案:b(知识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14.一批种公山羊拟调出产地,实施检疫时发现其睾丸肿大,阴茎红肿,关节有炎症,可怀
36、疑其感染哪种疫病。 a、口蹄疫b、结核病c、布鲁氏病d、炭疽 答案:c 15.急性猪肺疫又称“锁喉风”,其特征性病变是。a.纤维素性肺炎b.坏死性肠炎c.脾肿大,边缘梗死d.坏死性肝炎 答案。a16.“虎斑心”是的特征性病变。 a.猪伪狂犬b.牛结核c.猪口蹄疫d.猪丹毒 答案。c17.猪出现高热;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朵、四肢末梢和腹部皮肤发绀;偶见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症状的,可怀疑感染哪种传染病。 a、高致病性猪蓝耳病b、猪肺疫c、猪丹毒d、口蹄疫 答案:a(知识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4.3.2.3。) 18.官方兽医实施蜜蜂检疫时,蜂群检查按照至少的比例抽查
37、蜂箱。a.1%b.3%(不少于3箱)c.5%(不少于5箱)d.10%答案:c(知识点:蜜蜂检疫规程抽样检查,按照至少5%(不少于5箱)的比例抽查蜂箱。) 19.官方兽医拟对检疫合格的蜜蜂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到达时效为天。 a.7天b.15天c.3个月d.6个月 答案:d(知识点:蜜蜂检疫规程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为6个月。)20.经检查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欧州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的蜜蜂时,禁止外出流动放蜂,货主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临床症状消失后,无新发病例方可再次申报检疫。 a.14天b.21天c.1周d.1天答案:c(知识点:蜜蜂检疫规程。) 21.老李拟出售犬
38、12条,需在犬实施狂犬病免疫后申报检疫。a.7天b.15天c.21天d.3个月 答案:c(知识点:犬产地检疫规程申报受理要求。) 22.产地检疫犬只时,发现犬出现行为反常,易怒,有攻击性,狂躁不安,流涎症状时,可怀疑感染。 a.布病b.犬瘟热c.狂犬病d.犬细小病毒病 答案:c(知识点:犬产地检疫规程4.3.2.1。) 23.产地检疫犬只时,发现犬出现眼鼻浓性分泌物,脚垫粗糙增厚,四肢有节律性抽搐等症状时,可怀疑感染。 a.布病b.犬瘟热c.狂犬病d.犬细小病毒病 答案:b(知识点:犬产地检疫规程4.3.2.4出现眼鼻脓性分泌物,脚垫粗糙增厚,四肢或全身有节律性的抽搐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犬瘟热。
39、有的出现发热,眼周红肿,打喷嚏,咳嗽,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等症状。) 24.产地检疫犬只时,发现犬出现呕吐,腹泻,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味等症状时,可怀疑感染。 a.布病b.犬瘟热c.狂犬病d.犬细小病毒病 答案:d(知识点:犬产地检疫规程4.3.2.5。) 25.产地检疫犬只时,发现犬出现鼻子(鼻口部)粗糙干裂、结节或脓疱疹,皮肤黏膜溃疡,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可怀疑感染。 a.利什曼病b.犬瘟热c.布病d.犬细小病毒病 答案:a(知识点:犬产地检疫规程4.3.2.7。) 26.猫出现呕吐,体温升高,不食,腹泻,粪便为水样、黏液性或带血,眼鼻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的
40、,可怀疑感染。 a、利什曼病b、猫泛白细胞减少症c、布病d、细小病毒病 答案:b(知识点:猫产地检疫规程4.3.2.2。) 27.下列哪种病不是兔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的检疫对象。a.兔瘟b.野兔热c.布病d.兔球虫病 答案:c(知识点:兔产地检疫规程检疫对象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瘟)、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28.兔出现体温升高至41以上,全身性出血,鼻孔中流出泡沫状血液等症状的,可怀疑感染。 a.兔瘟b.野兔热c.布病d.兔球虫病 答案:a(知识点:兔产地检疫规程4.3.2。)29.产地检疫兔时,发现兔出现腹泻,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后肢和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腹围增大
41、,肝区触诊疼痛等症状的,可怀疑感染。 a、兔瘟b、野兔热c、布病d、兔球虫病 答案:d(知识点:兔产地检疫规程4.3.2.4出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动作迟缓,伏卧不动,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苍白或黄染,唾液分泌增多,口腔周围被毛潮湿,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后肢和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腹围增大,肝区触诊疼痛,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极度衰竭死亡的,怀疑感染兔球虫病。) 30.实施动物检疫行为的主体是。a.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b.兽医主管部门c.动物卫生监督机构d.乡镇畜牧兽医站 答案。c3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
42、字或者盖章,并对负责。 a.检疫结论b.货主c.检疫证明d.消费者 答案。a32.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处理,处理费用由承担。 a.货主b.动物卫生监督机构c.处理人员d.当地政府 答案。a3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并处罚款。 a.五万元以下b.一万元以下 c.三千元以下d.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答案:d(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九条。) 34.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
43、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罚款。 a.百分之十以下b.百分之五十至一倍c.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d.两倍 答案:c(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 35.动物检疫证明中的数量必须用填写。a.阿拉伯数字b.英文c.大写汉字 答案:c(知识点: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样式及填写应用规范的通知(农医发201044号)数量及单位以汉字填写,如叁头、肆只、陆匹、壹佰羽。) 36.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检疫合格后,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a.兽医主管部门b.野生动物保护部门c.林业部门d.
4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答案:d(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七条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37.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罚款。 a.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b.一万元以下 c.三千元以下d.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答案:a(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 38.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a.输出地b.输入地c.运输途中d.原产地 答案:b(知识点: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 39.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在到达目的地后,应在内向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72小时 答案:b(知识点:XX市动物防疫条例第三十三条输入本市的非屠宰动物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40.市外输入本市的种用、乳用动物到达目的地后,按照规定进行,并在此期间对隔离的动物进行规定疫病的检测。 a.隔离饲养b.消毒c.健康检查d.隔离检疫 答案:d(知识点:XX市动物防疫条例第三十三条。) 41.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官方兽医不得出具检疫证明。a.被检动物在非疫区b.临床检查健康 c.有免疫证明且在有效期内d.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 答案:d42.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a.检疫标志b.检疫证明c.品种证明d.健康证明答案:b4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