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真题1单选题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大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四氧化三铁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答案:D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
2、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是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符合题意。故选D。2、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答案:D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B正确;C、瓶底的水,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故C正确;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均
3、为二氧化硫,故D不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答案: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C、催化剂在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
4、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振荡试管BCO2的验满C配制氯化钠溶液D熄灭酒精灯答案:DA、振荡试管使用手腕振荡,不能上下振荡,错误;B、氧气验满,应该把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错误;C、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溶解液体,错误;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正确;故选D。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水B氢气C黄铜D空气答案:BA、汽水是由碳酸、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氢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黄铜由铜、锌等混合而成
5、,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6、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答案:D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
6、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15=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故选D。7、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A限制燃放烟花B发展燃煤发电C分类处理垃圾D倡导公交出行答案:BA、限制燃放烟花,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产生,符合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理念;B、发展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
7、放,同时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符合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理念;C、分类处理垃圾,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还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D、倡导公交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B。8、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3Fe+2O2点燃Fe3O4B2H2O通电2H2+O2CH2+CuOCu+H2OD2NaOH+CuSO4=Na2SO4+Cu(OH)2答案:A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A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
8、质的反应,选项B的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C、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C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D、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D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选A。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
9、生命活动答案:A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空航天,作助燃剂,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态空气属于混合物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答案:DA、液态空气是由液氮、液氧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
10、食品包装中,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符合题意。故选D。11、空气炸锅是厨房日常小电器,其工作原理是将锅内空气加热后循环吹向食物,使食物变熟。在空气炸锅内循环的气体,含量最高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为: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故选A。12、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
11、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1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O2BN2CCO2DH2O答案: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因此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
12、:B。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故选B。15、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蔗糖溶解
13、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答案: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研碎胆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多选题16、将一定量的氯酸钾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取一份加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取另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再重新进行实验,相关变化关系正
14、确的是ABCD答案:BC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只是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由此可知,氯化钾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比为23,根据其中一份氯酸钾分解的图像,一份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生成的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至2mol,反应结束后不变。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反应需要的时间少于t2,选项A错误;B、根据氯酸钾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比为23,没有加二氧化锰时,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加二氧化锰时,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2mol时,氧气的物质的
15、量也为3mol,选项B正确;C、根据2KClO3MnO22KCl+3O2可知,氧气和钾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32,因为一份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物质的量是3mol,所以一份氯酸钾中(无论氯酸钾是否分解)钾元素的物质的量是2mol。因为反应过程中,固体中的钾元素物质的量不变,所以钾元素的物质的量一直是2mol,选项C正确;D、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一份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选项D不正确。故选BC。17、有关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装置可以选用启普发生器C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增加D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反应物中
16、氧元素的质量答案:CD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B、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反应,二氧化锰是粉末不能用启普发生器,B错误。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增加,C正确。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只有一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D正确。故选:CD。1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归类物质A黑色固体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B大气污染物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C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D氧化反应食物变质、金属生锈、木炭燃烧AABBCCDD答案:CDA、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高锰酸
17、钾是暗紫色固体,此选项不正确;B、粉尘和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正确;C、试管和燃烧匙都能直接加热,此选项正确;D、食物变质和金属生锈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木炭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正确。故选CD。1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说明这类气体的含量是最少的答案:CD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故A正确
18、;B、空气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故B正确;C、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故C错误;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占0.94%,不是空气中含量是最少的,如二氧化碳占0.03%,故D错误。故选CD。20、下图能用来制氧气的装置是ABCD答案:AB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选用装置,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常温即可进行,可选用装置,故本题选AB。2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9、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答案:BC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22、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越多,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也越多B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D若实验过程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会影响测定的结果答案:B
20、D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限,当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后,进入集气瓶的水不会再增多,错误;B.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水只进入约集气瓶中空气套体积的五分之一后不再进入,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正确;C.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D.若实验过程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会有空气逸出,将影响测定的结果,正确。故选BD。23、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答案:CDA、混合物是
21、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是混合物,但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所以错误。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此外还含有其它气体和杂质,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食品发生反应,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所以正确。D、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正确。故选CD。24、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物质性质与用途B日常生活经验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C安全常识D化学与生活住宅失火时
22、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氢氧化钠维生素A-缺乏时引起坏血病糖类、蛋白质-必需摄取的营养素AABBCCDD答案:CDA、O2有助燃性,促使燃料燃烧放热,用于气焊切割金属;H2O2能分解放出O2,故可用于实验室制O2,故选项正确;B、汽油和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和酒精;区别棉与羊毛,可以用灼烧的方法,羊毛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选项正确;C、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皮肤沾上浓硫酸,要先抹布擦拭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错误;D、维生素C的缺乏症是坏血病,糖类、蛋白质属于人体六大营养素之列,是人
23、类必须摄取的营养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D。25、关于下列实验装置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都准确无误B图1中的制气装置有错误,图2是正确的C图1中集气瓶集满氧气时,水槽中无气泡产生D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答案:BD分析:观察图示可知,图一中,为防止试管内生成的水倒流入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1中集气瓶集满氧气时,水槽中有大量气泡冒出;图二中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是正确的,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图1试管口向上倾斜,故A错误;B、图1中的制气装置有错误,图2是正确的,故B正确;C、因为瓶内气体已满,无法容纳再多的气体,多余的气体只能被排出瓶外,这时被排出的气体只能从水里
24、冒出,故C错误;D、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D正确。故选BD。填空题26、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所示:(l)燃烧匙内盛放的药品是_。(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1/5的原因可能是_(答一条即可)。答案:红磷红磷量不足(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红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2)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耗尽,使测定结果偏小;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也使测定结果偏小;装置气密性不好,也会使结果偏小。2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操作存在的错误
25、是_;(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_(填“偏大”或“偏小”);(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写出一条即可)。答案:试管口向上倾斜集气瓶炸裂偏大试管破裂试题分析:(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试管口向上倾斜,这样容易造成加热过程中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的炸裂;(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
26、体的体积。图示中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即量取的水偏少。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偏大。(4)连接仪器时不应将试管放在桌面上按压,这样容易造成损坏试管。考点:实验基本操作28、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四种:请回答问题:(1)工业上常采用途径丁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用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写出a、b仪器的名称:a_,b_。实验室采用途径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27、填编号),试管口要放_,目的是_,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_时开始收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基本反应类型是_。采用途径乙制取氧气,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填仪器编号),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F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填“c”或“d”)端通入。答案:物理乙试管锥形瓶A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d(1)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氧气,所
28、以是物理变化;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需要加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2)a是试管,b是锥形瓶。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A,加热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为了收集纯净的氧气,要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液体的量,能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应该选择B装置;用向
29、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应该从短管进入,利用压强把水压出,收集到氧气,即从d端进入。小提示: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29、为解决边远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状况,凉山州某县食药监局为贫困户送去了医治外用创伤的消毒液,其中有一种俗称双氧水的消毒液,将其涂摸在受伤创面上时,能产生大量气泡,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答案:2H2O22H2O+O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在催化剂作用下会发生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二氧化锰_2H2O+O230、现有木
30、炭硫磺红磷蜡烛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3)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答案:(1)(2)(3)(4)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明亮的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产生大量白烟的是;(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3)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1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