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29MB ,
资源ID:618528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185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对列斐伏尔关于列宁国家观的批判性评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对列斐伏尔关于列宁国家观的批判性评析.pdf

1、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对列斐伏尔关于列宁国家观的批判性评析姚元军(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国家观的批评与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认为列宁没有自己的国家观;二是认为列宁歪曲和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本质,持这种观点最为典型的就是列斐伏尔,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影响很大。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的批评与质疑主要有三点:列宁国家观的出发点在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学分析;列宁国家观具有内在的自我矛盾,其表现为既设想了一个正在消亡的国家同时又不断强化革命政党的领导;列宁国家观的本质为基于人性假设的伦理观念。要回应

2、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的批评和质疑,必须首先分析其观点产生的理论根源和现实根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澄清对列宁国家观的种种歪曲和指责,坚定不移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指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词:列斐伏尔;列宁国家观;批评;不合理性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23)04-0073-07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一直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关注,而列宁国家观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中争议较大的一个研究领域,其中以列斐伏尔的列宁国家观最具有代表性。作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列斐伏尔非常重视国家问题,他的著作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

3、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演变和特点的基本观点。在著作中,列斐伏尔对列宁的国家观提出了种种所谓的批评与质疑。因此,如何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列斐伏尔的列宁国家观存在的谬误以及诘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科学把握列宁国家观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的批评及其所谓根据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的批评与质疑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认为列宁国家观的出发点在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学分析;二是认为列宁国家观具有内在的自我矛盾,表现在既设想了一个正在消亡的国家同时又不断强化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三是将列宁国家观的本质概括为基于人性假设的伦理观念。第一,列宁国家理论的出发点在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学分

4、析。列斐伏尔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列宁看来,在俄国,从开始起,经济问题和科学分析就服从于政治问题。也就是服从于国家问题。”1192“对于列宁来说,对待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变成了他的一个政治标准。”1195这个观点的依据在哪里呢?列斐伏尔认为,这一点在列宁的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怎么办,还是俄国资本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评审课题“列宁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XSP22YBC43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姚元军(1986),男,湖南辰溪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JournalofthePart

5、ySchooloftheCPC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Committe宁 夏 党 校 学 报2023年7月第 25 卷 第 4 期Jul 2023Volume 25,Issue 4073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主义发展都是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是一种政治分析,其最终都是指向政治革命,通过革命后的国家力量来实现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只是强调国家的镇压性特征,认为国家就是“与市民社会毫不相干,它外在于市民社会,并且竖立在市民社会之上,它产生于这种社会内部的各种对立”1 199。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国家观是不科学的,无法有效

6、解释国家、社会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既无法清楚阐明社会的特征,更无法说明“外在于它自己的社会的国家又是如何能够在这个社会中进行实际地和有效地干预的?沙皇制度的国家本身在俄国人民之中不是也有比列宁想象的更深刻的和更难以根除的基础吗?”1200列斐伏尔进一步指出,列宁之所以从政治需要出发来阐述国家问题,其原因在于列宁“从一开始就是一位政治人物,从他最初的著作开始,他就是以一位政治人物的身份来思考理论问题的”1192。第二,列宁国家观具有内在的矛盾,体现在列宁既设想一个正在消亡的国家同时又不断强化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在列斐伏尔看来,列宁1917年以前基本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观点的,这一点在国

7、家与革命这篇经典文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按照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的看法,如果说无产阶级需要国家,那么需要的只是正在消亡的国家”1 196。列宁认为,一旦资本主义社会被推翻以后,随着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国家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伴随着这种过渡的是国家逐渐会走向消亡。但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列宁的国家观发生了重大转化,正如列斐伏尔所指出的那样,“1917年,列宁常思考一个宏伟的计划:摧毁现存的国家,建立一个正在消亡的国家。其结果是:恰恰相反,出现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国家”1 206。这样,列宁国家观中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他设想了一个正在消亡中的国家,但同时又设想了一个革命的政党,以便更

8、好地进行这项事业”1 207。列斐伏尔进一步指出,列宁不断强化党的职能,逐渐将党发展成为国家机构和国家工具的党,使它成为具有国家权力一样的党,并且这个党高于工人阶级,向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输和宣传,领导工人阶级。对此,列斐伏尔提出疑问,逐渐加强并且越来越具有国家权力职能的政党又怎么会自行走向消亡呢?第三,列宁国家观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人性假设的伦理观念。列斐伏尔指出,这种假设的出发点在于,“资产阶级,从定义来看它是坏的,因为它是有闲者组成的,它只能够干坏事,它没有任何理性,没有生命力;最坏的人,尤其是心术不正的人,是一些妥协、调和的拥护者:社会民主党人;至于人民,他是好的,甚至其本质也是好的,

9、因为人民的本性是好的,至少因为他有劳动的品质”1215。列斐伏尔进一步指出,在列宁主义的视野中,人民这个概念作为一种完美的道德根据,人民就意味着劳动,意味着创造性,因此,“对群众的完全信任,可以看作是从伦理的角度考虑的信任,这难道不是列宁主义的本质吗?”1215“难道列宁真的相信一个家庭妇女、一个厨娘不久可以领导国家吗?”1202列斐伏尔在此指责列宁将国家事务简单化、理想化,只是一味地从道德层面出发,相信人民群众,认为革命胜利后,人民群众都将按照要求进行登记,而官僚主义者和官僚主义作风完全消失,人人劳动,警察和武装力量已经成为多余,而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人平均地共享社会财富。在列斐伏尔看来,这种

10、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是一种蛊惑人心的宣传。因此,站在人性假设的伦理道德观念基础上来构建国家理论必然注定是空想的。二、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提出批评的动因分析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提出批评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源和现实根源。从理论方面来看,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的074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质疑与否定源自其存在主义的思想根源。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存在主义是其思想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理论特征就是试图将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和人道主义化,用人道主义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异化理论、伦理观念和人道主

11、义思想倾向在列斐伏尔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毫无疑问,列斐伏尔的这种思想倾向自然也就会渗透到其国家理论之中。列斐伏尔在论述马克思国家观的时候明确指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推论是属于伦理学范畴的推论,“根据他的一些文章,未来社会将会实现各种哲学设想的伦理的外表:人的尊严,人的相互尊重,使个人感到心花怒放而又不损害他人的自由;根据他的另外一些文章,未来社会的人将以其所具有的创造性而被列入到艺术家的行列,所有的人都将可能成为诗人、剧作家和哲学家”1 123-124。因此,列斐伏尔以异化概念作为指导,从人性角度出发,将其在国家问题上的这种思想倾向强加到列宁国家理论之中,将列宁国家观本质视为一种基于

12、人性假设的伦理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用所谓的“存在主义”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做法。从现实原因来看,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理论的质疑与否定源自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直接反思。对列宁主义的质疑和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主题。其中,列斐伏尔就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过于重视国家和阶级斗争,而忽视了人的存在及其日常生活。尤其是在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后,这种批判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又集中体现为对斯大林国家问题的否定。因为在列斐伏尔看来,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斯大林模式国家不仅没有在消除异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13、反而又陷入到另一极端国家主义之中。而斯大林极端主义国家制的源头就在列宁国家观本身之中。列斐伏尔认为,1917年后列宁所建立的国家不仅没有走向消亡,反而更加强大,而“沿着这条取胜的路线崛起的有斯大林的国家,和它相对立的有希特勒的国家,这是产生于同一风暴中的两股彼此相对立的波涛”1206-207。很明显,列斐伏尔在此将斯大林的国家制归结为列宁国家观的自然延伸。实际上持有此种观点的还有马尔库塞,他在谈到斯大林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明确指出:“如果说我们可以运用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规律的话,那么,从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向斯大林主义的转变就很适合这一规律。”2 39基于此,马尔库塞也将斯大林国家

14、观归结为列宁主义的继续与发展,由此苏维埃国家“在压制人的潜力的同时,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继续增强物质和技术的潜力,苏联社会在继续发展”2 39。三、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批评的本质及其不合理性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的批评与质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歪曲了列宁国家观的本质,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事实。(一)列宁国家观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列斐伏尔认为列宁国家观的出发点在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学分析这一点,在此惯用的手法显然是将列宁的政治领袖身份与其理论上的科学分析二者之间简单对立起来了,这种采取先入为主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验主义,是极其不科学的。首先,列宁国家观体现了科学性

15、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主题,根据时代主题确定时代任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在国家问题上所面临的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批判和反对各种错误国家观念,比如拉萨尔的小资产阶级国家观以及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国家观,正确揭示国家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创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列宁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075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革命是这一时代的主题,而“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3。因此,从政治革命现实和实践需要的角度思考国家问题并将其运用到革命斗争中来,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就必然成为列宁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16、但是从政治革命实践的角度思考国家问题并不意味着列宁在国家问题上排斥了对国家的科学性分析。恰恰相反,列宁在思考国家问题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一样,都是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进行展开的。“马克思没有丝毫的空想主义,就是说,他没有虚构和幻想新社会。相反,他把从旧社会诞生新社会的过程、从前者进到后者的过渡形式,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445列宁正是紧紧抓住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国家问题上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论,紧紧根据时代和形势变化发展,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准确把握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提出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率先打开一个缺口,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

17、国家,从而形成了“一国胜利论”的基本思想。不仅如此,列宁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带领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从而成功开辟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为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和榜样,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有鲜明的政治革命导向,同时又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其次,列宁国家观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列宁国家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理论的精髓,而且还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土壤,大大丰富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方面,列宁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明确为社会主义社会;在无产阶级专政方面

18、,列宁不仅分析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及其实质,还就其表现形式和主要任务以及实现条件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列宁晚年就国家制度改革问题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探索,从革命到改革,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系统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国家制度革新理论:在经济制度方面提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和价值规律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合作社经济,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在政治制度方面,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加强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旗帜鲜明反对官僚主义,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强对中央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内监察制度;在文化发展方面,坚持开展“文化

19、革命”,坚定无产阶级文化发展方向,增强唯物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战斗力,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最后,列斐伏尔之所以会认为列宁国家观缺乏科学性甚至根本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只是简单从列宁在革命胜利前所写的国家与革命的文本出发来解读列宁国家观,而有选择性地忽略了列宁在革命胜利后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运用到俄国的具体实践,更抹杀了列宁晚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微观层面进行的制度创新,完全歪曲了列宁国家理论,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二)国家消亡的总趋势与党的领导作用之间是一致的、辩证的,列宁国家观内部并不存在所谓的自我矛盾首先,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观点。马

20、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走向消亡的,而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国家消亡中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国家,同时这种消亡的过程是渐进的、自行的、长期的过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国家消亡这个说法选得非常恰当,因为它既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又表明了过程的自发性。只有习惯才能够发生而且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作用,因为我们在自己的周围千百万次地看到,如果没有剥076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削,如果根本没有令人气愤、引起抗议和起义而使镇压成为必要的现象,那么人们是多么容易习惯于遵守他们所必需的公共生活规则”5。国家作为上层建筑部分,其消亡走向的历史大趋势和大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其具体

21、的消亡进程和表现形式是有阶段性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阶段所决定的。历史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路线展开,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国内外矛盾的聚集,导致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率先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随后由于生产力与文化发展的落后、内战的爆发、国外武装的干涉、国内经济的困难等现实因素使得俄国社会主义政权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强调必须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镇压和强制功能,这也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要求,加强国家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第一阶段即夺取政权和

22、保卫巩固政权任务完成以后,国家的职能重心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不仅在于暴力,而且主要不在于暴力。它的主要实质在于劳动者的先进部队、先锋队、唯一领导者即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6。从这一阶段开始,国家镇压性功能开始弱化,而社会管理职能开始加强,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搞好生产和提高现代文明程度,为向消除三大差别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逐步迈进而创造条件。显然列斐伏尔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放到一个大的历史长河中来把握和考察,尤其是忽略了国家消亡的阶段性特征和表现形式,只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和列宁在社会主义中的革命实践对立起来,用理论作为模板来

23、裁剪实践,正是这种选择性的理论阉割,人为地制造了列宁国家观这个所谓内在的“矛盾”。其次,要准确科学把握列宁关于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设想,社会主义国家最终会走向消亡,但是这种消亡并不是自然而然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因此,坚持国家消亡的观点与坚持党的领导并不矛盾。第一,党是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中,要与资产阶级作斗争并取得胜利就必须组建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只有如此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是最低目标。而革命的最高目标即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同样也需要党的领导。因此,坚持

24、党的领导实际上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的,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私有制的消灭,随着阶级斗争的消失,那么政党和国家也就自然走向了消亡。第二,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7,这种“总的领导”就范围而言是全面领导,就其方式而言主要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在政治上,主张“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党努力领导苏维埃的工作,但不是代替苏维埃”8 571。列宁明确反对以党代政,更不是党要对政府机关取而代之;在组织上,党要善于采用人事干部的形式,要“把自己最坚定忠实的党员提拔到所有苏维埃工作的岗位上来,通过这些工作在苏维埃中取得政治上的绝

25、对统治地位,并对苏维埃的全部工作进行实际的监督”8 571。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列斐伏尔质疑列宁把党变成为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的党是毫无根据的,不符合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三)列宁国家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科学学说而不是基于人性假设的伦理观念列宁明确指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够完全不需要国家,因为没有人需要加以镇压了,这里所谓没有人是指阶级而言,是指对某一部分居民进行有系统的斗争而言。我们不是空想主义者,我们丝毫也不否认个别人采取极端行动077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样也不否认有镇压这种行动的必要性。但是,第一,做这件事情用不着什么实行镇压的特殊机器,特殊

26、机构,武装的人民自己会来做这项工作,而且做起来非常简单容易,就像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群文明人强行拉开打架的人或制止虐待妇女一样。第二,我们知道,产生违反公共生活规则的极端行动的根本社会原因是群众受剥削和群众贫困。这个主要原因一消除,极端行动就必然开始消亡。虽然我们不知道消亡的速度和过程怎样,但是,我们知道这种行动一定会消亡。而这种行动一消亡,国家也就随之消亡。”487列宁的这一段话无疑很好地回应了列斐伏尔的质疑。首先,列宁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那么国家消亡自然是对于国家的阶级镇压工具而言的,必须从阶级的角度而不是从一般人的角度来抽象地谈论国家消亡问题,正如列宁所说的,这里所谓“没有人”是就阶级

27、而言,是指对某一部分居民进行有系统的斗争而言。显然列斐伏尔脱离阶级来抽象地谈论“人民”这个概念是与列宁原意相违背的。其次,在国家作为阶级斗争的镇压性政治工具消失以后,列宁并不是幻想所有的人都会完全地遵守社会规则,更不是像列斐伏尔所说的那样,从所谓“伦理的角度”对群众的完全信任,列宁丝毫也不否认个别人采取极端行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样也不否认有镇压这种行动的必要性。但是即使出现了少数人违反社会规则的状况,那么也不需要国家机器这个特殊的镇压工具来解决,完全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人民群众自身的组织来完成这项工作,并且很容易就能做到。最后,列宁谈论国家消亡是有前提的,并不是立足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8、和文明程度,“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在预见这个阶段将会到来时所设想的前提,既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这种庸人正如波米亚洛夫斯基作品中的神学校学生一样,很会无缘无故地糟蹋社会财富的储存和提出不能实现的要求”4 93。随着生产力极大发展和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人们的思想境界极大提升,当人们已经十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条件具备以后,才能谈国家政治职能消亡的问题。在这之后,三大差别也随之消失,压迫也就不存在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主体,完全掌握了自身命运,回归了人的本质,所有的人都具备了学习管理的机会和条件,社会事务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管理,这时候“一个家庭

29、主妇、一个厨娘”不就成了社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了吗?四、结束语首先,列斐伏尔对列宁国家观的质疑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用异化概念、人性假设来构建国家理论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列斐伏尔始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贯通一致的国家理论,而列宁国家观是矛盾的、过时的,认为列宁对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只适用于这一特定阶段,随着跨国公司的大规模产生,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已经跟帝国主义以前的阶段有了很大不同,这同时也意味着帝国主义“已经不再可能用野蛮斗争的方法来获得势力范围”1 213。这也就为其放弃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来推动革命转而开启日常生活批判寻找到理论窗口。其次,我们要看到当今世界仍

30、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列宁的国家理论及其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并没有过时。一方面,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进行调整,国家职能转变也在加速进行中,政治统治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西方国家机器的强制干预和隐形控制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种强大的国家力量使得其控制冲突和缓和冲突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霸权本质并没有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打着“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旗号,相继发动了越南战争、海078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系列战争和军事干预,美国

31、的军费开支2021年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隐藏在这些战争背后的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霸权利益的觊觎和追逐,帝国主义国家本质暴露无遗。总体上来看,资本主义的国家本质没有变,仍然在充当资产阶级镇压和剥削本国和世界人民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是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最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指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格局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新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偏离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基本原则,更不能弱化人

32、民民主专政这个我们捍卫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避免陷入西方话语的陷阱,坚持自信自立,独立自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参考文献:1 列斐伏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 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的分析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 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1.4 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 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1.6 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5.7 列宁.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 M.北

33、京:人民出版社,2017:68.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编译局.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1 分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A Critical Analysis of Lefebvres Criticism of Lenins View of the StateYao Yuanjun(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Socialism,Party School of the CPC HunanProvincial Committee/Hunan Academy of Governance,

34、Changsha Hunan,410006)Abstract:Western Marxist criticism and questioning of Lenin s view of the state mainly focus ontwo points:one is that Lenin does not have his own view of the state;the other is that Lenin distorts and deviates from the nature of Marx s and Engels s view of the state.The most ty

35、pical personof these views is Lefebvre,who has great influence in the whole Western Marxist camp.He arguedthree main points in criticism and questioning of Lenin s view of the state:the starting point of Lenin s view of the state is political needs rather than scientific analysis;Lenin s view of the

36、 state hasits inherent self-contradiction,which shows that it not only imagines a dying state but als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s the leadership of the revolutionary party.The essence of Lenin s view of the stateis an ethical concept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In order to respond to Lefeb

37、vre scriticism and questioning of Lenin s view of the state,we must first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oots of his view,take Marxism as the guide,clarify all kinds of distortions and accusations ofLenin s view of the state,and unswerving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and capac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view of the state.Keywords:Lefebvre;Lenin s View of the State;Criticism;Irrationality责任编辑:吴静079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