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总结去年和“十五”建设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和今年建设工作。会前苏增添副省长听取建设工作汇报,刚才又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建设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20xx年工作及“十五”简要回顾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围绕“海XX县区”建设,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各项建设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呼应“海XX县区”战略统筹城乡建设 为确立海峡西岸城镇群地位作贡
2、献。积极呼应,主动融入“海XX县区”发展战略,我们多次向建设部汇报、沟通,阐明建设“海XX县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经过努力,海峡西岸城镇群被列入正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xx2020年),成为全国八大重点发展城镇群之一,明确海峡西岸城镇群在全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发展中心城市。发挥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开展厦门、泉州、莆田、XX市、宁德、福州、三明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前期研究,明确中心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做好与土地利用等规划衔接。部署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XX市基本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海域功能区划及相关各类专项规划“一张图”集成工作;XX市完成“十一五”城市
3、近期建设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闽江口城镇群发展规划、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纲要、泉州湾城镇群概念规划等付诸实施。完成文秘114网省“十一五”城镇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全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2亿元,比增23.8。福州二环高架、泉州滨海大道、厦门东通道工程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建成或在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45公里。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lng城市用气一期项目顺利进行,完成五城市初步设计,抓紧管道建设。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新增泉州宝洲二期等5个污水处理、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7个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晋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起草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上报省政府
4、,新增公交车辆423标台;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燃气普及率95.8,污水处理率48,垃圾处理率90,人均道路面积11.2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9标台,均居全国前列。XX市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和“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推进城市联盟。厦泉漳城市联盟召开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推动项目落实。成功举办首届闽南(厦门)人居环境展示会、城市联盟高峰论坛;完成厦泉漳发展走廊规划编制,开展海沧和角美、翔安和南安地区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厦漳城际铁路和跨海大桥、长洲-海沧第二通道建设前期研究;建立厦泉漳污水排放、海洋渔业监管、风景名胜资源及旅游合作等机制。厦门、漳州签订推进厦漳山海协作和城市联盟协议书,
5、加快两市港口整合。泉州内部联盟试点晋江仙石山与泉州江南池店合并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动工。完成三明、沙县一体化概念规划编制。组织参加泛珠三角区域房博会,推介海峡西岸房地产投资环境。 村镇建设取得成效。指导国家重点镇开展总体规划修编,新增XX市坎市镇等4个镇为第二批省山区重点镇建设试点,开展金融支持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试点。157个乡镇和工贸区、居住小区开展规划编制。确定第八批全省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23个。新制定村镇住宅通用图2种,印制1.5万套免费发放,1万多农户采用通用图,促进农村传统建房方式改变。福州、南平、三明、宁德等受灾地区规划建设部门加强灾后重建的技术服务和工程质量监管,86个受灾点
6、的灾民按时入住,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入住目标。各级建设部门加大对挂钩扶贫点规划建设指导和技术支持。XX市市开展沿国道村容村貌治理。全省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 加快城乡生态建设。落实省委生态省战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15个城市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泉州、漳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建设部验收,XX市、晋江、惠安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公布省级园林小区64个、园林单位114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m2,分别列全国第5、7位。公布我省第一批439棵城市古树名木。举办以“人。菊花。人居环境”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省菊花展。XX市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开
7、展重点流域乡镇垃圾治理,完成水口库区和九龙江流域乡镇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编制闽江流域乡镇垃圾处理规划。全省137个村开展旧村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试点。XX市完成50多个村整治,100个村设置环卫设施、配备保洁人员,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强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起草加快风景名胜区发展和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文件上报省政府,启动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编在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制。开展优秀近现代建筑普查、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编制文秘114网省“十一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街区、镇、村)保护项目规划上报建设部,编制文秘114网省“十一五”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规划、文秘114网省“十一五
8、”垃圾处理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XX县区城乡垃圾统筹处理、XX市沙溪河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和XX市马尾船政文化遗产保护3个项目申报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武夷山通过“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验收。XX县区和平镇、XX县区培田乡宣和村、XX县区武夷乡下梅村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XX县区城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小城镇”。 加强城乡规划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市规划“一书两证”制度,着手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前期工作。与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试行),指导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完成国家、省级开发区规划审核,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福州、XX市、宁德等城市健全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
9、。开展风景区综合整治工作,清源山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二)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凸显 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结合省情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机制,努力引导投资消费稳步增长。房地产完成投资540亿元左右,比增1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投资量列全国第9位。以住房为主体的房屋消费保持增长势头,房屋交易面积2905万m2,交易总额达796.4亿元,分别比增15.3、30,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房价总体平稳。房地产上缴营业税、所得税、契税等66.1亿元,比增26.3,占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15.3。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经济适用房新增项
10、目17个,完成投资13.1亿元,施工面积178.3万m2,竣工面积66.6万m2;福州、厦门、漳州、莆田、三明启动廉租房建设。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达151万人,归集额307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77.2亿元,住房公积金个贷使用率达58.4,支持了24.6万户职工住房消费。房地产业投资、消费双向拉动经济增长,支柱产业地位作用凸显。 建筑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放手发展民营企业,拓展省外市场,厅驻外办事机构靠前服务,省厅与建设银行签订促进建筑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省资质内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00多亿元,比20xx年翻一番,省外产值
11、200多亿元,比20xx年翻两番。“建筑之乡”完成施工产值152亿元,其中省外产值66亿元,占全省省外产值32.6。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包括设计、监理、检测等收入)突破10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20xx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千亿元的目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闽西建筑公司等86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改制。XX市市企业改制任务全面完成,XX市企业改制面达到90。民营企业已占全省建筑企业总数85,基本实现省政府提出三年改制目标。闽南建筑公司获国家特级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是建筑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建筑业上缴营业税、所得税34.7亿元,比增20.9。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共上缴税收100.8亿元,占地方
12、级财政总收入23.4。两大产业从业人员达140万,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新贡献。 (三)项目工作和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 建立项目工作新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下发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意见,召开项目工作会议,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建立项目办,完善项目培育、储备、生成、落实机制。初步建立省级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达632个,其中在建项目428个,储备项目204个。全省建设系统项目信息网与“6。18”网、外贸厅网链接,为“6。18”、“9。8”等招商平台压物资源源不断推介项目。在“9。8”投洽会上,建设系统推介项目达115个,总投资122.9亿元,其中3个项目上台签约。跟
13、踪签约项目,促进项目落地。靠前服务项目建设,成立省lng城市用气项目工作机构,协调推进lng项目建设;省厅建立文秘114网大剧院工作班子,具体指导项目招标和建设工作。深入炼化一体化、红庙岭垃圾焚烧电厂、闽台缘博物馆等现场调处项目工程问题,指导温福和福厦铁路、浦南高速公路3个项目房屋拆迁工作,核准跨5个设区市、27个县、涉及1.7万住户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等环节都为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XX市建设局以“超常不违规,创新不走样”为原则,强化驻场协调制度,保证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XX市把城建任务分解为55个项目,形成“五个一”(一个项目、一个负责人、一个工作班子、一
14、套工作机制、一笔启动资金)项目管理机制;XX市规划局采取五项措施,为项目带动提供优质服务;XX市市建设局开展“城建项目百日竞赛”活动,建立项目建设奖惩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等,全系统形成找项目、干项目、服务项目的良好氛围。 建筑节能和信息化取得成果。颁发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广泛宣传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出台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细则,下达地方标准24项。开展城市路灯节能改造试点,推行新建民用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全省节能设计审查通过率达到100。“文秘114网省广播电视中心”等5项工程被列为全国“建筑业10项新技术”示范工程,省博物馆新馆示范工程受到建设部表
15、扬。11项技术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列各行业第2位。福州、厦门节能城市试点一期项目通过建设部和美国能源基金会验收,获二期项目资金资助。建筑智能化发展加速。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快,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XX市等城市开通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其中福、厦两市系统被建设部评为全国优秀单位,两市市场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一体化工作受到建设部表彰;武夷山、鼓山被评为“风景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先进单位”,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四)依法行政和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新成效 推进法制建设。配合省人大、省政府相关部门完成文秘114网省物业管理条例、文秘114网省建设监察条例(修订)、文秘114网省建筑装饰装修管理
16、办法等法规修改、论证工作。下发全面推进全省建设系统依法行政若干意见。完成“四五”普法工作。开展行政许可法贯彻情况检查,加强拆迁、规划、房产发证等行政复议工作,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查处杨家溪风景区等违章建筑。修订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规定,促进发展。建立全省建设专业政策法律服务团,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开展招投标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出台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的规定,依法对一些重大项目违法评标、施工企业申报资质弄虚作假等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围标、串标、盲目低价中标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招投标投诉明显下降。加强诚信建设,初步建立全省房地产、建筑企业和行业中介机构信用档
17、案,出台信用等级评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办法。表彰一批讲诚信的建设类企业、中介机构,对不良行为企业进行记录与曝光,促进市场公正公平。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清理拖欠工程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清欠49.9亿元,清欠率达87.1。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清欠率97.5,房地产和其它社会项目清欠率79,完成国务院下达的清欠目标任务。认真纠正城镇房屋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问题,解决一批拆迁遗留问题,建立城市房屋拆迁许可备案制度,加强拆迁单位资质管理,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矛盾,进京上访人数、批次和信访量明显减少。强化工程质量安全“保底线”,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和创建
18、文明工地活动,推行差异化管理,严肃查处质量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省政府下达的安全责任制目标。 (五)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 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人才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开展“诚信为民”树形象活动,推动行风建设。宣传行业职工为经济社会建设所做的贡献,组织一批基层劳模出国考察。全省各地举办“环卫工人节”十年庆典,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慰问一线环卫工人,为环卫工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视队伍安全“保底线”,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
19、要,细化落实党风廉政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来水行业创建“文明行业”取得成效,全系统涌现出71个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组织注册建筑师等9类近万人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培训,核发各类证件1.55万件,执业资格注册人员达1.3万人。开展建设类职业岗位技术培训与鉴定,两年累计培训鉴定一线农民工生产操作人员11.7万人。 齐心协力抗击自然灾害。去年我省台风、洪灾和寒冻等灾害频发,给城乡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各级建设部门启动预案,带领职工奋起抗灾救灾,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特别是“龙王”台风造成XX市内涝,内河、环卫、园林、公交、自来水、燃气等部门职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在最短
20、时间内恢复供水、供气和公共交通,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致、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为救灾和灾后重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可贵合力,展示了建设系统职工的风采。 同志们,20xx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计划全面实现。“十五”期间,是我省建设事业进步最快的五年。 城乡建设成就显著。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由41.5提高到47,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xx年扩大43.6。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设市城市和73的县完成了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大部分设市城市和52的县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设市城市及部分县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编制
21、,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0以上,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等城镇群发展规划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厦泉漳城市联盟在探索中发展。市政公用设施逐步完善,累计投入350亿元,是“九五”的1.8倍,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反映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8项指标全面提升,其中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取得突破,实施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46个,吸引社会资金29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处理场13座,污水处理率由全国第18位跃升第10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全国第6位进到第4位。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厦门获“联合国人居奖”,XX市区排洪排涝工程获“联合国迪拜奖”,XX市垃圾综合治理等7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福州
22、等3个城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个城市通过建设部验收;XX市获“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称号。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保护成绩突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达到13处,数量列全国第三位,其中1处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达到9处,省级11处。XX市中山路、XX市香港路台湾路获“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村镇建设稳步推进。龙海角美镇等68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44个建制镇、集镇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指导170个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建设,其中26个被评为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制定村镇住宅通用图五种,印发3.5万册下乡,赠送农民建房选用。确定
23、重点流域41个乡镇为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新村建设、旧村改造成效明显。建制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7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m2,分别比20xx年增加3.7m2、0.9m2。自来水普及率85,比20xx年增加6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房地产投资五年累计1854亿元,年均增长21.9,占全省城镇固定投资27.5,是“九五”的2.2倍。商品房竣工面积7150万m2,是“九五”的2.1倍。房屋交易面积9790万m2,交易总额1960亿元,分别是“九五”的1.8倍、3倍。累计上缴税收202.4亿元。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化,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城镇住房新体制初步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24、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2平方米,居全国第三位。物业管理水平提高,全省城市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占物业总量68,比20xx年提高23,居住水平和环境大大改善。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14亿元,年均增长29,是“九五”的2.6倍。累计上缴税收118亿元(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累计合并上缴税收320.2亿元,占地方级财政收入19.8。)。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6.9。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国有集体企业与民营企业数量由7822变为1585, 一、二级建筑企业占企业总数由18.8提高到48。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120万人,其中农民工占90。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初步确立。有25
25、个项目获国家优秀勘察设计金、银、铜奖,26个项目获部优秀勘察设计奖;14个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259个工程被评为省优质工程。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建设科技进步加快。颁布技术政策公告9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89项,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4部。97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比“九五”增长42。69项技术成果获省、部科技进步奖,121项成果列为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3项省示范工程和10项全国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验收。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文秘114网建设信息和政务网日访问量达到1万多人次,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政府网站。全省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实现网上审批。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城
26、市规划管理、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监管等信息系统加快建设。 依法行政,服务发展。建设法制和政策不断完善,出台3部地方性法规和一批规范性文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逐步深化,取消37项行政审批,占总数52.1,下放4类许可由设区市或县(市)审批。各级建设行政机关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实行一个窗口办公、公开办事,网上审批等,行政行为逐步规范,服务基层企业,服务项目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系统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我谨代表省建设厅党组,向为建设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
27、全系统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建设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省直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省厅机关围绕省委部署和省政府、建设部总体要求,按照“弱化微观管理,强化宏观引导;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监管;弱化权力情结,强化服务意识”的要求,不断推进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吃透上情、摸清行情、科学决策、督查落实,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省厅与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发展;二是始终坚持建设行业民生性特点,突出为民;三是始终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举措破解难题,突出创新;四是始终坚持
28、凝聚全系统力量,攻坚克难,突出合力;五是始终坚持工程质量安全和干部队伍两条“安全保底线”,突出平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建设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城镇粗放发展的模式亟待转变;二是统筹城乡建设的机制尚未建立;三是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四是协调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机制尚需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待健全;五是建筑业企业体量偏小,整体竞争力偏弱,不足以应对wto后过渡期严峻的市场竞争;六是建设领域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未消除,各项改革有待深化。这些问题,今后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建设
29、事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海峡西岸”写入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埋头实干,扎实推进”海XX县区”建设。 “十一五”我省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省委部署和省政府、建设部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海峡西岸城镇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建设的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推动村庄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引导房地产理性投资消费,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30、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为文秘114网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而奋斗。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城市规划建设。城镇化水平达52,城镇体系较为完善,达到设市标准城市28个,其中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5-9个。按照“强化一带、延伸两翼、构筑三圈、整合四湾、拓展六轴”(详见文秘114网省“十一五”城镇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发展构想,重点引导沿XX县区带和三大城市圈整合,增强中心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人均道路面积12m2,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5标台。自来水普及率98,燃气普及率96。城镇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城市污水处理率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二)农村规划建设。完成全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完成30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重点流域垃圾治理任务,全省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 (三)房地产业。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城市住宅成套率达到88;房地产开发投资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在确保用地供应的基础上,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占商品住房竣工面积8以上;住房公积金归集率达60;设市城市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四)建筑业。全省建筑业年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省外境外产值达到500亿元。新增转
32、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全社会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企业结构优化,产业集中度提高,技术创新机制初步建立,市场开拓能力较强,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五)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成果。构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建立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管理机制,实现新建民用建筑节能50目标。 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要立足新起点,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新机制。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指导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
33、环境治理工作。要积极探索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的新机制,探索以城带乡的途径。 二是更加注重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十一五”规划提出20xx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万亿元、单位gdp能耗消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目前城镇粗放发展的模式已不能延续。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型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科学合理确定城镇布局和发展规模,更加注重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乡生态环境。要依靠科技创新,把好设计关,提高建筑“四节”水平,倡导资源节约消费模式,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增强海峡西岸城镇群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更加注重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矛盾和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各级建设行政机
34、关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要积极探索建立市政公用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新机制,争取生成一批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要继续完善落实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政策,扩大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消费;要推进建筑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四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发展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结合好。作为民生性特点突出的建设行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必须抓紧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有打算有安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三、切实做好2
35、0xx年各项工作 20xx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各项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实现建设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20xx年主要工作是: (一)以规划为龙头,引导海峡西岸城镇群建设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和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方法。以落实海峡西岸城镇群空间规划为重点,开展海峡西岸城镇群发展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建设部与我省联合编制,提升规划层次。抓好泉州、莆田、XX市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福州、三明等城市修编前期研究。编制我省地震重点监视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四大湾区港口整合、岸线利用和沿海大通道规划建设。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内容
36、,依据对城市资源承载力的科学评估,突出市域城乡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明确划定禁止、限制和适宜三类建设区范围,划定城市蓝线(水系)、绿线(绿地)、紫线(历史文化街区)和黄线(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等保护范围界线。改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探索塑造城市特色途径,将城市设计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论证、评审等工作中的技术把关作用,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 发挥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控作用。全面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合理确定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和用地布局,强化对资
37、源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选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明确城镇发展时序,促进向集约型转变。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体现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要求,并把城市中心、旧城改造和近期发展地区作为重点,明确各类空间和界线管制措施。进一步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质量,增强可实施性,扩大覆盖面,确保土地出让转让有据可依。 发展城市联盟。完善城市联盟机制,以项目为纽带,促进联盟不断拓宽领域,深化内涵。重点研究区域性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落实一批已确定的共建项目,生成一批对城镇群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推出一批见效快的互利合作项目。推动厦泉漳城市联盟向XX市延伸,促
38、进闽西南一翼协调发展。建立XX市域内部城镇联盟机制,推进福州、三明、南平、宁德等城市的联盟试点,促进闽东北一翼协调发展。 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组织城乡规划大检查。完善城乡规划工作汇报、执法检查和举报制度。福州、厦门要扩大城乡规划网上办公范围,公开规划信息,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其他城市逐步实施。开展福州、泉州城市规划政务公开试点。完善重点项目规划选址机制。加强对XX市重要节点、重要项目建设指导监督,提升省会城市建设水平。组织“八闽杯”人居环境竞赛检查评比活动。今年6月,将召开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十五”城乡建设成就,部署“十一五”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
39、二)以整治村容村貌为重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指导。出台文秘114网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若干意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补充制定县域村庄布点规划,未完XX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县要将体系规划和布点规划合并制定。列入整治对象的村庄都应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指导村容村貌整治有序开展。加强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和生态建设项目的城乡衔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把重点中心镇纳入“八闽杯”人居环境竞赛检查评比活动。推广农村住宅通用图,引导有建房任务的村镇和有建房意愿的村民集中建设,按规划和抗震防灾要求建房。发挥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作用,
40、加强农村各类建设监督管理。拟于3月底在莆田召开农村规划建设工作会议。 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试点。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的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搞好卫生绿化,实现村容整洁。省厅确定莆田、长乐为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各设区市也要抓一批试点,为20xx年全面启动村庄整治工作积累经验。要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与工作计划,把村庄整治与旧宅基地改造、土地整理、新村建设和保护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各各界的资金与实物支持,发挥农民积极性,引导自主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注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
41、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防止大拆大建和形式主义。 全面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家园清洁行动”是治理农村垃圾的专项行动。重点治理重点流域、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区和沿高速公路国道两侧农村垃圾问题。计划年治理100个镇(乡)、1000个行政村。各地要根据今年任务的分解,制定县域垃圾治理行动方案和具体措施。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并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积极探索村民自主管理垃圾处理工作的途径。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营运维护与管理,对农村垃圾清扫、集运等管理资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补贴。要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垃圾清扫、运输、设施维护管理队伍,促进农村垃圾处理走上日常化和良性运行轨道
42、。 (三)以项目为抓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深化项目工作。分解“十一五”规划指标,广泛收集生成建设类项目,健全项目库。做好在建、储备和意向项目的落实工作。完善专家库,发挥专家在工程项目咨询中论证作用,提升在建项目组织化程度,提高建设类项目在“6。18”、“9。8”、闽港闽澳合作等省级项目招商推介平台的签约率。靠前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跟踪落实对接或推介的项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点跟踪城建项目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落实质量进度和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建成。 调整优化城建投资结构。要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具有全局性的城市基础
43、设施项目、绕城高速公路、进出城快速干道及停车场项目建设。抓紧lng城市用气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确保20xx年投产。引导城镇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完善配套现有设施,重点加强城市供水、排水管网,燃气管网、共同沟、防灾设施等改造和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重点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向周边村镇延伸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坚持公用事业的公共属性,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制定水价改革政策,逐步推进实行阶梯式水价。全面推进道路清扫作业、垃圾收集、垃圾运输等环节市场化改革,逐
44、步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天然气利用政策研究,结合lng城市用气项目建设,加快福州、厦门、泉州等市国有煤气、液化气企业的改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防灾能力。以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组织“八闽杯”人居环境建设竞赛为载体,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开展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以公交、燃气、环卫、自来水等行业为重点,研究建立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提高文明服务水平。做好地下管线等重要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地震、燃气、供水、防涝、桥梁、建筑工程等事故应急预案
45、,提高城市应对危机能力。 (四)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提高建设质量与效益 引导节能和科技创新。严格执行文秘114网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标准,强化建筑节能各环节的监管。推动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完善节能地方标准,加强建筑节能法规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以建筑节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编制建筑“四节”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完善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坚持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引导建
46、设类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加强环境治理和设施运行管理。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贯彻省政府闽政办20xx188号文意见,全面开征污水垃圾处理费,提高收费标准。注重配套和完善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全省新增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立全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监控系统。保护饮用水源,推进“一户一表”改造,研究二次供水管理问题,开展全省市、县供水水质分析质控考核和重点市县水质检查,保证城镇供水安全。搞好环境卫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抓好城市绿地系
47、统规划编制,加快城市中心区绿地建设,抓好城市出入口、道路和重要地段的各类绿化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活动。指导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维护城乡生态平衡。做好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博会筹备工作。加强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监管,加快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修编,推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保护规划管理,按照已确定的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单,按时完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保护规划编制。指导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和改造。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镇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城市交通节约资源力度。城市政府要研究油价变化
48、对公交的影响,落实对主导公交企业的财政补贴。加强城市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福州、厦门要先行设立公交专用道和智能交通系统,其它城市逐步推开。抓好大型公共交通综合枢纽和场站建设以及快速公交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创建活动。 (五)以鼓励住房消费为导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引导住房理性消费。贯彻宏观引导、稳定房价,促进住房消费的政策。继续落实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中低收入居民购房,培育住房消费热点。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水平,加大正面引导,促进居民理性消费。完善规划调控手段,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重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严格控制低密度高档房屋的开发。房屋拆迁以“总量控制,发展优先”为原则,促进项目建设。鼓励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培育县域城镇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