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资阳雁江二中 黄文凤如今的新形势下,中考,高考语文的分值的增加,作文分又随之增加。不得不提醒我们的教师们,应特别重视作文教学。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 教学缺乏系统性,零敲碎打,支离破碎。我们使用的教材虽有较为系统的作文教学内容,但教者在教学时,常常是教什么写什么,不注重学生实际,不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没有系统的写作理论指导,写作的有关知识散见于教材的单元知识和作文训练中,没有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教学构架,写作训练因而常常显出零敲碎打的无序性。许多老师都有一个同感:一般课好上,作文课难上,常常是到了上作文课,抓耳挠腮,直到踏进教室还在想今天写什么
2、题目以塞责。这样的作文训练,学生得到的写作知识当然是散乱的、零碎的,写起作文来心中肯定就没底。二、 注重章法训练,忽视生活积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注意补充生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示例,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尽管材料取自现实生活,但你用、我用、他用,太多太滥,也就不新鲜了,陈旧了。作为教者,我们是有责任的。因为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学生的章法训练,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引议联结,如何铺垫照应,如何以小见大,如何欲扬先抑。这些知识不是不需要,但这些章法技巧问题实在应该只是作文的辅料,巴金说:“没有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作文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活积累,舍弃生活积累
3、,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办法,学生作文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学生写出生动活泼有灵气有个性的文章,只能是缘木求鱼,硬凑出的作文只能是“无物之文”,“无我之文”。三、 缺乏量的积累,难有质的飞跃。一般说来,我们常常是间周一次作文,每个学期一般20周,差不多就写10篇,也就8000来字,且现在大多学校实行月考制度,部分教师认为在月考中学生已写了作文,就不再写大作文了。想想一个孩子学会喊爸爸、妈妈两个词,那得费多少口舌?半年8000字甚至才4000字,语言能力可能有质的飞跃吗?语言学习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甚至“举百、举千而反一”。四、 重视写实,忽视写虚所谓写实,指叙述
4、、描写、说明;写虚指抒情、议论、想像。我们作文教学常常只重视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而轻视了写虚能力的培养。许多同学到了初三,仍然认为写作文就一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摹仿、记录、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不能去提炼生活,塑造典型,充分舒张自我意志和胆魄,用神奇瑰丽的想像去构筑一个奇丽而个性化的精神世界,因而常常是在写实写不好,无话可说的情况下,瞎编一通。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过分强调作文的立意,而且许多的优秀作文大多都从正面挖掘实现其思想性,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定势:写正面的就立意高,写反面的立意就不行;写爸爸妈妈,就一定勤劳纯朴,充满爱心;写面对困难,就一定坚忍不拔,战胜了脆弱。这无意
5、中就缩小了学生的写作范围,本来对生活的接触就少,再把所看到的反面的、假的、丑的、恶的例子去掉,学生脑中究竟还剩多少材料?五、 重视文章体裁的训练,轻视写作形式的多样性。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常常重视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而对日记、书信、广告词、演说词、解说词,甚至文学体裁如小小说、散文、戏剧、诗歌训练不够,以致每次学生作文大多面目相似。千文一面,万众一腔。见真情流露,难见奇思妙想,难见文采飞扬,僵化、狭隘、封闭,透出一种小老头的世故和圆滑,于是有人在中国青年报惊呼: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哪儿去了?!当然,这涉及到作文教学观念的改变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写作知识和训练体系,
6、这在目前是不现实的。但在我们作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努力,应该是十分必要而可行的。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作文训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 引导并帮助学生搜集整理作文材料,做好课外功夫。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引导并帮助学生搜集整理一下写作的材料库,搞好材料积累工作。要越来越重视让学生抒写自我的真实心理,重视学生的写作个性,要求学生写出真我,透过学生自己的眼睛展示世界。 所以我认为,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应以学生“自我”为中心,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方面: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
7、人生修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学生眼中的人生与社会。这些材料的搜集整理,一方面可以充实材料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健康积极的个性心理的形成,而且现在的中考也紧跟热点话题。 这就提醒我们第一线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特别是一些热点话题及政治焦点,并把它贯穿到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同时也不能割断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于这些时事要善于与历史相联系,即要注意现实性与思辨性的引导。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引导他们以自身为中心,以周围生活为半径,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音像等途径去搜寻这些热点话题及政治焦点的现实事例,并以此为出发点,搜索与之相联系的、有前因后果的、存在
8、某种必然关系的历史事件,从而认识有关人物、事物,思索有关哲理,并把这些资料收集积累下来,在中考前再让学生把事先积累的有关时事的各种写作素材资料“裁剪”一下,记住一些跟当年政治焦点、热点话题相关的最“精要”的部分。二、 加强思维训练,做好导流工作。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灵活、清晰、独特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有流畅、有条理、有个性的语言。首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坚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可以以历届中考,高考考作文题为范例,结合作文教学实际为学生补好这一课。比如利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学生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联系;用鸟的评说教学生认识矛盾统一、互相转化的关系,学会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等等。其次,
9、教给学生联想和想像的方法。从相同、相似、相反的角度进行联想和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典型创造、艺术加工的想像是打开学生材料宝库的钥匙。其实,到了初三,学了那么多课文,接触了那么多人和事,读了那么多课外的书,听了那么多各方面的信息,学生的材料库是相当丰富的,然而,许多学生写起作文依然感到力不从心,这与学生联想与想像力差极有关系。三、 放开手脚,写出学生个性。我们总是对学生极不放心,怕他们观点不正确,怕他们见解不深透,其实,这是怕不了的,怕也没用,中学生固然有思想不够严密、心理不够成熟的特点,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独特的少年视角和情思,有稚气的纯真,有初次审视人生的新奇和敏感,有歌哭自然的文字表述,只
10、要能自然地落实到稿纸上,就会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以成人世故和圆滑的成熟去苛求他们呢?我觉得,如果舍弃了这一点,创新就落不到实处,那样我们看到的文章必然是十八九岁少年老头子的可憎面目。因此,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给学生以立意选材的自由。比如:写我的爸爸,为什么一定要从平凡中挖掘爸爸的伟大高尚,难道就没懒惰、没有爱心、不负责任的爸爸?写友谊,为什么一定要挖掘其真诚、善良,难道友谊就没有虚伪和奸诈?写面对困难,为什么最后一定会战胜困难而振作,难道就没有因困难而吓倒就颓丧而堕落的。其实只要作者能用健康积极的心理对待这一切,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感悟,这难道不可以出现角度独特的好
11、文章吗?鞭挞假丑恶,常常是被我们所遗漏的内容。 全面训练各种文体,发挥学生个体写作优势。前面谈到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常注重常规文章体裁的写作而忽视文体训练的多样性,这是学生作文的一大束缚。比如看记叙文,要注重要素是否完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事件的详略是否分明;看议论文则看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完整。这些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千百年人们写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自有其价值。但随着当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维形式,特别是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甚至是难以预料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日记、书信、剧本、广告、演说词、解说词等文体的训练,让学生在全面把握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有利于自己思想、个性、情感的表现形式进行写作。这样,作文就出现了日记体、书信体、剧本式、蒙太奇式,以及一些看起来四不像但对于主题表达非常好的文章,在阅倦那些千篇一律的科幻、记叙文、议论文之后,偶或见到一两篇面目不同、有新意的文章常常会感到异常振奋。我想,在高考阅卷场上,阅卷老师也会和我们一样,有所振奋而不吝分数。总之,教师要想尽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信心,保持写作的热情,才能达到了叶老“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教学状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关注、倡导的情感态度学习的最佳状态,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我们期待着!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