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功县统筹城乡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办副主任 张 娟武功县统筹城乡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培训班学 习 心 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办副主任 张 娟7月20日到21日为期两天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训学习已结束,王征兵教授和王青教授分别就城乡统筹发展对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了系统的讲述,两位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幽默风趣的授课,使我受益匪浅,思考良多。又在21日参观了杨凌的相关产业园以及农业产业发展好的五泉镇斜上村,他们先进的技术条件和作务水平,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启发,从而总结出以下心得:一、对城乡统筹的理解城乡统筹是城乡统一筹划,共同发
2、展;社会是否文明不是看富人过得多好,而是看穷人过得是否有尊严。概括地讲,就是建立一种城乡平等、协调、互助发展机制,就是要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来妥善处理“失衡的城乡”关系即城乡利益分配问题。推进城乡统筹,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城乡统筹,有利于调整产业机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不仅具有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具有因其他制度差别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包括城乡二元的经济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完善社会
3、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统筹城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人是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主体,如何能让城里人和农村人在工作生活中体现出了相对的平等,方能谈到统筹城乡的发展成效。二、城乡统筹的几个基础条件1、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也可以称作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起源于二战后农业振兴时期的美国,而后传人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它主要是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核心是一体化结构体系的建立和运作。我国农业产业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鉴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适应了我国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在其产生以后发展迅
4、速,它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又一制度创新。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既能奠定农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维护农民财产权,又能推动农民进入市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党和国家多次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它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
5、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以此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农业生产有其基本特点,周期长,供需矛盾突出,农产品保鲜时间短等。如何能让农产品产值稳定,这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相关机构的预算和策划,将某一种农产品所能种植的最大面积进行估算,保证农民能挣到钱,而不是盲目跟风,最后导致水果蔬菜卖不了,只能低价处理甚至倒掉的悲惨事情。政府要调控只能在前在早,一旦损失成为事实,再调控是没有多大作用的。通过农业产业化调整,让农民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再进行策划包装等一系列措施,让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对解决三农问题就容易得多了。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
6、公共服务要能跟上。温总理说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懂得,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取决于农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农村发展,一些农村已经发展的很好,农民住的吃的用的已经接近城镇水平,体现了城乡一体化,但是大部分偏远山村目前还住的是土房,甚至茅草房,相比城镇学校的教学住宿条件,偏远山区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城里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这些地区的最基本条件都很差,更别说其他医疗和生活公共服务条件了,这些地方与城里人的生活对比形成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要想破除这一结构,所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7、,路还很长。首先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业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本的内在要求。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切实把重点放在农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全包下来
8、。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财政也要通过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给予鼓励。3、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有序转移农村人口,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在农村生活,进城务工农民相当一部分还会“双向流动”,必须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要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把握城镇化的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农村
9、建设相协调,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4、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农民欢迎。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但必须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不能不顾条件地强制推行,特别是对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形式更要慎重。因为经济发展是有波动的,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就业是不稳定的,只要承包地还在,即便农民失业回乡,生活也有最基本的保障。因此,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是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
10、破,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落实。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到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5、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扩大农民就业。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做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城乡统筹,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希望,真正落实要靠长期努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确立的战略目标就能逐步实现。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