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调查方法1、问卷法:利用统一的有问有答的资料收集工具向各个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方法。2、个案调查:为解决某一问题,对特定的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的全面情况及其背景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法。3、抽样调查:从被调查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4、深度访问:为了收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5、历史文献:在形成的时间上距目前较远,并且文献的作者所记述的运动和事件的当事人都已去世的资料。6、命题:关于一个或更多概念关系的陈述。7、操作定义:依据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些可观测的调查指标或调查项目,来说明
2、如何度量一个概念。8、重复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单位后把它放回总体中,然后再从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单位的方法。9、不重复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单位后不再把它放回总体中,而在剩下单位中继续抽取单位的方法。10、信度: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出它所测量事项的程度。11、效度: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12、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13、样本频率:在样本中具有某种属性的单位数目所占样本数目的比重。14、相倚问题: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称作“过
3、滤性问题”,后一个问题称作“相倚问题”。15、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16、第二手文献:利用别人的原始文献所编写或产生的新的文献资料。17、分层抽样:它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18、抽样框: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19、局外观察: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的社会现象之外,冷眼旁观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20、社会计量法:评量某一群体或组织中的人际吸引或拒斥关系的工具。21、抽样单位:一次抽样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单位
4、。22、内容分析: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的一种研究技术。23、预编码:在设计问卷时对回答的每一种类都能指定好其编码值,并印在问卷上。1、调研提纲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阐述?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 调研的内容和要求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工具和方法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选择课题 确定对象 研究设计 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结论(调查报告的撰写)3、选题的意义决定调查方向 体现调查水平 制约调查的过程 影响调查的质量4、课题的类型(1) 根据研究内容与他人研究关系分为承续性课题:进一步研究他人已经提出的问题,在他人已得成果基础上提出更深更广的课题。
5、再生性课题:为了比较而研究的他人已经完成的课题。热门性课题:在刚开始研究时就有许多人纷纷响应的课题。创见性课题:以新的观点标示的课题。开拓性课题:研究从未有人研究的课题。(2) 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分为 理论性课题 :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应用性课题: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5、选择测量尺度时应要注意哪几点? 近似理解的合理性和产生的误差 高层次测量尺度收集资料分析处理难度大,代价大;低层次测量尺度收集资料信息量小,不精确。 高层次测量尺度收集的资料可做低层次的处理和分析,反之则不行。6、影响信度的
6、要素调查者、被调查者、调查内容、测量环境、时间7、什么是抽样调查,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抽样调查比普遍调查应用广泛?抽样调查:从被调查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原 因:节省时间、人力、财力; 可以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 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丰富资料; 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8、普查的原则及优缺点原则:对象总体与调查单位数量等同; 调查的是同一时点的社会现象;调查指标简明; 按周期进行。优点:资料全面准确。缺点:工作量大,代价比较高; 调查内容有限。9、抽样调查的步骤 确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设计和抽取样本 收集样本资料
7、 计算样本资料和推断总体10、概念的具体化过程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界定 选择测量指标 编制综合指标 (P106 父母投资的例子)11、典型调查的特点调查对象的选取是根据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把握、了解程度进行选取的;调查结果只能做正确但不精确的估计;典型调查比较方便、灵活;典型调查一般属于定性调查。12、比较等比例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1)共同点:都要分层而且层内同质层间异质,都要根据各层在总体当中所占的比例把样本容量分配至各层。(2)区别:等比例分层抽样在抽取各层子样本时是随机抽取,而定额抽样是非随机抽取。13、比较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1)分层抽样要求层内同质,层间异质;整群抽样分层要求层内异质,层
8、间同质;(2)分层抽样适用于介质分明的总体,整群抽样适用于介质不清的总体。14、系统抽样的步骤给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按顺序编上号码,即制定出抽样框,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做法一样;计算出抽样间距K,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N除以样本的规模n;在最前面的K个元素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元素,记下这个元素的编号A,它称作随机的起点;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元素抽取一个元素,共抽取n个元素;将这n个元素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15、抽样的程序确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编制抽样框 设计和抽取样本 评估样本质量16、样本容量的确定研究的精确度要求与样本容量的关系:精确度要求越高,则样本容量要求越
9、大。总体性质与样本容量的关系:总体性质包括总体规模和总体内部个体的异质程度,总体规模大则需要样本容量大,当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样本规模的增加与它并不保持同等的增长速度;个体异质程度越高,则样本容量越大。分析要求与样本容量的关系:分析的层次越细,则样本容量越大。具体的抽样方法与样本容量的关系:采用代表性高的抽样方法时,可减少样本容量。无回答与样本容量的关系:根据无回答率的高低,适当扩大样本容量经费、时间、人力与样本容量的关系17、为什么分层样本代表性高于其他方法抽取出来的样本?分层抽样分出的是层内同质层间异质,在每一层次内部由于同质性较高,所以采用随机抽样时,误差较小;层间异质意味着分层在整
10、体上兼顾到了总体的各种类型和层次,因而所抽到的样本对总体结构的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18、问卷设计常犯的错误(记住笔记和书上的例子)问题含糊 概念抽象 问题带倾向性 问题提法不妥 问题有双重含义 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答案的设计不合理 语言中的毛病 其他毛病19、设计问卷为什么要为被调查者着想?社会调查实际上是调查者通过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过程,我们所调查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具体的人,不同质量、不同形式的问卷,对被调查者提出的要求和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要使我们的调查取得好的效果,设计问卷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还要注意问卷调查过程中人的因素。要多为回答者着想,多从回答者的角度
11、考虑,尽量为他们填答问卷提供方便,减少困难和麻烦。20、调查问卷问题的排列原则同类组合:把询问相同事物的问题放在一起;先易后难:把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先次后主:把有关背景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有关行为、态度的问题放在后面;先封闭后开放:把封闭式问题放在前面,把开放性问题放在后面;先行为后态度:把有关行为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有关态度的问题放在后面;先大后小:把有关面的、概括性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有关点的、细节的问题放在后面。21、封面信的主要内容调查的主办单位 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对象的选取方法 匿名和保密的承诺 感谢的话22、问卷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
12、优点:节省时间、经费、人力 具有较好的匿名性,提高对敏感性问题的回答率 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 便于定量分析(2) 缺点: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回答率难以保证 不能保证填答的环境和质量23、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探索性工作无结构式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形成感性的认识;把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式问题;发现一些问卷中的致命性问题)设计问卷初稿适用和修改24、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缺点(1)优点:弹性比较大,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 对问题了解比较全面; 可以获取非语言信息。(2) 缺陷:费时、费用高,使用规模受限; 访问员的素质和能力对访问过程影响大; 难于定量处理和分析25、访问的程序(一)访
13、问的准备(1)问卷和问题大纲 (2)被访者的社区特性 (3)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4)拟定访谈的程序表 (5)调查工具的准备(二)进入访问(三)访问的控制 (1)提问的控制 (2)表情和动作的控制(四)结束访问26、访问前的准备工作(1)问卷和问题大纲 (2)被访者的社区特性 (3)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4)拟定访谈的程序表 (5)调查工具的准备27、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 观察过程受到观察者个人情感、知识、经验的影响; 观察结果直接全面地反映社会现象。28、观察法的类型 观察场所不同: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观察者角色的角度: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 观察程序不同: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14、 观察对象不同: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29、文献法的优缺点(1)优点: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广泛了解社会现象; 可以避免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影响; 更方便、自由; 效率更高、费用低。(2) 缺点:缺乏生动性和具体性; 文献资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文献调查资料落后于现实。30、学术性调查报告引言中要介绍的内容 介绍所研究的问题:说明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通常还要说明这一问题的来源和背景。 有关文献的评论:对这一问题领域中已有的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综述和评论。 介绍自己的研究:介绍自己研究的起点及基本框架。31、应用性调查报告导言部分有哪几种写法? 直述式:开门见山,平铺直叙
15、,直接把调查的目的、内容、对象、范围等一 一写出。悬念式:先描述某种社会想象和社会问题,然后对这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产生的原因、它的影响等等提出一系列疑问,最后介绍调查的基 本情况。结论式:在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接写出结论。32、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确定主题 拟定提纲 选择材料 撰写报告33、学术性调查报告方法部分包括哪些内容研究方式和研究设计的介绍 有关研究对象的介绍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 对资料分析方法的说明 对研究质量和局限性的介绍34、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特点(一)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回答不受限 所获取的资料丰富 (二)开放式问卷的缺点: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应用受限 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收集后的资料难于定量分析和处理(三) 封闭式问题的优点:回答方便,省时省力 收集的资料易于定量分析和处理(四) 封闭式问题的缺点:回答受限,缺乏表现力 回答中的偏差难以发现35、访问员在访谈过程中应该做到哪些?耐心细致、理智批判态度 不要采取忠告或训诫式的态度 不和对方议论 不要带有某种权威的架子 访问员发现下列情况时,应暂时停止访问:a被访者很紧张 b失掉谈话的机会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