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在教育家的思想里呼吸有感因势利导且行且珍惜 因势利导且行且珍惜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吉化二小孙玉红 当教育的定义日益深刻化,教导启发,培育人才已不仅仅是抱残守缺的规则,它的存在正逐渐变得自由而神圣。但所谓自由,仍不可以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模式进行下去,就如司马迁所言“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那么,关键的“势”从何而来,又应以何种方式循循善诱,把教育二字灵活实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满以为这一位教育家的书,应该是深不可测的高谈阔论,亦或是似海市蜃楼般的虚无缥缈,却不成想,是我一叶障目,字字珠玑竟牵引着我的目光于不觉中行过半程,如一位主持人一般,将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每一个片段与情节都像
2、电影一样呈现出清晰的画面,交替着个人的心得,顿时升华了情节的内涵与韵味。我们一边观看,一边聆听;一边思考,一边提升。此前,他所遇到的“势”,我们或多或少也遇到过,他的“利导”,我们可能擦肩而过。我需要慢慢回顾,慢慢思考 1.教育,从平等开始 “教师完全可以道歉”,不难分析,有时教师犯的错就是“势”,道歉就是“利导”。教师不应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犯错,不能承认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由于疏忽犯错时也应和学生们一样,敢于道歉,敢于面对。因为,我们的道歉不会降低人格,失了自尊,相反的,只会让自己和学生重新认识,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教育,才能平等对话。 “学生不需要假分数”暗示了教育的不平等。
3、是谁的20分就应该给谁,即使给了看似需要的人,也是对他的侮辱和否定,他也可能会因为接受了这种虚荣的光环而受挫。如果说20分的错误定位是“势”,那么日后的反思就是“利导”。因此,当学生遇到了一些需要公平解决的“势”时,教师就尽量还给事情本来的面目,公平、公正的对待,不给自己和学生留下阴影。当然,遇到“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时,我们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2.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 “辅导不了的语文”提到有语文老师在课上回答不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难以应对考试。我们也来审视一下数学课堂,我们能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是,学生不会提问,怎么办。给时间,给学生学习的
4、时间,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时间,自我审视,否定,验证,最后确定的时间。问题又来了,40分钟的课堂,等得起吗。时间够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够。怎么“利导”。留下主要的内容在课堂上解决,其余的放到课前,预习解决。学生不会预习,教师先引导,并总结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思维习惯,既分散难点,又使学习习惯得以延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已经了解的差不多,想继续思考,必然有不懂得地方,这恰巧是问题所在,水到渠成的提出问题,即使自己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也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的提问与点播就是恰到好处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就得到充分的发挥了,学习的权利才真正还给了孩子。 “让学生当一当老师”。我们在备课时可
5、能经常换位思考学生遇到这道题会怎么想,怎么解决,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解题思路,却不一定会换位思考学生想不想当老师,学生当老师会怎么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李校长就让他的学生参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由学生自己“演戏”。学生承包了语文学习的知识点,兼顾着解答同学疑难问题的任务。他们是高中生,可以参与解决的问题当然远远高于我们的小学生。那我们的小学生可不可以尝试一些领域呢。学生的语言和教师的语言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的话不一定精准,但是学生能理解,这可能就是年龄差异造成的代沟吧。可以是“手拉手”的一对一互相帮助讲解,敢说,有针对性的说;可以是“练习课”上给学
6、生一题多解地说;可以是“课后作业”微信群中的百家争鸣地说。学生在不敢说,不会说,说错,说不清,说对的过程中经历了思维的蜕变,提升了自信,修正了自己的言行。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慢慢的提供讲课的机会,比如非起始的计算课,可以在尝试备课后,给学生讲课的机会,而后交流分享心得。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主任的权利可以逐渐下放,交给学生管理,“包产到户”,调动学生学习和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3.“为四十岁做准备”。这是李校长在高密一中时修改的校训,也是我非常欣赏得一句话。校训不是一人说了算,也不是一个班子定音,是全校的孩子们参与了校训的诠释,形成“股份制”,成了“集体财产”。孩子们在诠释校训的
7、过程中,对这句话进行了客观地分析,找到了认同感,归属感,成为了校训的真正“股东”。校训不是一句口号,内化为学校每一个人的生命动力。我们的学生处于四十岁的最前沿,正做着最基础的准备,我们教师能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准备。扎实基础,做好积淀,是我们能做的最主要的事。孩子们四十岁是什么样我们不一定能见证,但是我们的责任重大,自己应该知道,做好当下的一切工作才是王道。 李校长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制人、限制人。我想,就是循教育规律的教育,因势利导的教育,自由呼吸的教育吧。我们还在教育的路上探索,切记且行且珍惜。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