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钟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钟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烈日炎炎”,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丰富。老师再送给大家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 清风徐徐 流水潺潺 白雪皑皑雨雪霏霏
2、芳草萋萋 云雾蒙蒙明月皎皎波涛滚滚 雷声隆隆炊烟袅袅春雨绵绵 杨柳依依自由读读,想想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齐读,把这些词印在脑子里。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一、导读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叫伯牙绝弦。(板书课题,指导“弦”的读音和写法。)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的脑子里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预设:(1)“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你又是怎么理解“绝弦”的?那就意味着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2)为什么绝弦?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2、接下来我们要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
3、时期,去认识两位古人。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旁边这位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板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之间荡气回肠的友情故事。二、练读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7页,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谁能尝试着读一读?(师评:真让我惊奇,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通顺。)文中有两个语气词(点击变色),我们一起读一遍“哉”“兮”。 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一下,拖个长音,颇有音乐美,自己试着读读引号里面的语句。指生读。(师评:读出了古文的韵味。)除了语气词的停顿,其他词句间的停顿也得注意。谁再来读?(指名读)你在用心体会停顿
4、。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PPT 5)三、品读情。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有一定的方法,你认为怎样学好今天这篇文章呢? 老师把同学们的方法总结了一下。出示我们一块来读一遍。请同学们用我们交流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先自由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交流。通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同学们,文言文讲究文字表达精练,但是这篇短短77个字的文言文中,一个“善”字就出现了几次?(四次)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善哉”是什么意思?(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赞叹?(妙极了!真好啊!了不起啊!)伯牙擅长的是,钟子期擅长的是。
5、谁能读出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师相机评:你读好了两个善字;从你的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卓越的音乐才华。)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你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就显得有点呆板。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变成自己的话,自自然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两个人互相讲一讲。(相机评: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老师忍不住对你说“善哉”。)同学们,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琴声悠然而起,
6、他弹得忘情、投入,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面对同学)子期,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气势雄伟、高不可攀、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同学们,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现在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吟咏一下吗? 师相机评: “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强调了“五岳之尊的泰山”,而不是别的山。我们一起赞叹。 (生齐读) 伯牙拨弦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广阔无边)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浩瀚
7、奔流)于是,你满心赞叹(生读)(一望无际)于是,你激情满怀(生读)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想想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叠词。师相机评:学以致用,很好。高山也罢,流水也罢,伯牙的琴,子期都能听懂正所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知音啊!(板书:知音)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相信读过下面这则资料,这个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他们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
8、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琴瑟相和,心心相惜。现在,男同学当伯牙,女同学当子期,让我们在一拨一应中感受这奇丽的境界。(男女生分角色读)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同学们,短暂的相遇之后,伯牙、子期挥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不远万里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传来的是子期因病去世的消息。满怀希望而来,等来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此时,伯牙是什么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有古语记载:(出示幻灯片)高山落寞,流水无语,流淌在伯牙心中的只有一段令人心痛的挽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
9、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生齐读。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做了什么呢?(破琴绝弦)伯牙是著名的大乐师,音乐是他的生命,琴是他的至爱,他为什么这么做?是呀,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知音哪里找,这样的友情哪里寻?谁来读最后一句? (一生读)(师评:我感受到了悲痛欲绝 。)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指一生。(师评: 你是情到深处。)同学们,你们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我之所念,无人能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呀,齐读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我们再读四、诵读文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下面,让我们跟随一曲高山流水,一起重温这穿越了千年的感动。五、总结。同学们,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心弦相通”,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正应验了世人所说的“千金易得,知音难觅”。这个故事中知音的境界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启迪,人生短暂,真情无价,让我们共同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