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感悟3篇 01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
2、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 用党的创
3、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 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
4、、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 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
5、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选优配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 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
6、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村党员细胞。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 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 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
7、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
8、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 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
9、向。 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在产业扶贫上,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基地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就业扶贫上,加强劳动力培训、提升就业本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让其获一技之长、促就业与增收,实现一人一技,
10、一技促脱贫的目标; 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11、、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
12、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
13、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 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
14、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 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
15、理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
16、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 02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
17、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 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
18、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 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
19、。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
20、,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
21、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 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
22、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 03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怎么看上统一思想,在干什么上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精准发力,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个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就一定能够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危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学深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
23、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
24、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增强必胜信心。 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抓实五中全会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 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如果不理出一个头绪、抓不住重点,就很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迷魂阵。我们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经济层面、工具层面和政治层面,紧抓中国发展五年规划现代化路径等关键词,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
25、一鼓作气的拼劲,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生态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改作风、树新风,落实五中全会要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泥菩萨式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抓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戒官气、祛邪气、树正气,要树牢大局意识改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改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改作风,以优良作风汇聚起真抓实干、跨越奋进的强大正能量。第15页 共15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