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我校现正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听了视频材料后就学校提出究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效。就着这个问题,我反思几点: (一)明确适度任务,安排适量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 1.对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的学
2、习任务是探究的先决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学习、探究内容作指向。 2.对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要充分考虑。以往在视导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不管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交流讨论,有些问题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也让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口头语,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的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3.要把握问题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学习形式时,探究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会启而不发,无从下口;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增强,逐步提升
3、问题的难度。 4.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因为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地操作、探究、分析、补充和归纳的过程,没有时间保障,无法有效合作。那么完成这一过程给予多少合作时间合适,要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地估计。合作时要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时间过短易使刚刚展开的合作交流戛然而止,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觉得没了头绪,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合作时间过长,学生无所事事,纪律松散,也会影响合作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上,不仅要甄别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要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师参与,小组合理分工 1.教
4、师的作用。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应当积极地加入到活动中去,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作用。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融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过程。当学生的争论偏激或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当学生的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采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引导深化,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群体活动。科学地分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
5、级的缩影,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并且可让每个小组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智慧”“勤奋”“必胜”等,从而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小组成员间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个学生承担一种特定的角色任务,人人都有活干,没有旁观者。在合作中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实行自主承担,轮换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指挥,获得管理、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角色互换中,也学会了服从与尊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基础。在组长的安排上,开始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既要在本学科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有
6、突出表现,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小组长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行培训,作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定期向组长了解组内情况。待大部分同学适应合作学习模式后,再开始实行组长轮流制,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提出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貌似热烈的合作活动,由于少了独立思考这一前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未启动,因而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尤其是一些中、差生则更是“交流”的旁观者。因此我认为,在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前,应根据合作的任务,先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
7、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可避免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内优等生唱独角戏,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进而增强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强组内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四)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1.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几种评价可以多重组合,共同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但我认为小组自评与同伴互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评价体系关注的是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合作成果,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格局的形成。 2.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有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体现
8、;能力的生成等。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中,我们虽主张以学生评价为主,但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学生对合作的技能尚未掌握的时候,教师的评价更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 3.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到评价对象的变化。在语言的表述上应该是“他们”或“你们”。要求学生在汇报时表达的也是“我们小组”的意见,而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当一个小组代表交流后,教师要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其他同学个人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只安排一名代表发表全组的观点。这种做法也要提前让学生了解,这样在交流讨论时,每个同学为了本组的荣誉,一定会积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丰富、完善自己的答案;另外教师在提
9、问小组代表回答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让小组自己派代表回答,这样由小组选出的代表一般是生物学习不错的学生,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慢慢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后,就不能每次都由组内自定的代表回答,这样可能会出现一般倒的情况,就是每次都是好学生回答,其他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利于开展互帮互学。此时可以由教师指定代表代表小组回答,回答情况与本组成绩挂钩,这样在合作时每个同学才能动起来,成绩好的同学能自觉、耐心的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达到小组整体进步的目的。 4.开展小组竞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动力往往就要靠小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是在和谐氛围下展开的。对我们
10、长期教学来说,竞争不要仅限于一堂课,可以延伸到一学期,当然每一次小组活动都要有所评价,使暂时落后的小组会在下次合作学习时有赶超的机会和动力。采取什么样的竞争形式比较合适,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开动脑筋,切忌不要仅关注竞争的形式,开展一些对高中生来说颇为幼稚的竞争活动,这样会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学生自身也会觉得很可笑。以往在省级优质课评选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关注形式,搞一些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竞争活动,显得很可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们要求大家开展的合作、竞争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目的服务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要务实,千万不要务虚。另
11、外,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展开的小组竞争,虎头蛇尾,活动结束后没有对小组合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长此以往,小组竞争的热情会降温,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刚才说了每一次活动后必须给出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表扬表现好的、特别是有进步的小组,适当敲打一下表现不佳的小组,鼓励他们在下次学习中迎头赶上。对小组合作结果的总评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计入学生的个人档案。这个做法要提前告诉学生,适当增加压力,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每周或每两周公布 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总成绩,起到中间调控的作用,督促大家不断进步,不要出现松懈现象。 (五)加强对学习效果的监控,真正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1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习内容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的。但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学生,限于现有学习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的限制,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还很肤浅,只能说是了解的层次,最多是部分理解,但要达到应用的目的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学生自主学习,不可能深入下去,还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使他们的学习能力由简单的知识层面转化到应用的层面。也就是说,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到,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加强备课。第7页 共7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