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
2、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
3、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
4、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指导思想: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
5、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六、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也比较牢固。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书写比较工整、美观。口算能力比较强的有占59%,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占65%,概念掌握比较扎实的有占73%
7、,应用题解答能力比较强的占65%。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习惯较好的占52%;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习惯一般的占27%,;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学习习惯较差的占21%。七、教学具体措施: 1审题训练(标重点字),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从已知、从问题、从关键句入手) 2口算训练(课前两分钟口算练习) 3估算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先估算再计算) 4计算训练(每日两题;,强化训练) 5应用题的训练(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八、教学改革设想与方法: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8、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九、教学进度安排:主备教材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9节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5节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3节第四单元小数意义性质 15节第五单元三角形 8节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 8节第七单元图形运动 6节第八单元平均数统计图 6节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6节第十单元 总复习 8节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
9、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
10、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五)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六)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知识与技能: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过程与方法: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
11、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七)、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八)教学时间安
12、排:9节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节教学内容:例1 “做一做”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
1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法与学法: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笔算3、导入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
14、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
15、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
16、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出: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81411421956 加数加数和19561142814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19568141142 教学反思: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2
17、节教学内容:例2 “做一做”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18、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法与学法: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
19、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
20、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
21、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三、总结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 4=12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123=4 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124=3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教学反思:0的运算 第3节教学内容:例3 “做一做”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
22、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过程与方法: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法与学法: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100+0= 0+568= 078= 02
23、3= 128-128=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四、课堂测评(1)36+
24、0= (2)0+68= (3)068= (4)54-0=(5)028= (6)128-0= (7)036= (8)25+0=(9)99-0= (10)49-49= (11)0+39= (12)09=五、归纳反思板书设计: 0的运算一个数加0或减0得原数;一个数乘0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第4节教学内容:例4 “做一做”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
25、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教法与学法: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26、学生的智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 新知探究出示例4:96 12+4 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 2=96 16 2=6 2=12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
27、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 2=96 162=96 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
28、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 2=96 162=96 32 =3教学反思:解决问题 第5节教学内容:例5 “做一做”教材学情分析: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
29、的意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法与学法: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
30、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三、环节 巩固练习P11第5题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如果都租小船30 4=7(只)2(人)7+1=8
31、(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教学反思: 练 习 课 第6节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本单元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中的
32、美感。教学重难点:练习过程中的方法的运用教法与学法: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练习课,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2.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师:要达到目标,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练习的内容,边看书边思考以下问题: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即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三、先学(1)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
33、,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能够认真的看书。(2)做一做1.完成课本上的题和思考题,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坐在练习本上。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及时纠正。四、后教(一)更正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以用红粉笔纠正。(二)讨论1.看算式,认为算式正确的请举手!2.认为计算过程正确的请举手!3.认为答案正确的请举手。五、当堂训练板书设计 练 习 课第一单元检测与评估 第7-9节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
34、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先让学生自学每一个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教师进行后教,最后再当堂练习 ,针对错例,进行二次备课。教学准备:情境图 小黑板 投影仪等课时安排:安排5个
35、课时。观察物体 第10节教学内容:例1 “做一做”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在已有初步观察物体能力,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有难度;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要学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36、: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法与学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自主学习 质疑释疑1.观察投票箱。(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
37、察。)(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点学习例1。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四、基础过关:(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2)做一做。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 观察物体前面 上面 左面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教学反思:观察物体 第11节教学内容:例2
38、“做一做” 、练习。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在已有初步观察物体能力,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有难度;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要学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
39、的能力。教法与学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2。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画一画,比一比。(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练习四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检测与评估 第12-14节
40、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初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不够,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没有形成体系,通过学习使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
41、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法与学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13节加法交换律 第15节教学内容:例1 “做一做” 、练习。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W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2、过程
42、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教法学法:先让学生自学每个内容,针对学生自学情况,师进行适度点拨。最后当堂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
43、。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揭示定律。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
44、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2565_ 7864_完成课本下面的“做一做”1三、巩固提高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830+420( )+( ) ( )+200( )+3727+2929+( ) A+( )20 +( )2、完成练习。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教学反思:加法结合律 第16节教学内容:例2 “做一做”。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