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间草木读后感:草木有情 人间草木读后感 文2015级10班林雨婷 他们都说,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这本人间草木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温和慈祥的老者与你同坐在花园里,时而指着一颗恣意盎然的菊花诉说中国人艺菊的历史,时而打趣的告诉你说螃蟹竟是横着走。 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处处体现着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那份随和,那份安逸,那份喜爱,对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着一切。一颗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说: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草树木就显得更慢。因此,要
2、对花木更加倍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所以说。他的一切都是诗。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这本书里对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米饭在这位资深吃货下,都能转变为好几种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会变成青绿色的青头菌还有雨季的特产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还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汪先生对于生机的解读。生机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归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叶还禁一叶霜中叶的顽强。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这是春的生机。在悬崖绝壁上竖起一棵高大的松树,在没有阳光的峡谷里生长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没有养料
3、的石缝里长出一株强壮的豆芽,这是坚强的生机。 一朵带着雨珠的缅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软软的,一点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乡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欧阳修说:草木无情但读过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后,人间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气息 第二篇:人间草木读后感走进自己的人群里(读人间草木) 首先要阐述的应该是孤独和寂寞吧。 孤独受力于外界,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寂寞受力于内在,受内心思绪的影响。外界的因素使得你孤独,而内在情绪的变化让你寂寞,孤独像是你徘徊的无边的原野,是你周遭的环境,寂寞则像是内心深处难以见光的黑洞
4、,这正如孤独和寂寞的特质:一个是可见的,一个是不可见的;一个是固体的,在人群中扔出去掷地有声,且会引起共鸣,一个是气体的,在人群中,人们不认真觉察,难以感受。 1807年,当马礼逊告别熟悉的故土英国来到陌生的国度中国时,这位不懂汉语的传教士面临了巨大的孤独,在200年后的今天,拂开历史的尘埃,我仿佛依旧能感受到他的孤独。那时候来中国的外国人,与其说大都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不如说是梦想着用鸦片换白银的海盗,此时作为传教士的马礼逊在他们之中显得不合时宜,而马礼逊在离开故土的时候,仿佛已经感受到未来的巨大孤独,“我哭得很厉害。”那是启程后的第一个夜晚,马礼逊在日记写到。 马礼逊的孤独在于他是一个传教士
5、,他是有信仰的,他的信仰使得他不能同更多的外国人(相对中国来说)一样满足于白银的刺激,在广州的日子里,他请当地人教汉语,只有学会汉语,他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传教的目的,虽然马 礼逊没有成功的达到传教的目的,可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他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马礼逊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
6、、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可以说,在孤独中,他完成了那个时代别人意想不到的事,贡献巨大。 对于马礼逊,或许,孤独的环境只是一个开始,当周边的环境急促的压抑着他时,他找到了新的出口。 人的一生,总会有孤独,回首过去,孤独的日子很多,也常常能找到一些朋友相聚,来驱赶孤独,但在相聚中年华消耗,总有“马齿徒增,依然故我”的哀然,孤独的感觉能让人感知和觉察,而由孤独到内心的哀然,再到寂寞的时候,就不能被人感知和觉察了。有时候会在寂寞的时候,快马加鞭,追赶逝去的年华。 孤独的人渴望热闹,而盛大狂欢式的热闹之后留给孤独者的却是无以复加的寂寞。当你徘徊在原野,人群到来的时 候,你
7、看不清周遭的情形,只有当人群散开,才有能力去思考前边的道路,才有能力去前行。如此,要想有力的前行,孤独是常事。 “生活在信仰中,就不会孤独,可是,孤独是无边的。”孤独无边不可战胜,而信仰终究不能舍弃,信仰犹如内心深处的井,孤独的时候,尽可以去挖凿这口井,以便在寂寞的时候,倾听从这口井中汩汩流出的泉水。 “尘世的荣耀,不过如此”,正如马礼逊所说,对热闹的追逐是为了破除孤独的困境,但热闹终归是尘世的圈套,狂欢之后依旧是个体的落寞,对生活的繁华保持警惕,高举着信仰,走进自己的人群里,走进那些被时光沉寂的大师身边,那里有哲学家、思想家、诗人、作家在那里,他们正在给你挖掘心中的井,在那里,可以听见大师们
8、正在窃窃私语,我们也会获得想要的东西。 经过了浮华的烟云之后,是时候了,做该做的事情,走进自己的人群。 第三篇:草木有情草木有情 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 记得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桂花,长得并不茂盛,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当时收下它是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把它收下来了。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因为它没有开过花。家人也没有对它寄予什么希望,更没有人去打理它。倒是我家的小花猫偶尔上去几次,但是由于,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到地上。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树便默默地生长了一年。 第二年开春,我决
9、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kngkng)地上。我开始挖它的根,但是实在无法挖出来,最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没想到它的根竟是如此发达-长的、短的、细的都紧紧抓着土壤。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的顽强。 移到地面后,我仍旧对它疏于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它变得郁郁葱葱了,片片新叶布满了枝桠,柔弱的枝干也粗了许多。欣喜之余,我开始注意它了,定时浇水施肥,实施关注着它。不久,它嫩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满树都披上了绿装。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 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
10、“情”。 1、在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2、“弱”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弱”在字典里的解释有:跟“强”相反;年纪小;不足,偏少。“瘦弱”中的“弱”字解释为。根据义项,可以用“弱”组词为。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瘦弱近义词:反义词:欣喜近义词:反义词: 4、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1)桂花在季开放。 (2)作者种桂花有两个原因。一是;二是。 (3)因为,所以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回地上。 5、用“”划出直接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话。 6、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请你做一回小老师,简明扼要地写一句评语。 快乐与感触 依稀记得
11、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时的快
12、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有
13、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话音刚落,只见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注视着他的脚。原来他脚上缠着一圈大大的药纱布。我们明白他的脚受伤了。他开始给我们讲课,和往常一样站着,不时还转去转来。一会儿,我从他变化了的语调中感到:他
14、的脚疼痛难忍了。我忍不住环视一下四周,发现所有同学的眼里都水晶晶的,此刻我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这天我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许正痛苦着;在我们获取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奉献着;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消亡着。” 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灿烂的阳光总是洒满校园。当我的年龄到了是现在的若干倍的时候,我会依然记起今天的快乐与感触。 1、作者的感触是什么。(4分) 2、在文中找出拟人句,用“”勾出来。(1分) 3、用“”标出文中照应的句子。(2分) 4、在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5、“哦”中的破折号号起作用是。“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中的破折号号起作用是。 6、把你对
15、“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的理解写在下面。(4分) 7、第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文字。(1分) 8、文章先写回忆,再具体写的校园、的校园、的事例及感触。 第四篇:人间草木读后感1500字人间草木读后感1500字 高三(1)班揭奕诗 沿着书单往下看,尽是些眼生的书名和作者,看到最后,汪曾祺三个字跳进眼里。就是他了。 从端午的鸭蛋开始,再到自己从课外接触的小文章,再到您推荐的受戒,汪曾祺这个名字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他的背景,也对他的文风有了一点了解,所以在看到人间草木时,我仿佛是与一位长者会面,阅读过程,就像是接受其教导。 在汪曾祺老先生的笔下,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了灵性、有了生气。他的
16、笔触,就像点石化金的神笔,写到哪,哪里就变得可爱起来,活泼起来。罗丹说过,世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汪老先生看花、草、树、木、虫、山、水,甚至连芋头、豆芽这样司空见惯的事物都是美的,心中畅快豁达,笔下的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也感受到了美。 汪老先生的用语通俗易懂,内蕴却深厚、耐人寻味。有一点不成熟的以为:不同文化水平的人,读来会有不同的趣味。明面上,他只是在描写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物,讲他自己童年的趣事,粗读只是有趣,然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禅意,则需细细品读、品味。 汪老先生善摹物、善联想。看他写的景色、仿佛活生生就在眼前一般,但用词用句又不像写说明文那样硬邦邦的,净是些数据,或什
17、么圆形长方形,而像是一位蹲在乡间小路上,耐心替你介绍各种花草昆虫的老爷爷。 汪老先生之子汪朗谈起父亲的文章。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得他的文章看着不闹腾,让人心里很清净,文字干净通透,不牙碜。也许,这是他东西还有人愿意看的原因吧。汪老先生为人为文,向真向善,诗情画意却不矫情,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对生活的脉脉温情,打动人心,或许这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整本书带给人的感觉几乎都是一致的淡雅、平和,只有在写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带上了一丝愠色。他写被红卫兵打死的今雨茶庄的两夫妇这他妈的文化大革命。这叫什么事。还有有趣、热心肠的老曹:他被捆押吊打,打断了踝骨。后经打了石膏,幸未致残,但是走
18、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他的怒火,他的不平都是为别人,谈起自己被打成右派却又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他写葡萄月令那一篇,开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是他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时,写的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文中没有丝毫的怨气和悲惨的调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散发着一种在劳动中的充实的暖意,他还调侃自己是喷波尔多液的能手。我想,他恨这荒唐文化大革命,最恨的是它夺走了太多太多无辜人的生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汪老先生提笔写起了世间风物。愈读,愈感受到他的博闻强记。他写到泰山,开篇就是四个字:泰山很大.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发出一连串感叹:高矣。
19、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接着,谈到了杜甫和李白的诗词,洋洋洒洒下去,讲了一大段泰山封禅的历史。所有山水里,篇幅最长的是写泰山,说写不了的也是泰山。汪老先生说泰山太大,不能认同。写到第二次登泰山,他的态度有了转变: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事不近人情。讲到这,先生是原谅了这荒唐的文化大革命吗。 无论有没有那段黑色的时光,汪老先生都是诗意的他早已把生活过成了诗。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看到这一段,忽然感受到了汪老先生那时的快乐。他把梨花的花瓣比做月亮,真美,真好。他为栀子花浓郁的香打抱不平:去你妈的,我
20、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在看人间草木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段话了,当时就觉得,写的真好,真痛快,现在才知道就是汪曾祺先生写的。 原来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开始追求自由,追求人性。印象很深的一个地方,某天汪老先生的儿子对他说,长大以后想开公共汽车。这种话,即便放在今天,很多家长也要大发雷霆,认为自己的孩子胸无大志,可是汪老先生不。他仔仔细细地听进了孩子的话,再用极温柔细致的笔触描写了公交车上的一幕幕我的孩子长大了要开公共汽车,我没有意见。人,是有各色各样的人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却感受到醍醐灌顶般的通透,并感动。 我觉得汪老先生的处事态度很像苏轼,都是一样的自在,
21、一样的潇洒。这潇洒与李白又有所不同,李白是高高在上的,仙气缥缈的,而汪老先生与苏轼却是切切实实地踩在地上。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态度,因为经历的多,所以更能理解世上许多的不公,也能从细微处发现寻常的感动。 把日子过成诗,是一种本事。汪老先生的文章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人在浮躁的生活中沉下气来,放下烦恼与压力,回归自然的美好。 第五篇:人间草木读后感1500字人间草木读后感1500字 品读时光是冷水江检察人在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在这里,您可以阅读检察官的小文,聆听检察官的声音 国庆长假七日,多为人情世故缠身,偷得两日清闲,在家翻翻以前的旧书。说来惭愧,工作以后极少买书了。家中藏书大多是高中时所买。翻
22、得一本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不禁眼前一亮。只见封皮下面歪歪扭扭的写着一小段话,不觉失笑。时外祖母感恙,心中烦闷,外出逛书店所得。想来外婆辞世竟已有十年之久,心中不禁怅然若失。冥冥之中,两相照应,正所谓草木无情,人世有心。 书归正题,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散文随笔大兴,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等都是个中大家,但从个人审美趣味出发,我独爱汪曾祺。他的文笔从不讲究豪言壮语与宏大叙事,而是人间草木,花鸟鱼虫,乡间风物。谈吃,谈植物,谈小说,谈写作,谈故人,皆能言之有物,娓娓道来。 他的散文短,直接,通透,淡若无质,却带着余味,仿佛有一颗天然童心,散漫的稚气在草草几笔中冒出来,总想再多看一点。写芋头:长出了
23、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写栀子花: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的着吗。.写美人蕉:昆明的美人蕉皆极壮大,花也大,浓红如鲜血。红花绿叶,对比鲜明。 我曾到近郊中学去看一个朋友,未遇。学校已经放了暑假,一个人没有,安安静静的,校园的花圃里一大片美人蕉赫然开着鲜红鲜红的大花。我感到一种特殊的颜色强烈的寂寞。写昆明的雨: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
24、大的木香花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子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百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的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从花草讲到食物,再到各地风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写作。这其中,我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的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创造生活。看他的文章仿佛在听一个温和的老人在院子里和你闲说着话,自问自答,对日常生活白描勾勒,娓娓道来。苏轼之所谓凡文字少小时须另气象峥嵘,彩色煦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
25、淡,煦烂之极也。 1985年,汪曾祺先生如是说。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三篇也是短小说。詹大胖子和茶干有人物无故事,幽冥钟则几乎连人物也没有,只有一点感情。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也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这短短的一段话,对我影响颇深。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人人似乎都很有个性或是标榜个性,但透过个性的表皮又能看到些什么。物质生活的丰饶并不能掩盖精神世界的贫瘠。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作品的种类似乎是更多了,但也不过大都是迎合大众口味,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制造,大都是某种情绪的宣泄。现代人总爱调侃有趣的灵魂太少。陈词滥调,与其归咎于别人毫无情趣,不如审视自己是否有一棵草木之心.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 文:王驰第16页 共16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