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部分 CW-200K 型客车转向架 1第一章 总体构成 CW-200K 型转向架是在 CW-200 型基础上改制而成,其中制动盘 为每轴 2 个。动力学参数按 160km/h 的要求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型式的转向架为无摇枕结构,取消了传统结构的悬吊件,由大变位空气弹簧直接支撑车体。尽可能采用了无磨耗结构,因此转向架结构简单易维修。第一节第一节 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技术参数 轨距:1435mm 限界:符合 GB146.1-83 车限 1B 运行速度:160km/h 试验速度:200km/h 轴距:2500mm 轴重:16.5t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车辆连挂时:145m 单车调车时:100m 轮
2、对:KKD 车轮915 轴承:SKF 公司滚动轴承 BCIB322880AB BCIB322881AB 轴箱弹簧横向跨距:2000mm 空气簧中心跨距:2000mm 空气簧上平面自重高:937mm 一系垂向刚度/每轴箱:0.792MN/m 转臂节点纵向刚度:120.5MN/m 转臂节点横向刚度:60.3MN/m 二系每空簧垂向刚度:0.32MN/m 二系每空簧横向刚度:0.20MN/m 二系每空簧纵向刚度:0.20MN/m 2一系每垂向减振器阻尼:15kN.s/m 二系每空簧垂向阻尼(节流孔):80kN.s/m 二系横向阻尼/每减振器:25kN.s/m 二系抗蛇行阻尼/每减振器:250kN.s
3、/m (卸荷速度 0.04m/s 时最大 10kN)抗侧滚扭转刚度:2.9kN.m/rad 第二节第二节 转向架基本结构转向架基本结构 本型转向架采用无摇枕、无摇动台、无旁承的三无结构。车体与转向架间通过牵引拉杆传递纵向力,并且安装了抗蛇行减振器;中央悬挂采用空气弹簧。轴箱悬挂采用转臂式定位,并安装垂向单向减振器,基础制动采用盘形制动装置,每轴 2 个制动盘。2.1 构架组成(图二)构架为 H 型焊接结构,由两侧梁和两横梁组成,两横梁间有纵向架。侧粱中间为下凹的鱼腹形,用 4 块钢板组焊采用箱形封闭断面,侧梁内有密封隔板,使侧梁内腔成为空气弹簧的附加空气室。横梁采用日本进口无缝钢管外径为165
4、2mm,壁厚为 14.3mm 或国产无缝钢管外径为165.2mm,壁厚 20mm。各种吊座均焊在构架上,通过优化设计,在保证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尽量减轻重量。2.2 轴箱定位装置(图三)2.2.1 结构特点 采用转臂式定位装置,纵向和横向定位刚度靠橡胶节点来保证,橡胶节点的组装方式为从转臂端部压装。轴箱定位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转臂和箍整体加工,分解时较为方便,把箍和转臂间螺栓打开即可把轮对推出。2.2.2 轴箱定位装置的组成 轴箱定位装置包括:轮对组成、弹簧装置、轴端安装、轴箱减振 3器、节点装置和转臂。2.2.2.1 轮对组成(图五)采用 RD3A1 车轴,每轴 2 个制动盘(使用维护
5、方法详见附录 1 和附录 2),制动盘冷压到车轴制动盘安装座上。采用 KKD 表面全加工整体辗钢车轮或进口车轮,踏面采用铁标磨耗型(LM)踏面。轮对组装完成后进行动平衡试验,满足动不平衡量小于 50gm 的要求,动平衡校正采用去重法,提高了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2.2.2 弹簧装置 弹簧为内、外圈,上部设有 1 个带孔的螺母,使用需穿开口销,弹簧参数如下页附表。2.2.2.3 轴端安装(图六)在 2、4、6、8 位轴端上安装防滑器测速齿轮,相应的轴箱前盖留有观察孔和传感器安装孔座,1、3 位轴端安装碳刷接地装置。为适应 160Km/h 速度要求,轴承选用进口 SKF 或 NSK 轴承
6、轮廓尺寸为 130250(280)。润滑脂为铁道型脂,轴箱为金属迷宫式密封结构。2.2.2.4 定位节点装置(图三)节点装置包括两个橡胶节点、转轴、转轴套和盖形螺母。一系定位的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是由橡胶节点决定的,同一转向架各位置节点刚度值应作原始记录,相差值应0.2MN/m。2.3 中央悬挂装置(图四)中央悬挂为无摇枕结构,采用高柔性,横向变位可达 110mm 以上的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的安装,使用维护方法详见第四章),内部带有节流阀,替代阻尼器起减振作用。两侧设两个横向减振器(阻尼系数为 25kN.s/m),两个横向挡,横向档与小纵向梁的间隙为 402mm,车体与转向架间装有两个对称的抗蛇
7、行减振器,阻尼系数为 250kN.s/m,(卸荷速度 0.04m/s 时最大阻尼力为 10kN),使车辆具有更高的速度,减 4小轮缘磨耗和悬挂系统的作用力,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高度调整阀和差压阀采用日本进口 NABCO 产品。在两个附加空气室(侧梁兼做附加空气室)之间设有带压差阀的通路,在空气弹簧一侧压力过高的情况下起作用,开启压差为 120kPa。每个空气簧有一个高度控制阀,用于维持车体在不同静载荷下都与轨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牵引装置为单拉杆结构,牵引拉杆一端与车体上的牵引支座相联,一端与横梁上的牵引座相联。牵引装置给悬挂系统的附加横向刚度很小,不影响空气弹簧的横向刚度。构架与车体间还
8、装有抗侧滚扭杆,抗侧滚扭杆由扭杆、扭臂连杆、支承座、纤维轴承及球关节轴承等(抗侧滚扭杆的使用说明详见第五章)。当车体发生侧滚时,通过连杆、扭臂的传递使扭杆发生扭转变形从而限制车体的侧滚角度,而车体浮沉振动时,扭杆不发生扭转,对车体不产生作用力,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维修。2.4 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 采用盘形制动,每轴 2 个制动盘。采用单元制动缸,每轴装有两个 10盘形制动缸(制动缸和闸片的使用说明详见第二章)。盘形制动缸为浮动式吊挂,以保证轮对产生横向移动时也能使闸片压力均匀。单元制动缸设有单向自动闸瓦间隙调整器,随着闸片的磨耗,制动活塞自动伸长,保证制动缸工作行程在 68mm。一位转向架一位盘
9、形制动单元具有手制动作用。2.5 转向架附件安装 转向架设轴温报警装置、碳刷接地装置和行车监控系统等的附件。每个轴箱设 1 个温度传感器,以监测列车运行中的轴温情况。在三、五位轴端安装碳刷接地装置。在一、二、四、六、七、八位轴端安装接地保护电阻。在二、四、六、八位轴端安装防滑器测速传感器。在构架三、五位端部安装行车监控系统的加速度传感器。各轴温传感器、保护电阻、测速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安装于靠近 5构架端部的一侧,整个转向架在外观上更显简洁、美观。第三节第三节 转向架组装和调整转向架组装和调整 3.1 转向架组装要求 3.1.1 轴箱弹簧根据自重试验高度选配,同一转向架上其高度差不得大于 4
10、mm,同一轮对及转向架同一侧上其高度差不得大于 2mm。3.1.2 同一轮对上车轮滚动圆直径之差不大于 0.3mm,同一转向架上及同一辆车上,车轮滚动圆直径之差不大于 1mm。3.1.3 转向架两侧固定轴距之差不大于 1mm,其对角线差不大于 1.5mm。3.1.4 轮对及其组装除图纸规定外,其余应符合 TB/T1718-91“车辆轮对组装技术条件”的规定。3.1.5 转向架组装后,基础制动装置必须运用灵活,各部间隙须均匀,闸片与摩擦盘间隙和为 25mm(允许虚抱)。3.1.6 转向架上各零、部件所有摩擦部分须涂适量的润滑剂。3.1.7 静载荷试验及高度、间隙调整。3.2 组装完成的转向架应在
11、试验台上作静荷试验,调整各部分间隙及高度。3.2.1 调整轴箱弹簧下调整垫板的厚度,保证橡胶节点中心比车轴中心高 10mm。(即定位块下表面至轨面高度为 437.54)。3.2.2 调整同一轮对上两车轮外侧面分别与构架上定位块的间隙差不大于 2mm。然后紧固橡胶节点的螺母,并上紧压板。3.3 落车调整各部分间隙和高度 3.3.1 落车前将牵引支座组成与车体相联,再将车体落于转向架上。3.3.2 高度阀体安装在车体上,高度阀横杆应与地面平行(空气簧充气状态),可通过高度阀竖杆联接螺栓调整。3.3.3 落车调整后空气簧 高度为 2102mm(充气状态),同一转向架两空气簧的高度差不得大于 2。检验
12、后用胶管及铁丝将高度阀调整杆包扎好,以后不得随意拧动调整杆。空气弹簧 2102mm 的测量可量基准 6块与空气弹簧上板 1502 尺寸。3.3.4 如果车体重量有偏差,可通过空气簧下部加垫调整车钩高度。3.3.5 横向止挡与挡板的间隙为 402mm,可通过横向止挡调整垫进行调整。3.3.6 每个高度阀、压差阀均需测试其性能:3.3.6.1 高度阀:不感带:35mm;延时:31s 从 500kPa 降低到 200kPa 的时间为 40 秒(容积为 40 升)。3.3.6.2 压差阀:动作压差 120kPa10kPa 流量在 10S 以下,从 500kPa 降到 400kPa 时间不大于 14 秒
13、3.3.7 所有有性能要求的橡胶件每批量抽检其性能。3.3.8 进口轴箱垂向减振器,阻尼系数为 152KN.S/m。进口横向减振器 阻尼系数为 252KN.S/m 进口抗蛇行减振器 阻尼系数为 25010KN.S/m 第四节第四节 日常检修要求日常检修要求 4.1 轮轴各部分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踏面不得有明显擦伤。4.2 轴箱无裂纹、无漏油、螺栓无松动。4.3 制动盘磨耗未到限,盘面裂纹不超限,盘毂及各螺栓、销套不得松动,闸片厚度不小于 5mm。4.4 牵引拉杆连接螺栓不松动,止退垫圈应与螺母密贴。4.5 空气弹簧充气状态下高度 210 2mm 4.6 各软管连接状态良好。4.7 该转向架上
14、采用的防松螺母,为保证其防松作用,检修后重新组装时,应保证螺母上刻打标记的一面朝上。7第二章 H300 型制动盘、制动缸及合成闸片 第一节 H300 型制动盘的构造 H300 型制动盘的结构如图 1 所示。H300 型制动盘由摩擦环 1、盘毂 2 和连接装置 3 组成。摩擦环是由低合金特种铸铁制成的,由两个半环组成,组装时用两个螺栓紧固在一起。这两个螺栓有两种作用,一是起到连接作用,二是起到定位作用,使两个半环部分不会错位。盘毂采用铸钢制成。摩擦环与盘毂之间通过 8 个径向排列的弹性销套相连接。弹性销套中间穿有螺栓,两端装有锥形垫圈,并用弹簧垫圈和槽形螺母锁紧螺栓。弹性销套中的螺栓只承受较小的
15、紧固力,而不承受剪切力。摩擦环和盘毂间的力是靠弹性销套来传递的。弹性销套的另一作用是使摩擦环与盘毂之间既连接而又不固死。当摩擦环受热产生膨胀时,能沿着 8 个径向弹性销套自由膨胀,这样就可以减轻摩擦环的热应力和避免热裂。此外,弹性销套连接方式热阻大,能够防止摩擦环的热量向盘毂传递,以避免盘毂在车轴上产生松弛现象。摩擦环制成对半分开式,是为了在摩擦环磨耗到限时可以方便地更换,而不需要退轮(因为无需更换盘毂,仅仅是更换摩擦环)。图 1 H300 型制动盘的结构 1-摩擦环;2-盘毂;3-连接装置。第二节第二节 盘形制动缸盘形制动缸/踏面清扫器结构及原理踏面清扫器结构及原理 一、盘形制动缸的结构 图
16、 2 是盘形制动缸结构图。盘形制动缸主要由膜板制动缸和间隙调整器两部分组成。膜板制动缸部分主要由膜板 8、复原弹簧 6、缸体 85 和缸盖 9 组成。间隙调整器主要由引导弹簧 11、引导螺母 13、活塞杆 7、调整螺母 16、调整弹簧 15、导向螺栓 4、调整挡铁 3、丝杠组成1 与轴承 10、14 等组成。二、盘形制动缸的作用原理 盘形制动缸/踏面清扫器的工作原理分为正常间隙制动位、正常间隙缓解位,过大间隙制动位和过大间隙缓解位。闸片与制动盘正常间隙时的作用 制动时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缸膜板 8 的右侧(参见图 2),推动膜板8 和活塞杆 7 左移,压缩复原弹簧 6 的同时也带动引导挡铁 12、
17、引导螺母 13、丝杠组成 1、调整螺母 16 一起向左移动,此时调整挡铁 3 也在调整弹簧 15 的推动下移动一个距离标准间隙 A,参见如图 3(a)正常间隙制动位。这时闸片正好贴靠在制动盘上,即完成了制动作用。闸片与制动盘为正常间隙时,闸片间隙调整器不发生调整作用。当制动机缓解时,压力空气由制动缸膜板8的右侧排出(参见图2),活塞杆 7 在复原弹簧 6 的伸张作用下,恢复到缓解位置,引导挡铁 12随着活塞杆 7 退回原位,移动的距离正好是标准间隙 A 值。参见图 3(b)正常间隙缓解位。闸片与制动盘间隙过大的作用 制动时压力空气进入制动缸膜板 8右侧,推动膜板8及活塞杆 7 向左移动的并同时
18、带动引导挡铁 12、引导螺母 13、丝杠组成 1 和调整螺母 16 一起向左移动(参见图 2)。所移动的距离超过了标准间隙 A 值,参见图 3(c)过大间隙制动位。设闸片与制动盘磨耗后活塞杆 7 等增加的移动距离为 f,即丝杠组成 1 向左移动了 A+f 的距离,而此过程中调整挡铁 3 却被导向螺栓 4 挡住,仅移动了标准间隙 A 值,不能继续移动。调整螺母 16 与调整挡铁 3 啮合部脱开,在调整弹簧 15 的作用下,推动轴承 14 向右旋转的同时,带动了调整螺母 16 在非自锁螺纹丝杠上旋转,很快与调整挡铁 3 重新啮合,此时,在调整螺母 16 与止动铁 2 间形成间隙 f。缓解时分为两个
19、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膜板 8 右侧的压力空气排出,活塞杆 7 在复原弹簧 6 的伸长作用下向右移动,此过程中调整挡铁 3 9和引导挡铁 12 等跟随活塞杆 7 一起向右移动,移动的距离为标准间隙A 值,参见图 3(d)过大间隙缓解位的第一阶段。缓解第二阶段过程中,膜板 8 右侧的压力空气继续排出。活塞杆 7在复原弹簧 6 的伸长作用下向右继续移动。引导螺母 13 与引导挡铁 12脱开,在引导弹簧 11 的作用下,推动轴承 10 向右旋转的同时,带动了引导螺母 13 在非自锁螺纹丝杠上旋转,很快与引导挡铁 12 重新啮合。在这一阶段丝杠却没有移动,完成了闸片和制动盘磨耗后增加的间隙,参见图 3(
20、e)过大间隙缓解位的第二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的缓解过程,间隙调整器对超出标准间隙值 A 的 f值进行了调整,也就是消除了闸片和制动盘磨耗所增大的闸瓦间隙,使闸片间隙又恢复到了标准值。换新闸片后,闸片与制动盘间隙过大,在数次制动缓解后调整到正常间隙的过程与此相同。图 2 盘形制动缸的结构图 1-丝杠组成;2-止动铁;3-调整挡铁;4-导向螺栓;5-缸体;6-复原弹簧;7-活塞杆;8-膜板;9-缸盖;10-轴承;11-引导弹簧;12-引导挡铁;13-引导螺母;14-轴承;15-调整弹簧;16-调整螺母。10 图 3 盘形制动缸的作用原理图 第三节第三节 H300 型盘形制动装置日常运用及厂段检修说
21、明型盘形制动装置日常运用及厂段检修说明 一、H300 型制动盘日常运用 列检人员对运用车辆的制动盘进行检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如下:站检 列车待发试闸作业时,注意观察车辆的制动和缓解状态。认真查 11 看每个转向架上踏面清扫闸瓦的制动和缓解状态,如有制动缸压力表,应观察其显示值。随车列检 当车辆运行中发生严重故障时,可将车辆作关门及限速或扣车处理。库检 段内库检时,必须在有地沟的停车线上进行,制动盘检查以下内容。制动盘连接件制动盘连接件 检查盘毂是否有松弛现象。?查看对开式摩擦环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和开口销是否丢失及折损,对 8 个弹性销套的连接螺栓也应及时检查,螺栓有无松动,开口销有无丢失及折损。
22、制动盘磨耗制动盘磨耗?摩擦环的原形厚度是 110mm,在摩擦环外径端部两侧有磨耗线,该线是允许磨耗限度。该限度为 7mm,磨耗超过限度时,应及时更换摩擦环。摩擦环磨耗限度见表 1。检查两个摩擦面的磨耗是否均匀。若不均匀,首先要检查转向架上吊挂的夹钳、闸片和闸片托的状态是否正常。摩擦面不允许有任何深度大于 1mm 的凹槽,否则必须检查闸片的状态(是否有金属或其它杂质相嵌)。摩擦面上偏磨或波浪形磨耗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最大差值为2mm,如果超过了 2mm,应更换或车削摩擦面。车削后的摩擦面至少有1mm 的裕量才到磨耗限度时,可以继续使用。制动盘裂纹制动盘裂纹 在摩擦面的中心区,热裂纹与摩擦面内边缘
23、或外边缘的间距不小于 10mm,且最大长度为 95mm。热裂纹条数不限。12 从摩擦面内边缘或外边缘开始的热裂纹,长度不得超过 60mm。热裂纹条数不限。散热片上不允许有通长的裂纹。除此之外不允许有裂纹。特别是两个半盘的连接部位及盘毂不允许有裂纹。闸片检查以下内容闸片检查以下内容:检查合成闸片有无偏磨现象。偏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制动盘两侧合成闸片磨耗不一致,一侧闸片磨耗较多,另一侧磨耗较少,这种现象可能是闸片托的安装位置偏移,可以调整闸片吊杆的位置;另一种偏磨现象是闸片内侧和外侧磨耗相差悬殊,这是由于杠杆夹钳不灵活造成的,可适当修正杠杆。闸片不得脱落或损坏。闸片磨耗到限要及时更换。闸片磨耗限度
24、如表 1。合成闸片、摩擦环运用限度表 表 1 名 称 原形(mm)运用限度(mm)合 成 闸 片 28 57 摩 擦 环 110 96 更换制动盘及闸片 制动盘摩擦环的分解和安装 首先拆去连接摩擦环与盘毂的 8 个弹性销套上的开口销、螺母、螺栓、垫圈和锥面垫圈,然后抽出弹性销套,松开两个摩擦环连接螺栓,拆下两半摩擦环。车削完毕或重新更换的摩擦环再安装到盘毂(与车轴一起)上时,首先将一个半圆摩擦环置于盘毂上,对准二者的径向孔,然后穿上弹 13 性销套,安装锥面垫圈、螺栓、垫圈、螺母和开口销;再按同样的方法安装另一半摩擦环。最后将两个半圆摩擦环用紧固螺栓紧固。?制动盘摩擦环安装注意事项 .制动盘螺
25、栓紧固力矩如表 2。.制动盘两个半环连接处,再组装后不应有错位。.制动盘组成零件齐全。.弹性销套两端均须露出,且露出部分合计不得小于 2mm。.8 个开口销 430 穿向相同,并劈开(角度90o)。个开口销540 穿向相反,并劈开(角度90o)。.不允许使用旧的螺栓、螺母、垫圈和开口销。制动盘螺栓紧固力矩 表 2 螺栓尺寸 紧固力矩(Nm)M16 150170 M24 350400 更换闸片 在更换合成闸片时,松开闸片挡铁圆销,转动挡铁,将合成闸片从燕尾槽中取出。安装新合成闸片时,转动单元制动缸的回程螺母,使合成闸片与制动盘的间隙增大,换上新的合成闸片;新的合成闸片装入闸片托的燕尾槽后,合紧挡
26、铁,装好挡铁圆销和开口销。合成闸片与制动盘过大的间隙,无需人工调整,通过几次制动和缓解,就会自动调整到标准值。14 二、H300 型制动盘的段修 制动盘段修时,按照库检条例进行检查和段修,同时要求检查如下内容。1.制动盘加工面不得存在直径2mm、深度1mm 的任何铸造缺陷(气孔、夹渣、缩孔、疏松、夹砂);每 200cm2允许有直径2mm、深度1mm的缺陷,但不得多于处。2.制动盘摩擦表面粗造度 Ra 不大于 6.3。3.制动盘非加工面不得存在直径4mm、深度1.5mm 的任何铸造缺陷(气孔、夹渣、缩孔、疏松、夹砂、裂纹);每一筋片上允许有直径4mm、深度1.5mm 的铸造缺陷,但不得多于处。三
27、H300 型制动盘的厂修 制动盘随车厂修时,按照库检条例进行外观检查。能继续使用的制动盘应全部进行分解检修,否则更换新品。制动盘分解检修按段修制动盘施行。节节第四第四 盘形制动缸日常运用盘形制动缸日常运用 及厂段检修说明及厂段检修说明 一、盘形制动缸日常运用 列检人员对运用车辆的盘形制动缸进行检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如下:站检 列车待发试闸作业时,注意观察车辆的制动和缓解状态。认真查看每个转向架上盘形制动单元的制动和缓解状态,如有制动缸压力表,15 应观察其显示值。随车列检 当车辆运行中发生严重故障时,可将车辆作关门车处理,进入车辆段时再进行处理。库检?段内库检试风时,必须在有地沟的停车线上进行
28、仔细检查制动状态下的盘形制动缸活塞杆行程及漏泄情况。?检查缓解状态下合成闸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如果没有间隙且闸片贴靠较死,但活塞杆已回到原位,这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闸片间隙较小,可将丝杠缩回盘形制动缸体内,使闸片间隙增大,经过几次制动缓解后,闸片间隙可恢复正常。如果活塞杆未能回到原位,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制动缸活塞杆已经生锈,造成卡死现象;另一种可能是制动杠杆夹钳阻抗太大,复原弹簧不足以克服阻力。如果这两种原因均被排除,应检查制动机、防滑器排风阀的制动缓解情况及管路是否有异物堵塞。闸片间隙太大,应检查盘形制动缸是否已有故障,可能是闸片间隙调整器不调整。为了减少制动杠杆夹钳、闸瓦托吊及制
29、动梁等零部件阻抗,防止圆销锈蚀,应定期给各活动圆销涂润滑油脂。二、盘形制动缸的段修 盘形制动缸/踏面清扫器的一般性检修?将盘形制动缸从转向架上拆卸下来,首先进行人工除锈清理,但不得用酸、碱等溶剂清洗或高温煮洗。16?进行外观检查,有无零部件的丢失和损坏,外部各零件的连接情况。?检查各吊销和销套的磨耗情况。?将丝杠旋转伸出缸体外,涂上润滑脂(2 号低温脂)。?对盘形制动缸进行性能试验。如果发现制动缸漏泄,可将缸盖拆开,更换新的膜板。再将缸盖用螺栓、螺母锁紧,但要更换新的螺栓、螺母、弹簧垫圈。?检查闸片间隙调整器的调整作用是否正常,有故障的盘形制动缸应进行分解检修。?对检修完毕的盘形制动缸,外体先
30、喷涂防锈漆,然后再喷涂面漆。盘形制动缸的分解检修 有故障的盘形制动缸应进行分解检修。?盘形制动缸的分解 盘形制动缸应在制动室内进行分解。将各零件逐个拆卸下来。分解后用煤油清洗干净,用压力空气吹干,认真地检查每个零件,有较大磨损及破损的零件应更换新件,橡胶件必须更换新品。?盘形制动缸的组装 组装时各零件不允许沾有金属屑等杂物。丝杠、螺母、轴承、弹簧、挡铁、护管、外体内部等主要零件均要涂上 2 号低温油脂。将调整螺母和引导螺母套在直立的丝杠上,检查是否转动灵活,动作是否均匀稳定。检查调整螺母和调整挡铁的齿啮合是否良好。橡胶膜板不允许沾上润滑油脂。17 按照各零部件的安装关系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外
31、体先喷涂防锈漆,然后再喷涂面漆。所有分解检修过的盘形制动缸都应经过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装车使用。三、盘形制动缸的厂修 盘形制动缸随车厂修时,应全部进行分解检修。其厂修说明按段修条例中的“盘形制动缸/踏面清扫器的分解检修”执行。四、盘形制动缸的性能试验 检修好的盘形制动缸均应通过以下几项试验来检验性能。?漏泄试验 将压强为 450kPa 的压力空气通入制动缸,在活塞杆伸出体外后,用肥皂水涂在膜板周围和 M8 螺栓等处检查,各处不允许有肥皂泡出现。?耐压试验 将压力空气的压强调整到 500kPa,保压 5min,各处不应有破损、泄漏等情况。?丝杠拉伸试验 在缓解状态下用手拉动丝杠,至活塞杆达到最大
32、行程为止,此时丝杠不应自动伸出,松开手后应仍能恢复到原位。?丝杠调整量试验 将压力空气的压强调到 400kPa,把丝杠调至最短,然后给制动缸充气,待活塞杆伸出后再排气,活塞杆应该顺利恢复到原位。此时测量丝杠伸出量。按同样方法进行多次充气、排气,测量每次丝杠的调整量,直到丝杠伸出量达到最大值为止。各型盘形制动缸的活塞杆行 18 程及丝杠每次调整量要求见表 3 试完一个循环之后,将丝杠退回原位(最短),再进行第二个循环试验。此次试验可不测量调整量。丝杠调整量试验可按以下标准检查:表3 盘形制动缸 踏面清扫器 测量项目 SP2型 SP13型 SP16型 SP19型 SP4型 SP12型 SP14型
33、活塞杆行程(mm)28 25 17 17 13 25 每次调整量(mm)7 3 4 3 7 五、盘形制动缸的储存和运输 搬运中不得用手提活塞杆鼻子,以防丝杠脱出发生危险。在储存和运输中须防雨、防水,保持清洁;禁止接触酸、碱、油类、有机溶剂等物质;避免较大外力磕碰。19 第四章 空气弹簧 第一节第一节 SYS580 型空气弹簧组成型空气弹簧组成 SYS580 型空气弹簧主要由上盖、胶囊、支承座、橡胶堆、节流阀、摩擦块等组成(如图 2 所示),最大外径为750mm,工作高度为 210mm。图 2 SYS580 型空气弹簧 1-上盖 2-胶囊 3-支承座 4-橡胶堆 5-节流阀 第二节第二节 组装和
34、分解组装和分解 2.1 零件和工具 2.1.1 零件及材料为胶囊、上盖、摩擦块、支承座、橡胶堆、吊装板,O 型密封圈 4 个,螺纹防松胶。2.1.2 工具及工装为小撬棍二根、尼龙棒一个、手垂、扳手、干净的干布、湿布数块,组装试验台一套、风源(压力大于 0.7MPa)、专用吊具。2.2 组装 2.2.1 用干布擦净支承座和橡胶堆的接触面,先将 O 型圈放入橡胶堆的 20 凹槽内,再支承座落在橡胶堆上并对中,擦净摩擦块的接触面,将摩擦块落在支承座上并对中,螺钉螺纹面涂抹防松胶并拧紧。将吊装板装在支承座上。2.2.2 用湿布擦净胶囊小径端密封部,然后把胶囊放在支承座上,将密封部均匀压下,再用手锤、尼
35、龙棒(或胶木棒)均匀敲击胶囊密封部,使其牢固地嵌入支承座。2.2.3 用湿布擦净胶囊大径端密封部及上盖与胶囊密封部,然后把上盖放在胶囊上,并使其对中就位。2.2.4 调节试验台台面的高度,使空气弹簧处于 210 mm 的标准工作高度下,将待组装空簧用专用吊具吊至试验台上,连接好管路,充入0.7MPa 压力空气,胶囊、上盖、橡胶堆即可组装为一体。2.3 分解 2.3.1 交替使用两根小撬棍,插入上盖与胶囊结合部,使胶囊大端与上盖分解。2.3.2 使用活动扳手将支承块从支承座上卸下。2.3.3 分解胶囊与支承座时,使用两根小撬棍。将胶囊及支承座翻转放置,使支承座朝上。再把一根小撬棍插入胶囊与支承座
36、的结合部,然后用另一根杆在与第一根杆相隔一段距离的位置(距离大小可由操作者自行掌握)插入并向上撬,两根小撬棍交替使用,即可将胶囊与支承座分解。第三节第三节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3.1 运输和保管中的注意事项 21 3.1.1 运输空气弹簧时,应采取妥善措施,避免淋雨和损坏。3.1.2 搬运空气弹簧时,应使用附送的专用吊具,以免造成对空簧的损坏及人身安全事故。3.1.3 避免长期保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避免粘着酸、碱和各种有机溶剂。3.1.4 避免长期裸露保存在日光直射的地方。3.1.5 空气弹簧长期保存 1 年以上,重新使用时,应进行气密性检验。3.2 组装注意事项 3.2.1 必须确认橡胶与上盖
37、和下座的密封部已正常接触。3.2.2 充入常用最高压力(0.5MPa)空气后确认气密性能。3.2.3 空气弹簧在组装状态下,不能在上盖和支承座上进行焊接作业。3.3 使用注意事项 3.3.1 每套空气弹簧在出厂前已做过气密性试验,装车前检查各部无异常后方可直接装车使用。3.3.2 为使空气弹簧正常工作,装车时应保证正常工作高度。3.3.3 上盖、支承座与胶囊接触部位之间不得有异物嵌入。3.3.4 不得用列检锤(或其他铁器)敲击空簧胶囊。3.4 检查、更换 3.4.1 检查胶囊外观是否产生大的异常变形,是否产生到限的损伤、裂纹、磨耗等。3.4.2 检查是否有空气进入停滞在内外层橡胶与帘线层之间而
38、产生局部鼓泡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与胶囊外层橡胶的接缝相混,所以要特 22 别注意两者的区别:a)接缝是在胶囊周围一处具有纵向、连续的宽度约为 30mm、高度为 1mm 的鼓起。用手压该处时感觉是实的,没有发现层与层脱开。b)鼓泡是局部产生凸起。因为积存空气,用手压后感觉柔软,表明层与层脱开。接缝是生产工艺中形成的,属于正常现象;而鼓泡超过一定限度时,应更换胶囊。3.4.3 检查是否漏气。3.4.4 若存在超限及影响空气弹簧正常使用的部件应立即更换。3.4.5 外观检验准则见表 1。表 1 零 件 缺 陷 现 象 更换判定标准 臭 氧 龟 裂 由于臭氧恶化产生的龟状裂纹 深度不允许超过 1 mm
39、磨 损 产生在滑动部位,即胶囊与上盖板、胶囊与支承圈(或橡胶堆)之间的接触摩擦 深度不允许超过 1 mm,胶囊帘线不得外露(1)由弯曲疲劳产生 深度不允许超过 1 mm,裂纹长度不允许超过 30 mm(2)由外伤疲劳产生(石块、玻璃、金属利器等撞击引起)同上 胶 囊 裂 纹(3)接缝部位的裂痕、裂纹 同上 变 形 由偏载或局部集中载荷引起上盖变形 不能保证与胶囊密封 上盖 板 缺 损 橡胶硫化时缺损或组装时碰伤 同上 臭氧龟裂 由于臭氧恶化而龟裂 深度不允许超过 1 mm 分 离 橡胶与金属板的粘接面产生脱离 橡胶与金属板脱离者不得使用 橡 胶 堆 裂 纹 由于疲劳、外伤产生的裂纹 深度不允
40、许超过 1 mm 注:表中检查准则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修改。23 第六章 CW-200K 抗侧滚扭杆 抗侧滚扭杆是客车转向架的重要部件,其技术状态的好坏能直接影响乘座舒适度及行车安全,因此在车辆使用全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维护,以保证抗侧滚扭杆在运行期间技术状态良好。一、结构特点 CW-200K 抗侧滚扭杆由扭杆、扭臂、支承座组件、连杆组成等零部件组成。扭杆与扭臂采用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齿压装联接,并用圆螺母加蝶形弹簧锁紧,锁紧螺母的锁紧力矩为 500Nm,保证有足够的紧固力使之不会松动。支承座组件采用了高分子耐磨衬套结构和新型结构的轴向缓冲装置,解决了轴承容易损坏和扭杆轴向窜动大的故障,连杆端与
41、扭臂的联接方式为叉接式,此结构即使连杆轴承内外圈脱落分离时,也能够保证连杆两端的连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二 装配 该抗侧滚扭杆在出厂前零部件已组装好,工厂只需将连杆组成与扭杆和车体按工艺要求联接即可。1、装配前将零件的配合面用汽油(煤油或无副作用的洗涤剂)清洗干净,清洗时注意不要将汽油或煤油溅到橡胶密封圈上。2、销轴与扭臂和车体的联接 装配销轴上的螺栓前,应用汽油等清洗剂清洗螺纹部位,然后拧紧 SPL法兰螺母,螺母的拧紧力矩为 250Nm,最后将 536 的开口销装好。二、使用维护 1、车辆每日入库后,列车检查人员应检查下列部位:a 有关联接扭杆装置的各部位螺栓是否松动,如发现松动应及时按
42、 24 规定力矩紧固。b 用手沿销轴轴向推动连杆,观察连杆轴承轴向游隙,如轴承轴向游隙超过 2mm 应更换连杆轴承。c 连杆轴承的装配:在轴承内孔涂锂基润滑脂,对轴承内圈加力,将轴承压入销轴,卡上钢丝挡圈;在连杆孔内涂锂基润滑脂,将轴承和销轴整体压入连杆(注意此时要压轴承外圈),卡上内孔挡圈,(检验内孔挡圈是否安装到位,有无漏装现象)在轴承的两侧涂锂基润滑脂,在销轴密封圈内涂锂基润滑脂,装好销轴密封圈,再装配压盖。装配后的销轴应能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及摆动。2.弹伤凹坑规定.扭杆上距扭臂内侧端面 50mm 范围内不允许有直径大于 5mm 深度大于 2mm 的碰伤、弹伤等凹坑。其它部位凹坑深度也不超
43、过 2mm。同一截面上凹坑不超过 2 处。所有凹坑必须修磨成圆滑过渡。3.转向架运行公里数达 20 万、40 万、60 万公里时,应检查支承座内润滑脂(锂基脂)是否充足,当润滑脂量小于满容量的 75%时需要补充润滑脂,具体做法是:旋下支承座后盖中间的油塞,用油枪向油塞孔中挤压油脂。4.转向架运行公里数达 80(A3 修)万公里时,抗侧滚扭杆的连杆、支承座部分应拆下进行全面检查、维修;扭臂和扭杆间如没有松动可不需要分解。三、检修 参照现有提速车扭杆维修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附:CW-200K 抗侧滚扭杆易损件清单 25 序号 名称 每套数量 更换期 1 连杆密封圈 8 A3 2 连杆轴承 GE40
44、 4 A3 3 支承座尼龙套 2 A3 4 支承座弹性衬套 2 A3 5 支承座密封胶垫 2 A3 6 支承座O 形圈 2 A3 7 连杆销轴蝶形弹簧 4 A3 26 图一 CW-200K 转向架 27 图二 构架组成 28 图三 轴箱定位装置 29 图四 中央悬挂装置 30 图五 轮对组成 31 图六 一位轴端安装 32 图七 二位轴端安装 33 25T 车各车型弹簧参数表 自重载荷下 试验载荷下 自重载荷下 车 型 代 号 圈别 旋向 直径 d 中径 D 有效圈数 总 圈数 自由高 H3 刚度 kN/mm 载荷KN 高度 3 载荷KN 高度 3 合成刚度KN/mm 载荷KN 高度3 备注
45、内 右 25 135 6.8 8.3 324 0.229 15.3 257 27 206 软卧 硬卧 高包车 外 左 40 219 4.1 5.6 324 0.583 39.6 257 69 206 0.812 54.88 257 高簧装高包车一位端 内 右 28 135 6.2 7.7 300 0.395 17 257 34 213 一 位 外 左 42 220 4 5.5 300 0.717 30.9 257 62 213 1.112 47.87 257 餐厅端 内 右 28 135 6.2 7.7 308 0.395 20.2 257 38 213 餐车 二 位 外 左 42 220 4
46、 5.5 308 0.717 37 257 68 213 1.112 57.18 257 厨房端 内 右 28 135 6.3 7.8 307 0.389 19.45 257 39.911 204 一 位 外 左 42 220 3.9 5.4 307 0.7351 36.755 257 74.392 205 1.1241 56.205 257 押运间端 内 右 28 135 6.0 7.5 292 0.4085 14297 257 39.216 196 保鲜车 二 位 外 左 42 220 3.7 5.2 292 0.7748 27.118 257 73296 197 1.1833 41415 257 保鲜间端 内 右 28 135 6.0 7.5 294 0.4085 15115 257 39.216 196 行包车 外 左 42 220 3.7 5.2 294 0.7748 28668 257 73296 197 1.1833 43782 25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