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细节来体会刘老师的意志和品质。(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三、教学过程(一)复述回顾 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过渡:同学们,记住一个人一年是容易的,记住一个人十年就不那么容易了,记住一个人二十年就更不容易了,然而这位刘老师的形象却深深地刻在作者心里三十年,
2、甚至一辈子,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他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作者三十年对他念念不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回忆,去了解他,去认识他。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字词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二)精读感悟 过渡:春天,对于苏叔阳来说,真是个思念疯长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不绝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件事中,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1、“谈腿疾”品悟“思念”之情出示“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
3、头发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段话。 指名读这段话。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同学们,请注意这些红色的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刘老师啊
4、,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2、“写板书”品悟“思念”之情。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地心跳。”一段话。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五节,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可以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你的感受。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
5、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放风筝”品悟“思念”之情。 放飞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出示要求)默默地读一读7至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
6、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出示: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自制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放飞)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追线) 品味刘老师的笑:体会发自内心的笑、甜蜜的笑、开心的笑、满足的笑、幸福的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
7、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理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小结:这样自信自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勇于挑战自我,让生命发出最强音,所以30年来,作者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呼唤着引读11小节。板书:自信自强(三)升华主题 1、感悟“理想”: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
8、啊!出示第10节,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难道刘老师放飞的只是自己的理想吗?(不是,他还放飞我们的理想,希望我们也像他一样,(齐读板书)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播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让我们在心里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3.30年来,作者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历尽了人生的坎坷,然而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出示作者生平经历,生自由读。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以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梁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
9、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对灵魂的践踏。 1993年患癌症以来,苏叔阳先后多次手术,他年届70岁,仍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心宽一寸,病退一尺。”是苏叔阳在十多年抗癌路上最主要的体会,“要把病当朋友看,善待他们。但这个朋友不请自来,还有点小脾气,必须耐心地安抚它。”每次去医院,苏叔阳都不是说去看病,而是说“看老朋友来了”。 5.读了这段材料,你还觉得陪伴着作者心的只是那风筝吗?那又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当“文革”的暴风雨来临时,是刘老师的_陪伴着我,使我_当病魔缠绕着我时,是刘老师的陪伴着我,使我当我写作遇到挫折时,是刘老师的陪伴着我,使我 小结:是啊,是刘老师的齐读板书陪伴着我,激励着我,感召着我,让我扬起生活的风帆,使向成功的彼岸。所以,所以,30年来,作者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呼唤着齐读第11节。(四)拓展 1、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你们的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2.收集关于理想的名言。板书: 理想的风筝谈腿疾 乐观幽默 写板书 顽强执着放风筝 热爱生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