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略论诗歌鉴赏中主体性情感的发挥与把握 镇江市第二中学 吴昌龙主题词: 阅读 鉴赏 体悟 全国优秀教师李景华老师曾提出,课堂教学需要“多情”,如导语设计要“一见钟情”,教学语言要具有诗情,教师的教态要“脉脉含情”,教学方法要激发热情等等,不无见地。其实,诗歌阅读与鉴赏更是“情”缘深深,“情”有独钟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人的词典里,似乎尤其偏重于抒情言志,特讲究诗情画意。 我们知道,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而所谓诗的意境,也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正是情理形神
2、和谐统一的清晰体现。大凡好诗,不论长短,之所以描绘出形美意丰的境界,都是作者情真意挚,遵循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的结果。出于对诗歌文体的特别钟爱,也出于近二十年语文教学的深切体会,我要说,作为主体,作为赏析诗歌的对象-人,在与如此“厚情”的诗篇亲密接触之时,就不能“薄情寡义”,视“情“为无物。我认为:以情体(体悟)诗,方显诗歌本色!“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所抒发的是隐居田园、躬耕陇亩的淡泊之情,字里行间不乏对生活的热爱。他笔下的田园景色虽极为普通平常,却无不蕴含着作者的一腔深情和愉悦。“梅子留酸软
3、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是一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他把夏日的午后写得极富情趣。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浙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同样也是写夏日,其清新和逸致的感受,更是通过清静安谧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几首小诗,随手拈来,可是,诗中情,情中诗,诗与情,水乳交融,难舍难分已略见一斑。以上只是泱泱诗海之一粟广而看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明清诗篇到现代新诗等等,其款款情思,靡不毕见,毋庸赘述!“以情体诗”,在诗歌鉴赏中如何把握,笔者认为这几个方面不能忽视一、 要学会分析诗歌的形象诗歌是借助于形象反映
4、生活的,赏析它就不能抛开诗歌形象,只有分析诗歌形象,才能把握住诗人的感情脉搏,找出它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意蕴。如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描写山中秋夜景色的,通过空山、秋雨、明月、清泉、青松、翠竹、浣女、渔舟等一个个形象的描绘,读者仿佛置身于寂静与空旷的幽静氛围。一股股清新凉爽的气息迎面扑来,此时,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经过过滤了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班驳陆离的光影,山泉格外的清澈明净,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不远处,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
5、们洗罢衣裳嬉笑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下,在这翠竹碧莲中,那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多么的纯洁美好。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理想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篇结句作出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点出了作者的旨意,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不难理解了。 当然,以情体诗,分析诗的主旨,最忌脱离形象作无谓的断章取义的解释,或者不去深挖诗中的隐含旨趣,而是就形象论形象,那都会走向赏析的歧途。 二、 要做到论世知人,即了解作者和相关时代背景因为诗歌多是作者见景生情所做,所以,写作背景常为诗作定下基调。要把
6、诗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实质上,背景是一首诗的大语境,是理解一首诗的重要依据。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唐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单看画面,是一幅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别以为这是一幅简单的作者赏春图,殊不知,这是诗人经过安史之乱、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的反映,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生活的渴望和珍惜。这点背景知识没有,很容易犯片面性的毛病。三、 还得注意语言的跳跃性 我们都知道,诗的感情在推进中,不是按1、2、3的代数级数循序渐进,而是在跳跃中推进,也就是说,必须省
7、去那些过渡性的叙述,必须省去那些读者凭经验、记忆、直觉、想象得到的内容,使诗达到含蓄有味、精炼隽永的艺术境界。读者在读诗,如果不把跳跃之处补充出来、连贯起来,也就无法进行鉴赏,更谈不上体味诗的意境了。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其实,这首诗包含着寻访者与童子的三问三答,这些具体的问答都省去了。但理解时不把跳跃之处补出来,就很难体会这位寻访者的情深意切及其感情的起伏变化。从而,诗的妙处和诗的意蕴也就把握不住。所谓“直接中又含意至深”,所谓“平淡中见深沉”,又如何能体会得到? 参考书目:教学艺术散论 (李景华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8、试行)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语文学习辞典 (雷文龙 袁诚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研究性学习 (霍益萍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 WTO带来新型师生关系重构的思考镇江市第二中学 吴昌龙 按照WTO总协议,教育是一种服务产品。目前,在一百三十五个WTO成员国中,有一百一十一个国家已明确把不同类别的教育服务的开放列入承诺表,尚没对教育服务作出明确承诺的,通过对教育服务方式的实质性规定,不同程度地开放了教育服务的市场。另一方面,教育作为服务产品意味着每个学习者将变被动为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有义务为每个人提供相应的从生存、享受到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服务。一个世界性的开放的教育大市场正在
9、悄然快速发展。 作为引领全国教育之先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苏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将教育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打开省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同时要走出国门,推销自己,树立我们的品牌和形象。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教育部门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在出国留学、接受外国留学生和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教育系统共选派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万余名,已有6000人学成归国,成为江苏科技、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外国专家、外国留学生到苏讲学与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在苏各类学校的外国留学生达4200多人,比19
10、95年增长了192%;有189所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讲学。“九五”期间,仅中小学英语骨干教育培训一项,就聘请了150多名外籍教师。全省高校已与国外3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必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新形势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思考。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它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未来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未来社会,由于高技术的应用更加迅速。职业流动频繁,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将被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所取代,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育将向以
11、学生学为主的教育转化,教育将延伸到人的一生。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读书作文与人格培养的协调,是现代语文教育必须持有的观念。要使这种观念得到有效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引导好学生走“以我为主”的学习之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非易事。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我们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允许他们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好教材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就一定能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
12、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角度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比学生高明的一点无非是懂得如何去事理信息、搜集信息、评价信息和发表信息,有更高的信息素养而已。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和善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活生生的教材来引导和启迪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再次,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的看法,给予重视。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传统看法格格不入,教师对此不能一味地给予否定,而应当给学生阐述看法的机会,理由成立的就应当加以肯定,如果当场不能给个说法时,可以动员学生集
13、体讨论或通过查相关资料,再确认学生的看法是否合理。最后,学生应当积极自主学习。第一,利用教材间的内部联系,对知识进行再次有效地梳理,去追寻知识之间的相互性。如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学生应当能将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连在一起,从中探讨出“仁者当政,暴君必亡”的结论。再如学生如果将荀子的劝学与韩愈的师说放在一起来研究,就可以深入地明白古人为学的态度、方式。促使学生本人对求学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观。第二,利用现有教材,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很注意布白艺术,也就是文章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余地,读者可以据此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如教师讲授项链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
14、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储备,加以创新,对文章的结尾进行再创造。第三,学生完全可以将一些经典文章换个形式,给文章以另外的包装,如学习戏剧雷雨,就可以利用人物生存的环境和人物的对话进行戏剧排练和舞台布置,据此来让学生充分掌握戏剧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当放在文学作品上。文学教育的优势在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对文学作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在“学”中去体验,去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寻找新办法。我们教材后的思考题很喜欢在那种所谓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上抠来抠去,或者老问学生为什么不这样写,而那样写
15、?把活生生的作品分解成一堆纯技巧的大拼盘,弄得学生味同嚼蜡。这种不良的现象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严重萎缩。思考题一定要注意启发性和开放性,根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允许有多种答案,提倡各抒己见。如果我们的教材能够以开放的姿态,自由平等的态度来为学生着想。那么学生又怎会把语文课当成“无聊课”呢?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我们又怎愁他们没有收获呢?当然,学生个体所得的收获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够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我想,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会更明显。 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得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国教育面临新的情况,对我国教育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全面、科学地分析机遇与挑战,及时制定正确的对策,才能抓住机遇,变挑战为动力,取得主动权,使利大于弊。 当我们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和强化我们教师的服务意识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各学科的学习,将变得轻松和愉快!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