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帮助学生把握重要概念以土地的誓言为例 钱梦龙先生曾说:“我教语文几十年,几十年来目睹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学新理论、新思想纷纷登台,但我始终坚守一个立场:我教的是语文,它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我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的教学之根,任何时候都应当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我观摩到一位老师执教人教版七下课文土地的誓言,是从“背景”入手的。他满含悲愤地介绍了那段沉重的时代背景后,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课文,画下自己喜爱的句子,简单的鉴赏一下,然后就带领学生梳理情节,讲解“誓言”的深刻内涵。他认为,教学的重点就是理解“
2、誓言”的内涵,他设计了两个“提问引导”,我们看 提问引导一:“誓言”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后,追问:本文中作者没有提到“誓言”一词,那什么是作者的“誓言”呢? 关键词:热爱、保卫、战斗。这里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土地”的意义和作者对“土地”的情感上来理解“誓言”的含义。 提问引导二:作者为什么说是“土地的誓言”呢?学生讨论,自然回答,老师讲解:为土地(家乡、祖国)发出的誓言;家乡人民以及国人的“誓言”。 此处设计:教师要用“土地”一词把“我”“家乡”“祖国”三者联系起来讲解,让学生理解“誓言”即是一种“热爱家乡,保卫国家,勇敢战斗”的坚定信念与决心。“土地的誓言”,即是作者与全国人民共同发的“誓言”。
3、 土地的誓言应该如何教学呢?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呢?我想,通过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从而感受课文中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才是课堂教学深入的途径和阅读的目的。 土地的誓言的情感丰富、热烈、深沉,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这是作者的基本情感。而能在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发出这样的深爱,确实是学生应该体验和感受的。但是不是意味着这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呢? 在我们的心中,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所谓的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土地的誓言的爱国主题情感,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但是,感受着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不能通过教师的分析,也不能通过教师的讲诉,
4、更不能通过背景的了解以及所谓歌曲的陶冶。我想,正确的路径是,引导学生揣摩精彩的段落,通过咬文嚼字理解关键的语句,领会作者语言运用技巧,看作者如何将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表达出来的。 应该如何理解关键的语句?如何将精彩的段落烙进学生的心海,我想第一智慧策略,便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课文。比如文章第一段:“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这里的“无时无刻不”就是应该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体会体会作者与关东原野的紧密联系。如果学生能够读出作者与关东原野那割舍不断的情感,能够读出这个词语的强调作用,“无时无刻不”就进入学生的情感视野中
5、。学生自由表达时就会不自觉地使用这个“无时无刻不”。语文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理解得不深透、感受的不深入,无论多好的语言,都不能浸润到学生的心海。这样,语言运用就是空话。 第一段中,作者回想起儿时往事用了一组排比:“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
6、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这组排比,每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面,每个句子就是一种东北生活图景,每一个句子就是一次深情的回忆与眷恋作者通过听、看、想的方式把故乡在召唤他、故乡在呼喊他表达了出来。这个排比,语言生动活泼,情感真挚深刻。 我想,把这组排比读懂,感受它整齐的句式,感受它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感受它美的韵律,并把这种韵律深深的烙在心中,这不就是语文学习吗?有的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讲授让学生懂得。事实上,学生感受到的,才会变成学生自己的。我们不论怎样分析,无论怎样讲诉,都不如让学生感受、品味、记忆来的深刻。一堂好课就是语句的感受课,就是情感的品味课,就是审美素养的
7、提升课,就是语言运用的积累课。我们不在这上面下功夫,要把功夫下在哪里呢? 教学土地的誓言要不要介绍时代背景?要不要介绍写作时间?我想,要介绍;但要为学生理解关键句、理解精彩语段服务,不是理解关键句精彩语段的需要,那么时代背景、作者姓名和身份完全没有必要介绍。当学生能将具体的精彩语段置于特定的亡国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就可以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语言文字鉴赏活动。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情后,他让学生自由选择关键句子朗读,并互相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关键句来朗读。他的这种语言文字鉴赏训练,并没有走向深度和深刻,学生的语言鉴赏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注意到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
8、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开展基本的语言文字现场训练,有利于生成学生敏锐而深刻的语感生成。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如果这位老师能够抓住关键语句、精彩语段跟学生一同咬文嚼字,跟学生一同体验体会,特别是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关键语句、精彩语段的品味上,而把“分析课文”的环节取消,那么这节课就是扎扎实实的语感培养训练课。 语文教学承担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任,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的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从而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土地的誓言要教学什么?课文前面的序言说得清清楚楚:“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
9、个目标的达成,最快捷最正确的路径是“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如果通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重点语句,学生触及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语言文字中浸润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课,就是中规中矩的语言训练课。 教师要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比如通过本课关键语句、精彩段落的感受与理解,让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从而生成良好的语感。如果学生在各段阅读积累起的语言材料间发现了语言运用上的有机联系,并将自己获得的“秘密”整合成为有结构的语言运用系统,那么这样的阅读课就是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基本规律的好课。 一个教学案例,能不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受语言文字,能不能够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能通过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从关键语句、精彩语段中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这是我们判断这个课例优劣的关键。 好的教学课例,是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中找到存在感、找到满足感、找到审美感;好的教学课例,是带领教师跟中学生一同感受文本中的文字,享受着文本中文字的情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