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0.50KB ,
资源ID:611292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1129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大地震后的心理重建.doc)为本站上传会员【pc****0】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大地震后的心理重建.doc

1、大地震后的心理重建颜永杰 医师 地震的心理冲击台湾的921大地震,已促使全台及国际资源投入救援。在这事件中,我们多半把焦点集中在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却忽略了心理层面的需要:亲身经历或目睹此一事件的人,即使没有严重的身体问题,但心灵上已烙下无法抹灭的伤痕;不论愿不愿意,余悸犹存的幸存者、冒险深入的救难人员、罹难或伤者的家属、以及通过传播媒体目睹惨况的社会大众,突然遭逢重大创伤性的压力,事后若未适时纾解及辅导,将导致个人及社会困扰,可能会有立即、中期或长期的心理冲击,值得重视。地震对于各阶层的影响地震对于不同处境的人员,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冲击:幸存者:亲身经历生死关头之后,余悸犹存是相当普遍反应,

2、也可能在逃过劫难之后,自觉苟活而对不起死者,产生罪恶感; 救难人员:日以继夜投入救灾,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越来越多的人员死伤惨状,错愕、挫折感、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开来; 罹难者家属:焦急、哀伤的情绪十分常见,当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愤怒、指责可能接踵而来; 社会大众:间接接收到灾难消息的民众,内心蒙上阴影,忧郁情绪可能久久不散,对未来丧失希望。 与震灾有关的心理困扰有许多与重大灾难有关的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特别会在此刻发生并造成严重影响: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患者会反复回想此一灾难事件、屡次因噩梦而惊醒,感觉变得迟钝麻木、心情总是快乐不起来,无法和人亲近,且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3、减退等情形;此外,全身无力、想哭、胃口差、性欲减退等忧郁的症状,也屡见不鲜;这些症状严重的话,患者甚至会企图自杀,酿成悲剧。 精神官能症:这类疾病包括许多不同的症状,有人是以焦虑的病症为主,整个人从上到下都没办法放轻松,总是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反应过度,这样过份紧张的人,常伴随有头痛、颈部肩膀酸痛、胸闷、心悸、颤抖,甚至于频尿;另外,有些人是以忧郁的病症为主,会显得情绪低落、失去斗志,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少说话,也不喜欢活动,这些心情欠佳的人,也常出现失眠,胃口差的情形。 重度忧郁症或哀恸反应:面对失去家人亲友,可能陷入重度忧郁症状态或哀恸反应,会不断自责,有极明显的罪恶

4、感和自杀的想法,当然,失眠、食不下咽、逃避社交活动等症状,也同时出现。这群人口有极高的自杀危险性,需特别注意。 药物或物质滥用:有些人会借助于香菸、咖啡、酒,以减轻心理或身体的不适的症状,结果又造成了另一个滥用或成瘾的问题,赔上身体的健康;此外镇静安眠的药物、兴奋剂或一些违禁药品,都有上瘾的可能。 心身症:有些身体的疾病,其病因和情绪困扰或压力因应失调关系密切,在生活压力加重时,这些疾病也跟着恶化,例如:高血压、气喘、消化性溃疡、冠状动脉心脏病、湿疹、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病、过度换气症候群等。 给政府与民间的建议据研究指出,大地震后的心理疾患并不罕见,只是从前人们并不了解这些困扰

5、必须求医,也不知道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已有相当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协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所以,如果有前述困扰,应按照每个人个别的心理状况、个性、身体状况以及压力来源等,与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做通盘考虑及调整才能改善。对于政府而言,首要任务除救灾之外,也应开始积极规划心理重建工作;参考许多先进国家的经验,以下几点是有效且刻不容缓的:号召并组织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共同投入; 分别针对幸存者、救难人员及罹难者家属等,拟定立即治疗及后续追踪计划; 大量采用团体咨商辅导,因其有效且节省人力、时间; 利用临床的简单筛选问卷,尽早找出高危险性的患者; 通过媒体教育民众如何寻求适当协助。 向不幸罹难的死者致哀-

6、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之心理复健工作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的重建家园工作,应该包括身体健康上、心理福祉上及社会功能上等多方向度进行定位。当第一线救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以预防二度(身心)危机再度发生的灾后心理复健工作的规划与了解,更是面对地震因应措施时不可忽视的环节。以下本短文将以灾难心理学的观点,简要说明灾难发生的心理历程、身心压力反应及灾后心理复建的原则。 (一)存活者(survival)根据Hodgkinson与Stewart(1991)的研究指出,存活者不只是幸存者与罹难者的一线差别而已,存活者是与生活品质有关联。举例来说,存活者通常会不断反复回想地震事件的发生经过,甚至产生梦魇,并且深陷在

7、创伤经验里。一般而言,存活者可能会面临下列五种心理经验。死亡的印记:存活者目睹死亡事件,特别是自己亲近家人就在自己身旁却无力营救,这样的意象往往盘据在存活者的脑海,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印记,若持续萦绕死亡意象,会加深幸存者的心理伤害。 自我罪疚感:存活者面对亲人的死难,往往伴随着罪恶感。例如他们会认为:为什么别人的楼房不会倒塌,偏偏我们的房子在一夕间化为乌有?或者幸存者面对自己妻子的罹难痛哭:我明明就听到她的声音,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拉她出来,为什么我没办救她。这样的自我罪恶感若未能适度处理,有可能转化为潜意识的压抑情绪,加剧自我无助感,并且对自己的幸存感到责备与不安,从而改变自我概念与人生观。 心

8、理的麻木:一般来说,当面临创伤意外后,会有一段时间表现十分冷静镇定,好象可以勇敢因应灾难事件,但这往往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也就是存活者是其实是还没开始对该事件进行深度反应,所以他们呈现出震惊困惑的初级反应,但外界往往面对此状态会以为幸存者冷 静因应、意志坚强。心理麻木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如果在短期内存活者有此反应,可以降低患者直接面对灾难事件的心理痛苦与身心冲击,但若长期以否认压抑的方式面对灾难事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困扰或心理不健康状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存活者都会产生心理麻木现象。 关爱的冲突:存活者是亲身经历灾难事件的见证者,所以,他们对灾难事件的描述叙说往往是厘清灾难事件

9、的宝贵经验。一开始对外界的探询访视,存活者会高度配合并叙说经验。但当存活者一再被要求经验再现,反而会产生心理疲惫,甚至对外界的访视产生不信任感。这时,存活者可能会产生受害者意识的认同,认为自己的经历是外界所无法了解,一再叙说经验只是更加深自己幸存的惭愧,因此对外界的关爱产生驱避的冲突。其实,存活者所面对的灾难遭遇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事件,它们往往无所适从,甚至面对陌生人一再地叙说遭遇,也可能会伴随着怀疑、担心甚至愤怒的情绪反应。所以,以专业的方式介入存活者的社会支持,并严守专业伦理,是访视受害者的基本守则。 意义的追问:存活者需要在适当时机尝试解释自己的遭遇,并且能够慢慢赋予事件意义,并肯定

10、生命的价值,重建社会网络与维持社会功能,这部分涉及存活者对生命意义的重构与新生活的开展。活出意义来是存活者的终极目标,而这同时攸关创伤家庭的生活品质,这是漫长却 必要的心理复健工作的一环。 以上是存活者面对灾难事件的可能心理反应历程,但这并非通则,事实上,每个存活者面对灾难事件仍存在个别差异的反应,这是值得注意的消息 (Gilliland & James, 1993)。 (二) 存活者的身心压力反应及治疗因应:根据美国社区紧急事故因应小组(CERT)的报告,存活者可能会有下列的心 理症状:容易激怒的、生气的自我责备、责怪他人孤立、生活撤退复发的恐惧感到震惊、发呆、麻木或被事件阴影笼罩感到无助感

11、心情起伏不定悲伤、忧郁或哀悼否认注意力或记忆力的问题 另外,根据美国社区紧急事故因应小组(CERT)的报告,存活者可能会有下列的生理症状:食欲不振头痛、胸腔疼痛腹泻、胃痛或晕眩过度活动过量服用酒类或药物恶梦连连无法入眠疲累感、活动能量降低 此外,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1994)的定义:当一个人经历极度的创伤压力事件而且持续出现害怕、无助感、或恐怖感的反应,随后伴随以下三大类症状:(1) 此创伤压力事件经由梦境或回忆持续被再度经验。(2) 对创伤相关的刺激产生逃避反应及对一般的反应麻木。(3) 持续升高警觉性。 若以上的症状造成个人人际关系与社会功能的受

12、损,而且持续一个月以上,则称为精神创伤后压力疾患(PTSD)。存活者是否导致PTSD,应由精神科医师等专业人员进行诊断与治疗。一般而言,PTS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治疗(如个别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及家族治疗或社区治疗等模式)。总之,帮助存活者,应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首要步骤,并且能够学习倾听与同理对方,并且恪守保密原则,并提供存活者必要的社会支持(不管是物质上、精神上、情绪上、认知上等支持内容),并且以真诚、尊重及平等的互动关系与态度接近了解存活者,相信是可以帮助存活者度过难关。如果存活者需进一步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协助,也请就近向各医院或九二一地震因应相关单 位寻求协助,至于相关的消息我们也会陆续上网。 本资料由台湾大学921灾后社会、心理复建小组提供,(林耀盛编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