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1.24MB ,
资源ID:61127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11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发展成就、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发展成就、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pdf

1、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交通运输发展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全景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前十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成就和演进逻辑,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交通运输事业从落后走向超越、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历史经验。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逻辑起点,我国交通运输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正确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遵循交通先行的经济发展规律,强调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聚力统筹

2、协调、规划引领和精准布局,使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为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演进逻辑;经验总结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23)02-0063-10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备受关注。国外学者主要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发生的巨变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本丸川知雄1(Tomoo Marukawa,2016)惊叹过去 20 年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速度;美国 Douglas Hanley 等2(2022)实证分析了中国高速铁路

3、对促进城市间创新合作的显著影响;瑞士 P.H.Egger 等3(2023)量化分析了20002013 年中国公路、铁路网络规模增长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规模和质量的空前影响。国内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更多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逻辑、经验教训和目标导向以及不同发展阶段水平的国际比较。王庆云4(2007)回顾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形成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需求特点及其内在原因;李盛霖5(2008)在总结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基础上概括提出了包括“必须牢牢把握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等在内的十条“必须”坚持的发展经验;交通运输部6-7(2009,2018)分省份

4、、交通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新中国 60 年、改革开放 40 年交通运输领域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我国交通运输对标国际研究 课题组8(2016)分析评价了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交通强国的差距及其深层次原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9(2019)从综合运输理论、规划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货运输市场、城市农村交通、投融资政策、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发展变迁的中国逻辑和中国方案;傅志寰等10(2019)对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思路和目标愿景进行了战略性展望。总体上看,既有研究主要基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或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来展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辉煌成

5、就、演进逻辑和历史经验,将中国共产党党史与交通运输发展史联系起来审视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一些学者对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收稿日期:2022-11-19 修回日期:2023-02-1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交通强国实现路径研究”(21AZD019)。作者简介:向爱兵,男,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宋瑞,女,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通讯作者:何世伟,男,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

6、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mail: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重要论述进行了梳理,这为我们基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党史对交通运输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如,王戎11(2010)探讨了毛泽东交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钱俊君等12(2019)论述了习近平交通强国重要论述产生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根基,等等13-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习近平强调,交通要成为中国现代化

7、的开路先锋16。“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7。深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交通运输实践的历史经验,对如何更好发挥交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作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更好服务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二、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自“五四运动”爆发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要历史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也在百年历程中逐步从落后走向超越、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中国悲情的交通梦和踯躅前行的

8、交通运输业1919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了百年中国港口、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构想19。但是,由于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加之受当时资金人才技术严重匮乏的制约,中国港口、铁路等交通建设时断时续,发展非常缓慢。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以统制经济为特征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国铁路在专设铁道部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改造和新建,并积极向西南、西北延伸,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民航运输从空白中起步20。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打断了中国发展的进程,许多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和水运、民航航线在敌占区与国统区之间被切断,甚至

9、有些重要交通设施因为阻敌所需被迫自毁。抗战胜利后,交通运输各领域发展在短暂的和平间歇期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整顿和恢复,便在国民党挑起的三年多国共内战中陷入了停顿。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能通车的公路仅有 8.08万公里,铁路仅 2.18万公里21,内河水运以自然航道、木帆船运输为主,远洋海运和民航运输在国民党政府掠夺破坏、国际敌对势力封锁之下举步维艰。(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交通运输的快速恢复、加快发展与探索前行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的前 3 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以恢复旧中国留存的、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和道路为主,到 1952 年底全国原有交通运输网络

10、基本上完全恢复。从“一五”计划开始,围绕优先发展和构建完备的重工业体系,国家加快推进铁路、公路等骨干交通网络建设。截至 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近 3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超过 25万公里,分别比 1952年底增加 22%和 1倍22。19581965年期间,“三年困难时期”和“大跃进”运动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但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调整和“三线建设”战略部署下仍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十年期间,全国新增铁路运营里程 9 700多公里,建成或开工建设了包兰、兰新、成昆、湘黔等一批重要铁路干线,全国大部分县、镇通汽车23。19661975年期间,“文化大革命”运动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徘徊不

11、前甚至停滞倒退,客货运输生产活动几近陷于瘫痪,但交通建设在“三线建设”战备高涨中仍然得到了持续推进24。到 1978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 89.02 万公里,比 1949年增加了 10倍;铁路运营里程 5.17万公里,新增 3万公里;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 735个,比 1949年增加了 634个8。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改革开放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蓬勃发展准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交通方式从独立发展到综合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在各种交通方式各自独立加快发展基础

12、上,不断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演进。改革开放的前十四年,在“解放思想、64第 2 期向爱兵 等: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发展成就、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先行先试”方针和“放宽搞活、放权让利”政策指引下,我国各种交通方式均得到了较快发展25。到1992 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 207.7 万公里,其中铁路 5.81 万公里,公路 105.67 万公里,内河航道 10.97 万公里,民用航空线路 83.66 万公里,管道 1.59 万公里26。19922002 年期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运输供给能力显著改善,运输市场进一步开放,各种交通方式在各自加快发展的

13、同时开始更加注重方式间、区域间的协调发展。20022012年期间,综合交通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五纵五横”综合运输通道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和干支机场建设有序推进,交通运输业进入各种交通方式全面协调、系统优化发展的新阶段。截至 2012 年底,全国铁路、公路营业里程已达到 9.8 万公里和 423.75 万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 1.8和 4.9倍。其中,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分别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07.76亿吨,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556.46亿吨公里,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27。(四)开启中国特

14、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前十年:大国交通向强国交通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交通运输领域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运输服务都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运输服务市场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具有超大规模优势的交通大国。同时,交通工程技术和运输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了港珠澳大桥、京张高铁、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等一批世界级工程,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建造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并跃居世界前列。十年来,我国新增铁路、公路营业里程约 110万公里,新建迁建运输机场 82个,新增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773个,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营业里程、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以

15、及旅客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快递业务量等均跃居世界第一;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 253 万公里、新增邮政邮路总长度(单程)687.7万公里,新增快递营业网点 15.2万处,基本实现了广大农村村村通硬化路和邮政、乡乡设邮政局(所)和快递服务营业网点。截至 2021年底,“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和“7918”高速公路主干线基本贯通,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民航航线里程分别达到 15 万公里、528.07 万公里、12.76 万公里、689.78 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7.2 倍、65 倍、1.7 倍、954倍28。三、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回顾中国交通运输百

16、年发展史,交通运输从落后走向超越、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大国交通迈向强国交通有其必然的历史逻辑。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正确指引这条逻辑主线。可以说,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史29。(一)逻辑起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百年中国交通运输奋发图强、振兴发展的逻辑起点。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0。交通运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经济社会繁荣的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和先行领域。一百年来,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时期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启改革开放新阶段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一切发展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根本出发点和逻辑起点。(二)逻辑主题:以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交通强国的标志,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

18、基础和内在要求。早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就指出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性,构想了以港口、铁路等实6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业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经济建设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救国”才能“振兴”,交通运输领域成为革命斗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战场31。新中国成立后,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点议题。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并将其列为“四个现代化”重要内容之一。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随后,党的十二大明确把能源和

19、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交通运输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总体上看,从“一五”到“十四五”,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两步走”战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两步走”、“三步走”战略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新提出的“两步走”战略32,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不断演进。(三)逻辑主线: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正确指引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和正确指引,就没有如今辉煌的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党

20、的领导始终是贯穿交通运输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逻辑主线与核心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苏区、边区、解放区人民的交通革命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对敌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抓住机会争取到政治与军事斗争的主动权33。土地革命时期,党对苏区交通的领导是军事交通和经济交通齐抓共管,巩固根据地和护卫红色政权。1929年底至次年春,赣西、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交通赤卫诸部、交通部和护路队、运输赤卫军,保卫红色革命根据地34;1931年,中央苏区政府在内务人民委员会下设立交通管理局,统一规划苏区交通线路,组织修整道路、渡口和桥梁等;1934年,随着

2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沦陷后的苏区交通运输发展基本陷入停顿。抗日战争时期,党非常重视陕甘宁边区运输生产和敌后根据地的军事交通工作。1938年 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建设厅下设立运销处,负责边区生活、生产物资以及军需物品的运输组织调配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严密封锁,边区政府在建设厅下设运输管理局,同时,在三边、陇东、关中、绥德等处设立了运输管理分局以及八处转运栈,负责组织管理边区运盐、调剂运输力量、绘制交通运输地图、修筑和养护道路等工作35。19451949年期间,党中央组织接管了大量日伪占领区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和人员,修复开通了受到战争破坏的京包

22、、陇海、京汉、粤汉、浙赣及等一批重要干支铁路,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奠定了有力基础33。总体来看,囿于革命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对全国交通运输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建设,但党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的交通运输实践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新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开启了交通大规模建设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征程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国家财政经济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党毅然作出决策,抢修被战争破坏的交通线路,新建成渝、天兰铁路和北京首都机场等一批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设施,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交通建

23、设高潮,拉开了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序幕。1954年,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成为党在过渡时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抓手;1956年,党的八大把“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写进了党章。“一五”期间,国家不但加强了原有的交通线路,而且开始了大量新线路建设,特别是交通闭塞的西1954年 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宏伟目标。详见周恩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载于 人民日报 1954年 9月 24日第 1至第 2版。1957年,毛

24、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只谈了“三个现代化”,“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被“现代科学文化”替代了。1957年 8月,周恩来在北戴河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工业是包括交通运输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业是要先行的,但要全面安排”。从此,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包含在工业现代化之内不再单独列出了。详见潘顺利:关于“四个现代化”概念形成时间的探讨与韩亚光先生商榷,载于 学术界 2008年第 2期 114-115页。66第 2 期向爱兵 等: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发展成就、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北、西南地区进行线路建设,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交通建设高潮36。1958 年,党的工作重

25、心开始向技术革命转移,并强调将“建立现代化的四通八达的全国交通网和邮电通讯网”作为实现技术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1964年,为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毛泽东做出了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三线建设战略部署,交通领域重点支持“三线”地区尤其是西南“大三线”建设。19761978 年,在经历十年动荡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局势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铁路部门经过整顿逐步摆脱了混乱状态37。总体上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我国交通运输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交通网络不完整、设施与技术落后状况,拉开了以交通运输现代化推进

2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序幕。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确立了交通先行战略和市场化改革方向1978年,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并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征程38。交通运输领域先行先试,在党的领导下率先开放临江、兰坪等公路口岸25,并探索实践联合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着力扭转全国运输极度紧张的局面39。1982年,党的十二大深刻阐释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将能源和交通作为未来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二大后,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交通运输市场化改革进入快速推进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加快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1991年“八五计划

27、纲要”明确提出要搞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标志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改革从此进入了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发展目标和改革任务的新阶段。19922002年,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及其历次中央全会提出、确立、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理论40-45。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交通运输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20022012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其历次中央全会提出并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46-47。在党的理论指导下,交通运输领域的治理理念始开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着力推动交通运

28、输发展由“重建设、轻服务”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由资源消耗与粗放增长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4.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前十年:党指引交通强国建设与行业现代化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为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根基、战略纲领、基本方略和根本遵循48。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交通运输领域制定实施了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一系列专项规划和政策指导意见,实施了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轨道上的京津冀、中欧班列和丝路海运品牌建设

29、、交通扶贫“双百”工程等一批重大任务,深化了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法规标准体系、社会协同共治等领域改革,提升了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力促进了交通运输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强调“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49;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1958年,在经历反右派斗争后,党中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毛泽东强调:“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从今年起,要在继续完成政治路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

30、技术革命上去”。详见毛泽东文选(第 7卷)第 350-351页,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1958年 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将技术革命上升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之一,并明确“建立现代化的四通八达的全国交通网和邮电通讯网”为技术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详见当代中国研究所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 1956-1966)第 65页,人民出版社版 2012年出版。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当前能源和交通的紧张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实现 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

31、总之,在今后二十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详见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载于人民日报 1982年 9月 8日第 1至第 2版。1982年、1983年和 1984年全国交通会议上,交通部党组先后提出“要努力把交通搞通、搞活、搞上去”,“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多家经营,鼓励竞争,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和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决定 后,公路领域开始实行“贷款修路、

32、收费还贷”政策,水运、民航领域将部分港口、机场所有权下放地方政府,铁路领域开始实施“包投入、包产出、包以路养路”的“大包干”经济承包责任制度。详见吴文化等主编 建党百年看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篇)第 102-107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1年出版。1991年 4月 9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指出:“交通运输的建设要着眼于 2000年或者更远一点时间国民经济发展对运力的需要,搞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以增加铁路运力为重点,同时,积极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并使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运输、邮电的建

33、设“都要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详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1991年 4月 9日批准),载于 人民日报 1991年 4月 16日第 1至第 2版。67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8;2022年,党的二十大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5。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制定了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确立了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目标任务。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34、发展理念,以服务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以交通强国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50。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史和新中国发展史,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和理论指引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51。总结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四个始终”。(一)牢牢把握发展的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交通运输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最直接的领域。推动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和生产生活的需

35、要52。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统筹考虑人民对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各项需求,积极回应各个时期建设发展的集中诉求和突出矛盾,把民之所望变成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人民交通为人民,人民交通靠人民、人民交通由人民共享、人民交通让人民满意。在交通运输生产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生命安全至上的原则,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强调要守住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红线和生命线;在城乡一体化和民生交通建设进程中,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共享的原则,强调兜住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底线,着力提升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通运

36、输均等化水平;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党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以交通扶贫脱贫为抓手,着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确保交通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每一位人民群众。(二)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日新月异,其背后凝聚的不仅仅是党的坚定领导和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更重要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交通运输发展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全国一盘棋,勠力同心,取长补短,在各个阶段集中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精力针对性解决交通运输发展最突出、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统筹谋划综合交通运输长远发展

37、。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军民同心短时间内建成的成渝铁路、移山填海的鹰厦铁路、打破筑路禁区的成昆铁路、通往“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还是21世纪后全国人民支持建设的“神奇天路”青藏铁路和在建川藏铁路、“世界奇迹”港珠澳大桥和业已形成庞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其决策、建设过程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许多“卡点”“堵点”,无论是投资巨大、施工困难的交通工程,还是绿色智能、先进新颖的装备技术应用,抑或现代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建设,都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38、始终把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领域世界交通发展规律和我国交通发展历程表明: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先进技术应用孵化的先行载体,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领域53。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党深刻认识到交通先行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交通运输要适度超前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支持全国解放事业、恢复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好交通2013年 3月 4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详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习近平

39、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第 134-13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年出版。68第 2 期向爱兵 等:中国交通运输百年发展成就、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运输问题5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充分肯定交通运输先行部门的战略定位。“一五”期间,党的建设方针是优化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在交通先行思想的指引下总体实现了与重工业协同发展;但是,从“二五”计划开始,交通先行让位重于工业优先和之后的科技革命,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交通运输“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并不断积累,导致改革开放前夕交通运输发展已远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再次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喊出了“要想富、先修

40、路”的口号,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推广并将其作为党领导国家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则55。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反复强调“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要想富,先修路 不过时”,“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和“开路先锋”29。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 70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始终坚持“交通先行”和“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跃升,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四)找准发展的驱动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之所以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发力赶超、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产生的不竭动

41、力。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意识的觉醒,交通运输领域先行先试,率先开放公路、港口口岸,大胆实践“贷款修桥修路,收费还贷”、“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等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新时代,交通运输仍然保持加大开放力度的决心和改革创新的勇气,主动顺应时代要求,深入推进各类改革,不断拓展创新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市场活力和积极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之一。四十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通过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和面向全球的互利共赢。

42、同时,交通运输在发展过程中将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一方面,交通运输领域作为重要的先行平台承载各类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推进更加先进、更加绿色、更加智能的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强化交通运输领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等,着力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形成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五)锚定发展的着力点,始终坚持以统筹协调、规划引领为抓手党对交通运输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统筹协调、规划引领为抓手,着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面力量,提升了政府宏观管理能力,也保持了政策

43、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是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战略规划行动”方案,宏微观相结合、“中远期近期年度计划”长短相统一的规划体系。以交通强国战略为引导,统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分方式中长期发展,结合发展时序明确五年规划时期建设重点,并细化形成各年度滚动实施方案;二是规划内涵不断延伸,交通运输规划由聚焦分方式发展逐步转向体系化、网络化整体发展规划,并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交通与经济、社会与环境,进一步延伸至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领域;三是规划形式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中央规划+地方规划”“跨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城市规划+农村规划”“综合规划+行业分方式规划”等多种维度的规划细分;四是规划理念不断进化

44、,根据各阶段特点,以规划为统领,精准把握不同阶段下的主要诉求和矛盾,交通运输规划已先后经历聚焦各方式自身发展补短板的“方式关”、发挥交通运输网络优势精准提升各区域发展水平的“区域关”、推动交通运输跨业跨界跨域深度融合发展的“领域关”,以及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56。以规划为统筹,突出各种方式的比较优势,推动方式间相互支撑、一体发展,1950年 9月,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指出:“交通运输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详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第 324-32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年出版。1953年 6月,

45、周恩来在全国财经工作会上指出,“交通运输是建设中的一种先行部门,不发展交通运输业,工业也就无法有大的发展”。详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经济文选 第 142-14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出版。1956年 5月,周恩来在国务院司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指出:“一五”计划开始后,“我们的建设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等”。详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第 5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年出版。69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从而避免因为分方式分阶段发展而引起重复建设,减少了浪费。以规划为统筹,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6、“一盘棋”“一张网”建设推进中,多点开花,同时推进,精准布局,为我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交通运输建设发展巨大成就奠定坚实基础。五、结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根据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的战略安排,未来我国将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通运输是强国建设的先行领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在党的坚定有力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将提前实现现代化,并展现出与国情、时代先进技术水平和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相符合的产业发展路径与特征,从而更加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土空间综合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7、。到 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运输领域将率先实现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造、运输装备应用、运输组织模式创新等部分领域发展水平将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 2049年,我国将建设成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和人民满意的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领域深刻变革,科技创新赋能新型交通系统建设,知识文明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融交通于自然、绘交通于绿色、还交通于人民,交通运输将进入全新的智慧、绿色、人文、普惠时代。交通设施、运输工具与路网环境全方位实时互联互通,交通供给与运输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环境融

48、合共生,区域间、城乡间、不同出行群体间交通运输实现一体均等化发展,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将稳居世界前列。参考文献:1MARUKAWA T.Comment on“China 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Past,Present,and Future”J.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2016,(11):218219.2HANLEY D,LI J C,WU M Q.High-speed railways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J.regional science&urban

49、 economics,2022,(93).3EGGER P,LOUMEAU G,LOUMEAU N.China s dazzling transport-infrastructure growth:Measurement and effec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3.4王庆云.中国交通发展的演进过程及问题思考 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1):111.5李盛霖.我国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经验与展望 N.人民日报,2008-12-16(14).6交通运输部 中国交通运输 60年 编委会.中国交通运输 60年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7交通运输部 中国交通运输改革开放 40年 丛书编委会.中国交通运输改革开放 40年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