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结构与特点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关于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思考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一小 易小华条形统计图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表;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在四年级一个单元集中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单元共计3个例题。例1
2、是1格表示1个单位,例2是1格表示2个单位,例3是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3个例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1侧重于由象形统计图过渡到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与特点,例2突出“以一当二”的条形图及图的必要性及其特点,例3除进一步认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外,侧重于更大的统计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显而易见。教材这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也体现了知识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课前思考】思考之一:如何对教材中的例题和做一做提供的学习素材赋予统计的现实意义?(课标中对于统计现实意义的相关话语)例1呈现的北京市是2012年8月的
3、天气情况。为什么要统计这个?有什么用呢?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到了2008年北京市的奥运会正好是8月份举行的,如果对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看看天气是否适合进行体育比赛,是否有利于运动员发挥较好的体育水平,这个统计不就有意义了吗。于是我想到了把教材的例题由“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改为“北京市2008年8月天气情况”。遗憾的是无法搜集到北京市2008年8月天气情况统计,怎么办呢?由于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月份的天气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就用2012年的做一个参考吧。教材中的做一做是统计本班学生出生月份,这个统计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来创设一个举办班级集体生日会的情景,几月份举行合适呢?如
4、果我们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的出生月份,看看在几月份出生的学生人数最多,就将班级集体生日会定在几月份。这样统计活动不就有意义了吗。思考之二: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在本节课中该如何体现?统计课程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呢?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含这信息的;第二、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用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第三、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具体到本节课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想应当体现在:
5、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用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本节课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与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是同步实施的。所以我确定本节课材的两个重点:了解结构、体会特点。经过以上的课前思考以及精心的准备,我和孩子们一同走入了课堂。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愉快的笑声,不时闪现出精彩的瞬间。看得出孩子们学习是轻松愉快的,而我也是很有成就感的。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又进行了课后的思考。【课后思考】一、逐渐演变中了解结构。其实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基本一致,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统计图,所以我认为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后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打好基
6、础,这是很重要的。关于结构的教学很多老师一般都会给出一个成型的条形统计图,对其结构进行直接、简单的介绍,告诉学生什么是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表示几等等,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涂直条上面。作为第一次学习统计图,无论是从统计表到统计图的变换、还是象形图到条形图的演变、或者是条形统计图的形成,都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与空间。所以在学生自主尝试之后,我展示了学生的几幅作品:有统计表、象形图、条形统计图。展示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对条形图进行了交流。(补充一个学生的作品照片)首先是在学生的并不完整的作品上进行补充:1、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条形图不用数方格也能知道数据的大小?(补充了数据)2、统计表中有一栏
7、专门写着:天气和天数,这两个项目在统计图中如何表示呢?(认识了横轴与纵轴)3、最后还要加上一个标题,说明统计的内容。通过师生合作,在这一步步的演变过程中条形统计图逐渐得以完整和规范。然后又结合课件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完整的演示一遍,加深印象,这样学生对统计图的结构就基本了解了。二、多次比较中凸显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大小,还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发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种统计图,体会它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为了突
8、出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本节课我组织学生进行了3次比较:第一次比较: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三种方法它们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三种方法都能清楚的表示数据,但象形图和条形图更直观一些)第二次比较:象形图与条形图相比,哪种图表示得更清楚?(条形图的纵轴上标有数据,不用数也能知道数据的大小,所以条形图更清楚)第三次比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统计表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由此3次的比较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这一特点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三、巩固练习中体会价值。传统的统计图课的教学可能会把练习的
9、重点放在统计图的制作上,而这样的练习是不利于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更清楚更直观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体会。在练习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申办2008年奥运会各个主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中国北京 56票加拿大多伦多 22票法国巴黎 18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9票请你估计一下报纸上是会用统计表还是条形统计图来报道北京得票“遥遥领先”呢?学生的回非常精彩。生1:我觉得应该用条形统计图,因为条形统计图中北京的那一个直条会画得很高,一眼就能看出北京市的得票最多。生2:我也觉得应该用条形统计图,因为如果用统计表的话,看报纸的人还得把表中的数据比较大小,如果用条形统计图的话不用比,直接看直条的高矮就行了,很直观。生3:我觉得条形统计图不太好吧,你看北京得票56票,要涂56个格子,那得画多高呀,太麻烦了。生4:可以一格表示多票呀,比如一格表示2票、5票、甚至是10票。生5:这样的话会出现不是整格的,又该怎么办呢?生6:不是整格的就涂半格呀。紧接着我在课件中分别出示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特别是当条形统计图出现时,学生不由自主的“哇”,也正说明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已经深刻理解了,同时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现实意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