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江汉区惠康里小学 李振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要使探究式学习真正走课堂,还存在许多探索和实践的地方。我校就此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笔者对探究性学习的有关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一、 情意策略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产生着重大影响。情意因素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探究性学习首先要采取“情意策略”,即利用新奇的事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维持学生的兴趣;创设问
2、题的情境,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向学生阐述学习目标及教学的效用,使学生了解教学能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对成功抱以期待,对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提供在任何情景中运用新知的机会,采用多样化的成就水准,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强化,保证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一座最神奇、最辉煌、最壮丽、最宏大的建筑群,这就是我国的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这座圆明园我们都没有看过,而且永远也见不到了。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她就被
3、英法联军烧掉了。这是中华人民的奇耻大辱。为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这一导语在学生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激动地问:“圆明园是怎样的建筑?它有哪些景观?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自始自终,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身心都处于最佳状态,探究的欲望很强。在这种积极的情感地驱动下,激发学生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了语文再创造。二、 创造性策略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自觉地去思考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的结果
4、可能是人类已发现、已定论的事物,相对社会来说没有独创性,但这是学生不满足现状、不依赖老师,在陌生的领域中采取解决办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主动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就是要采取“创造性策略”,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产生疑问,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能力。如在数学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问:“如何确定一个圆的圆心?”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人震惊。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是他们这种敢于发表自我见解,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的精神,是不可小视的。在这
5、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通奸,教师仅用寥寥数语,便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合作策略(一)学习指导和研究学习相结合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学生逐步摆脱教师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扶”着学生走一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二)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我
6、解决,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当前学生个人文化积累程度的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一夜的工作主要写何其芳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由此产生了对总理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热爱。教学前,发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与周总理有关的资料,并有选择性地把诗歌、故事、歌曲等摘录下来。这样,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不仅扮演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而且在自主、宽松的阅读
7、实践中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教学时,再有意识地将这些信息贯穿于课堂,就能使学生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共享的快乐,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与升华。四、 开放策略(一)开放学习内容探究性学习力求弥补教材的不足,改革单一的教学形式,创造课堂教学独特的意趣。但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会涉及很多的知识,学生无形中会很自然地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探询未知,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向深、广两个方面拓展。课堂学习内容要基于教材,但又不应局限于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整合、扩展。因此,我们要树大语文观,走出狭窄封闭的课堂,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8、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读足、读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较为单调的知识性说明文时,课前就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地球和环保方面的资料,学生们通过查阅书报,咨询家长,甚至上网去搜寻上课时,那一张张形象的图片,一段段生动的文字说明,一个个发人深省的真实事例,都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它。在充分调动学生情绪的基础上,我循序渐进,让他们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广告语。孩子们兴致勃勃,没多久,一条条精邃,富有感情的广告语诞生了:“让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别让地球母亲流泪了!”课后
9、,又组织了一系列的环保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局限于教材,而是要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而且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兴趣盎然,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二)开放表达形式学生表达自己新颖独特的想法渠道主要是语言文字,但不应拘泥于此,教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利用绘画、音乐、手工、肢体动作等多种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在教学古诗舟夜书所见时,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想象诗境,让他们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学生置身于
10、诗的美境,体察、感悟、美读直至背诵,使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受到美的熏陶。之后,可作创作欣赏,让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乘兴作画,将诗句变成一幅风景画,再现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或激情吟诵,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或赋诗写文,描写情境,抒发胸臆,或谱曲吟唱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美,感悟了美,还创造了美,语言经过实践后,就更加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增强语感。(三)开放学习评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忽视对其学习品质的评价;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的评价;评价仅仅调动了部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而忽视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11、。探究性学习要求有开放性的教学评价,即要求教师转变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评价观“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美学生的一切结果,保持和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的欲望。”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不应只由老师评,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标准也不应全盘统一,应是差异评价;另外采用延迟评价等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四)开放作业设计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差及应试教育的导向,使得学生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学生们终日陷于“题海”,苦不堪言,学习热情消钝,身心发展受到遏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课改的核心精神出发,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其新的价值:作业不仅仅是巩固知识,进行
12、技能、技巧训练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同一班级的学生因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孩子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学生完成作业可以难度自选,量度自选,形式自选。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给了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份信心和决心,作业质量自然而然就高了。作业设计要体现出种类、方式、答案、目标上的多样性。作业设计应体现出启发性、挑战性、适应性、开放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在学完只有一个
13、地球后,教师可设计一组练习,由学生自选完成:1、 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办一份环保小报;2、 写一篇习作:为了子孙后代致地球公民的一封信;3、 实地考察东湖环境污染情况,完成环保调查报告。学生们量体裁衣,交来的作业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那是一件多么快乐、有趣的事情。即使在期末总复习阶段也不要以“题海战术”来对付学生,可布置一些时间宽泛,内容广泛的作业,如编辑班级特色作业(多音字汇编、形近字接龙、正音字擂台、作文大荟萃等),学生自出复习题或同座互出复习题。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才不会感到厌倦,才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更有针对性
14、的进行复习。新的语文教学标准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不仅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重视,而且更着重于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学习实践中去。探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顺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创新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教育教学一定能够克服当前存在的不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接班人。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