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博览群书, 可以开阔视野,促进思维,健全心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的使学生爱学、乐学是我们所追求的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迎合学生兴趣,使学生爱读书。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践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
2、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阅读这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1、创造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读书的欲望更容易被激起。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读的行列。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2、创设阅读的时间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
3、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晚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3、诱导阅读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一来,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其次,讲故事活动也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
4、效方式。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一至两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收集素材,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新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
5、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1、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等,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中给柳树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
6、生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2、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个体,他们对课文中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做到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总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