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由于中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1利用一个场所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每天对学生开放,及时准确地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2优化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
2、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3提高耐挫能力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等,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对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尤为必要。第一,正确认识挫折。学校教育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的必要性、随机性、两重性,从而夯实基础,降低受挫的损害程度。例如:开设心理健康课或聘请专家讲解挫折教育课、举办抗挫经验班会等。学生有了这些关于挫
3、折知识的心理基础,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惊慌,就会认真对待。第二,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挫折。教师应给于学生必要的信任,要让学生知道凡挫折都是可以战胜的,信心是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勇气和胆量是克挫制胜的有力武器。第三,要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绝大多数挫折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因此遇到挫折时必须认真分析彻底搞清产生挫折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对待逐一解决,或调整目标或创造所缺条件等,排除障碍,走向成功。4锻炼坚强意志。第一,讲解有关意志锻炼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往往做某些事情三分钟热量,有始无终。因此,各科教师尤其是政治课教师要注重讲解有关意志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认识到意志是人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成功事业的重要保证,是成为生活中强者的必要条件,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还要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计划。第二,参加体育锻炼,进行体能意志的锻炼。表现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这是最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的活动。第三,找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明确目标,及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学生在订立目标时,不能太远,要切合实际,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或改变,从而增强成功的体验。5鼓励冒尖精神由于受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不少中学生缺乏勇气和创新精神。例如,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些学生既使会也不说,害怕
5、出错,影响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信誉等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冒尖。第一,创设机会,营造氛围。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将自己的想法、见解讲出来,注重营造班级和谐向上、竞争进取的氛围。例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时政五分钟演讲、对问题的分组讨论、抽鉴回答问题等,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第二,开展各种活动,发扬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冒尖。班集体应组织各类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运动会、卫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争先意识、团队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大显身手,去实践各种机会,总结成功经验,提高心理品质,从而增强信
6、心。6培养竞争精神。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惰性的社会,缺乏竞争精神的个人也只是消极的个体。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在中学教育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各种竞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
7、会、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竞赛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实行班干部竞选制。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竞争时代。在班级中引用竞争机制选拔班干部,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就可进入班干部队伍,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方能脱颖而出。创设竞争机会,开办“我之最”、“我的特长”活动。例如,在班级中开展踢球、剪纸、演讲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作为教师来说,应善于发现,注意引导,并给他们创设展示
8、自己才能的机会。通过开展“我之最”、“我的特长”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亮出自己的“绝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体验成功的乐趣。7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有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讨论,手、口、脑并用,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布局提问,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思维从问题开始,敢于提问正是思维的原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从而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抓联系,促深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
9、深度,提高思维能力。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清教材、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将疑问生到深处,使问题的提出和发现更具有新意,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思考。抓逆向,求突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还会怎样”,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出独到的见解。面对习题及答案接受它的基本思路,但不能满足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力求突破,从反面思考,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分析问题,让自己独特的想法脱颖而出,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向创造性思维发展。例如:人有远虑未必无近忧(用意识反作用,因果关系原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用内外因辩证统一原理分析)等。这些对问题的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束缚,从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率先垂范,锐意进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动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