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69KB ,
资源ID:609073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090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虚词整理.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文言虚词整理.doc

1、文言虚词整理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1)余悲之,且曰(捕蛇者说) 指代蒋氏(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指代鲁庄公(3)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指扶苏(4)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指项燕(5)令辱之;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指吴广(6)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指行道之人(7)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指乞人(6)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指桃花源中的人(7)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指各地郡县长官(8)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9)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10)公将驰之;登轼而

2、望之;故克之(曹刿论战) 指齐军(11)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指愚公他们参加移山的人(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指愚公(1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指太学生(14)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余故为学之难以告之(后一个)(送东阳马生序) 指马生(15)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客(16)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徐公(17)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指向宠2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它们”。(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指桃花源的奇景(2)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马说) 指千里马(3)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指所借之书(4)乃记之而去(小石

3、潭记) 指小石潭周围的景物(5)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陈涉世家) 指上述各地(6)募有能捕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谨食之(捕蛇者说) 指蛇(7)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指蛇毒(8)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指“先帝之殊遇”(9)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 指“是心”(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 指“一箪食,一豆羹”(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指“万钟”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这件事”。(1)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指迎战齐军这件事(2)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指渔人到过桃花源这件事(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4)然足下卜之鬼乎(陈

4、涉世家) 指起义之事(5)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指鱼肚子里有字条(6)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大家都说他美这件事(7)今吾嗣为之十二年;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指捕蛇(8)燕、赵、韩、魏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齐王纳谏(9)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 (后一个)指愚公移山(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指“笔录”这件事4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1)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指代蒋氏自己5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2)心乐之(小石潭记)(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今以蒋氏观之;言之

5、,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二)助词 1结构助词A、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3)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心不若余之专耳;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此之为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8)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悍吏之来吾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B、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

6、构助词“的”。(1)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2)水陆草木之花;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马说)(4)益慕圣贤之道;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腰白玉之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五冻馁之患;凡所宜有之书;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盖追先帝之殊遇;恢弘志士之气;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8)舜发

7、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小大之狱”(曹刿论战)(10)齐国之美丽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1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12)永州之野产异蛇;永之人争奔走焉;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13)以君之力;投诸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愚公移山)(14)殚其地之出;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15)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C、宾语提前的标志(1)何陋之有(陋室铭)D、定语后置的标志(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2)马之千里者(马

8、说)2音节助词。用来调节音节,舒缓语气,无义,一般不翻译。(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2)怅恨久之(陈涉世家)(3)处处志之(桃花源记)(三)动词,相当于“到、往去”。(1)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于(一)介词。特征:于+宾语,常与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构成介词短语,放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有时状语后置,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对象、方向、手段、方式等。1置于动词前后,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2)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在)(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在

9、)(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在)(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试用于昔日;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在)(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7)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于旧都(出师表)(到)(9)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到)(10)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12)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到)(13)舜发

10、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14)今诸生学于太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送东阳马生序(在)2引出动作所涉及的范围。可译为“在中”“在方面”。(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作“向”“给”“对”“对于”。(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向)(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向)(3)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向)(4)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向)(4)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对)(5)何有于我哉(论语八则)(对于)(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对于)(7)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

11、表)(给)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1)所欲有甚于生者;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2)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3)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相当于“在这”“从这”等。(1)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捕蛇这职业上)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连接词、短语和句子,表示多种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八则)(2)永州之野产异蛇

12、,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5)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1)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2)余闻而愈悲;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3)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聚室而谋曰;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6)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7)登轼而望之;再而衰(曹刿论战)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4转折关系,译作“

13、但是”“可是”“却”。(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4)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6)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7)而乡邻之生日蹙;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1)面山而居;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2)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3)吾恂恂而起;则弛然而卧;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4)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6)俑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以(

14、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6)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条件等,可译为“用”“拿”“凭借”“按照”“依靠”等。 (1)不以千里称也(马说)(拿)(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按照)(3)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凭借)(4)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捕( 根据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15、以情;必以信(曹刿论战)( 按照 )(6)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靠)(7)何以战;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凭借)(8)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用)(9)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用)(10)悉以咨之;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拿)(1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用)(12)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凭借)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4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16、)(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1)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出师表)(2)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4)以尽吾齿;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5)余故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1)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1)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3)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4)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7、)(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三)“以”和“为”组合,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四)副词,通“已”,已经。 (1)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为(一)动词,读wi。1. 做,干。(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2)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故不为苟得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4)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后一个“为”)(5)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向吾不为斯

18、役(捕蛇者说)(7)余故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2. 当,担任。 (1)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2)为屯长;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筑,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4 成,成为。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5. 以为,认为。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2)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6是。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八则)(3)号为张楚(陈涉世家)7作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二) 名词,心理活动,心情。(1)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三)介

19、词,读wi1表示动作或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成“向”“对”“给”“替”。(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2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目的、原因,可译成“为了”、“因为”。(1)为宫室之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2)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3. 被。 若为俑耕;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就”“于是”。(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2)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乃入见(曹刿论战)(4)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5)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乃立为王(陈涉世家)(6)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1)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二)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