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成绩排名利弊分析陈慧(南漳县第一中学)众所周之,现在全国上下都在高喊素质教育,然而社会上流行的却是惟“分”是从,显然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现在有许多学校,尤其是中学,都采取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班级排名并对其公开,调查显示襄樊市区某重点高中的某个高三班级一直实行每周考两次进行两次的综合成绩排名。对于这种做法,我们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支持, 更有人反对,而且反对的声音似乎更高些。为了弄清楚两股声音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分组调查:那为什么排名的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呢?说明这种方法肯定对促进学校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成绩、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组调查: 在我们南漳县城区三个初中班(初一初
2、二初三各一个)、三个高中班(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选择由抽签决定,共34名教师和486名学生的调查中,共有33名教师和367名学生“赞成排名”,分别占调查人数的97%和75.5%。在对他们的访谈及调查资料的整理中,我们发现排名是有一定好处的:第一,排名最重要的是刺激学生的上进心,使排名靠前的学生继续保持,鞭鞑排名靠后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表现为,其一,学习好是一种优势有了优势就应该表扬,值得鼓励。而名次排在前面,就是对学生所作努力的一种充分肯定。在我们对486名中学生问卷调查中,有322名学生(约占66%)表示,“在排名较前的时候,即使没有受到别的表扬,也相信了自
3、己的能力,增长了信心,肯定了自己,这样就会加倍努力,以保持现有的成绩。” 我校学习成绩一向较好的王同学就说:“排名靠前是一种压力,压力产生动力。有时候自己在学习上稍微有点松懈,就会怕其他同学超过自己。人人都想有好名次,都把你作为目标,自己绝对不可以松懈,于是就坚持下来了。”由此可见,排名能使学习好的学生产生不断保持的动力。第二,排名对成绩居于中下游的学生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排名,能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是什么水平,在哪个层次,还有什么欠缺,离别人还有多少距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见别人排在自己的前面,同学们自然就会产生不甘落后、赶超别人的心理。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我们对486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4、401名学生(约占82.5%)感到“排名刺激了自己的上进心,并在名次落后的时候会努力追赶”。就是在排名靠前的同学要保持,排名靠后的同学不断赶超的情况下,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整体的学习氛围也好了。那为什么排名在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还是有反对的声音呢?甚至一些权威的教育人士也反对排名,因为他们认为排名是应试教育的缩影。这说明排名与我们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相冲突的。第二组调查:在我所在南漳县一中我带的两个班级中:高三15班78人和高三17班72人共150人,两个班全体同学以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准按3:4:3的比例划分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以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为试验事件,在考试前和考
5、试后而成绩未公布前和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后发放不记名式学生心理调查表,调查经统计后如下: 表一:考试后而成绩未公布前全体学生心理情况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忧虑30376麻木122139兴奋320表二:在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后先进生心理情况受鼓舞者没感觉者自以为是者其他8315118%69%11%2%表三:在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后中等生心理情况受鼓舞者无动于衷者自暴自弃者其他10399217%65%15%3%表三:在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后后进生心理情况受鼓舞者无动于衷者自暴自弃者其他31230013%20%67%0%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采用了个别谈话法,我有目的的找了相应的同学谈话证实了上述调查的真实性。从以上调查
6、结果可以看出:第一,成绩靠前的学生在考试前忧虑会增加有一定的思想负担,而后进生基本上是麻木的,这不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第二,进行成绩排名后受鼓舞者较少,自我放弃的人较多,这与排名的初衷“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相符。同时通过调查和访谈还发现排名可能会使排名靠后的学生自信心受挫,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这种过分强调成绩的机制让学生产生失败感,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课外生活,这样对学生的身心有很坏的影响。由以上两组调查可知排名观念虽然得到了大部分师生的认可,但排名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排名的客观原因可能是竞争的压力和升学的的压力,而主观原因却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感受不顾学生感情和情面为动机的,而学生早已对排名这种机制也许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在学校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和权利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所以我们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学习氛围,停止对学生的排名和公布,尊重和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理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