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刘志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由此可见:家校联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教育好孩子,单靠老师或者是家长一方面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一方对孩子的了解都不够全面而通过家校的联系,使得学校和家庭能更全面了解孩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指出,21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各类教育,贯穿于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2、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会把家庭和学校,或把家长和教师对立起来。正所谓孩子是“家长心中的树,老师眼中的林”。老师主要是在集体中接触和教育孩子,他们往往通过孩子之间的比较了解和评价一个孩子的行为和发展状况;而家长往往缺少这样的参照系统。因此,很容易出现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表现很优秀,而老师对其评价很一般的现象。同时,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得不多关注班级的集体利益,对学生的共性发展提出更多的要求;而家长面对一个孩子,当然更容易从孩子的个性发挥和发展需要多作一些考虑。 尽管老师和父母在对孩子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但是老
3、师和父母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让每个孩子都焕发学习的动力,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共同的目标使教师和家长有可能携起手来,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展开讨论和合作。而且,家长也只有和学校教师建立起伙伴关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避免“1十 15”(孩子在学校学习五天的成效被周末两天的校外影响完全抵消)的现象,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可见,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学校应该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向家长说明;家长也应该把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育人方法等向学校表明。然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进行谋和、协商,力求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达到一
4、致。学校教育也只有与家长密切合作,统一思想,围绕共同目标,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家庭教育的盲点变为教育社会化的亮点。那么,家校之间要想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双方必须要高度地相互信任。而这种信任只有在一种长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中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只是在学生发生问题时双方才接触,就容易导致家校关系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交流中老师及时反映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家长也可以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这样双向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准确情况,使家长和教师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来,更加切实有效地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异常情
5、况进行正确的教育和调整。古往今来,哪一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在当今人才资源相对广泛,上岗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做父母的更是不惜血本,为孩子的理想和前途游走于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之间,为培养孩子煞费苦心,以尽为人父母的天职。但是凡事都不可能尽如人意,也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多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送到学校来了,自己就万事大吉,不用过问了,而不管孩子道德品质如何,不管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出了什么问题,都怪罪到老师的头上,认为老师不负责,而自己却在家里打麻将,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从不过问。当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只会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其实老师在学校尽心尽力教育他的孩子,他不管不问
6、,回过头来还怪老师,叫人心酸。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有的学生家长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重任完全推给教师。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危害性十足。中国古语:“子不教,父之过”。这反映了古人对家庭教育的充分肯定。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父之过。”孩子一出生,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最初相处的也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亲的行为举止言谈身教以及文化水平等都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父母亲的行为举止,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
7、母要随时和孩子联系,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能听之任之。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这三者和谐统一,才能共同铸就一个人才。青少年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的结果。对此我有深深的感受,更有一种辛酸的感觉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为此,家长和教师要加强沟通,向教师介绍孩子的具体情况,以便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孩子是家长的,同时又是社会的。他们不仅背负着父母的伟大期望,家族的传承使命,而且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新中国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
8、国的重任。因此,教育孩子的责任,有学校的,家长的,又有社会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缺失。学校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是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重要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向的作用。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家访时,要注意与家长平等协商
9、、做到有情、有理、有节,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方显教师风采。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介绍学校近期的变化,增强家校间的沟通、联系。从中使家长学到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加深家长和学校的理解和沟通,增强教育的一致性。这样双方统一教育思想,共商教育方法,达到家校合力通气,共同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促进学生健康、稳定、全面地发展。 在开展家校联系中,教师一定要目的明确,准备充分,把握分寸,讲究谈话艺术。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正面鼓励学生为主,不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尊重家长,引导家长树
10、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虚心接受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指责家长。更要注意形象,加强自我约束。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不接受学生或者家长的馈赠、宴请,不在学生家中用餐,不托请家长办私事。通过家校联系以期达到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本性,优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强化学校规范管理与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满足社会与家长的教育需要,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好的树立起学校的形象。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诚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家长配合的学校教育却是万万不能的。无数事实已经说明,家庭与学校的高度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与保证。让我们真正做到“德育”“智育”不分家,学校与家庭不分家,让我们本着“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样的出发点,以“每一个家长在家当好孩子的老师,每一个老师在校当好孩子的家长”为宗旨,真正做到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精心打造我们的下一代!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