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放 飞 蜻 蜓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并能运用书上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口气介绍蜻蜓。2、通过细读文本感悟陶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受大教育家独特的教学魅力。3、初步了解文章介绍蜻蜓的顺序和方法。4、从小树立爱护有益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 放飞蜻蜓1、映示词语, 指名读。蚊子 苍蝇 孑孓 结构复杂 掌握方向 保持平衡 商量 抚摸 慈爱2、能将这些词语分成三类吗?指名回答,相机点拨:为什么这么分?3、出示三组词,我们一起来读。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和他们一起谈蜻蜓
2、,最后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故事。设疑:孩子们捉到一只蜻蜓肯定不容易,怎么会舍得把它放飞呢?那么课文是怎么写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二、研读课文,了解蜻蜓1、打开书,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把陶先生介绍蜻蜓知识的语句用括号括出来,找到一处括一处,标上序号。2、好,我们来交流一下。“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1)(映示文字)还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一处,一起读读。(2)孩子们了解到什么?(吃害虫,是益虫)(3)蜻蜓可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一起来读读! “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
3、,以后又会长出来。”(1)这里有四句话,请几位同学来读读!大家想想这几句话写了尾巴的什么特点。(2)交流。第一句:样子(出示图)第二句:功能(引读)第三句:功能再生点红“据说”,理解。出示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3)我们一起来读读。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们觉得怎么样?(2)陶先生是这样介绍的,一起读!(3)眼睛有什么特点?(成千上万、四面八方)(4)大家看,这句话的末尾是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5)蜻蜓是怎么用它的眼睛、尾巴捉害虫的呢?想想说话3、学习写法。(1)发现了吗?陶先生在介绍蜻蜓尾巴和眼
4、睛的时候,说得很有顺序,自己轻轻读读这两段话,看看都是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的?(2)引读两句话:蜻蜓尾巴的样子是作用是蜻蜓眼睛的样子是作用是(3)看,像陶先生这样按一定的顺序具体介绍事物,会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楚。4、小结: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先谈了蜻蜓吃什么,接着谈了蜻蜓尾巴和眼睛的样子与作用,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从陶先生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他的知识丰富、渊博三、抓住细节,感悟人物1、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遍读呀,要特别留心陶先生的动作、神态,甚至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体会,除了知识丰富,你还感受到他还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起笔圈圈画画,边读边思考。2、巡视,
5、参与讨论:你觉得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1) “爱护蜻蜓”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小心地翻)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取、举)(2) “和蔼可亲、尊重孩子”,你们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慈爱、抚摸)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拉)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商量的口吻、还)商量的口吻从哪里感受到?(“把它放了,好不好?”)还从哪里感受到?(还)3、课文这几处生动描述了陶先生的神情、动作,甚至说话时的语气。你们发现了吗?其中的
6、提示语写得特别好。下面,我们根据提示语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4、陶先生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呀!四、放飞蜻蜓,升华情感1、小结、引读11节:在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启发下,孩子们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起先是七嘴八舌地后来现在是,陶先生把蜻蜓还到了翠贞的手中,翠贞看看小伙伴们,翠贞看看你,你会说什么?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全班接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2、出示飞翔图视频你们说,翠贞手中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3、总结,升华认知。五、课堂练笔,巩固新知1、同学们,蜻蜓多么可爱!你们喜欢吗?现在让来我们变一变,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蜻蜓,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出示要求:以“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蜻蜓”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一下有关蜻蜓的知识。2、学生练笔。3、当堂反馈。六 课后作业,拓展延伸1完成练笔。2、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有益昆虫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3走近陶行知,读读有关他的小故事。板书: 19 放飞蜻蜓 捉 谈 放 吃害虫 尾巴 眼睛知识丰富 爱护蜻蜓陶行知和蔼可亲 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