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1.16MB ,
资源ID:60805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08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_杨彦杰.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_杨彦杰.pdf

1、书书书杨彦杰/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专题论文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杨彦杰内容提要郑成功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从郑成功重视和培养儒家人才的角度看,他的作为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创立产生了重要作用。从王忠孝到陈永华,以及众多文人儒士,他们都与郑成功有密切关系。明末清初闽南地区朱子学盛行,朱文公受到广泛崇拜。明郑在台湾创立儒学,自然把朱子学说引入岛内。因此可以说,郑成功时期厦门及其周边的文化氛围,为朱子学说在台湾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清朝统一台湾后很快在台南建立朱子祠,可视为这种历史文化逻辑的延续与发展。关键词郑成功台湾儒学教育朱子学说作者杨彦杰,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

2、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360 多年前,他率军东渡台湾,收复宝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深远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从历史发展的长过程看,收复台湾不仅扼制了西方殖民者的扩张势力,实现了海峡两岸中国领土完整,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台湾土地开发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台湾历史的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以往已有不少学者对明郑时期台湾儒学的兴起进行了研究,但大都关注陈永华的贡献。本文拟从郑成功重视儒学人才的角度,具体探讨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兴起,包括朱子学在岛内生根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一、郑成功对儒学人才的重视郑成功出生于海商世家,从小

3、接受儒家教育。郑亦邹郑成功传 云:“成功风仪整秀,俶傥有大志十五,补弟子员,试高等,食饩二十人中。”后来他又到南京国子监读书,拜当时名儒钱谦1有关明郑台湾儒学教育的研究成果,较早的专题论文有翁国珍在 1982 年福建省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发表 陈永华对台湾早期文教事业发展的贡献 (郑成功研究论丛,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 年版);1990 年代初,杨友庭出版 明郑四世兴衰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六章亦有专节涉及这个问题。此后,有关明郑与台湾社会文化发展的专著或论文,均会有此内容,但数量太多,于此不赘。郑亦邹:郑成功传 (台湾文献丛刊 第 67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

4、960 年版,第 2 页。台湾历史研究2023 年第 2 期益为师。因此,郑成功早年就胸怀大志,对中国儒家文化有特别深的理解。他曾写信给郑芝龙说:“儿初识字,辄佩服 春秋 之义。自丙戌冬父驾入京时,儿既筹之熟,而行之决矣。”可见,郑成功一生的抉择与行动,很多都与他接受的儒家教育有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1646 年郑成功海上起兵,不仅广为招募将士,扩大队伍,建立根据地,而且十分注重政权建设。1655 年,他把厦门改为思明州,并设立了“六官”以及察言司、承宣司、审理司等机构,从此厦门成为郑成功海上政权的重要基地。郑成功在金厦期间特别注重对儒家人才的延揽、储备、培养和使用。这是其政

5、权建设的基础,也是郑成功深具战略眼光的重要体现。(一)延揽儒家高级人才清军南下以后,许多不愿降清的明朝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清阵营,因此在郑成功控制的金厦两岛集合了不少博学大儒,如王忠孝、卢若腾、辜朝荐、徐孚远等。这些人饱读诗书,科举入仕,在明廷内外均享有清誉。郑成功对他们十分礼遇,有大事常咨询之。夏琳 闽海纪要 云:“时缙绅避难入岛者众,成功皆优给之;岁有常额,待以客礼,军国大事辄咨之,皆称为老先生而不名。若卢(若腾)、王(忠孝)、辜(朝荐)、徐(孚远)及沈佺期、郭贞一、纪许国诸公,尤所尊敬者。”其中,王忠孝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早年读书,中进士后在朝廷为官,但仕途不顺,崇祯以后矢志抗清,与郑成功

6、关系密切。如今在 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中还能看到他与郑成功往来的书信多达十余封。其实这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当时投靠在郑成功麾下的不仅有王忠孝、卢若腾等一批明朝遗臣、进士,而且也有一大批举人出身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在郑氏阵营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储备培养年轻人才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政权的同时,也着手设立机构,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可用之才。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 说:永历九年(1655)二月,“设储贤馆,以前所试诸生洪初辟、杨经、阮旻锡、陈昌言、陈鹏翼、杨芳、叶儒羽、吕鼎、陈继明、林复明及荐举薛联桂、邓愈等充之。设育胄馆,以死事诸将及侯伯子弟柯平、林为荣等充之”。前者储贤馆即为了储备原来的秀才和荐举人才

7、而设,而后者育胄馆是为了抚育因战事阵亡的将领和侯伯的后代。这些机构设置的目的都在于培养下一代,为郑成功事业的继承发展打下基础。永历三年(1647),郑成功还派遣所选生员到广东参加科考。阮旻锡说:是年“永历有诏使至,以为恢复在即,诏各勋镇考试诸生赴广省进场。赐姓遂考送生员叶后诏、洪初辟等十数人,令黄志高赍本赴行在。舟至潮阳,遭风飘坏,余人不得达,独黄志高至粤”。夏琳 闽海纪要 也说:“先是,明主开科粤西,诸生愿赴科举者,成功给花红、路费遣之。岛上衣冠济济,犹有升平迹象。”可见郑成功对科举考试的重视,造成了当时文人聚集、人心向学的兴盛景象。(三)选拔任用科举人才郑成功不仅吸纳了包含各层级的儒家知识

8、分子,而且对他们特别予以选拔和任用。许多原来考中举人、贡生的人才,都被郑成功委以不同职务。如举人冯澄世,先是充任参军,后来任知县,再任“工官”;邓会,隆武中书舍人,举人出身,曾任思明州知州;潘庚钟,崇祯年间举人,任参2杨英:先王实录(校注本),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62 页。夏琳:闽海纪要 (台湾文献丛刊 第 11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58 年版,第 14 页。有关王忠孝的事迹,参见杨彦杰 清郑对峙的历史记忆 以王忠孝及其家族的遭遇为中心,张海鹏、李细珠主编 台湾历史研究 第 1 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91105 页。参见杨天厚点校 惠安王忠

9、孝公全集,陈庆元主编 台湾古籍丛编 第 2 辑,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326331 页。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23 页。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第 89 页。夏琳:闽海纪要,第 1314 页。杨彦杰/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军,后来任“吏官”等。杨英 先王实录 说:郑成功在厦门设“六官”等机构,“遂以参军举人潘庚钟管吏官事以参军举人郑擎柱管礼官事以参军举人冯澄世任工官事,举人李赞元为工官左司务举人邓愈为承宣司,叶亨为承宣知事,举人邓会、恩生张一彬为正副审理。以参军举人林其昌代冯工官理海澄县事”。当时在厦门的举人、贡生颇多,有不少人都被委以不

10、同职务,参见表 1。表 1郑成功麾下部分举人、贡生任职情况一览表姓名出身任职姓名任职任职潘庚钟举人参军、吏官郑筑英隆武举人参军郑擎柱举人参军、礼官李茂春隆武举人参军陈宝玥隆武举人参军、礼官李从换隆武举人参军黄开泰隆武举人参军、礼官徐孚远举人文闲员冯澄世隆武举人参军、海澄知县、工官杨期演举人文闲员李赞元隆武举人工官左司务、金门地方官张汉举人文闲员林其昌举人参军、海澄知县张灏举人文闲员邓愈举人承宣司诸葛倬贡生文闲员邓会举人承宣司正审理、思明知州林调鼎贡生户官左司务纪许国举人参军张一彬恩生承宣司副审理资料来源:杨英 先王实录(校注本),第 111 页;郑氏关系文书 (台湾文献丛刊 第 69 种),台

11、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年版,第 916 页。按:由于上引资料记述的时间点不同,因此表中出现了有些职务由多人担任的情况。又,徐孚远在 郑氏关系文书 中被记为“文闲员”,但他曾被永历帝授以“左副都御史”。至于更低一级的科举人才,亦大都得到任用。最有名的是陈永华,生员出身,因有经济之才长期任郑氏参军,得到郑成功的特别礼遇。还有任“掌稿”的,如蔡鸣雷就是一例。更多的则是入储贤馆的生员,担任各个营镇监纪。前引杨英 先王实录 载:永历九年五月,“拔育胄、储贤二馆诸生授监纪职俸,配监各提督统镇,从军出征,纪录功罪”。这些随军出征的监纪人员,对严肃军纪,提高郑军的战斗力起到了不小作用。后来,有的人还

12、被委以其他职务。如洪初辟等人,原来是储贤馆生员,担任监纪。郑成功渡台以后,为了妥善处理与台湾少数民族的关系,特派遣船只到大陆“来吊监纪洪初辟等十人,分管番社”。这些生员出身的各种人才,与举人、贡生一样,在郑成功南征北战中都得到了锻炼,日益成长为郑氏阵营的有生力量。王忠孝说:郑成功“气吞湖海,胸藏甲兵。自为秀才,便以天下为己责”,道出了郑成功的强大责任感和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他以秀才出身,投笔从戎,集合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武将士,因而在郑成功时期的金厦两岛,“衣冠济济”,人文荟萃,“犹有升平迹象”。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人才培养的历史积淀,自然对后来台湾儒学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杨英:先王实录(

13、校注本),第 111 页。郑氏关系文书,第 1011 页。杨英:先王实录(校注本),第 120 页。按,引文的标点原文有误,径改。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第 48 页。王忠孝:百字赞,题于 郑成功弈棋图。按:该图原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处据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展陈复制件。台湾历史研究2023 年第 2 期二、台湾儒学教育的兴起郑成功去世后,台湾的经济、文化建设转移到郑经手中。因而,台湾儒学教育的兴起与郑成功父子的先后承续有密切关系。郑成功在世时,已经对台湾的开发和建设有了初步规划。他把台湾称作“东都明京”,在台南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又将附近的村社划分成“里”等行政单位,开始实行分级管

14、理。同时,分派军队到各地屯垦,丈量土地,发布垦田令。在土地开垦过程中,注意保护汉人与台湾少数民族的原有利益,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总之,郑成功对台湾建设的实施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方面,对社会文化建设还来不及进行。因此,闽海纪要 云:“东宁初开,南、北二路之人犹尚夷习,相沿侈靡,等威无别。成功方欲遣官敷教,会疾革,不果。”所谓“成功方欲遣官敷教”,显然说明郑成功已经看到了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方面的规划或设想,在郑成功时期或已形成。郑经入台以后,很快就继承了郑成功的未尽事业。这方面起关键影响和实际作用的,就是王忠孝和陈永华。陈永华,字复甫,同安县人,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清军入闽时,陈永华的父亲任

15、同安县教谕,因城破自缢于明伦堂。此时已补龙溪博士弟子员的陈永华便投入了郑氏阵营。由于陈永华究心天下事,有经济之才,因此很快得到了王忠孝的赏识。王忠孝把他推荐给郑成功。连横台湾通史 说:“当是时,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开府思明,谋恢复,延揽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荐之。成功接见,与谈时事,终日不倦,大喜曰:复甫今之卧龙也。授参军,待以宾礼。”陈永华为人朴实,不善言谈而有谋略。“其为人渊冲静穆,语讷讷如不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议所动。与人交务尽忠款。居平燕处无惰容,布衣蔬食,泊如也。成功常语子锦舍曰:吾遗以佐汝,其师事之。”可见,陈永华既得到王忠孝的推荐,又深受郑成功器重并将他

16、推荐给郑经。这些人的儒学背景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渊源,已经显示台湾儒学教育的创始必与王忠孝、陈永华有重大关联。永历十九年,郑经刚退入台湾的第二年,王忠孝有一首诗赞扬台湾土地丰美并表达了他的期盼:!#$%&()*+,-.巨手劈洪濛,光华暖海东。耕耘师后稷,弦诵尊姬公。风俗凭徐化,语音以渐通。年来喜丰稔,开济藉文翁。王忠孝在诗的开头高度评价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接着颂扬近年来岛内喜获丰收和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最后落到他最想表达的意愿,即台湾社会要不断进步,“急需开济”,就必须像汉景帝时的蜀郡守文翁一样,大力兴办学校,举荐贤能,修建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因此,王忠孝4夏琳:闽海纪要,第 32 页。有

17、关陈永华的出身及其事迹,详见邓孔昭 郑成功与明郑在台湾(修订本),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290293 页。连横:台湾通史,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第 524 页。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 (台湾文献丛刊 第 140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62 年版,第 354 页。惠安王忠孝公全集,第 374 页。此处有关“文翁”典故的使用,得到谢重光教授指点,特此申谢!杨彦杰/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这首诗与其说是在抒发他的思想情感,还不如说是对当时主政者提建议,希望他们能尽快抓好文教等各项事业,促进台湾社会的全面进步。果然,在王忠孝写这首诗的那年秋后,陈永华就有了行动。“华见

18、诸凡颇定,启经曰:开辟业已就绪,屯垦略有成法,当速建圣庙、立学校。经曰: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暂待之将来。”陈永华表示不能同意。他以商汤、周文王的事迹为例,说明只要坚持生聚教训,十年生长、十年教养、十年成聚,三十年过后就可与中原相匹敌。经过一番耐心说服,终于使郑经下定了决心。“经大悦,允陈永华所请。令择地兴建圣庙,设学校,于承天府鬼仔埔上,鸠工筑竖基址,大兴土木起盖。”至次年正月,台湾历史上第一座孔庙就建起来了,旁置明伦堂。郑经“率文武行释菜之礼,环泮宫而观者数千人,雍雍穆穆,皆有礼让之风焉”。接着,又下令各社“设学校延师,令子弟读书”。“凡民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天兴、

19、万年二州三年一试,州试有名者移府,府试有名者移院,各试策论,取进者入太学。月课一次,给廪膳。三年大试,拔其尤者补六科内都事。三月,以永华为学院,叶亨为国子助教,教之,育之,台人自是始奋学。”这个任国子助教的叶亨就是郑成功时期的“承宣知事”,后来还与柯平一起“服明制冠带”到泉州与清政府谈判,导致当地“军民复睹汉官威仪,观者如市”。永历二十四年(1670),又以叶后诏为“国子司业”。闽海纪要 说:在郑成功时期,叶后诏曾作为选送生员被派往粤西参加科考,“以后诏为首。舟至广,遇风不得达;后诏乃回,隐遁海上,与王忠孝、沈佺期交最善。至是,聘为司业;善于训导诸生,人人自庆得师。凡后进之士经其赏识,无不以文

20、章著名于世”。当时,到台湾的文人学士甚多,很快促进了文风的兴起。连横说:“而避难缙绅,多属鸿博之士,怀挟图书,奔集幕府,横经讲学,诵法先王,洋洋乎,济济乎,盛于一时矣。”可见郑成功的历史贡献,对台湾儒学的创立与兴盛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不仅爱惜人才,而且独具慧眼,造就了像陈永华这样有思想又能干的栋梁之才。在王忠孝等人的倡导下,陈永华作为郑经的重要辅臣很快就在台南建起了圣庙、兴办儒学,又任用一批博学之士教书育人,完成了郑成功的未尽事业。三、明郑台湾儒学与朱子文化当郑经、陈永华在台南兴办儒学时,朱子之学是否进入台湾?这是一个需要继续追问的问题。1915 年底,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部分师生到台湾考察,他

21、们参观了当时在台南的孔庙。邱文鸾 台湾旅行记 云:“孔子庙建设于明永历二十年五月,为郑成功之参军陈永华协同绅商而建立者也,所谓 郑藩之国学;为全岛第一之文庙。门首有匾额,书全台首学 四字。庙之东有明伦5江日昇:台湾外记,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91 页。连横:台湾通史,第 188 页。江日昇:台湾外记,第 192 页。连横:台湾通史,第 188 页。杨英:先王实录(校注本),第 111 页。夏琳:闽海纪要,第 38 页。夏琳:闽海纪要,第 39 页。连横:台湾通史,第 188 页。台湾历史研究2023 年第 2 期堂,堂之东有朱子祠;庙后有文昌阁。”这座门首悬“全台首学”的文庙现

22、在还在,但所谓明伦堂东侧建有朱子祠却不是明郑的遗迹,因为在清朝初年的史料中均没有明郑建朱子祠的记载,只谈到当时在台南建有圣庙,祭祀孔子,“旁置明伦堂”。这座朱子祠应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分巡台厦兵备道陈瑸所建。陈瑸还专门为此写了 新建台湾朱子祠记,收于其个人文集中。陈瑸是广东海康县人,赴台前曾在福建古田县任知县。他在祠记 中写道:“予建朱子祠既成,或问曰:海外祀朱子有说乎?曰:有按朱子宦辙,尝主泉之同安簿,亦尝为漳州守。台去漳、泉一水之隔耳,非游历之区,遂谓公神不至,何懵也?”他认为台湾供奉朱子是天经地义的事。陈瑸这个认识显然与他在福建的经历有关,尤其是漳泉二府离台湾甚近,仅“一水之隔耳

23、”,漳泉的地方文化不可能不对台湾产生影响。事实上,从明初开始,朱子学说在福建各地就很受推崇,被视为理学正宗。与郑芝龙同时代的厦门文人池显方曾说:“自道南盛于闽,我国家令诸博士授业,非闽士说者不传,海内视闽为嚆矢。同邑传紫阳之学,而昔推剑州,今推吾郡矣。”又说:“文成(即王阳明 引者注)先有功于吾闽者也,其道脉直接朱紫阳紫阳筮仕吾同,示许顺之辈诚正之旨,而同始知学问。”也就是说,由于朱熹担任过同安主簿,圣人过化之地,文风蔚起。至明末,朱熹在福建创立的闽学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主流,不仅王阳明学说源自朱子,而且“国家令诸博士授业,非闽士说者不传”,海内视闽学为“嚆矢”。在这样的背景下,泉州、漳州乃至武

24、夷山各地,凡是朱熹走过的地方,对朱文公都特别崇拜。池显方是厦门人,也是同安县的知名儒生,他对朱子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自在情理之中。比池显方稍迟、同样是厦门的儒学文人阮旻锡,也对朱子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阮旻锡曾在郑成功麾下,入储贤馆,后来游历各地,曾到过武夷山,写下武夷茶歌;又到过江西上饶,特地去拜访朱熹曾经讲学的南岩,并写下了南岩次朱文公韵。他在诗的最后说:“喜有名儒留胜迹,千秋朱陆总同堂。”也就是说,此时的南岩已有祭祀朱文公的场所,里面同堂供奉朱熹和陆九渊。他对圣贤的崇拜溢于言表,认为朱、陆二人理应受到世人的永远祀奉。由此可见,郑成功时期的厦门及其周边,当地文人对朱熹都特别崇拜,并以朱子学说作

25、为理学正宗加以推崇,将朱子之学融入个人的修养中。陈永华是台湾创立儒学的第一人,他的修养和作为也是以朱子学说为准绳。朱熹认为做人要“分别义利二字,乃儒者第一义”;又说要“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而陈永华曾经题写的古格言就清楚反映了这方面的思想:士大夫当学万人敌,一人敌不足学也。士君子当立圣贤志,非圣贤志不足立也。人生若梦,为欢几何?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为人生所当守者也。志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古今一也。永历十六年秋九月复甫陈永华6邱文鸾:台湾旅行记 (台湾文献丛刊 第211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5 年版,第34 页。按,上引文说,台南孔庙建于“明永历二十年五月”,应为永历二十

26、年正月之误。江日昇:台湾外记,第 191 页。又参见蒋毓英 台湾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63 页。丁宗洛:陈清端公年谱 (台湾文献丛刊 第 207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64 年版,第 18 页。陈瑸:陈清端公文选 (台湾文献丛刊 第 116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61 年版,第 31 页。池显方:四书合单讲义 序 ,晃岩集 卷 12,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77 页。池显方:赠熊梦泽明府入觐序 ,晃岩集 卷 12,第 261 页。阮旻锡:南岩次朱文公韵 ,夕阳寮诗稿 卷 9,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99 页。陈瑸:新建

27、台湾朱子祠记 ,陈清端公文选,第 31 页。杨彦杰/郑成功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陈永华这张格言写于郑成功去世那年的秋天,原来就保存在“总制府”即后来改为“陈氏宗祠”之内。连横曾见过,并记云:“台南陈氏宗祠有陈复甫总制手书一轴,草书古格言五行,款书永历十六年秋九月复甫陈永华。笔力矫健而含浑厚,诚足宝也。”其实,陈永华这张古格言作品最可贵之处是体现了作者的思想与抱负。他作为明末清初的一名儒生,其为人立志的目标符合当时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何乔远说:“同安,朱文公过化之地,其韵犹在。其君子厉节,而其小人任天。”陈永华是同安县人,在明末清初的环境中,他的“厉节”志向也彰显了朱子学说强调的“义利之辨”和春秋大

28、义精神在闽南地区有着深远影响。何乔远在 闽书 中还记载了当时福建全省尤其是漳泉各地都建有朱文公祠,有的设立了朱子牌位,朱熹受到广泛崇拜。如漳州府,城内的府学和芗江书院、长泰县的泰亨书院、镇海卫的东瀛书院、铜山千户所的南溟书院都设有朱子牌位;在漳州城的芝山,以及漳浦县、平和县、诏安县、海澄县各建有朱文公祠。在泉州府,有石井书院、泉山书院都设有朱子牌位,德化县的紫阳书院、安溪县的紫阳书院和凤山书院、同安县的朱文公书院、永春县的文公书院,大都以朱文公命名并设立牌位;惠安县、同安县还建有朱文公祠。可见明朝末年闽南地区对朱子的崇拜已十分盛行,其祭祀朱子的祠宇书院约占全省总数的一半。而且这些地方祭朱子的起

29、源甚远,有的地方从南宋就开始了。如 闽书 记:漳州 儒学在府治东南。宋为州学绍熙中,文公来作守,创“宾贤斋”以礼耆儒,“受成斋”以训武士。嘉定中,守赵汝譡复辟大之,前揖名第山,南通溪流,复作四先生祠(以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和朱熹)。朱文公祠,本龙江书院,在郡北登高山,今芝山也。开元寺在其下。山顶有临漳台,文公守漳时,爱其爽闿,将辟以讲学,未遂而去后数年,守危稹始为之,以成文公之志。又二十余年,守臣方来即书院建道原祠,以祀文公,配以陈淳。泉州 石井书院宋旧设也,在石井镇,名鳌头精舍。朱文公父韦斋,绍兴初曾为镇官,公余,进秀民,迪之学。后文公簿同安,时时至镇,与父客耆士论说经义,镇人益劝。嘉定四年

30、,镇官游绛因士民请,白郡守邹应龙,于镇西为书院,以祀韦斋、文公。同安儒学朱文公为簿时,则兼治学事,嘉定间,令毛当时即学宫建二祠,东祀苏丞相颂、忠勇缄,西祀文公。从这些来看,明郑时期台湾的儒学教育,虽然没有建立朱子祠,但朱子早在人们心中。这与那个时代闽南地区朱子之学盛行,朱子地位崇高,广受文人儒士崇奉的文化氛围有关。虽然没有更多材料来还原明郑时期台湾儒学教育的具体细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清朝统一台湾后不到 30 年,陈瑸即在明郑孔庙的基础上新建朱子祠,这显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延续。7连横:雅言 (台湾文献丛刊 第 166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63 年版,第 50 页。何乔远

31、:闽书 卷 38,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943 页。何乔远:闽书 卷 33、37,第 826844、915934 页。此为笔者综合统计,详见 闽书 “建置志”各卷之记载。何乔远:闽书 卷 37,第 915917 页。何乔远:闽书 卷 33,第 826、838840 页。台湾历史研究2023 年第 2 期四、结语综上讨论,本文强调明郑台湾儒学的兴起与郑成功有密切关系,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三点:其一,郑成功重视儒学人才,为台湾儒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郑成功非常重视各种人才,不仅有骁勇善战的武将,而且有饱读诗书的儒家知识分子。他善待硕学鸿儒,对他们“待以客礼,军国大事辄咨之,皆称为老先生而不

32、名”。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储备和培养了一大批有作为的年轻人才。这些举措对后来台湾儒学教育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二,郑成功独具慧眼,重用陈永华,为台湾儒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陈永华是建立台湾儒学的关键人物,他受到王忠孝赏识,又得到郑成功重用,并成为郑经的辅佐之师。从郑成功到郑经,从王忠孝到陈永华,他们之间的渊源与台湾儒学的创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郑经时期在台湾建立儒学是继承了郑成功的事业,是郑成功崇文重教思想的具体展现。其三,郑成功时期闽南的文化氛围,为台湾儒学教育注入了朱子学的内涵。明郑时期,闽南地区普遍崇拜朱子。当时闽学已经兴起,在厦门的知识分子对朱子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并把朱子

33、学说奉为理学正宗。这样的文化教育取向自然延伸到台湾。因而,明郑时期台湾的儒学教育应被视为闽学入台传播的起点。当时台湾的儒学教育注重朱子学内涵,符合历史发展逻辑。从这点看,清朝统一台湾后很快在明郑孔庙的基础上建立朱子祠,便是这种历史延续的结果。(责任编辑:李细珠)The Impact of Zheng Chenggong on Confucianism Education in TaiwanYang YanjieAbstract:As an iconic national hero,Zheng Chenggong has profoundly impacted history in many w

34、ay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heng Chenggongs emphasis on and cultivation of Confucian talent,his actionsdirectly affected the creation of Confucian education in Taiwan.From Wang Zhongxiao to Chen Yonghua,as well as numerous literati and Confucian scholars,all had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Zheng Cheng

35、gong.In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Zhu Xi learning(or Neo-Confucianism)was prevalent insouthern Fujian,and the master of Zhu Xi was widely admired.When the Ming-Zheng foundedConfucianism in Taiwan,the theory of Zhu Xi was naturally introduced to the island as well.It can besaid that the c

36、ultural atmosphere in and around Xiamen during Zheng Chenggongs time provided arealistic basis for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in Taiwan.After the Qing court unified Taiwan,theZhu Xi Shrine was created in Tainan.This can be seen as a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ogic.Key Words:Zheng Chenggong,Taiwan,Confucian education,Neo-Confucianism8夏琳:闽海纪要,第 14 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