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幸福人生 小雅小学校长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上的报告“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是我们小雅小学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它陪伴着我们的学子,不断的成长、进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是人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它是潜在的意识的表现,它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它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
2、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正因为如此,我校把养成教育,作为了学校的特色教育。下面谈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数学学科的预习方法 1、课前看一看。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 2、课前做一做。有些知识,仅靠“看”还不宜掌握,
3、可以课前做一做。 3、课前想一想。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4、课前练一练。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二)语文学科的预习方法 第一步:看,就是先看一遍新课的所有内容,包括注释、练习。 第二步:画,就是画出需要弄懂的地方,如语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难理解的语句。 第三步:查,就是查工具书,要把查出的内容多读几遍,牢牢记住并掌握它的意义;如语文中遇到新词,不仅要知道它的解释,还要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用法。第四步:读,是在一看、二画、三查之后去朗
4、读课文。朗读的好处不仅是帮助记忆,而且还能帮助你理解新课的内容。 第五步:记,到了这里,预习并没有结束,还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笔记一记。“记”有两个意思:一是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新的知识要点;二是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就是说,把课本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起来,拿到课堂上来解决。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会全神贯注,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精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与同学的发言.1、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
5、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形体语言,辅助口语,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 2、倾听同学发言。小学生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难以改变,这就要求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教育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要先举手,经允许后,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三、课堂上“说”的习惯。所
6、谓 “说”,并不是指课堂上学生的窃窃私语。而是在课堂上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培养的一种与学习能力相关的学习习惯。1、营造说的氛围,让学生有“说”的欲望“说”的习惯的培养,不能强行要求,只能靠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去唤醒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想说的欲望。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大胆说下去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开始学习任务,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适当的利用表扬来激发学习动机。学生说话时,要求语言清晰有条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不完整,作为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表扬他勤于思考,表扬他敢于“说”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
7、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其次,多鼓励学生有想法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触动孩子的心灵。 四、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不能光用耳朵听,要用心听,用脑子听,边听边思考才行。”这是我在课堂上对我们班学生提得最多的要求。边听边思考是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课上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
8、都必须有所想。提问时可以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回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回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学困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以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五、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交流,是当前最为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 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
9、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六、做作业的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肯定导致作业做得脏、乱、错,不堪入目。我们得要求学生紧张有序地,轻轻地拿出作业本、尖铅笔、文具盒。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随时取尺子和橡皮。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先读懂题目叫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反复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写算式,答题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另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要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
10、品质。最后,要培养学生会自已检查,养成认真学习不粗心的习惯。 七、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有百益而无一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可塑性大,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良好的习惯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养成的。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坚持要求、训练严格、耐心诱导、及时指点、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形成和巩固。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幸福人生 小雅小学校长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上的报告 时 间: 地 点: 人 员: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