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设一课教案设计一、 预期学习结果1. 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2. 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 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难点: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象。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段案情介绍(动画片、图片或者文字叙述)学生准备:每组两张同样的白纸四、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没有I?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回小侦探?2. 看一段案情或(一个场景),想想谁可能会是凶手?3. 师:你们觉得谁是凶手?是不是瞎猜的?(不是,猜测要有依据。)猜测的依据是什么?4. 师小结: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是他们的猜测,猜测也叫做
2、假设。假设的提出,往往都要有一定的依据才行。5. 如果你是侦探,接下来你会怎么办?(接下来会寻找证据来验证猜测。)6. 奖励爱动脑筋的学生,公布案件的真正凶手。7. 师小结:其实,我们进行科学探究跟侦探破案很像。先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与假设(猜测)有关的小游戏。【猜测和假设的区别,一定要让学生清晰的区分,胡乱的猜测是瞎猜,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将学生引导到假设的思考逻辑上来】(二)活动1:猜猜我是谁1. 游戏规则;一名同学眼睛被蒙起来,通过触摸和声音,猜另一名同学是谁。2. 分别让几组同学上台游戏,猜的时候,要求说出自己的依据。(生
3、借助外形、声音等特点为依据,猜测出同学是谁。)3. 师生共同评价刚才的活动。【暗盒,学生对盒子里的东西不清楚,但有无法提探究竟,就像地球内部i的结构一样,只有通过假设然后再去验证】(三)活动2:进行书上61页的实验活动:把两张同样的纸,一张揉成团,同时从高处丢下,谁先落地?1. 学生假设,并说说自己的依据.2. 师: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生讨论。(同样的纸,同样的高度,同时丢下,同一个实验要多做几次以求实验的准确性,实验中的变量是纸的形状,其它不能改变。)3. 开展实验,寻找证据,验证假设。4. 汇报交流5. 得出结论。(四) 总结师小结:在实验之前,大家的假设都很有依据,这些依据
4、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从刚才的实验结果来看,有的同学的经验是正确的,有的同学的经验却并不完全可靠。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多的假设,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用一些方法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学反思:假设是一种方法,存在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首先要在解决问题的环境中,进行假设,假设完之后还要积极的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五、 参考资料1.小学课课程标准2.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3.青少年心理学4.小学生心理咨询5.教育心理学实验一课教案一、 预期学习结果1. 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2. 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3. 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二、 教学重点
5、与难点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难点: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烧杯、方糖、筷子、热水、实验纪录、温度计四、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谈话: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我们进行了很多实验,我们发现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二) 认识模拟实验1. 还记得模拟昼夜的形成,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吗?2. 请一名同学演示实验的过程。3. 师:在这个实验中,地球仪代表的是什么?(地球)手电筒代表的实什么?(太阳)转动地球仪代表什么?(地球的自转)生回答。4. 师小结:我们把像这样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
6、5. 想一想,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做过哪些模拟实验?生回忆:(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水的毛细现象)【模拟实验,有点像打比方,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或材料代替不熟悉的物质,从外形、颜色、大小等特性进行模拟,达到通过模拟实验的效果达到初步认知一个陌生的食物或者变化过程】(三) 认识对比实验1.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的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水的毛细现象等这几个是模拟实验,还有一些就不是,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们把这类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它是运用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2. 今天我们再做来做个对比实验,体会下对比实验中条件与实验结果的关系。3. 进行
7、“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的对比实验。(1) 提出问题: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2) 学生假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假设有:糖的溶解可能于搅拌有关;糖的溶解可能于水的温度有关)(3) 小组讨论:打算如何开展实验,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 交流实验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教师相机点拨。(教师强调:实验要遵循公平原则,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对于不变量要控制好,如搅拌的力度,搅拌的大小,水的深度,搅拌器的垂直状况等。)(5)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纪录。(6) 汇报交流。(重点:实验是怎么开展的,其中有没有控制好不变量,实验的结果与变量有什么关系。)【对比实验,关键在于控制变量,变量控制的越好,实验效果越明显,如何让学生感知对比实验的特点,就是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控制其他变量,对比研究一组变量。】(四) 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实验可以分成哪两大类?(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学反思:教师可以用环形山的实验,作为分组实验让学生感受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在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视频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分析感知。五、 参考资料1.小学课课程标准2.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3.青少年心理学4.小学生心理咨询5.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