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 8河北 画报H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效果,通过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构建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并通过实施与效果评估,展示了该模式在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与成效。关键词:应用型转型;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娄婧月(1996-),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研究方向:虚拟空间与交互设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娄婧月(河北美术学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艺术行业也不例外。在过去,艺术类专业注重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技能培养,而在现今的
2、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艺术类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于艺术的多样化 需求。一、国内外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一)国内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国内的艺术类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培养模式上,一些学校开始注重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开设多元化的课程和提供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一些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产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尽管如此,国内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课程设置不够贴合实际需求、教学方法仍然较为 传统等。(二)国外艺术类专
3、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也值得借鉴。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学习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澳大利亚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美国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精神培养。这些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育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体而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都在不断探索适应应用型转型的路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实践教学与产业合作、创新教学方法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和改进,以提
4、高培养质量和效果,适应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不足(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技巧和工艺。这使得学生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储备。课程设置相对固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固定,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完成一系列预定的课程,缺少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培养。2 1 9艺术 教育传统教学方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和演示为主,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互动
5、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综合素质培养不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思维等综合素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缺乏实践环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环节上存在不足。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项目和实践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和表演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在传统模式下,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很难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脱节于产业需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与产业的对接上存在不足。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需要与实际的艺
6、术产业相结合,但传统模式下学生很难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类专业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与艺术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参与真实的艺术项目和产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三、构建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课程设置:整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内容跨学科融合课程:开设跨学科融合课程是整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方式。这些课程可以将艺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可以开设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科技交叉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与艺术相关的社会背景、科技应用和文化价值,培养跨学科思维
7、和综合素质。创新创作课程:创新创作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将其应用于专业实践中。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创意思维、创新创作方法、艺术实验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参与艺术创作项目,学生可以运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艺术与社会课程:开设艺术与社会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这些课程可以包括艺术与社会变革、艺术与文化政策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了解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社会中,实现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结合。团队合作课程:团队合作是从事现代艺术行业的重
8、要能力之一,开设团队合作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团队合作原理、团队项目管理等内容,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升解决问题和分工合作的能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专业技能并展现综合素质能力。(二)教学方法:促进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融合发展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项目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真实的艺术项目,将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师可以担任项目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实施和评估,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跨学科教
9、学:跨学科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构建综合性的学习环境。在艺术类专业中,教师可以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相关学科融入艺术课程中,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技能,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等综合素质。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是一种通过反思和思考来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创作过程。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案,并将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可以撰写学习日志、参加讨论或展示自己的作品,从中获得反馈和启发。合作学习
10、: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艺术类专业中,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创作和团队项目等形式实现。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分享经验、互相借鉴。(三)实践教学:实现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实践项目与产业合作:通过与产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水平。学校可以与相关行业企业、文化机构或创意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项目。例如,艺术类专业可以与画廊、剧院、音乐厅等进行合作,参与艺术展览、舞台演出或音乐会的策划与组织。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与管理的全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11、。实习与行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是实践教学与产业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校可以与行业内的艺术机构、文化企业或相关专业工作室建立实习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并与专业人士共同工作。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实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专业人士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可以将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融2 2 0河北 画报H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融入课程设计
12、和教学实践中。例如,学校可以与广告公司合作开展广告策划课程,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广告项目,从中学习广告创意、制作技巧和市场营销策略。这样的合作项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市场意识。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效果评估(一)明确培养目标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明确培养目标有助于指导人才培养模式后续的策略和步骤,确保人才培养与应用型转型的需求相匹配。在明确培养目标时,首先,需要对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可以通过研究艺术行业的发展报告、研究成果以及市场趋势预测等,了解当前行业的热点、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可以与艺术相关的企业、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
13、合作,深入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需求和就业形势。并且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获取学生、行业从业者和社会各界对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获得关于行业发展的定性和定量数据,为明确培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在明确培养目标时,应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和应对应用型转型的能力。具体方法包括制定综合素质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跨学科思维等。要确定专业技能目标,即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和行业需求,确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目标。例如,对于设计类专业,可以包括创意设计、设计软件应用、设计项目管理等技能目标。(二)产业需求调研在应用
14、型转型背景下,进行产业需求调研是制定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步骤。了解当前艺术领域的应用型转型趋势和产业需求,有助于制定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培养策略。在制定人才培养策略时,可通过查阅相关的行业报告、研究文献和市场调研报告,了解艺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与艺术机构、文化企业或创意团队建立合作关系,深入了解行业运作和产业需求。合作方式可以包括实地访谈、座谈会、合作项目等。与行业内专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了解到具体的产业需求、专业技能要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学生实习和毕业生的就业调查,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需求和挑战,以及雇主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另外,还可以通
15、过参加艺术行业的交流会、展览和行业活动,与业界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这些活动通常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和从业者,能够从中了解到行业内最新的动态、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产业需求。最后,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社会各界对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设计问卷、组织座谈会、召开专家论坛等方式,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反馈。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期望和要求。(三)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是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制定教学效果评估时,需要明确各项指标。首先是综合素质指标。综
16、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跨学科思维等。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可以制定相应的指标,如创新作品数量和质量、参与实践项目的能力和表现、合作团队工作能力等。其次是专业技能指标。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行业需求,制定相应的专业技能指标,如艺术创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作品评审、技能考核、专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估等方式进行衡量。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也应多方位考虑。首先是作品评审,通过专家对学生作品的评审,评估其创新能力、表现技巧、艺术价值等。其次是技能考核,针对专业技能,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在设计、绘画、音乐演奏等方面的水平进行技能测试和评估。可以设
17、立实践考核场地,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考核。最后是项目实践评估,针对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可以设立项目导师、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贡献度和项目成果进行评估。五、结语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面临挑战和困难,如资源投入的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环境的改善等。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加强与行业的深度合作,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完善评估机制,以不断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以促进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推动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战怡红.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60-161.2景凯宇,王英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01):96-98.3徐金益,于竞.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3):46-50.4徐向明,鲁学军.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应然、现实与对策J.江苏高教,2020(10):55-59.5谌晓芹,张放平.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意义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视角J.武陵学刊,2023,48(01):131-135+142.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