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现在,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整个齐鲁大地,规范的实施,更为山东的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综合化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由来已久,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多数人大多关注于课堂内教学环节的科学处理,学生活动怎样设计以及进行的好坏,以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这本无可厚非。近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唤醒学生预习的意识,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建立预习的监督反馈机制,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效预
2、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起点。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有效预习?一、重新认识预习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说:“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预习是学生超前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的起点,我们应该遵循并且要发扬广大之。预习可以发现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并且一小部分学生自己可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只有很小一部分同学们要到课堂上去解决,为课堂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这是因为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某些旧知识基础之上的。我们教师在教课时要不断灌输预习在学习中重要性以增强学
3、生的预习意识。二、加强预习的方法指导,建立预习反馈监督机制。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我们化学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预习根据其所设计的知识范围和进行预习的时间,可以把预习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课内预习、课后预习。预习的任务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方向;复习和巩固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出重点和难点等。也可以画一下知识树增强自己的记忆。在知识准备方面,主要包括:浏览、翻看、略读新课教材,了解新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内容;估计自己在新课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等。在预习时,不必从头到尾仔细阅读
4、课文,只要浏览一下大小标题,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试着将课本上提出的问题解决它,也可以向自己多问个为什么,还可以特别注意一下有关的演示实验的文字材料以及演示实验中所需要的化学仪器和试剂。我们的学生通常进行的预习是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把下一节可讲的内容学案提前发下去,让学生在预习时要围绕任务(学案)去看书,去思考,记录下疑难点;查阅有关资料,温故以知新;适当做一些预习笔记或练习。三、使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首先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特别是现在,我们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分配课时,作为化学科一周只有2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要完成以前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学会自学,因此预习是
5、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又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这就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其次,预习可以直接提高效率,可以发现自己知识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弥补了漏洞,这样可以扫除知识障碍,使自己听课时精力能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再翻书查找。省去课上许多时间。再次,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书上都有,由于做过预习,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就可有选择地记好笔记。或用笔在书上划重点、做记号,或记下简略的提纲,而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这样要求学生,老师讲的
6、如果课本上没有,就直接记在课本上,这样便于以后复习时查阅,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比把时间大量用在埋头记笔记上要强得多。第四,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都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更为深刻了。理解了的知识是容易记住的,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克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另外,预习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组成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这也有助于记忆。上面这三条我在班里讲了以后,便进行了一个实验,目的就是验证预习与不预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是这样做的:在讲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时,我把班里分为8个小组(这8个小组学习
7、水平差不多,人数也差不多),14小组我提前发了学案,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预习,将预习结果写在学案上,这些的进行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并记录。而58小组则不要求他们预习,第二天我把本节知识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都讲了。四天后我针对这一部分进行了测验,测验结果显示:14小组平均成绩比58小组的平均成绩高了3分,可见预习的重要性。“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有效的预习先行,高效的课堂只能是一句空话,犹如昙花一现。由此我想起朱熹写过的一首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效的预习犹如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只要大家广开源头活水,一定会浇灌出美丽绚烂的课堂之花。
8、同学们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长江路小学】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2009-5-20 16:53:30阅读数: 网友评论: 条 一、问题的提出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学生学习方
9、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对小学生来说,21世纪教育的使命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主体教育思想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最重要的,而预习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教学的问题,课改的问题,说到底实质上还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如果学校教育中主体地位倒置,将不适
10、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更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落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将致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不应有的压抑,并进而影响到了他们主体发展性健康人格的建构和形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校中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因此,从研究学生的自主性预习的学习习惯培养入手,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最核心理念和最基础习惯,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等等一系列
11、好习惯。所以提出了我们的研究课题: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他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上,他提倡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 (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说到底是教师作为
12、教学活动的主导,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创造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构成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完成任务,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及其弟子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个体之间应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应相互不妨碍彼此取得成功的努力。我国有学者认为,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而预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因而在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
13、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为学生创设这种“志趣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并形成个性特色。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低、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指标:低年级进行预习能力与行为习惯关系的研究;高年级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与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 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 2、上课能专心听讲,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3、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 4、针对预习时的疑难能主动和同学探讨、交
14、流。 高年级: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2、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五、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调查研究: 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对实验班班级分别进行前测、中测、后测,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先后向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2、实验研究: (1)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中的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 (2)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预习习惯发展比较研究; (3)小学生不良预习习惯矫治及教师不恰当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3、行动研究: (1)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预习习
15、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2)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的刺激。 (3)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 (4)加强家校联系:实验班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座谈会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 本课题的研
16、究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9.1-2009.2)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 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管理方法、对事情评价的标准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09.3-2009.6) 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组。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提高过程进行记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个别同学进行重点指导。 3、总结、结题阶段(2009.7-2009.8) 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小组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围绕预习习惯的培养进行教学研究,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 2、可视成果:学生的记录集结成册、激励活动的教育片段、图片。 3、实体成果: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