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燕山(yn)胡骑(j)机杼(zh)环谒(y)B华歆(xn)邑人(y)优劣(ne)泯然(mn)C军帖(te)可汗(hn)朔气(shu)城阙(qu)D宦游(hun)曲阑(ln)云鬓(bng)辔头(pi)2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字词。教导相符、相当北方回头看诲人不倦()不能称前时之闻()朔气传金柝()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各句中的数目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分别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仲永生五年C军书十二卷D又七年,还自扬州。E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5按要求填空。如果你的一个同学被其他人误解了,但他并不生气,仍像从前一样去宽以待
2、人,你这时就可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六则中的一句话来表扬他。这句话是“,。”木兰诗中的“,”两句揭示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苦。你的一个最要好的同学要到外地去读书了,送别的时候你可以引用王勃的两句诗“,。”来和他共勉。6. 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默而识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友人惭,下车引之()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尊君在不。D、择其善者而从之。第二部分:(一)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
3、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
4、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8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9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10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11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15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16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1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A在不?”答曰:“待B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C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8将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19将“君”、“尊君”、“家君”正确地填人文中的A、B、C处。依次是:20找出描写友人神态的词句写在下面。21友人为什么会遭到元方的驳斥?你赞同小元方的做法吗?22你如何看待“信”和“礼”?(三)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
6、,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注释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拘系:拘押,关押。庶:庶民,百姓。按:察看。信:的确,确实。23解释加点词语。观者莫识()还对曰()咸仰首叹曰()信如其言()何以去虫()以酒灌()24翻译句子。此地必秦之狱处。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26. 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四)春夜洛城闻笛(唐)
7、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阅读提示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2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2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29“敝入春风满洛城
8、”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3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在于。3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3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第三部分:写作学了伤仲永后,我们无不为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而感到可惜。如果方仲永及其周围的人是另外一个样子,现在的方仲永又将如何呢?请以夸仲永为题写一篇作文,500字以上。(参考答案:1A2教导相符、相当北方回头看3AC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知识仲永仲永写的诗元方书具7D8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
9、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9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10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11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12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1314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5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16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7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1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9、依次是:尊
10、君、君、家君20、友人便怒;友人惭21、因为友人无信无礼;“信”,是立世之本,友人无信还无礼,小元方据理反驳,做得好。22、“信”是立世之本,“礼”是做人之本。23识辨回答都确实除去用24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25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26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27、闻28暗,春夜,故园情29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想像。夸张(注意“满”字的作用)30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31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思念故园之情的还是李白自己。3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