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刚才顾汤华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讲得很全面,也很到位,我都同意。几个企业和乡镇也都作了很好的表态。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2、,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予以了高度关注。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今年4月,国务院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在全国启动了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动员会议,既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坚定决心,也标志着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正在走向规模化,已进
3、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因此,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1、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要求。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发展观的内涵和战略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奉行的是传统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提倡以物为本,强调以“发展”论英雄,眼睛盯牢经济指标,最典型地表现为一切以gdp的增长为发展的主要指标,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或多或少存在着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又把经济增长等同于gdp增长的模糊认识,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投资、轻
4、效益”,“重增长、轻环境”,“重经济、轻社会”,“先污染、后治理”等倾向,不善于统筹兼顾,不能很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导致经济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构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其基本内涵是“五个统筹”。“统筹发展”最紧要的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填平城乡鸿沟,也是我们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温家宝总理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
5、,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要把更多的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带动农村发展,并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在这四个环节中,有三个环节提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国际上来看,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也都经历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个过程。可见,我们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正确举措。我们从转变劳动力的观念
6、、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力的创业意识着手,通过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改进人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正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三农”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永久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千百年来困扰着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为农村和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发展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三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低谷期,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
7、20*年,实际差距约达5:1至6: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民增收的最大困难,在于人多地少,不容易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现行的农业体制仍是人均一亩三分地的“福利农业”模式,这种小规模经营能够解决温饱,却不容易致富。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福利农业”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这种“福利农业”的模式已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清楚地看到,虽然近年来农业技术有可观进步,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非
8、农产业的差距却在拉大,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从“农”字以外找出路,在立足农业抓增效的同时,跳出农业抓增收,通过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实现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数据表明,现在农民收入的构成,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接近50%,工资性收入占1/3,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这就是说,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开展农民培训,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三化”战略的推进,我
9、区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实现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相对的粗放性,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次相对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往往难以短时间内胜任非农产业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当前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素质问题。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全国有50的岗位需求熟练工。进城务工不仅是卖力气,越来越多的用工企业开始对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提出要求,48的岗位需要初、高级工技能。再来看婺城,全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弱的问题。近年来落户我区的新企业接连不断,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的农民兄弟虽然
10、有近水楼台的便利,却没有独当一面的本事,形成了本地企业外地招技工、本地农民外地干苦力的现象。因此,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在短期内努力练成过硬的职业技能,尽快提高就业和转移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措施来抓。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达到“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效果。从而有效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变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新阶段党委政府面临的新任务。领导方式、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所采取的形式,它应客观条件而生,随客观条件而变化。只有及时把握、顺应这种变化,领导工作
11、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当前,婺城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从城乡二元结构转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别是去年我区人均gdp已经达到2000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新起点,标志着经济社会结构将产生诸多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这一阶段,农业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这一阶段,产业结构日趋高级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这一阶段,各种利益调整加剧,各类矛盾开始凸显,社会稳定压力加大。这一时期,领导工作也要发生
12、相应的转变,我认为,当前党委政府最主要的任务有三项,一是抓财政收入,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二是抓就业,为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三是抓稳定,营造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要抓好这三项工作,就要着力推进“三化”战略,要更好地服务于工业化,敢于正面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勇于承担工业化责任。转移农村劳动力就是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在,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大批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出,农民增收就困难,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稳定;企业招不足职工,生产就上不去,财政就受到影响。我们为工业化服务,就要为工业化主体服务。企业缺少职工,政府要帮助联系和推介,农
13、村劳动力需要提高就业技能,党委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培训。一句话,党委政府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盼。”要扎扎实实地为农民提供技能培训,提高素质,使他们顺利转移就业。可以这么说,做好了这项工作,就等于做好了全部农村工作的一半,就等于给区委、区政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就等于给我们的农民兄弟有了一个很好的交代。 4、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从企业自身来讲,一个企业要发展,要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把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好。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谁控制了生产要素,谁就能抢得发展先机。在各类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是最关键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会越来越奇缺。社会发展到
14、一定程度,以前这种企业选民工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民工选企业、民工炒老板的鱿鱼。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已经出现。现在,“民工荒”在全国各地有蔓延的趋势,企业招工难,开工不足,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只有拥有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才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企业。没有广大的一线职工,企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谈不上发展。现在政府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稳定的、高素质的后备职工队伍,不仅能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还能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机遇。当然,从另一个
15、层面来讲,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也是为政府承担了责任。 二、齐抓共管,真正把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级各部门及各企业紧密配合,通力协作。需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切实实抓出成效。前面,顾汤华同志已经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讲得清清楚楚,下面,我再强调几点要求: 1、摸清实情,制定规划。掌握内容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各乡镇要在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之前,对本地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再进行一次细致的调查,对各年龄段的人数、受教育程度、就业的迫切程度等情况都
16、要排摸清楚;各企业也要及时统计本企业的用工人数、所需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并及时上报区人劳社保局进行汇总统计。人劳社保局要根据各乡镇和企业的上报情况,制定出全区劳动力培训转移的长远规划、近期规划。各企业可根据用工需求计划,自行制订各工种的培训计划;不能自行制订培训计划的,可委托区人事劳动局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订。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一定要根据用工实际,确定相应的目标、任务及人数,合理设置科目,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多管齐下,多方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是一项复杂工程。培训的要求不同,任务不同,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培训工作也要多管齐下,多方培训。在培训的主
17、体上,对于企业能够胜任的,能独立承担的,由企业自行组织培训;企业不能独立承担培训的,可委托区人劳社保局帮助联系专业培训学校或培训机构;或采取专业培训学校或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开展培训。在培训的时间上,可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的要求,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脱产培训与学徒培训相结合。在办班的模式上,可采用固定办班和流动办班相结合,固定办班是以职业中学为教学平台,利用现成的教师、教材、设备、场地等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实行常年定点办班。流动办班是以各乡镇为单位,逐乡逐镇分期培训,把学习班办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学员吃住在家,学习在村。 3、学以致用,确保就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18、。能否实现培训就业,是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效的重要依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行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向就业,实现企业与乡镇结对,企业提供用工需求,乡镇组织劳动力进行培训,各企业为参加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适时的吸纳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民,使农民学有所用。人劳社保局、工青妇、乡镇街道、有实力的村、学校等也要发挥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层次的进行培训。区委、区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收本地农村劳动力,对吸收本地劳动力多的企业进行奖励。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要高度重视,亲自到企业进行对接,确保培训一个就业一个,培训一批就业一批。 4、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区委
19、、区政府已经成立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由顾汤华同志担任组长,区委办、区府办、农办、人劳社保局、经贸局、农林局、教文体局、科技局、妇联、工商联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劳社保局。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制定政策和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泛开展劳动力培训工作。要把劳动力培训转移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组织,要把本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副书记要具体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
20、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 5、部门配合,优化服务。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方的互相配合,大力支持。区委宣传部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改变农民的就业观念。人劳社保局作为主要责任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转移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经贸局要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摸清企业的用工需求。妇联要加强对从事来料加工的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其他部门也要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做好服务。企业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要对照sa8000的认证标准,适当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留人环境。 同志们,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切实实地抓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第11页 共11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