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猫”的名实演变考中国古代“猫”的名实演变考赵瑶瑶(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办公室,北京摘要在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猫”一词的含义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先秦时期“猫”在不同文献中含义有别,“狸”和其别名“貔”以皮毛为猎取目标的小型野猫。汉代字书中开始收录“猫”“狸”相关的条目。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齐民要术和南朝梁顾野王玉篇中都有时人蓄养猫的记载,猫是家猫、狸是野猫的认识形成。这一时期也可成为中国古人普遍驯养家猫的最晚时间。此后对“猫”“狸”词义认识的变化主要是细化其形态特征和分类归属以及出现专门描述猫行为的词等方面。古人对猫的词义认识演变的历史就是一段人与猫从互相试探、互相改
2、变到互利互惠、共同生活的历史。深入考察古人对猫的词义认识的演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深厚独特的猫文化、适应现代人对猫的情感诉求和文化心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古代;猫;狸;猫文化100026)中国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野猫已经与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相伴相生。后来被称之为“狸”的野猫进入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中,作为古人捕猎或祭祀的对象;继而选取其中的特定品种驯化为家猫,成为农业生产的协助者。现代生物分类学出于科学研究目的,将猫科动物分为14属38 种。中国现存的野生猫科动物有13种,分别是虎、雪豹、豹、云豹、金猫、云猫、猪、豹猫、渔猫、兔猕、野猫、荒漠猫、丛林猫。11我们日常所见的
3、家猫则大多数来源于近东非洲野猫的单次化事件。2 但是中国古人记载猫并非为了科学研究,而是为了生活的实用和便利;并非是以现代分类学的观念进行分类,而是通过皮毛颜色、体型大小、捕鼠习性等特征来直观判断。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不能把古人所记载的猫,与现代生物分类学意义上猫科动物的某一种类精确对应。此外,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文献中,猫所指称的意义也有所变化,当代学者相关研究中对“猫”字词义演变的研究较少,通常讨论的是汉以前文献中“猫”字的含义。如刘敦愿在中国古代对于动物天敌关系的认识和在农业上的利用一文中认为诗经中所说的猫,并不是今日所说的家猫,而是一种“体型较虎豹为小的猫科动物 3J740。在含义复
4、杂的中国古代虎崇拜中认为,礼记中的猫“还不是今天的家猫,家猫的驯养较晚,大约要到战国时期,而且最初称之为狸 318。王子今猫的驯宠史一文中认为,汉代急就篇中猫“被明确列在野兽之中”,而根据逸周书和诗经的记载,猫“野生的性质也是比较明确的”“属于虎一类的猛兽”。412 4但是学者对先秦“猫”“狸”字含义的讨论仍有值得商榨之处。而自汉代字书1古今农业出现之后,每个时代语言的发展变化通常都会总结到这些文字、音韵、训类书籍中,学者对此类文献中记载的二字的字义发展情况几乎没有关注,或者笼统地说猫是家猫而不区分各个时代的不同含义,对于二字的字义交叉与分化也缺少对比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先秦文献和汉代以后小学类
5、古籍中对“猫”“狸”的记载来探求其词义演变的情况,研究中国古人对猫这种动物认识的变化,以期对中国古代猫文化的研究正本清源、有所禅益。一、先秦文献“猫”的词义有别,“狸”是小型野猫诞生于西周时期的诗经大雅韩奕一诗中,形容韩侯的封国山川广大、物产丰富时用了“有猫有虎 5 12 3一句,这是现存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的“猫”字。这里的“猫”当然跟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家猫不同,是一种作为捕猎对象的野兽。据考证,韩侯的封地韩城“故地在今河北涿县 6 J37这些生活在韩城附近的、作为猎物的猫和虎,肯定都是当时中国的本土物种。诗经中所说的“猫”究竟是哪种动物?刘敦愿含义复杂的中国古代虎崇拜一文中认为:“古代的猫,
6、往往与虎并称,如诗经大雅韩奕篇有熊有,有猫有虎,四者既然并列,猫显然也是某种凶猛的猫科动物,古代既认为可以捕鼠,可能形体较小,如果未曾绝种的话,也许就是今天的翁 318,但是并没有给出推测的理由。我们或许可以从韩奕一诗的文本进行推求。韩奕中记载的野生猫科动物,除了“有猫有虎”,全诗末二句还提及“献其貔皮,赤豹黄黑 5 12 33,因此共有四种:猫、虎、貔、豹。“貔”在西汉扬雄的方言中被认为是狸的别名,所以这是最小型22023年第2 期的野猫。虎和豹作为大型猫科猛兽,古人很早就对其特征有明确的认识。从“猫”与虎并列来看,这种动物应该如前文所引是“体型较虎豹为小的猫科动物”;从不归为虎、豹、貔而单
7、独提及来看,在古人的观念中“猫”与这三种动物也都不一样。也就是说,“猫”应该是体型小于虎豹而大于貔的中型野猫,很可能就是刘敦愿所推测的。首先,在体型上,“的体型小于豹,与云豹相仿,比金猫及其他小型猫科动物都要大。雌性体重13一2 1千克,雄性体重11.7一2 9 千克,体长约为8 5 110 厘米 17 3,是一种中型的猫科猛兽。其次,从猪的分布地域来看,“猪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太平洋白令海岸,直到挪威、芬兰的大西洋-北冰洋沿岸,都有的分布,在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是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猫科动物 17 4,而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河北的山区”7 1
8、0 4,韩侯封国所在的河北一带有非常适合猪生存的环境。再次,从食性上看,“在大多数分布区里,它和大型猫科动物一样,主要以中型有蹄类为食 17 5,鹿及其幼患是猜的重要食物。韩奕诗中还有“廖鹿嚏 5 12 33一句,可见鹿在韩奕封地中数量非常多,足够支撑一定种群数量的猪生存。最后,从体形特征上看,的尾巴非常短,只有30 一5 0 厘米,而且尾尖一段呈黑色,耳尖也有非常明显的簇毛,这一显著的特征也让古人容易将其与虎豹尤其是长尾的貔区别开来、归为一类而单独命名。因此,诗经中的“猫”确有可能就是猪。在古人的观念里,这种作为猛兽的“猫”与虎常常并称。周代记言性史书逸周书中,记载武王狩猎时所获禽兽中也有猫
9、: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中国古代“猫”的名实演变考二百三十有五、犀十有二、麓七百二十有猫虎,迎的并不是猫虎的真身,而是猫虎之一、熊百五十有一、黑百一十有八、泵三百神。郑玄注说:“迎其神也。”孔颖达礼记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鹰十有六、麝五十、正义中进一步解释说:“恐迎猫虎之身,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8 2 0 0故云迎其神而祭之。9 315 0 可见当时古人对无论是韩奕诗中为了押韵而先猫后猫虎本身仍有恐惧,所以这里的“猫”应该虎,还是武王狩猎所得禽兽中先虎后猫,猫不是驯养的家猫,而是游荡在山林和人类田虎并称成为古人的用语习惯,可见在古人的地之间、以野猫为主、捕鼠的小型动物,由观念中,
10、猫与虎是类似的猛兽。而且在武于生物天性捕食田鼠被人看见、想象成保护王捕猎所获禽兽中,猫所获的数量极少而排农业的神灵而成为祭祀对象。这类动物中,列位置优先,可能是一种比虎更难猎取的凶抽象的祭祀对象被古人称之为“猫”,而在猛狡猬的猫科动物。实际生活中则多属于后世所谓“狸”的成书于西汉的礼记一书记载了周代范畴。的农业祭祀“大蜡”,其中包括对猫虎的崇“狸”在当时主要是以皮毛为猎取目标拜和祭祀。礼记郊特牲篇说:的小型野猫。尚书中说:“华阳厥贡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铁、银、镂、磐、磐,熊、黑、狐、狸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织皮。”10 315-316 华国在豫州的嵩山南麓,山之
11、祭也,主先而祭司嵩也。祭百种以报南水北谓之阳,因此叫做华阳。史记集解也。飨农及邮表、禽兽,仁之至、义之尽引孔传对这句的解释说:“贡四兽之皮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织皮,今爵也。116 4“圜”是“织毛为也,迎虎为其食田冢也。9 3149之”,也就是用兽毛做成的织物。“狸织皮”郑玄注大蜡的八神:“先嵩一、司嵩二、就是华国进贡给周朝廷的用来做成织物的野农三、邮表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猫皮。“狸”常常和“狐”并举,它们的体昆虫八。”猫虎不但厕身天子所祭的八神之型应该较为相似,与诗经中的猛兽中,并且作为禽兽中“助田除害”的益兽代“猫”并不是同一种动物,而是与“貔”一表。不但天子有
12、大蜡,诸侯也有蜡祭,可能样,都是因皮毛而成为捕猎对象的小型从周代起猫虎就成为全国上下各阶层公认的野猫。庄稼保护神。这里的“猫”指的是包括野猫总之,在不同的先秦相关文献中“猫”在内的体型相似且捕食田鼠的一类动物。人字的指称不同:或是一种比虎豹体型略小的类崇拜并祭祀这类动物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类中型猫科猛兽,很可能是猪;或指捕食田别和种属,而是它们捕食田鼠的行为对于以鼠的以野猫为主的小型动物,关注的是其在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定居型社会所发生的功农业社会中发挥的实用价值。但这类因食田用,也就是在庄稼保护和粮食丰收过程中所鼠被祭祀的抽象意义的“猫神”也很可能在发挥的实用价值。迎“猫虎”而不是“虎实际生活中作为
13、“狸”被猎取。“狸”和其猫”,体型较大的虎在祭祀时反而排在猫的别称“貔”则主要是作为皮毛猎物的小型野后面,看来当时田鼠的危害比之野猪更严猫。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多用“”字而少见重。田鼠体型小、数量多、繁殖快,直接寄“猫”字,可能是当时“狸”在人类的生活居在农田里,为害频繁、巨大而隐蔽,人力范围内频繁出没,或者是人类猎物中常见的难以根除,因此要迎猫来除害。在大蜡中迎种类,因此作为虎豹以外的小型野猫的代3古今农业称。这些文献内容多为描述狸鼠、狸鸡之间的天敌关系,并没有太多主观亲近的意味。二、汉代字书已收录“猫”“狸”相关条目由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对事物研究的深人,汉代出现了许多字书词典,比如尔雅方言说文
14、解字等。汉代字书中已收录不少“猫”“狸”相关的条目,让我们可以窥见汉代人对这类动物的认识。成书于战国到西汉之间的尔雅中收录了一些“猫”“狸”相关的条目。比如“虎窃毛谓之猫”,晋郭璞注“窃”是浅的意思,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认为“窃、浅,俱声相转 12 37 38,这三个字发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就可以通用,“猫”就是浅猫,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钱猫。又记载“狸子”,郭璞注“今或呼狸”。12 137 42 野猫的幼崽也专门有了名字。古人又观察了狸、狐、醜等相似的动物,认为“其足,其迹内 12 37 5 5,它们脚上有厚厚的肉垫,踩在地面上不留痕迹。这是对“猫”“狸”的名称、体态和特征较早的描述。西汉扬雄所撰
15、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官话解释地方语言的方言著作,其中有一个关于“貔”的词条:貔,(狸别名也。音毗。)陈楚江淮之间谓之(音来),北燕朝鲜之间谓之,(今江南呼为狸,音丕。)关西谓之狸。(此通名耳。貔,未闻语所出。)135 1这里介绍了不同地域方言中对狸的称谓,有貔、等不同的别名。从现代生物分类学角度看,分布在这些地区的猫科动物种类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它们的花色、体型、习性肯定也不尽相同,但是古人认为它们是一类动物,说明汉代的狸是对多种小42023年第2 期型野猫的统称。到了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卷九下收录了“狸”字:“狸,伏兽,似疆。从牙里声。”1419 8 许慎提炼了狸捕猎
16、时善于潜伏隐藏以及体型与疆似的特点来解释,并说明“狸”是一个“从里声”的形声字。卷九下还有一个“猫”字:“猫,狸属。从芽苗声。莫交切。文一新附。1418“新附字”是指宋太宗雍熙年间,徐铉奉诏与句中正等人共同校订说文解字时新增的40 2个字。徐铉认为“猫”属于狸一类的动物,也是个形声字。但这已经是宋代人对“猫”的认识,并非是汉代以前的意义了。用“苗”作声旁应该是因为与猫的叫声发音相似。需要说明的是,“猫”和“狸”两个字最初都是“牙”字旁,“牙”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兽长脊,行牙然,欲有所司杀形”1419 7,是猛兽伏下身躯,潜藏靠近猎物、伺机捕杀的样子。“行牙芽然”和“伏兽”的词义是紧密相连的。
17、我们现在简体的两个字都是犬字旁,这是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俗体字,而在这之前,古籍里用的都是从“牙”的“猫”和“狸”字。关于许慎撰说文解字时不收“猫”字的原因,清代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汉代无“猫”字,“猫”字皆作“苗”字。清代郑珍撰说文新附考卷四对“猫”有所阐释:狸属,从多,苗声。莫交切。按尔雅:“虎窃毛谓之猫。”说文“”注作“苗”。诗:“有猫有虎。”释文:“猫,本亦作苗。”(诸本皆同,通志堂本误作猫。)知从俗加。说文“狡”注“猫”字后人所改。15 郑氏从说文解字和经典释文的文本推求,认为汉代时“猫”字可能作“苗”字,所以韩奕中“有猫有虎”当作“有苗有虎”;而说文解字卷十上犬中国古代
18、“猫”的名实演变考部“狡”字解释为“狡麂如猫,食虎豹畜”对应的也许是此时的猫仍“不可畜”或者 12 0 5,这里的“猫”字是后人改动的而者“不易畜”,那么这里的猫应该仍是野猫。非许慎原有的。清代钮树玉说文新附考又郭璞注山海经“隔山多”的“蚱”:也持“猫”字在“古本尔雅本作苗”的“似猕猴而大,苍黑色,尾长四五尺,似獭,看法。16 尾头有两岐,天雨即倒悬于树,以尾塞鼻。但是清代王筠的看法刚好相反,说文江东养之捕鼠,为物捷健。18 1则除了蒙贵,解字句读卷九记载:晋人还蒙养来捕鼠。苍颉篇说:“似虎窃毛谓之苗。释兽文彼作狸,搏鼠,出河南。19 即、,产自“猫”,小徐同。犬部“骏”下亦作“猫”。河南,而
19、蒙贵产自九真和日南两郡,可见晋案此两字为名,尚可借用。韩奕“有猫有朝不同地区驯养不同的物种来捕鼠,而且常虎”、礼记“迎猫迎虎”,亦可作“苗”常将之与猫狸相比较,可见猫狸是当时生活乎?多部脱佚“猫”字,故校者改此为中人们常见且熟悉的捕鼠能手。也许晋朝人“苗”。“骏”下则改之未尽也。周书世俘已经开始尝试驯养猫,并积累了一定的驯养解:“武王狩禽,虎二十二,猫二。”周初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猫真正走有此物,即不得无专名也。17 进人的生活、与人互利互惠还是要等到南北王筠认为“苗”因为是两个字的物朝时期了。名,因此还可以和“猫”互相借用而不产生歧义,但是诗经和礼记中“有猫”和“迎猫”如果变成了“
20、有苗”和“迎苗”就让人不知所云了。因此他认为恰恰相反,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收录了“猫”字,但是这个字在版本流传的过程中缺失了,到宋代整理时作为新附字补上,为了解释这一情况,后人才把说文解字中的“猫”字改为“苗”字,而犬部的“狡”字下的“猫”恰恰是漏改的原字。王筠还认为周初有“猫”这个物种,就应该有“猫”这个专门的名称。虽然许慎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猫”字,但“猫”字在汉代以前应该是存在的,其一说文解字有不收录的字,其二就像王筠所说“周初有此物,即不得无专名”。而且年代相近的晋代郭璞注尔雅“蒙颂状”时说:“即蒙贵也。状如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胜于猫。九真、日南皆出之。揉亦猕猴之类。12 37
21、6 这里提到蒙贵“健捕鼠,胜于猫”,可以看出此时古人是驯养蒙贵来捕鼠,蒙贵的“可三、南北朝时期“猫”已有家猫含义南朝梁顾野王(5 19 一5 8 1年)编纂的玉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楷书字典,也是第一本同时收录“猫”“狸”“狸”“猫”四个字的字典。卷二十三的“犬部”“希部”“虎部”“部”收录了一些与猫狸相关的字,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猫狸的认识:猫(眉骄切。夏田也。食鼠也。或作猫。狸(音离。似猫。)(力开切。狸也。)希(徒计、余利二切。狸子也。修豪兽也。又猪也。機(士板、昨闲二切。猫也。)狸(力之切。似猫也。)貅(力才切。狸别名。)(倍悲切。狸属。)猫(眉朝切。俗作猫。)隶(余至切。狸子也。)2 0
22、 J815-8385古今农业“猫”解释为“夏田也”,正如前引清代人对“猫”字的考证,这个字可能最初作“苗”字,左传隐公五年说:“春,夏苗,秋弥,冬狩。2 137 48 夏天的田猎就叫做“苗”。另外“猫”跟“猫”因为字形相近已经开始混用了。“狸”和“狸”都“似猫”,说明猫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与人更加亲近。“”从尔雅时期的“浅毛虎”直接变成了猫。狸子除了的名称,又多了一个名称叫“希”。“”从狸的别名变成了“狸属”的动物。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流传的玉篇是经过唐代孙强增补、宋代陈彭年重修之后的大广益会玉篇,已非南朝梁陈之际顾野王玉篇的面貌。虽然陈彭年在重修序中交代了增补字数的情况为“新五万一千一
23、百二十九言”2 2,但是并没有标明哪些字是新增的,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当时顾野王收录了哪些字。续修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收录了一个日本收藏的玉篇七卷残本,第二十四卷只残存了一些“鱼部”字 2 35 7 0-5 7 2,并没有“牙部”字。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与顾野王同时代而稍晚、由南朝陈而入隋唐的陆德明(5 5 0 一6 30 年)所作的经典释文中收录的“猫”“狸”相关的条目,来判断南朝梁陈之际古籍的用字情况:(卷七毛诗音义下)有猫(如字。又武交反。似虎浅毛也。本又作猫,音同。尔雅云:“虎窃毛日機猫。”機,音仕版反。)(卷十二礼记音义二)大蜡八(士诈反。蜡祭有八神:先青一、司二、农三、邮表四、猫虎五、坊
24、六、水庸七、昆虫八。)迎猫(字又作猫,音苗。)(卷十四礼记音义四)狸首(力之反。狸之言不来也。首,先也。此逸诗也。郑以下所引曾孙侯氏为狸首之诗也。)(卷十七春秋音义三)狐狸(力之62023年第2 期反。又作狸,同。)2 4同为南朝陈官员的顾野王与陆德明在同一时期所见社会上流传的书籍应该是相似的。陆德明所引毛诗和礼记在当时流传的版本里都有“猫”和“猫”两种字形,春秋也有“狸”和“狸”不同的字形。可见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不同版本的经书用字已有差别,而“猫”“狸”“狸”“猫”四个字在梁陈之前已经都在使用。更直接的证据当然是唐代的释玄应、释慧琳所编一切经音义中解释“猫狸”所引顾野王的话:猫狸。传音也,正音
25、苗。顾野王云:“似虎而小,人家养畜,令捕鼠。或从犬作猫,俗字也。”下里知反。顾野王云:“亦似虎而小,野兽,亦猫之类。俗谓之野猫。好偷人家鸡食之。18 这里所引“顾野王云”的内容,就是出自其所撰玉篇。从顾野王的论述看,当时南朝统治范围内已经开始普遍畜养猫来捕鼠,我们现在所用的简体“猫”字也已经作为一个俗体字出现了。顾野王对“狸”字的解释仍然承袭周代以来的意义,是一种比虎要小的野兽。但在这里将“狸”归人了“猫类”,并称狸为“野猫”,而不是将猫归人“属”,说明这一时期人对猫情感上的亲近。这一时期“猫”开始指代家猫,“狸”则成为野猫的代称。因为人类畜养猫主要用来捕鼠,所以就与礼记中因为捕食田鼠而被迎祭
26、的“猫”联系起来,借野生的捕田鼠的“猫”为家养的捕家鼠的“猫”,也可能这些家养的猫本就是从某种野猫驯化而来。那些作为祭祀对象的猫,仍然是礼学范畴中抽象的“猫神”,不过这一神灵现在附着在家猫而非最初的野猫身上来卷顾千家万户。而那些原本作为捕猎对象的中型猛兽“猫”,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捕食田鼠的野“猫”,与作为皮毛猎物的“狸”一起,全部中国古代“猫”的名实演变考进人了“狸”的内涵之中。“猫”字作为猛现了猫属的动物,四是对生活在野外的狸有兽的词义消失,在此之后完全变成家猫的代更详尽的观察和分类,五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称,恰恰说明这一时期猫与人的物理距离和词语来描述猫的行为。情感关系的变化。宋代韵书中对“猫”
27、字的解释非常相与顾野王同时期略早一些的贾思约在似,或解释为“兽捕鼠 2 6 “捕鼠兽 2 7,北魏永熙二年(5 33)至东魏武定二年或解释为“食鼠狸 2 8 ,主要强调猫的捕鼠(5 44)间,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功能。由于提倡格物致知之学,宋人对事物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写成农业科学技的观察和描述更加细致,对猫狸也开始有更术巨作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在介绍多具体特征的描写和引经据典的论述。宋代“作神曲方”时也有关于猫的记载:陆佃埠雅卷四释兽说:其屋:预前数日着猫,塞鼠窟,泥壁,狸,在里者。里,人所居也。狸穴而令净扫地。2 5 霾焉,故狸又通于霾字。今狸脊间有黑能够在屋里“预前数日着猫”,
28、随时令理一道如界,或日字从理省。2 9 猫捕鼠,那么此时猫在北方应该也已经较为陆佃对“狸”的解释前所未有的详细,广泛地驯养。可见在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在不但引用了论衡法言诗尔雅南方还是北方,养猫捕鼠、保护生产资料、述征记内内则等书和篇章以及助力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中国古人共同的做袁、崔劫等人的说法,还解释了相关的法。既然在公元6 世纪中叶之前就已经有明“狸步”“狸制”“狸迹”“鸣狸”等词组,文确的文字记载对猫的养,将中国古人普遍繁不具引。陆佃对“狸”字也有新的见解,驯养猫的最晚时间定在南北朝时期应该是比认为是“在里者”,一种游荡在人类居处较可靠的。在此之前,肯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野生动物,还介绍了狸的
29、特点是脊背间有的人与猫之间反复试探和互相改变以互利互一道黑色的纹理。陆佃所见的狸可能是大灵惠、共同生活的过程。猫,它的脊背中央至尾基有一条黑色的由粗从南北朝时期一直到清代,猫是家猫、硬鬃毛组成的纵纹。元代熊忠的古今韵会狸是野猫的看法成为古人对猫狸的基本认举要虽然引用了说文解字的说法“从识。但是其后对“猫”“狸”词义的解释仍里声”,但更直接的是继承和发展陆佃的有变化和发展。说法,认为狸“脊间有黑理一道如界,故字从里”30,把“狸”字当成一个“从牙里”四、唐宋及以后“猫”“狸”词义的会意字。仍有新发展雅中对“猫”也有新的解释:猫。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唐代的字书和韵书中对“猫”“狸”的害,故
30、猫之字从苗。诗日:“有猫有虎。”解释并没有超出前代资料的已有内容。而宋猫食田鼠,虎食田,故诗以誉。韩乐至明清时期关于“猫”“狸”的解释有几个而记日:“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比较明显的变化:一是开始对猫狸的形态特田象也。2 9 征有了较为细致的描述,二是这两个字从东陆佃在这里把“猫”字解释成会意字,汉时期的形声字逐渐被解释为会意字,三是认为猫能捕鼠护苗,因此猫字“从苗”。虽猫的分类归属在虎类和狸属之间摇摆并且出然有附会的意味,但也有合理的成分,同时7古今农业是受到了把形声字解释为会意字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但是对诗经“有猫有虎”的解释纯属以今释古,猫和虎在当时都是韩侯所获猎物,而不是在赞美猫虎
31、保护庄稼的功用,礼记中记载“迎猫迎虎”更跟韩奕诗中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但是陆佃的解说对后世字书中影响很大,比如宋代张有复古编、元代熊忠古今韵会举要、明代牛衷增埠雅广要、清代顾景星黄公说字等都采用了陆佃的说法。其后宋代张有直接把“猫”当成了“从芽苗”的会意字,但仍然采用说文解字的说法认为猫是“狸属”。30 元代熊忠则把猫归为“虎类 31,这是对猫的分类归属的新认识。这一时期猫在字典里的位置排序也出现了变化,宋代罗愿尔雅翼首次将“猫”字排在“狸”字前面,家猫与人类的关系之深、情感之近已经远超野狸。但猫跟狸也总是相似的,罗愿认为猫“色有似狸者,通谓之狸 32 6 1,这样看“狸”不但指游走在山林中的
32、野猫,还包括家猫中狸色的种类。而关于狸的分类和描述,罗愿认为“狸者,狐之类。狐口锐而尾大,口方而身文,黄黑彬彬 32 6 1,狸与狐是同一种类,只是嘴巴、尾巴和毛色有区别,而狸色就是一种“黄黑彬彬”的颜色。宋代的韵书里还出现了猫属的动物。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中记载:“驻,猫属。庄子:狸捕鼠。2 7 这是第一种被归人猫类的动物。此后明代梅膺祚字汇、乐韶凤洪武正韵、赵年伯篇海、张自烈正字通以及清代顾景星黄公说字、汪日桢湖雅都继承了这一说法。张自烈正字通“”字条还将蒙贵归人了猫属:旧注而小切,音扰,兽名,即蒙贵。状如猿而小,紫黑色,捷捕鼠。按尔雅:“蒙颂状。”郭璞注:“状如雌而小,捕鼠胜于猫,九真、日南
33、有之。”广志日:82023年第2 期“獴有黑白黄者,暹罗国最良。”盖猫属,其状似,非即也。旧注不详考,尔雅误指为蒙贵,改从多作,音扰,并非蒙贵。或讹作蒙责。337正字通一书还对狸的分类作了很详细的描述。酉集卷十“狸”字条记载:狸,邻其切,音离。野猫。狸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员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肉臭不可食。斑如虎,方口锐头者为虎狸。食虫鼠果实,似虎狸,尾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皮可为裘领。宋史安陆州贡野猫、花猫,即此二种也。文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即灵猫。南方白面、尾似狐者为牛尾狸,亦名白面狸,善缘树食百果。张揖广雅云:“玉面狸,人捕畜之,鼠帖服不敢出。”又登州岛一种狸
34、头鱼尾者,名海狸。33这里分别介绍了猫狸、虎狸、九节狸、香狸(灵猫)、牛尾狸(白面狸、玉面狸)、海狸六种狸属动物,而且对其形态特征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而所记载的家猫“有黄、黑、白、驳数色 33,种类颜色也为数不少。随着猫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与猫相关的字词也逐渐被“创造”出来,更准确地说,是原本与猫无关的词逐渐与猫发生了联系,词义得到了新的解释和运用。比如宋代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中解释“”为“熊虎狐狸之声也 2 7,此时狸的叫声还与狐、熊、虎共享一种拟声词。然而到了金代韩孝彦、韩道昭撰五音篇韵中猫的叫声已经有了专字:“,户交切,猫声也。”34而“”字在北宋陈彭年大广益会玉篇中
35、是“音姣,虎声 2 0 J835,被借用为猫的叫声,词义发生了转移。明代梅膺祚撰字汇中收录了表示猫犬呕吐的字:“(七切,音心。猫犬中国古代“猫”的名实演变考吐。)(同上。)”35 而在唐宋时期的字书毛色。这是通过习性和外表的相似来判定、韵书切韵大广益会玉篇广韵集出于经验的积累和方便实用的目的所下的定韵类篇五音篇韵等书中,这个字都义。因此前文说秦汉时期的狸是小型野猫解释为“犬吐”。本来是专门表示犬的行为也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古人认定的狸可能一的字,现在又把猫加了进来,说明人和猫的开始包含的物种就超出了今天小型猫科动物关系亲近,注意到猫的各种行为。猫竟然与的范围,也可能是随着认识的演变和经验的六畜之
36、一的犬平起平坐,可见地位大为积累,很多其他动物因为与猫狸的某些相似提升。性而进人了猫狸属大家庭,但因为没有更详清代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七记载:细的资料而无法更深一步讨论了。“徽微(音米)。王逸九思:狐狸兮微微。案微微,狸声也。今吴中呼猫日微微。”36 徽微本来为狐狸的声音,金代五音篇韵中解释说:“微,牛肌切。狐狸声。”34 胡文英解释为专指狸的叫声,并且吴人称狸猫叫微微。我们现在称猫为“咪咪”,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此外,清代还出现了三种猫谱专著,分别为嘉庆时期王初桐的猫乘、孙荪意的衔蝉小录和咸丰时期黄汉的猫苑,标志着中国古人对猫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正是因为猫的词义不断演化和发展,古人不但对猫
37、本身的认识更加深入,比如三种猫谱中对家猫品种、习性、养护和治疗等的记载;而且对猫产生了情感互动与心理依赖,并使其进人绘画、诗文、故事等文化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独特的猫文化相关内容。从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古人所认为的不少狸属、猫属的动物并不是现代生物分类上的猫科动物。比如九节狸为大灵猫,香狸为小灵猫,牛尾狸即果子狸,分别是灵猫科灵猫属、小灵猫属、花面狸属的动物;海狸是啮齿目河狸科河狸属的动物,跟猫科动物相去甚远。但是在古人看来,它们都属于狸类。猫属的“”解释为黄鼠狼或者猩猩,蒙贵则是猴类,都不是猫科动物。所以古人对于狸的定义基于几个方面的特点:擅长捕鼠、体型较小、“黄黑彬彬”的五、结
38、论“猫”和“狸”字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含义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周代的文字记载中,“猫”是一种常与虎并称的中型野猫,很可能是;大蜡中迎祭的“猫”指的是一类以野猫为主的、捕食田鼠的小型动物,关注的是它们捕食田鼠的行为对于农业生产的实用价值。“狸”是一种作为皮毛动物而被人类狩猎的小型野猫。但是被迎祭的“猫”也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狸”被猎取,“猫”与“狸”的字义有所交叉。战国时期的记载中多用“狸”字而少用“猫”字,可能是“狸”这种花色的野猫比较常见,从而成为虎豹以外的小型野猫的代称。此外还有大量关于狸鼠、狸鸡之间天敌关系的描写,说明狸与人的生活进一步发生联系,为下一步的接触和驯养提供了先决条件
39、。到了汉代,字书中开始收录“猫”“狸”相关的条目,出现了对猫的名类和狸的特征、别名、幼崽等的描述。晋代郭璞记载人们常常驯养蒙贵、来捕鼠,并且将其与猫类比,可见猫的捕鼠能力深人人心,虽然不易驯养,但在这一时期或者更早的两汉时期,人们可能已经开始尝试畜养猫,并积累了一定的驯养经验,打下了野猫变为家猫的基础。猫与人真正互利互惠、共同生活还是要9古今农业等到南北朝时期。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明确记载了南朝区域内的居民畜养猫来捕鼠,稍早的北魏贾思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北朝日常生产中养猫来清除屋里的鼠患。一南一北的记载遥相呼应,可见南北朝时期养猫捕鼠、保护生产资料、助力农业生产已经成为时人共同的做法。这一时期有
40、明确的文字记载古人对猫的驯养,因此将中国古人普遍养猫的最晚时间定在公元6 世纪中叶应该是比较可靠的。南北朝时期猫是家猫、狸是野猫的看法逐渐形成,成为此后人们的基本共识。但是从唐宋到明清时期,人们对“猫”“狸”含义的认识仍有变化和发展,包括开始对猫狸的形态特征有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并逐渐将这两个字由形声字解释为会意字,其分类归属也产生了变化,此外还借用一些原有的词语来描述猫的行为。到清代中后期,所有的语言和文化发展汇聚在一起,出现了三部集成性质的猫谱专著。同时一些我们现代生物分类上非猫科的动物也进人了猫狸属的范围,说明古人的分类往往是依据直观经验和实用目的。中国古人对于猫的含义理解的变化历史,就是
41、一段古人与猫从相互试探、互相改变到互利互惠、共同生活的历史。总之,深人考察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猫”“狸”词义的变化历程,理清中国古人对猫这种生物的认识,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猫文化的第一步。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云吸猫”成为时代风尚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中国古代猫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价值,适应现代人对猫的情感诉求、文化心理和现实需要,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 1&ZD333)阶段性成果102023年第2 期注释:唐代已有猫为猛兽的看法。唐张参五经文字卷中记载:“猫(萌交反,猛兽。)”卷下:“虢(士山反,猫也。见尔雅。)”可见唐人认为五经中
42、的“猫”与“”都是猛兽。见【唐张参五经文字M微波榭丛书本.据王正考证,慧琳音义引用玉篇时“一般标注为玉篇日或者顾野王云”。见王正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考汉语史研究集刊,2 0 2 2(0 1):2.按:一切经音义引顾野王释“猫”共有6 处(包括1处暗引),“狸”字有4处,文字大同小异。单育辰“狸”“”名称考实认为:“古代动物分类不密,典籍里也常常将其他种类的似猫动物如原猫、丛林猫,甚至大灵猫、小灵猫、黄鼬、果子狸混称为狸,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典籍里的狸都指的是豹猫。”古人对生物的分类多基于直接观察和实用目的,并非现代生物学为科学研究而分类,目的不同,笼统含混在所难免。但狸既常为混称,那在典籍里
43、能判断为确指豹猫的情况可能不多,“典籍里的狸都指的是豹猫”的说法还有可商榷之处。见单育辰“狸”“孖”名称考实,华夏文化论坛,2012(01):108.参考文献:1 吕植主编中国大猫M北京:中信出版社,2 0 2 2.7.2 C.A.Driscoll,M.Menotti-Raymond,A.L.Roca,K.Hupe,W.E,Johnson,E.Geffen,E.H.Harley,M.Delibes,D.Pontier,A.C.Kitchener,N.Ya m a g u c h i,S.J.O Br i e n,D.W.Macdonald,The near eastern origin ofc
44、at domestication,Sc i e n c e 317,5 19 5 2 3(2007):3刘敦愿刘敦愿文集(全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2。4王子今猫的宠史J历史学家茶座(第中国古代“猫”的名实演变考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6(第1版).5【清】阮元校刻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2 0【梁】顾野王撰,吕浩校点大广益会玉篇疏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10(第1M北京:中华书局,2 0 19.9(第1版).版)2 1【清】阮元校刻春秋左传正义M十三6刘石诗大雅韩奕地名考辨J古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10.籍整理研究学刊,19 9 1,(0 2):
45、2 2【梁】顾野王玉篇M】宋刻本国家图7 汪松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M】北书馆藏善本书号:0 8 6 5 1.京:科学出版社,19 9 8.10 4.2 3【梁】顾野王玉篇(残卷)M续修四8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世俘解第四十库全书第2 2 8 册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日M西安:三秦出版社,2 0 0 6.9(第1本昭和八年京都东方文化学院编东方文化丛版).书本影印。9【清】阮元校刻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24【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抱经堂丛书疏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10.本.10【清】阮元校刻尚书正义夏书禹贡2 5 石声汉译注,石定、谭光万补注齐民要M/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术M中华书
46、局,2 0 15.5(2 0 2 0.8 重2009.10(第1版).印).11【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集解,【唐2 6【宋】陈彭年广韵M】古逸丛书覆宋刻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编本.辑部点校史记夏本纪第二M北京:27【宋】毛晃增注,毛居正重增增修互注礼部中华书局,19 8 2.11(第2 版).韵略MI.明刻本.12【清】郝懿行著,安作璋主编郝懿行集2 8【宋】丁度等集韵M】清康熙四十五年M齐鲁书社.2 0 10.4.刻递修本,13周祖谟校笔方言校笔M北京:中华书29【宋】陆佃坤雅M五雅全书本.局,19 9 3.2(第1版).30【宋】张有复古编M四部丛刊三编景14【汉许慎撰,
47、【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宋精钞本.M北京:中华书局,19 6 3.12(2 0 12.1031【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M明嘉靖十重印).七年补刻本.15【清郑珍说文新附考M恐进斋丛书32【宋】罗愿撰,石云孙校点尔雅翼M本.合肥:黄山书社,2 0 13.5.16【清】钮树玉说文新附考M许学丛书33【明】张自烈正字通M清康熙九年刻本.本.17【清】王筠说文解字句读M】清刻本34【金】韩孝彦、韩道昭撰,【明释文儒删18【唐】释玄应撰,【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补五音篇韵MI明成化三至七年刻本.义M: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狮谷白35【明】梅膺祚字汇M】明万历四十三年莲社刻本。刻本.19【清】胡绍焕撰,蒋立甫校
48、点文选篓证卷36【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M清乾隆四一西都赋M合肥:黄山书社,2 0 0 7.18十八年刻本。11古今农业2023年第2 期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Name and Realityof Ancient Chinese CatsZhao Yaoyao(Special office of ancient agricultural books,China Agricultural Museum,Beijing 100026)Abstract:In ancient Chinese documents,the meaning of the word“c
49、at has undergone a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different periods.In the pre-Qin period,“cat has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documents.“Civet and its alias“Pi are small wild cats usedas fur animals.The Han Dynasty dictionaries began to include entries related to“cat and“civet.During the No
50、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Jia Sixies Qimin Yaoshu in theNorthern Wei Dynasty and Gu Yewangs Yu Pian in the Southern Liang Dynasty recordedthat people sometimes kept cats.The recognition that cats were domestic cats and civetswere wild cats was formed.This period could become the latest time for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