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讲话稿 7月8日,我们召开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在全国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是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推广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刚才,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代表,分别就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帮扶责任做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参会同志回去好好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谋划好的扶贫思路和举措。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我讲三点: 一、要敢于担当,担起历史使命 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坚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使命感,把这
2、项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一)深化扶贫开发是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去年以来,先后召开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五次全体会议,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全国各地开展调研,走遍了甘肃定西、湖南湘西、山东菏泽、云南、新疆、贵州等贫困地区,对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
3、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二)深化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为新一轮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将“三山一滩”列为扶贫攻坚重点区域。今年又出台了新的考核评价办法,要求全省贫困县要在2019年前全部脱贫,着力引导贫困县把主要精力放到减贫增收、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管理、主体责任落实、落实约束指标等扶贫开发工作上来
4、。“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正在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而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扶贫开发既是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经济工作,也是缩小发展差距、关爱弱势群众的民生工作,更是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作。 (三)深化扶贫开发是建设幸福商城的具体体现。建设幸福商城,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县委、县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以来,全县抢抓国家实施大别山扶贫连片开发的重大机遇,以农民增收脱贫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
5、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农民素质提升为重点,大力开展扶贫攻坚活动,逐步增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发展活力。我们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广以龙头企业为树干,合作社为树枝,贫困农户为树叶的“产业树”扶贫模式,构建“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实施搬迁扶贫工程,引导1008户4454人的贫困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小集镇、中心村、旅游景区集聚。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完成了7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新修村组道路168公里,新建生产桥、公路桥10座,整修大塘56口、堰11处,打井16口,极大改善了贫困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全县贫困村从125个减少到110个,贫困人口从12.63万人减
6、少到7.74万人,扶贫开发效果明显。 特别是自7月8日扶贫开发工作会之后,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创新扶贫思路,推进精准扶贫,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各乡镇均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落实了“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机构。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成立了帮扶工作队,各县直部门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为驻村“第一书记”,深入联系村开展结对帮扶。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创新了多种增收脱贫模式。一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脱贫型。如上石桥镇双竹园村、双椿铺镇张畈村、李集乡五岔塘村、丰集镇石头岗村、鲇鱼山办事处龙潭村等贫困村,努力把人口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
7、措施来抓,多方位、多渠道拓宽劳务输出门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长。二是资源开发利用增收脱贫型。如苏仙石乡东河村、邓楼村、汪岗镇韩冲村利用本地茶叶资源优势,黄柏山管理处黄柏山村、伏山乡里罗城村、七里山村、金刚台镇刘小坳村利用旅游资源优势,鲇鱼山办事处下马河村、鄢岗镇周寨村利用蔬菜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政策扶持增收脱贫型。如汤泉池七里冲村、河凤桥乡田湾村、金刚台镇杜畈村、丰集镇油坊店村等贫困村通过扶贫开发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其中七里冲村、田湾村、杜畈村、油坊店村被评为省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村;黄柏山村扶贫搬迁新村贫困户发展
8、旅游产业,建设农家乐宾馆、山货特产超市,户均增收在4万元以上。依托牵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李集乡朱围子村、杨畈村、姜棚村、何楼村和河凤桥乡栏杆桥村5个村实施的科技扶贫和增收项目到户,通过合作社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农药、化肥、技术、信息服务等,实行产品回收,贫困户亩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是以往种植花生、棉花等农作物收入的2倍以上,带动了1500多户贫困农户持续增收。四是能人带动增收脱贫型。如河凤桥乡田湾村祝增峰带领80多户贫困户发展油莎豆、蓝莓种植。观庙镇邬庙村丁宏曲成立了福满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20户贫困户养牛、猪、土鸡。苏仙石乡邓楼村邓继生带领27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400亩,人均增收在
9、6000元以上。五是单位帮扶增收脱贫型。如省银监局争取省交通集团投资260万元,在伏山乡簪子河村新修村组道路8公里,承诺将修完该村所有村组道路,将极大方便当地茶叶、板栗等特产运输,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目前,全县110个贫困村实现了县直单位帮扶全覆盖,逐步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二、要勇于自省,正视存在问题 自7月8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后,各乡村、相关单位同志为促进脱贫增收做了很多工作、想了很多办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从8月中旬至9月底,我对原列今年脱贫的20个村逐一走访,在实地调研中感受到,各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总结出了好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0、: (一)观念转变还不够彻底。全国已经进入了扶贫攻坚新时期,国家就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但部分同志还是老思想、旧观念,有的认为扶贫帮扶就是逢年过节去看看,送些慰问金;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要资金、要项目、要人员,没有跟上上级的要求,还有工作不严不实的地方,也有企图年终凭数字拔高的侥幸心理和糊涂认识;有的贫困群众还存在严重的“等靠要”和小富即安思想。 (二)扶贫方法还比较简单。有的乡镇、村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过于单一,仍然是就扶贫抓扶贫、就项目抓扶贫、就资金抓扶贫的老套路,没有根据贫困村、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利用多种扶贫方法帮助贫困群众致富脱贫。下村中我听的最多的
11、就是:村里要修多少池塘、想要多少项目,过度依赖上级项目,贫困村的内生动力没有很好发挥。有的埋头搞项目建设,不考虑项目合理性,也不注重可操作性,扶贫成效既不明显,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软件资料还有待完善。各村虽然也建立了一些扶贫制度,但是总体比较散乱、不够系统,没有与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结合起来。多数扶贫开发规划千篇一律、过于雷同,没有很好地结合地方实际,不接“地气”,缺乏指导性。扶贫工作日志不够细致,多数是寥寥几句话,不能很好反映实际工作。有的村扶贫组织建立了,但人员配备不齐,工作没有具体人管、具体人抓。 (四)精准程度还略显不足。精准扶贫是在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基础上,针对贫
12、困户致贫原因,实施精准帮扶。有些地方浅尝辄止,以为建档立卡后就万事大吉了,没有精准到户。近期披露的xx区xx县的扶贫事件,3119人违规认定的扶贫对象中,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我们要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精准识别,实现动态管理,有进有退,让老贫困户及时脱贫,让新产生的贫困户及时纳入帮扶。 12 分页阅读第1页: 一、要敢于担当,担起历史使命第2页: 三、要深化实践,创新扶贫路径三、要深化实践,创新扶贫路径 上次扶贫开发工作会上确定全县今年脱贫20个村。为加快扶贫进程,经县
13、委政府研究决定,又新增了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10个村加入今年脱贫任务,力争更多的村尽早实现脱贫。全县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的总体部署上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确保顺利完成今年脱贫任务。 (一)转变观念,情况把握要更精准。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是国家统计局通过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对于研究贫困人口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一些真正的贫困户没被选出来,不能做到应扶尽扶;一些扶贫资金和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扶贫效益不高。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真扶贫、扶真贫”意识,根据关于转发省扶贫办的通知(信
14、扶贫办201529号)相关要求,做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复核工作,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把贫困人口认定的“水分”挤掉,做到谁贫困就扶持谁。要找准致贫原因,贫困户有的因为遭受大病、大灾,对家庭生活条件造成了严重损害;有的思想认识落后,守着自家贫瘠的一亩三分地,不愿闯、不敢试;有的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找不到致富门道;有的缺少资金和劳动力,心里有想法、手上没办法。对这些致贫原因,要细化帮扶方案,做到“精确诊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基层同志要进村入户、深入其中,认真做好致贫原因梳理工作,扎实将每户贫困家庭的难处、想法、诉求汇总整理,为实现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根据全县扶贫开发考核标准要
15、求,一项一项进行对照,全面查摆扶贫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大力开展专项攻坚,认真谋划解决措施,补齐扶贫工作“短板”。 (二)吃透政策,增收举措要更有力。各乡村和相关单位要研究政策、村情、民情,切实增加扶贫开发举措的有效性,促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生活水平。要吃透政策,根据省里xx县里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要求,认真研究相关考核指标,结合考核内容谋划扶贫举措。要围绕增收致富核心,树立短期和长期目标,促使脱贫措施有力。短期目标成效要快,以增加劳务收入为主,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产业集聚区或县城、集镇,参与水毁工程等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中短期增收。结合帮扶方案,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
16、聚,形成尽快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长期目标产业要准,以培育产业为主,结合贫困村资源现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中长期增收。要坚持长短结合,把农民短期增收与产业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短期增收促进产业成形、壮大,以产业支撑促进农民致富,发挥带动作用,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要加快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户籍制度等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因地制宜,扶贫路径要更多元。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
17、马观花、大而化之。”做好扶贫工作,要在前期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诊断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贫困类型、不同的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制定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脱贫增收方案,确保精准帮扶的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在贫困村的脱贫上,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劳务村,要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对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旅游村,要大力发展农家乐、田园观光等乡村旅游类型,以旅游消费带动增收;对城乡结合部的邻近XX县区村,要动员群众向城市转移安置,向工业企业和三产服务行业转移就业,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去;对适宜种养殖的特色村,要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
18、林的原则,积极发展茶叶、油茶、中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培育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对成功人士较多的能人村,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能人回乡回村创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输血式”的帮扶虽然能一时缓解贫困的局面,但却不能形成一个稳定而长效的致富机制。要真正带领群众致富,必须增强“造血”功能,加强技能培训,做好思想上的“扶智”,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自身能力。 (四)统一标准,软件设施要更完善。脱贫成不成,关键看基层。乡村干部、基层组织是上级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是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的
19、同时,着力强化基层党建等“软件”建设,真正把基层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推进村级“四有、两上墙”建设,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农村扶贫攻坚。“四有”即:一是有明确的脱贫规划,各贫困村要立足本地实际,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年度脱贫规划,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改善等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人员责任、时间节点;二是有具体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扶贫工作过程,促进扶贫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跟踪问效;三是有动态自评表,定期开展自我评价,查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自评结果及时调整扶贫措施;四是有贫困户情况登记册,要对辖区内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细化扶贫开发工作台账
20、,确保情况清楚、任务明确。“两上墙”即:一是扶贫组织上墙,各乡镇、贫困村要成立扶贫开发专项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能职责和具体负责人员,及时上墙公示,让群众心中有数;二是“农村四项基础制度”上墙,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密切党群干部关系,为推动工作提供良好的党风政风保障。会后县农开扶贫办和各乡镇要对前三季度扶贫工作开展自查,重点查摆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五)强化责任,工作机制要更健全。对于我县来说,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数较大,加之大病大灾等因素导致的返贫现象,扶贫开发任务仍相当艰巨。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
21、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健全部门帮扶机制,每一个贫困村都要确定一个定点帮扶的县直单位,每一个县直单位都要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派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村谋思路、想对策、解难题。要利用行业部门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向贫困村倾斜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直接用于帮扶对象。要充分发挥扶贫主体责任,乡镇干部要发挥贴近基层、熟悉群众的优势,积极进村联户、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落实优惠政策,对贫困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向有关部门反映,努力争取解决。要健全产业扶贫机制,大力推广扶贫“产业树”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助力农户脱贫
22、。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或物化补贴等方式,鼓励涉农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在种养殖和初加工环节开展深度合作,保护农户利益不受损害。结合土地确权登记、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探索支持农户以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与企业、合作社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健全督导考核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期限,确保如期完成扶贫开发脱贫任务。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乡镇和村,坚持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进行表彰奖励;对脱贫任务进展缓慢的乡村,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不得评先评优。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县农开扶贫办要严格督查、全程跟踪、及时反馈,确保全县扶贫开
23、发工作组织领导到位、扶贫责任到位、规划安排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指导到位、扶贫成效到位。 (六)培育亮点,发展成效要更扎实。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作,要结合全县当前重点工作,做好统筹结合、协调推进,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打造工作亮点。要促进扶贫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把“产业树”扶贫模式的先进经验总结好、推广好、发展好,带动贫困农户参与到粮油、油茶、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商城黑猪、淮南麻鸭等特色产业发展中来,依靠产业带动就业、依靠就业促进增收。坚持扶贫开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支持贫困村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旅游业态,发展三产服务行业,形成增收致富亮点。推动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让乡村更美、更亮。促进扶贫开发与文明卫生县城创建相结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育文明乡风,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12 分页阅读第1页: 一、要敢于担当,担起历史使命第2页: 三、要深化实践,创新扶贫路径第13页 共13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