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仑殇读后感 篇一:昆仑殇读后感 昆仑殇读后感 昆仑殇一群普通的军人,用生命与感情写就了一段回响在世界最伟岸山脉上的凯歌。作者之所以用“殇”这个字,不是为了夸张深重的面对死亡的悲痛,也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军人的光辉,我想或者毕淑敏有着最单纯的表达,这只是一群人的祭歌,但是这群人,却让整个昆仑背负了难以排遣的沉重。一群普通的军人,用生命与感情写就了一段回响在世界最伟岸山脉上的凯歌。作者之所以用“殇”这个字,不是为了夸张深重的面对死亡的悲痛,也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军人的光辉,我想或者毕淑敏有着最单纯的表达,这只是一群人的祭歌,但是这群人,却让整个昆仑背负了难以排遣的沉重。 在拉练的一路上,太多的军人有着想
2、说却说不出的话,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诉说。有太多的军人失去了本可以成为亲人的战友,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表达。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行军队伍如一条巨龙盘卧在昆仑的脊梁,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又是那样的脆弱,因为在自然的面前没有谁能称的上是坚强。 人是如此,感情亦是如此。爱情,亲情,它们都被埋在了昆仑的冰封白雪之下,铸就了永远却不久远的殇。 一号决绝,刚毅,义无反顾,大意凛然的军人气概,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挑战和敬畏。书里很多细节,让自己不由的摸着胸口,深深的吸一口气,似乎正在拉练的,正在经历千百般磨砺的人就是自己。“向上是生,向下是死;头上是生,脚下是死。每一下举手投足,每一次吞吐呼吸,无不经历生死循环”这
3、不仅仅是翻山拉练,而是 一种将死亡置之度外的,向生命顶峰、灵魂深处的攀登和超越。“胜利,惟有胜利,惟有辉煌的胜利,才能像正午使人不敢正视的阳光一样,将牺牲压榨得匍匐在脚底,使人不会去注意它。”面对那一串串黑色的数字时,一号的心也在狠狠的流血,但是一切没有退路,他始终捍卫的军人的精神。除了一号,还有参谋,魁梧憨厚的炊事员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在昆仑山的怀抱里永垂不朽,一座座刚毅决绝无悔无怨的精神丰碑将在这里万古矗立。号手李铁为了在零下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中吹响振奋人心的冲锋号,耗尽了最后一丝真气;战士金喜蹦为阻挡甘蜜蜜即将被飓风卷入悬崖的身体,跌进了万丈深渊;年轻貌美的女兵肖玉莲毫无征兆的倒下后,再也
4、没能爬起来,永远长眠在荒凉的无人区;烈士后代郑伟强坐在一号不让检修的中,中途坠落山涧,车毁人亡他,真正的“一号”,在冰天雪地里,用血用生命把号角从队伍最开始的地方吹到队伍最末端,为“一号”找回了战士们丢盔弃甲的“斗志”。我很敬佩中国军人坚忍不拔的意志,还惊讶于决策别人生命的人的无知无情决断。一直喜欢文中郑伟良的话:“战争的物质性是异常直接的。吃苦不是目的,只是达到胜利的手段。”“单纯追求苦难而忽略军人生命的价值,正是对传统的背叛。”作为现代的中国军人就应该像郑伟良这样有丰富的学识,聪明的头脑。也许很多人欣赏“一号”的严格,但我不得不为他的无知而惋惜,无论何时何地,生命高于一切。昆仑殇是毕淑敏的
5、处女作,主要讲述了昆仑防区部队进行军事拉练过程中发生的事。这项军事拉练是严格和残酷的,有许多士兵被高原严寒的气候冻伤冻残,有的甚至失去了年轻宝贵的 生命。小说主人公一直没有被写出名字,而是用“一号”来代替。这个“一号”代表了一种最高的威严。“一个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数字,又是一切天文数字的开始。谁能逾越过一呢。”一号在小说中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心里备受煎熬。一方面他痛惜那些在拉练中牺牲的战士,感到悲痛,不断地谴责自己,因为是他要在海拔五千公尺的高原上拉练,是他要进入无人区。可以说战士们的牺牲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个人决断。另一方面他是一名军人,作为昆仑防区最高军事指挥官,他必须重视使命,他必须为国家
6、和人民训练出一支高素质,能吃苦的边疆守卫军。小说结尾一号要被调离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昆仑,离开埋在这儿的战友和士兵们,但他的心永远地留在了这一片土地上,因为他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他,作为参谋,从一开始就嗅出了“命令”的“无理”。但作为军人,“服从”是他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一个可亲可爱的战友活生生地在他身旁倒下,他无法沉默了,选择了“反抗”。当然不是公然的反抗,他只是“勇敢”地站到了一号的面前,私下底表示自己的对这道命令的否定,请求班师回巢,不要继续去挑战将会吞噬更多生命的“无人区”。然而,在军营里,是不容许出现哪怕一点点不同意见的。所以,一号只有置他于死地用一辆“亡命之车”派他把报告送给
7、留守官员。报告当然没送到,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死了,再没有第二个人站起来质疑和反抗“一号”了。 他,一个魁梧憨厚的炊事员,是个孤儿,但有美丽的未婚妻“妞妞”在家里等着他。他是多么的热爱生命与生活啊,为了给老婆和丈 母娘寄上足够的钱花,他从牙缝里省下了糖果和罐头。他是充满希望地和他的长官“一号”踏上这条亡命之途的。因为他希望通过这次“亡命之旅”来立战功,抹平他曾经不小心犯下的污点。好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 她,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不应该这么美丽的。她不应该呆在军营的。因为她的美丽,让整个军营无法平静,所以,他的美丽是他今生最大的错误。军营中不需要美丽,不需要任何引起“动乱”东西。她也
8、希望通过这次难得的“立功”机会,让众人忘却她惹事的美丽,认识到她的先进与善良。 爱情,亲情,它们都被埋在了昆仑的冰封白雪之下,铸就了永远却不久远的殇。文章想要唤起的是人们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更多的也是对于生命的关注,如果亲情不再,责任不再,那么,生命的尊严也就不再。或者,这也是血缘所不能解释的存在吧。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或多或少会遇到坎坎坷坷。看完这篇文章,沉重的不是见证生命的陨落,只是为那总也不能说明的,久久不能排遣的情感纠结不清,念念不忘。想到以后人生中将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要想征服它们,也唯有向昆仑殇中的一号,参谋,炊事员等等学习它们的不屈的精神,才会是无憾的人生。人的生命的意义,
9、就在于自我发现,不断地向自己求证:我的体格到底有多强壮。我的意志到底有多顽强。我的头脑到底有多智慧。我的生活到底有多少可能性。即所谓挑战和超越自己的极限。 然而,人,永远无法预知自己的极限在哪里,甚至终其一生,也鲜有人能证明。 信念的力量无穷大,为了荣誉、为了尊严、为了理想人可以完全忽视自己的肉体和物质生命,抑制求生和安逸的本能,毅然决然地选择炼狱,以肉身真切的体验回答自己:我是否可以。 雁过无声,无数的人登场又谢去,在世间走过一遭,不留任何痕迹。论其一生,除了生命的终止有确定的端点和界线,生命的宽度在大多数人之间并无差异,徘徊在均线上下,不逾矩。同科学研究一样,生命的过程终究只能以一次终极的
10、失败证伪,而永远无法证实。每一个小小的“胜仗”,只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还有更多的可能。螺旋的生命之圈越划越大 篇二:毕淑敏作品读后感 读毕淑敏作品精选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毕淑敏的作品,但是准确的说,我们应该是在高中的时候就“结梁子”啦。毕淑敏的散文情感丰富,语调朴素真实,就像那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那般的平实,给我一种无以名状的安静与祥和的体验,而正如哈姆雷特一般,文中的奥妙也只有每位读者细细品味,领悟。 她是起初是一名军医,散文更多的是讲述了自己的平生经历,从心灵到感受,细腻的情感,都是她的真实感受。看她的散文,我们会由心底的敬佩,总觉得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有帮助,这也是她的散
11、文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吧。 先说说昆仑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一个冬天,发射有军事卫星的国家,自高空所摄我国昆仑山地区的照片中,发现了一条奇异的曲线。这是什么。新式武器试验场。国防设施的伪装。中国人修筑的马奇诺防线。抑或又一条长城。情报人员陷入忙乱之中。待到高精度分辨仪器,经过连续动态观察,电脑显示出最终结论之后,他们愕然了。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原永冻地带,摄氏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这些徒步行进的中国军人们,究竟要干什么。他们等待着它的消失, 或者是凝固在那里。然而,曲线顽强地向前延伸,延伸”这是文章的开头,这条蜿蜒曲折的线正是那一位位血肉之躯的军人,正是他们用生命与感情写就了一段回响在世界最伟岸山脉上
12、的凯歌。作者之所以用“殇”这个字,不是为了夸张深重的面对死亡的悲痛,也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军人的光辉,我想或者毕淑敏有着最单纯的表达,这是一群人的祭歌,但是这群人,却让整个昆仑背负了难以派遣的沉重。在拉练的一路上,太多的军人有着想说却说不出的化,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诉说。有太多的军人失去了本可以本可以成为亲人的战友,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表达。在恶劣的自认条件下,行军队伍在自然的面前没有谁能称得上是坚强,让我感到生命的渺小。 再说说心灵是一只美丽的小箱子这篇,心不管在医学还是生活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脑虽然是情感与智慧的大本营,而心却是我们的深处,它就像一只小箱子,从来只把亲情、友情一样的事物储存起来,把
13、那些引起我们忧愁和苦闷的往事甩在了外面,一旦这个箱子被负面的东西进入,便演变为恨,使人们永远无法从黑暗的阴霾中走出,从而抑郁而终,文中的最后一句“我衷心希望每个人的小箱子里,都装满光明和友爱”就是想要警示我们,不要对那伤心、 羞耻的事情念念不忘,要记住一切美好的事物,让自己的心灵整洁纯静,永远保持一份宁静、光明和乐观的心态。 我很赞同我很重要中的想法,每一个人都是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下产生的,能够从那亿万分之一产生难道不重要,从远古的粗糙人类进化到现在,人类已经充满智慧和能力,“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重要呢。”,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总有不同的
14、地方,无论失去哪一个,都是很重要的。毕淑敏的这一番诉说,只是想告诉我们,任何人都应该珍惜自己,重要不是伟大的代名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的宣布我很重要。 我最喜欢的是提醒幸福这篇散文,我们总是在提醒苦难,却从来没有提醒过幸福,总以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事实上,苦难的之后便是幸福,幸福其实并不少,但没有人提醒你享受幸福,所以更加渴望幸福,殊不知,幸福就在身边,它大多数是朴素的,常常在暗淡中降临。我觉得幸福并不是需要浩大声势或荣华富贵,一块蛋糕、一份眼神、一次抚摸、一张字条。都有可能成为幸福,我们不是没有幸福,而 是我们总是忽略了幸福,自然
15、无法得到舒心、快乐。如果我们总能在幸福的时刻感受到幸福,察觉到幸福,那人生是不是美好多了呢。 “幸福并不比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的心灵的感觉。所以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窑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篇三:血玲珑读后感 血玲珑读后感 一直都比较喜欢毕淑敏,喜欢看她的书,在中国当下走红作家
16、和流行小说中,毕淑敏和她的小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显然,她的小说同样关注现实生活,演绎人们之间的爱恨情仇,编织出诸多流行精彩的故事,然而在当下文坛又拥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带有毕淑敏式的标签心理学小说特色。从预约死亡、红处方、生生不息、女人之约、昆仑殇到拯救乳房,都是她从医学心理学和病理学的角度切入,把小说的艺术虚构和很多病理学、心理学的理论术语和治疗实践相糅,创作出独具一格的中国心理学小说。 偶然间发现了血玲珑这本书,首先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又想起貌似有这部电视剧,看奇心驱使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母爱的伟大,生死的抗争 一位女强人,一位母亲卜绣文,为了拯救自己还有不可救治贫血症的女儿早早,不仅要
17、收到巨大的精神压迫,还要若如其事的奔波商场,就是为了女儿那一笔巨大的医疗费。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不惜一切,不择手段也要把早早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这样,一个在医学与伦理学夹缝中的拯救计划“血玲珑”就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来,企图创造一个新生命(准确来说应该是药)来拯救一个病入膏肓的小生命。 卜绣文,在商场上是一个干练的女强人,在家里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在女儿面前是一个好强能干的母亲。当苦难降临这个幸福的家庭是,面对文弱书生的丈夫,她无疑要挑起灾难的重担。 为了使这位经治医生魏晓日能够全心全意的拯救早早的生命,卜绣文不惜自己的贞洁,利用魏医生对她的好感,企图通过肉体的交换来赢得医生死心塌地的救助。虽
18、然结果还是失败了。 祸不单行,当“血玲珑”方案确定下来以后,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可厄运再次当头一棒。早早居然不是卜绣文与夏践石的孩子。婚前被强暴的一幕幕向这位千疮百孔的母亲猛烈冲击。但为了早早,她忍受了一切,甚至她的生命。卜绣文毅然按照“血玲珑”的计划进行着,找到当年强暴她的流氓,延续一个与早早的骨髓一模一样的“生命”。对于一个年过四十的女人来说,要再十月怀胎,无比在自己身体里装上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心灵的创伤,身体的残害,死亡的威胁,在这位母亲看来,已是不值一提了。女儿已成为她生命的全部。苍天也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卜绣文最终在鬼门关里走了出来。 “血玲珑”一个让人产生美好幻想的名字,正是这场
19、抗争的战场,宣告着一场生与死的决斗开始。主导者钟先生把它视为医学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实验,将会在医学界掀起一阵狂风。然而,在这滴水不漏的计划背后,将是以牺牲一位母亲和一个活鲜鲜的生命为代价的“拯救生命”行动。 “难道整个医学的进程不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组成的吗。如果我们漠视一个个活鲜的生命,我们又如何能取得真正的进展。” “吾爱吾师,吾更爱生命。” 面对这样一场生死抗争,学生魏晓日终于觉醒,不顾导师的谴责,尊重新生命。生命需要拯救,但不是以一条生命抵换另一条生命。 站在死亡线上的早早,知道母亲试图用妹妹的生命来拯救自己时,毅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在她天真幼
20、小的心灵里,生与死分得清清楚楚,犹如楚河汉界。 在针孔插下那水一般晶莹的皮肤下的时候,一个早早自杀的噩耗传来,“血玲珑”天衣无缝的计划此刻已经化为乌有,生与死的抗争此刻宣告停止。 这是钟医生的错。还是卜绣文的错。“谁都没有错,错的是病。” 在病魔面前,我们不能屈服,如海明威笔下在狂风暴雨海上抗争的老人,虽然最终还是 死去,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但是,抗争不能剥夺其他生命的权利,倘若如此,那还算是一场“生命的抗争”吗。 合上书,有很多感慨,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位母亲,母爱一直是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从动物世界到人类社会,为了自己孩子,作为母亲的她们会奋不顾身,是本能吗。一些人无法理解她的行为,每一个转折,每一个低回,她都那么决绝,义无反顾,这也是本能吧。撇开其他的不说,就只谈谈在救女儿的这方面,她的坚持,她的勇气,她的坚强都让人唏嘘不已。她做的在某一方来说是伟大的,这便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一心为子女着想的母亲,小时候不懂事,总以为老妈就该把好吃的留给自己,要为自己做饭洗衣,慢慢懂事了,知道了“母爱”这个词,知道了孝顺她,可那种所谓的伟大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一直认为,平平凡凡中总会见伟大。第12页 共12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