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同步练习限时滚动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其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答案:B2位于人体内的神经元的
2、功能分段,如下图模式图所示。下列据图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B部位和部位均含有线粒体C神经元的细胞核一般存在于部位D一旦部位发生冲动,传导到部位,就能引发释放兴奋性递质解析: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细胞体与轴突连接的部分;是轴突末梢;突触包括轴突末梢细胞体和轴突树突的类型;神经元的细胞核在部位;神经冲动传到以后,可以引发释放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兴奋的产生过程和递质的释放都需要消耗线粒体中产生的能量。答案:B3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
3、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解析:本题考查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根据题意可判断:前一种反射属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后一种反射属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答案:C4(多选)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C两项测的一极在膜内和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电流计偏转。B、D两项测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
4、在膜外,是相同的电位,不会形成电流,电流计不会偏转。答案:AC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左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左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C效应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解析: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会收缩。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则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
5、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根据提供的答案组合,可以确定为C项。答案:C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可知重症肌无力应该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减弱甚至丧失,但不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答案:A7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
6、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处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导到a处,a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C项正确。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
7、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答案:D8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c为突触间隙,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递质的扩散,从而影响兴奋的传递;只
8、做一组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应该再补充一组,刺激e点,测d点电位变化的实验,才能证明兴奋传递是否是单向的;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不能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即使没有c处的药物作用,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e点,d处也没有电位变化。答案:B9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D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的兴奋解析:本题突出考查学生识图、综合分析等能力。由图可知人体反
9、射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许多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许多神经元的参与,需要脑与脊髓共同参与。根据“”突触简图和单向传递的特点,A、D有可能将信息传至大脑高级中枢,C有可能由高级中枢下行传至脊髓,调控脊髓参与的某项反射活动。处兴奋传至脊髓、大脑皮层等神经中枢分析综合,由传出神经作用于,不一定引起的兴奋,有可能抑制兴奋。所以D错。答案:D10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刺激B,C发生了兴奋;如果以同等的适宜刺激同时作用A、B时,C未兴奋,则可推测A释放的可能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
10、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解析:突触单向传递的本质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由此判断图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方向为:AB,BC。刺激C点,d处会发生一次兴奋,但兴奋不能传至A、B,所以a处不会兴奋,电流计的指针只会发生1次偏转, D错。答案:D11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11、电信号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图示中的两个神经元只能由左边一个神经元传至右边一个神经元,不能倒转。答案:D1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 cm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图所示)。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解析:本题考查离体神经纤维在外界电刺激作用下膜电位的变化。当刺激传到a点时,a点膜外变为负电位,此时b点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当刺激传到b点时,b点膜外变成负电位,而此时a点已恢复为静息电位,故电流表回零后又向右偏转。因此电流表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12、14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所决定的。(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第(1)小题中,感
13、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本小题的答案为:皮肤;脊髓。第(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第(3)小题中,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答案:(1)皮肤脊髓(2)突触的结构(3)能不能不能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14(8分)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
14、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_,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_,表明部位d受损。解析:(1)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神经中枢的参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
15、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故不是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说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由传出神经经突触d传到骨骼肌从而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而传不到骨骼肌
16、,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但兴奋传不到传出神经,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答案:(1)不属于(2)不能(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且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15(18分)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浓度高于膜外。(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
17、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图,原因是_。 (5)如图丙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6)在探究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关系的实验中,科学家分离出蛙的神经元,其装置如甲图所示: 丙该实验的原理是_。在每一次刺激的过程中,安培表指针偏转次数为_次。科学家认为有两种假设:a.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升高而增强。b.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升高而增强。请在坐标图丁中简单画出相应的实验结果。丁答案:(1)外正内负NaK(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乙甲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乙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突触延搁作用)(5)如图(6)刺激神经纤维将引起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形成局部电流,通过测量局部电流的大小反映兴奋强度的大小两如图所示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