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 姓名:八下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稿 主讲人:黄俊城【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改造方式:组成_合作社,走_和_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
2、社。手工业改造方式:_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_年起,实施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政策: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三大改造的意义:到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我国初步建立起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_二、课堂达标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4、阅读理解三
3、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5、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6、完成P25 练一练三、能力训练:1、选择:(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4、、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C、赎买 D、没收(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正度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
5、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第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 国家有利的-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材料二 伤害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新中国成立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改善了,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有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的百分之四十。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家资本主义为什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了什么政策。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其有什么作用?(3)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各采取了什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