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如何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师德,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教师的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等等。但我不想空空的论述这些问题。一是因为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有名的学者把它阐述的十分精到,我的论述并不能及其百分之一,一是因为我并不想谈论这些问题。经过十几年学生生涯,上了教育伦理学的选修课,关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我心里有很多想法。除了上课听的笔记,我当然也查了些资料,尽管这样,我的观点可能还很片面,也很不成熟,还请老师加以指点。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们的教育,包括我国从古至今的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行为的教育,大概是人类独有的现象。狭义的教育是生活经验的传授,广义的教育是
2、通过特定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特定的传播手段,面对受众言说某种特定的经验、情感、观念、信仰,以便营构某种特定的空间氛围和社会氛围,对受众构成某种特定的影响。政府的会议、文件、各种传媒、法律、宗教布道者的仪式、演讲等等都是这种教育。这种教育常常与特定的社会权力和文化权威相关联,所以常常对受众构成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和惩戒性,国家的监狱、教会的火刑、父亲的皮鞭都是这种强制性的体现。 教育一直以来都在传承和规约着某种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们仍旧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古人摇头晃脑跟着先生读死书死读书的镜头,我们仍旧可以在我们的初中高中教学中发现这种教育的影子。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方式自然就是灌输,就是所谓填鸭
3、式的教学模式。我们一直在复制上一代甚至不如上一代,老师说我们记,我们的考试基本就是对课本或笔记的照搬,孔夫子没说过的我不能说,毛泽东没说过的我不能说。在这种教育教育模式下,教师自然就被放在了强势地位。他作为具体实施教育行为的人,自然拥有着知识权威和国家权威代表者的双重身份,而学生就像农民的土地和工人的机器一样成为了教师的劳动对象,理所当然的被置于了弱势地位。那么这时候,我给我们的教育下一个比较个人的定义:所谓教育就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灌输和规范,很多时候则是约束和强制。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强者规定了弱者必须接受这样的教育,必须服从这样的约束、强制和惩戒。这种教育理念催生发
4、展出上述的具有强权主义倾向的教育伦理,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教育行为,教育方式,都是按照这种教育理念和强权主义教育伦理来展开的。举个例子来说,父母之于我们处于强势地位,与我们相比在家庭中他们具有绝对的权威,因为他们的权威地位,我们必须服从他们的命令,一旦我们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或者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可能遭受“家庭暴力”。教育者之于被教育者也是这样的。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被老师体罚,这也是一个实例。论述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这种强势与弱势的关系,我们就好分析现在教师身上那些所谓有违师德的事情的原因。从而进一不对症下药,找出在实践中提高师德的方法。在论证以下观点之前我要声明
5、一下,我所说的每一点并不是指所有教师都具有而且必须具有。那只是存在与一部分人中但是相当广泛的教育者中。一、教育者的嫉妒心促成教育暴力。这种妒嫉在每一种动物里都有,而人类表现得最明显。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保持高度的警惕,怀着严重的嫉妒心,很可能连自己都没有发现这种嫉妒心理。可以说中国从孔子以来两千多年的教育中可以说从来没有离开过暴力。暴力本来就是统治者或者说是强者的武器。正是因为教育者的嫉妒心,才规定了很多框子,不让你超过他。你个人不能比我更强大,你必须服从我。在当下的背景下,中学学生的感情生活常常是校园暴力的触发点。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正是感情萌动的时候,他们眉来眼去,教师妒嫉得不得了。自己的少年
6、时期不一定拥有过这种东西,纵使拥有过,已经失去了,现在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正在承受着婚姻的无聊的煎熬。出自一种本能的妒嫉心理,他必须严厉制止这些少男少女竟然如此眉来眼去,而且是以非常冠冕堂皇的名义。其实这些眉来眼去的学生可能什么违规的事情都没有做,但是教师坚决不能容忍。二、教育目的不纯正。在我们目前的理念中,无论是文学作品中还是小学生的作文都把教师歌颂为伟大的人,他们社为社会,为国家教育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在造就人才上的作用但也必须客观的看待这种伟大。很多时候教师在教育上的伦理价值都是为我和唯我的。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要学生提高,为了自己能够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拿奖金。那些考不上高分,
7、因而影响班上平均分数提高的学生,常常被优秀班主任剥夺考试权利甚至被赶出校门。我们也经常听周围的人说,XXX的父母给班主任老师送了点礼,老师就把XXX调到了中间第二三排。教育者单方面照顾自己的利益,很少考虑弱势群体的权利、要求和尊严。既然教育的目的是为教育者服务的,那当然必须为了维护教育者的权威和利益而牺牲被教育者的权利、愿望、需要、尊严和幸福。有时候这种牺牲仅仅是为了照顾教育者的某种情绪或者某种面子。三、通过充当教育者而充当强者。在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不少教师有这种心理。比如说,某教师和别人发生了巨大的不愉快,而这种不愉快让他非常难受,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人格乃至身心的侮辱,于是把这种情绪带到自
8、己的课堂甚至变相为迁怒于自己的学生。他要找回心理平衡,找回自己的强者地位,只有把一切强加给弱者。这中变态的心理常常引起体罚暴力。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一小学教师用钉子扎学生,据一同工作的同事反映该女老师近来心情一直不好。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就说了如下的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在社会中的意义非比寻常,一点都不夸张的说,教师为国家培养着接班人,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为国家培养出好的接班人。经常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育水平,在这个老师的教育下平平庸庸,但在另一个老师的培养下却能非常出色。为什么?这就和教师的师德有关了。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受社会精神文化因
9、素的影响,或者受各种各样的情况的干扰,有些教师的伦理教育观念发生了扭曲。就如上面所说的,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师德水平就要减弱自己的强势地位,但不是消除这种强势地位。毕竟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还要处于一种引导地位。学生究竟怎样生活,应该由他自己去考虑,去创造。作为教师没必要去嫉妒,去干预,你们平庸总不能让你们的学生也平庸吧!你们不幸福就不允许学生幸福!这是没有道理的,更不要说做出众多逾越道德逾越法律的事情。除了消除嫉妒,明确教育目的,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地位,教师还可以从具体的事情中提高自己的师德。我们都知道政治思想、法律、文学艺术、传统文化、社会风气等都深深的影响着教师道德,作为一个老师,读词吟诗之间就可以修身,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也对规范自己行为起着重要作用,这样在教育者的意识里就有了一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法律界限。培养自己深厚的职业情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尤其是高校教育者。高校教师劳动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道德自觉性和更强烈的道德责任感高校教师教育劳动的时空特殊性,同样决定了教师应该以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者的师德水平关系到我们教育的未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