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0 1 0年 6月 第 2 7卷第 2期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Re s e a r c h i n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De v e l o p me n t J u r L 2 0 1 0 V01 2 7 No 2 网络手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中的运用 徐 占春,代祥(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双重任务,也面临着思想 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双重 困境。在 当前环境下,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的优势,创建课外网络教 学平台既有必要,也有充分的可行性。这对于加 强课程实效性,实现教学 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
2、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网络教学;必要性;可行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 4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 2 0 2 4(2 0 1 0)0 2 0 0 4 2 0 5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运用网络手段 教学的必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 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爱国主义这一历史性主题 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回应和决策。由于该课程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双 重任务,所以也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 的双重困境。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已成 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之 一。(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困境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出
3、勤率不高、听课不认 真等等在中国高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调查 显示,对政治理论课 和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的大学 生只占1 3 4 ,对 目 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不满意的大学生占2 5 ,有 1 2 的大学生认为政 治理论课和品德课对 自己影响甚微,还有 1 2 5 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没有任 何影响。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重要构成 部分,“纲要”同时具备了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其丰富 生动的历史内容有助于改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体系教学。然而大学生对历史的冷漠却弱化了“纲要”课程的这项功能。据 中华读书报)2 0 0 1 年 3 月 1 4日报道,北 京零点调查公司通过
4、对北京、上海、武汉和深圳四 个城市中 1 0 6 5 名 1 4 -2 8 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 发现:青少年掌握的历史知识普遍薄弱。以满分 1 0 0 分计,平均得分 2 7 6 9 分。其中大专及其以 上所谓高学历者历史水平也比较有限,仅比平均 得分高 5 7 7 分。由此看来,大学生是对历史的冷 漠、无知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因此,“纲要”课程教学除了要冲破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瓶 颈,还要积极摆脱当前历史教育式微 的困境,才能 达到教学 目的。在当前环境下,以数字化、高速化、交互性和 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络已对人们生活产生 越来越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 的群体,已经
5、成为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群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 来源,是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 所,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 新的环境。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I-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深教学实效性研究,项 目编号。D O G O 8 1 4 1 4 4 2 网络手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中的运用 段,正随着 网络技术 的发展逐渐推广普及。这将 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的全新变 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高校稳定,培养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
6、者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们 应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 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 径”、“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 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 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手段。这为我们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做好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指明 了方 向和道路。因 此,引进网络教学手段,对破除“纲要”教学困境,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重大意义。(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特点及设置 局限“纲要”课程既具备了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和逻 辑性等基本特征,又是
7、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 教育课,这种双重属性就要求教师在简单介绍中 国近现代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 的基础上,对重大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进行深人分析与 探讨,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国史、国情教育,从而 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 规律,自觉地肩负起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讲好这门课程,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 覆盖中国近现代 1 6 0 余年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 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大 学生对科学的历史结论的认同感。但事实上,由 于受到中学课程设置导向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尤 其是理 科、工科、医科和艺术(音、体、美)类学
8、生 对这一段历史发展进程和脉络 的了解非 常有限。然而,“纲要”课程安排只有 3 6 学时。在有限的课 堂授课学时内既要将学生本该在中学阶段掌握的 相关历史知识进行重复讲授,又要使学生真正“了 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 了 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道路”,这很显然是不现实的。由此,在课堂教学 之外,把网络教学引进“纲要”课程教学就成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有益尝试。首先,网络教学有助 于 提升“纲要”课程教学的形象性和学生认识形成 的 准确性,只有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历史内化,纳入 自 己的认知结构后,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历史、感受 历史。其次,网络教学有利于任课教
9、师可 以把学 生的认知能力和课程的教学 目标进行磨合,更多 地通过双向交流与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思 考的兴趣,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这将有助于克服中学历史课堂单向教学方式 在学生思维中形成的僵化厌倦情绪,从而调动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的。因此,作为肩负 双重使命的通识历史教育课程,“纲要”在教学方 法上进行突破与创新,尝试引进网络教学不失为 个好的选择。总的来说,网络化教学在“纲要”课程中的运用,为大学生学习该门课提供一个 自 主参与、合作学习的平台,对于完成教学目 标和提 高教学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运用网络手段 教学的可行性(一)
10、网络教学的优势 自从 1 9 8 9年英国高校实施“C T I,(计算机用 于教学创新)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就开始向教育领 域扩展,多媒体和互联网在许多学校的教育过程 中应用愈加普遍。2 1 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发展的成 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打破了信息 的地域局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就“纲要”课程 教学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教师潜在地 拥有了浩如烟海的相关历史资料,并能够即时对 课程教学提出的资料性要求做出反应。对学生而 言,互联网络可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 动性,学生可 以利用 网络获取资料,开 阔历史视
11、野,进行探究性学习等。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在常 规课堂之外,使教师、学生、媒体等要素效用最大 化,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的任务和 目标。这 就为“纲要”课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 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前提。历史教育的一个 突出特点,就是需要 学生有 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历 43 网络手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史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认识、理解与认同,增强 探究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 背的学习方式。中国近现代史 1 6 0余年,既有 落 后挨打的屈辱,也有革命成功的光荣。相关的遗 址、遗迹和遗物,是这段
12、历史最好的见证,能体现 那个时代的特征,其真实性、形象性都是历史文献 所不能企及的,它们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与理解无 数中华仁人志士的历史实践活动提供了感性材 料。“触景生情,情景不离”,大学生的对于中国近 现代史的情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鲜 明、形象、生动的直接情境,能唤起大学生相应的 历史情感。然而,由于历史遗址和实物资料分布 的地区局限性,大学生不可能完全平等地接受这 种历史情感教育。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则可 以凭借其实物声像的传输以及还原功能,让大学 生通过网络远程获取的声像资料,与中国近现代 的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 的体验。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和巨大的心灵震
13、 撼,将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 命感。(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和成长特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逐 渐渗透到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网 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 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 言习惯,对他们 的成长产生着深刻 的影响。“纲要”课程的授课对 象主要是上个世纪 8 O 一9 O 年代出生的学生,他们 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不是传统意 义上 的“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而是“与虚拟社 会情景的对话”。一切可感 的世界在 网络上都 可 以模拟,社会化的“参与”在这里得到实现和满足。大学生对网络得心应手的应用,使他们的价
14、值观 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会打上互联网信息技 术 的烙印。因此,大学生接受社会的教化将很难摆脱网 络的影响。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渠道多样化使大 学生头脑中有多种思想 的冲撞,“纲要”常规课堂 上简单的结论或者空洞的理论往往不能被他们真 正接受,甚至因为不能与他们已有认知结构对接 而引起抵触情绪,这对于实现课程 目标是非常不 4 4 利的。而网络的可模拟性、易操控性和海量信息,在一定限度内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纲 要”网络教学可以把教材语 言转换成学生认知结 构中的各种媒体语言,通过媒体语言来表达教材 内容,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组成部 分,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三、如何运用
15、网络手段提高“纲要 教学 实效性(一)建立专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网络教学平 台 由于“纲要”课内容多,课时少,加之肩负着思 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双重任务,教师要在课 堂中细致地、精彩地讲授近代中国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时 间从 1 8 4 0 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 1 6 0 余年的历史 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一些理工类和艺术体育 类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不好,学习兴趣或或教学 方法等方面的原因,“纲要”课传统的课堂教学很 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 以实现让他们“了 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
16、社会主义 道路”的教学目 标。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纲 要”课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其中拥有海量信息和 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网络,既可以丰富教 学内容,又能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因此,“纲要”课 教学的具体实施,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建立 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作为优质 的网络教学资源,“纲要”课 网络教学平 台应该具 备 以下几个功能系统。1 课程管理系统。该系统 通过对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设置相关权限,并对他 们的操作和学习过程进行记录,了解平台的运行 状况,达到对“纲要”课程实行有效 管理 的 目的。学生通过系统的注册进入课程平台进行学习,在 学习的过程 中留下相关 的记录。
17、根据学习记 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 自身的不足,督促自己学 习;另一方面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 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可 以作为平 时表现 的一部入记入平时成绩。总的来说,课程管理系 统能够为“纲要”网络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可 靠的保障。网络手段在“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教学 中的运用 2 课程学 习系统。该 系统应该 包含课程简 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案例库、问题库、参考书目和教学录像等辅助学习资源。通过大量的富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的教学 内 容,一方面,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能根据自身 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性和有 目的性进行学习,在 轻松和快乐的学习过
18、程中,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另 一方面,增强了课程教学的直观性,能够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视频资 料,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学生还原历史场景,加深 对 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特别是的对一些重大问 题的认知和理解。3 课程交流系统。该系统 的主要功能是通过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解决“纲 要”课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调动他们的自主性和 积极性。由于网络教育平 台的“虚拟”性,师生处 于相对分离的状态,缺少传统课堂中直接的交流 和互动,因此,有必要建立这样一个课程交流区。在课程交流区,教师针对课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 题组织学生展开 自由广泛的专题讨论,学生也可 以通过交流
19、区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答疑请求。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辅导答疑下,学生在 自主学 习中积极地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建构。总之,通过 在“纲要”课网络教学平 台中进行交流和互动,确 保学生顺利实现课程学习 目标。4 测试评价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 学生在“纲要”课程学习过程中对 自己的学习成效 进行测试,进而得 出客观而科学 的诊断评价。它 主要由单元测试、试题库、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 教师评价等部分组成。测试评价系统一方面帮助 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平 时表现和交流 区的 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准确、客 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水平,以便为教师为 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导策略,实施个性
20、化的辅导;另 一方面为学生提供 自我评估的平 台,学生每学完 一个单元都可以在网上做相关的测试题,可以对 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及时根据学习 情况的反馈,调整 自己的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 果,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师生的网络教育观 念和技能“纲要”课 网络教学平 台建立后,只有师生积 极利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但实际上,不少课程 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后,由于师生不重视和网络 技能欠缺等方面的原因,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措 施,如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讲座,强化师生的网络 教育观念和技能。由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在 教
21、育观念上,“纲要”课教师应摆脱课堂 自上而下 传授知识的角色,应认识到在网络平台上,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管理者,通过指导学 生如何使用课程平台,引导和帮助他们能 自主地 学习课程内容。并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下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总之,教师须转变 观念,利用网络教学中的积极 因素,培养学生新的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纲要”课网络课程平 台对一般大一学生来说是新鲜和陌生的。一方 面,由于新鲜,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网络 课程平台,学生由传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 动地学习课程知识。另一方面,由于陌生,他们可
22、 能还不适应,会面临一些困难。虽然登陆平台进 行学习,但并没有计划和有系统地进行学习,碰到 问题,也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此外,由于 离开了课堂,特别是缺少教师的监督,部分学生很 难真正进行自我控制,使得“纲要”课网络教学效 果大打折扣。因此,“纲要”课网络教学平台对学 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有独 立、自 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求学 生逐步转变学习观念,转变其在传统课堂中依赖 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会利用平台中 的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纲要”课网络教学要取得实效,除了必须的 教学观念转变,还要加强 师生 的网络技能培训。当前,高校相当一部分师
23、生并不太熟悉运用课程 平台,造成了网络学习的障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 实。高校部分任课教师年龄偏大,网络技术方面 的知识和操作水平不足,很难充分发挥其扮演的 指导者和帮助者角色,阻碍了师生 的交流。同样,部分学生因来 自农村或贫困等原因,中学时期很 45 网络手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少接触网络,他们的网络操作技能也不熟练。在 打开或登陆“纲要 课网络教学平台时,会碰到很 多意料不到的困难。在这时,学校应采取切实可 行的措施,加大经费和人力的投入,加强对师生相 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技术能力。(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 虽然建立 了“纲要”课 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 一系
24、列措施来强化师生的网络教学观念和技能,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最终的成效还在一定程度上 取决于管理的是否得当。首先,加强对“纲要”课 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在进行管理与维护 的过程中,通过明确的角色分工、流程管理和网站 内容定时更新、内容检查、筛选责任等制度,形成 一套合理的机制,确保课程网络平台能够正常地 运行。其次,出台和完善相应 的政策和措施,调动 师生参与 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有关部 门需对 参与网络教学的教师应当适当地进行鼓励,如确 定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在这个基础上,要求教师对 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要进行监控、管理,并定时进 行网上辅导和解答学生提 出的疑 问。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学生
25、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差,对他们也必 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地管理,任课教师必须强调 要使用课程网络平台,借助相应奖惩机制,要求他 们自主地进行网上学习,并且按时、按期完成教师 在网上布置的各项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促 督,使学生能够自主和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后,我 们还需通过各种渠道(如组织讨论、问卷调查、随 机调查等)收集学生、教师对于“纲要”课程 网络教 学平台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方建设性的意见,进 一步修改和完善课程网络平台,使平台更能体现 和符合师生的兴趣和要求,以便教师和学生能更 方面使用平台。总之,有效管理是提高“纲要”课 程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参考文献】E I-I杨亚军 把握学生思想
26、脉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E J-I 黑龙 江高教研究 2 0 0 2 (3)z-I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见 中发E z o o 4 1 1 6 号 E 3 1 屠静芬、禚 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网络化教学的设 计与思考 J 教育技术导刊 2 0 0 7 (1 0)E 4 杨字辰、王伟 意义接受学习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网络教 学中的优化应用 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 0 0 8;(2)E s l 陈淑静 透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堂网络教学课弓 发的思考口 历史教学问题 2 0 0 6 (6)E 6-1付佑全 网络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
27、学的影响及 对策 辽宁教育研究 J 2 O O 8;(1)四川大学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工作座谈会,2 0 1 0 年 6 月 4日,四川大学在望江校区文华活动中心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副校长石坚教授、步宏教授出席座谈会,党办、校办、人事 处、学工部、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关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一线教师和有关 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石坚副校长在会上讲话,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新举措;强调人才培养质量 是立校之本,要把本科教育教学创新的理念转化为课堂的具体实施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加强师资队 伍等方面
28、的建设,在人事管理方面给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以保障,努力使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座谈会上,各与会有关人员紧密联系学校和学院实际,纷纷围绕如何推动本科教育创新,深化本科 教学改革,进一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为学校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结合本年度“双代会”校长 工作报告 以及 四川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讨论稿),深入分析了我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梳理了制约教育教学创新的突出问题,着重提出了下 一步亟需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4 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