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名词用如状语+文言虚词(一)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名词用如状语+文言虚词(一)(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例:豕人立而啼 人:像人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犬一样老人儿啼 儿:像小孩一样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 (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
2、待客人一样)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级(人名)(像对待犬马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仆一样)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 例:朱亥椎杀晋鄙 椎:用铁椎臣请剑斩之 剑:用宝剑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 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 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角落里扩展:班门弄斧 风餐露宿草行露宿(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
3、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例: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间扩展: 晓行夜宿 昼伏夜出 白日做梦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每) (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日夜望将军至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 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四)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第一次扩展:三顾茅庐 四通八达 一见钟情(五)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1. 用连词“而”或“以”来表示修饰关系,表示两者相伴随的状态。 例:执刃而立跂而望矣 弃甲曳兵而走2. 根据语意来判断: 例:儿惧,啼告母永之人争奔
4、走焉文言虚词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1. 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 例: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表因果
5、 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7)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 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2. 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3. 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庄子逍遥游(二)何 1. 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 今译为:为什么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2)作宾语,主要代指处所和事物 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6、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例: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2. 疑问副词(作状语)今译为:(1)怎么、怎么样 例: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 (2)何故、为什么 例: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3)多么(表示程度深)例: 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3. 附动词(通“呵”) 今译为:喝斥、谴责 例: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 新唐书王琚传(三)乎1. 语气词 (1)表疑问、反问 今译为:吗、呢 例: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表赞美、感叹 今译为:啊、呀 例: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3
7、)表推测 今译为:吧、呢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表肯定 今译为:也 例: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列子(5)用在句中停顿处例:胡为乎遑遑何之? 归去来兮辞2. 作词尾 今译为:地 例:凌清风,飘摇乎高翔。战国策(1)介词 相当“于” 今译为:在、对 例: 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模拟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孙膑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三辈。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
8、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
9、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越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滑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其军。1.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弟
10、重射,臣能令君胜 君弟:您只管B.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胜:第二次取胜C.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率领D. 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2. 对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指代前文中的“(田)忌”B. 据其街路 指代前文中的“大梁”C.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指代前文中的“庞涓”D.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指代前文中的“斫大树”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于是
11、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B. 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对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对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对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齐王千金。C. 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了。D. 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
12、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试题答案】1. A(B项“再胜”应为“两次取胜”;C项“将”应为“使孙膑为将”;D项“亡”应为“逃亡”)2. D(“其”应指代“大树白”)3. D(第一句侧重表现孙膑的智慧;第三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庞涓,后一分句的主语是田忌,都与孙膑无关;第五句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4. B(应为“一负二胜”)5.(1)那魏国军队
13、一贯骄横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2)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骑兵昼夜兼程追击齐军。附:译文: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奇异,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认为他很有才能,而且还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田忌相信并认为他说的对,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
14、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做老师。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
15、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
16、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