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收稿日期:2024 年 01 月 26 日 作者简介:孙双月(198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研究生,副教授。-148-“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孙双月 武 鸿(通讯作者)燕京理工学院 环境与健康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摘要:摘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重要来源,也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者的重要内容。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价值塑造“四位一体”课程体系。通过寻找思政教育切入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核心价值观、科学创新思维和文化制度自信等思
2、政元素融入教学,达到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政育人效果,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641 2016 年 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强调了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1。2020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展开全国课程思政建设浪潮2。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
3、会议和教育部精神,为了培养政治过硬、专业过硬、思想品质过硬的优秀人才,近年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3,4。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要充分提炼专业课所蕴含的价值基因,通过隐性渗透、元素融合等方式,润物无声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教育格局,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一体的协同育人效应,确保思政元素渗透整个教育体系5。为此,燕京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思政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
4、略目标的提出,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党中央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治理生态环境6。因此,环境工程专业肩负着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培养环保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面向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具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价值引领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不应只是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与价值塑造更为重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作为环境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担当,而这正是课程思政教学所能达到的目标,因此该课
5、程具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先天优势和必要性,利用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改革实施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为了满足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者的需求,全面提高环境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学情分析,首先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进行了优化设计。本课程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立足点,紧跟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发展前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构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价值塑造“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由于大气污染防治理论在不断发展,相关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149-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前沿,了解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打造出兼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新的形势下,按照环境人才所需具备的条件和思政育人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学目标如表 1 所示。表 1 修订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类型 具体内容 知识目标 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论、工艺系统,掌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
7、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能熟练选择合适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来解决复杂大气污染问题。初步具备一般设备的设计和计算能力。素质目标 具备一定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职业能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思政目标 深刻认识大气污染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愿意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热忱,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表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元素举例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民族自豪感;科技强国;生态环境危机意识 全球性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大国担当;社会责任感和生态环境危机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及标准 大国担当;生态文明思想;文化制度自信 颗粒污染物控制:除尘技术 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大国工匠精神;专业热忱 气态污染物控制:脱硫技术 爱国热情;历史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思想;大国工匠精神 大气扩散模式 科学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生态文明思想 2.2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课程内容特点,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内容和思政元素,主要以时政热点、科学家事迹、最新科技动态以及工程案例等为思政切入点,从核心
9、价值观、科学创新思维、文化制度自信以及大国工匠精神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内容和素材以润物细无声、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教学中,在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且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从而推进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通过多年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对挖掘提炼出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梳理,表 2 是融入课程内容中的部分思政元素举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寻找合适的思政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思政切入点融入思政元素。2.2.1 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 例如在介绍防治大气污染相关法规和标准时,引入我国为了
10、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的案例。为此我国对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多次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说明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大国担当,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制度自信和生态文明思想。2.2.2 结合科学家事迹,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工科类专业课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例如在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各种控制技术如除尘、脱硫、脱硝等内容时,引入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相关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事迹和研究成果,通过人物事迹挖掘出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如潜心钻研,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
11、、肯奋斗,甘于奉献等,通过科学家榜样的力量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制度自信,深刻体会科技强则国强的含义。2.2.3 讲解最新科技动态,增强学生的专业热忱 随着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实施和环境治理的大力推进,相应新的控制技术不断涌现,将新的先进技术引入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授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时,引入先进的除尘技术案例,例如由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除尘技术高温超净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该技术在“最佳耦合匹配”“多维高均匀气流分布”“微粒凝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获得发明专利 8 项,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除尘设备,该技术达
12、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氢氧化铝焙烧炉上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通过讲解大气污染物控制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热枕。2.2.4 通过工程案例,帮助学生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解除尘器的设计时,引入燃煤电厂除尘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150-设备提效改造方面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严格,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或提效改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理论知识的有用性,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人才和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等7。2.3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体技术,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互动式、情景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参与者,教师担任引路人和陪练者的角色,同时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素材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潜移默化方式进行思政育人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育人功能。课前,通过学习通布置预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相关学科动态、污染防治新技术、科学家事迹等资料,通过视频、图片、测试题和课件等方式上传至学习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逐步提
14、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采用情景、启发、案例等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工程案例、思政案例等,让学生在场景模拟中充分提升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思政案例来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修养,并结合学习通软件的各种功能,如随堂练习、主题讨论、分组任务、选人、评分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在学习通中布置课后作业、小测验等,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便于有针对性教学,师生还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便于有问题随时解决。3 结语“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具有学科发展快、技术更新快
15、、知识点多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并能够实现传授知识的同时达到良好育人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适的思政切入点有机融入思政内容和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从而提高了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目标早日实现。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16、/OL.(2020-06-01)2021-03-12.56426eb6f 3刘海军,余光明,王磊,等.课程思政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合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8(2):112-116,123.4李毅,刘磊,臧增亮,等.大气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11):93-96.5 李 彦 鹏,张 力 元,黄 立 辉.“大 气 污 染 控 制 工 程”课 程 思 政 的 设 计 与 实 践 J.教 育 教 学 论坛,2021(49):156-159.6李建呈,王洛忠.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政策效果评估J.中国行政管理,2023(1):75-83.7王佳豪,黄超,杨振民,等.板型对电除尘器内部流场和除尘效率的影响J.能源环境保护,2020,34(6):40-46.基金项目:2022 年燕京理工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2022YITSZJX0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