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悼念乔治桑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2、分析课文,挖掘深层内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教学难点:2 分析课文,挖掘深层内蕴。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 了解乔治桑:乔治桑(18401876)法国女小说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了解作者:雨果(l8021885)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
2、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2检查预习:识字词悼念( do ) 爱慕( m ) 钦佩( qn )肃穆( s ) 禀性( bng ) 强韧( rn )苍穹( qing ) 屹立(y)爱慕:喜欢、羡慕。钦佩:敬重佩服。凝视:聚精会神地看。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比拟的。禀性:人的本性。争光载誉:争得荣誉,带来光荣。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居高临
3、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3听课文朗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一 文章一开始就悲痛而又虔诚地说: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通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要为之哭泣,向之致敬?二 本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组织的?4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点拨。一:因为死者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是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伟大女性;他给法国带来了荣誉,创造了奇迹,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她的思想象火炬一样不会熄灭,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二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心情沉重、感情悲痛地表达了自己对死者的怀念、爱慕、与敬佩之情。然后文笔一转,用
4、一句反问句“难道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引出对死者一生的价值的评判,进入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高度赞扬了乔治桑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第二层评价她伟大的人格;第三层说明她给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尾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敬意。5细节研讨 乔治桑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为什么雨果在悼文中却说“列举她的作品显然是毫无必要”,只字不提她的作品? 文中多处用到类比,这些类比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 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不必说;比一个人的成就更伟大的是她不为人知的一面:美好的品德、伟大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2 在写乔治桑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的时候,用了一组对比,说明她的伟大地位。在写她死后给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时,文章又用了另一组类比,说明乔治桑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后人将从她那里获得很多的精神的馈赠。6课堂小结: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篇悼词。表达了作者对不朽者乔治桑的无比的崇敬及由衷的赞美。作为女性,她有天使般温柔的禀性,有强韧的力量和男子的才华,是本世纪的光荣,也是法兰西的骄傲;作为作家,她用“善良”点燃了文明的圣火, 赢来了真正的光明;作为思想家,她创造了人类精神领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女权思想),她是真理、正义化身。7作业:为乔治桑写一副挽联、诗、或一段话。- 3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