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批注等方式深入理解“放风筝”这件事,从而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追求的人教学难点:通过对刘老师这一人物的理解,影响学生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聊聊“触景生情”的理解。2、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家所期待的春天,一起读一读苏叔阳对刘老师的深情呼唤吧!(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
2、地思念您齐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感受。3、当我们思念一个人的时候,眼前往往浮现许许多多与这个人有关的镜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打开书浏览课文,回顾一下。(板书:笑讲残疾、转身板书、放飞风筝)【设计意图:沟通两课时,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对本节课深入阅读理解打基础。】二、品读文本,解读人物特点。1、过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追忆,走进刘老师的故事,走进他的内心世界。2、请同学们任选一件事静静地读,细细地品:你从哪些重点词句中读出了怎样一位刘老师?3、与你的同桌交流分享,互相补充。(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4、集体交流,深入研读。【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品读文本,有选择地感悟人物的情感。先分散,
3、再集中讨论,课堂教学有放有收,形散而神不散。】特写镜头一:笑谈腿疾 (出示)只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了一片笑声。1、你读出了怎样的刘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2、从“笑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讲述丢腿的故事吗?(指读)3、谁再读一遍这个故事,读出刘老师的乐观、幽默。4、咀嚼文字。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了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4、1、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为什么“都泛起了一股酸涩的感情”?从“酸涩”你能感受到什么?2、“泛”字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3、小结:(出示)因为_,所以教室腾起一片笑声;因为_,所以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因为_,所以(同学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板书:乐观向上)4、激情朗读(出示)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乐观、幽默),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两个“笑”字,一个“泛”包含着浓浓的情感,抓住了关键词,文章分析起来就容易的多了。】特写镜头二:转身板书1、过渡: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刘老师上课在黑板上写了什么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渐渐模糊。但是“转身板书
5、”的情景,却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2、阅读提示: 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让你怦然心动? 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3、集体交流. (出示)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1)指名交流动词。这些关键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2)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刘老师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呢?(3)师:是啊,刘老师板书时转身的动作已经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为
6、他的敬业的精神而感动,为他顽强的意志而激动。(板书:身残志坚)(4)激情朗读:(出示)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敬业、坚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特写镜头三:放逐风筝1、过渡: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刘老师便在操场上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69自然段。2、阅读提示: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的哪些细节让你怦然心动。批一批,注一注:读到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研读交流(出示)他的腿自然不便
7、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1)师: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位刘老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2)小组讨论:刘老师为什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呢?(讨论后再读这段话。) (3)口语交际:“刘老师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在想些什么呢?说说刘老师的心声。 (4)老师(引读):我常常站在他旁边(5)导读体悟:为什么刘老师脸上“漾出甜蜜的笑”?体会“漾”的表达效果。(6)师:让我们
8、再读这段话,读出刘老师的快乐,读出刘老师的甜蜜,读出刘老师的阳光自信,读出他充满童心的心声。【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对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出示)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细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1)刘老师为何“故意地撒脱手”?(2)从“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中体会到什么?(3)交流讨论:“刘老师抓住撒脱的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刘老师抓住的仅仅是线绳吗?师:
9、读了这段话,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位刘老师?(相机板书:热爱生活) 4、师:刘老师拼搏顽强的意志,热爱生活的执著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记住这动人的场面。齐读5、口语交际:面对这样的意志顽强,充满阳光,热爱生活的刘老师,你想说些什么? 6、激情朗读: (出示)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阳光自信、顽强执著),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三、体悟课题,拓展升华1、师:读了刘老师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眼前浮现出刘老师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此时,我们怦然心动,不由得与作者一起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唤(齐呼):“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2、学生讨论:
10、(1)我们的心一直被刘老师感动着。刘老师的哪些精神震撼了你?(2)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只风筝吗?刘老师的理想是什么?(3)以“理想的风筝”作为课题,有什么含义?3、拓展升华:残疾的刘老师身体是孱弱的,但他的意志是坚强的,是值得敬重和传承的。在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下肢瘫痪的李丽获得感动“中国十佳人物”的称号。组委会在给她的颁奖辞中说:“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唱出强者的歌”如果请你给刘老师写一段颁奖词,你会怎么写?请拿出笔来写下感动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刘老师的人生做总结,这是对本课中心的概括,更是对学生人生观的引
11、导。】教学反思: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乐观助人、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尽量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一、抓主线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刘老师的精神品质。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品析这部分内容时,我以“你从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主问题,以“刘老师,您在哪里啊?我深深地、深深的思念您”为情感主线贯穿事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对作者30年念念不忘刘老师的原因获得感性认识。为后面深化理解主题打下基础。
12、这样,整堂课的教学,主线明朗,层次清晰,主旨明确。二、品细节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我抓住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逐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长课短教,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在教学“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的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了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更能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转写板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地一转转向转向”来品味,通过老师动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情景后谈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动辞发。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动、担心摔了一跤,如果没有想象怎能有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动作和语言,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